第18章 兩帝之爭
- 盛唐操盤手:從阻止安祿山開始
- 老蝦人
- 4849字
- 2025-08-16 12:11:03
晨光刺破云層時,李明遠正用布巾蘸著烈酒擦拭胳膊上的傷口。酒精滲進皮肉的刺痛讓他清醒了不少,昨夜太子登基的消息像塊石頭投進心湖,至今還在蕩漾著圈圈漣漪。
“陛下...不,現(xiàn)在該叫太上皇了。”郭子儀的聲音帶著幾分遲疑,他手里捏著那封回信,“太子在靈武登基,改元至德,這...這可是僭越啊。”
哥舒翰將藥碗重重頓在案上,藥汁濺出幾滴在地圖上,暈開一小片深色:“什么僭越?國難當頭,總得有個能主事的!老皇帝被楊貴妃迷昏了頭,李林甫在旁邊煽風點火,再不讓太子出來主持大局,大唐就真要完了!”他劇烈地咳嗽起來,帕子上的血跡比昨日更濃了。
李明遠的手指在“長安”與“靈武”之間劃過,系統(tǒng)地圖上正閃爍著兩個刺眼的紅點——代表著兩股正在激化的皇權勢力。
【系統(tǒng)提示:檢測到皇權分裂,唐玄宗在成都發(fā)布“退位詔書”實為李林甫偽造】
【緊急預警:安祿山已得知兩帝并立,正策劃“擁立新君”的陰謀】
“安祿山想干什么?”郭子儀湊過來看地圖,指節(jié)因用力而發(fā)白,“他一個叛賊,還想摻和皇權爭斗?”
“他想當曹操。”李明遠的聲音很冷,“擁立個傀儡皇帝,挾天子以令諸侯。”他想起歷史上安祿山稱帝的鬧劇,現(xiàn)在有了兩帝并立的契機,這家伙只會更瘋狂。
話音未落,城樓下突然傳來急促的鐘聲——那是發(fā)現(xiàn)敵軍異動的信號。三人連忙登上箭樓,只見叛軍營地正在拔營,旗幟朝著洛陽方向移動,留下的空營里插滿了稻草人,遠遠望去倒像真有士兵駐守。
“他要撤兵?”哥舒翰愣住了,隨即冷笑,“想跑?沒那么容易!”
李明遠卻覺得不對勁。安祿山糧草雖缺,但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況且潼關是通往長安的咽喉,他怎么可能輕易放棄?
【系統(tǒng)提示:叛軍主力正向洛陽集結,安慶緒率三萬精兵留守關前】
【隱藏信息:安祿山在洛陽找到唐玄宗的侄子李璘,意圖立其為“偽帝”】
“不好!”李明遠突然想起那個被遺忘的宗室子弟,李璘素有野心,當年曾因爭奪封地與太子結怨,“安祿山要去洛陽立偽帝,想讓自己的叛亂名正言順!”
郭子儀的臉色瞬間變了:“那我們得去阻止他!”
“不能去。”李明遠按住他的肩膀,指腹觸到對方鎧甲的冰冷,“安慶緒留下的三萬精兵是誘餌,就等著我們出城追擊。一旦離開潼關,我們連退路都沒有。”他看向哥舒翰,“將軍,你守過洛陽,那里的城防如何?”
哥舒翰瞇起眼睛回憶:“洛陽城大但防守薄弱,尤其是北邙山一帶,當年修的護城河早就淤塞了。若是安祿山強攻,不出三日就能破城。”
“那我們更不能讓他得逞。”郭子儀急得直跺腳,“眼睜睜看著他立偽帝?”
李明遠的目光落在地圖上的“武關”,那里是連接潼關與洛陽的要道,地勢比潼關更險峻,卻因常年無戰(zhàn)事而防守空虛。
“我們派一支奇兵去武關。”李明遠用炭筆在武關位置畫了個圈,“只要守住那里,就能切斷安祿山的退路,讓他在洛陽成了甕中之鱉。”
哥舒翰點頭:“此計可行。只是派誰去?李光進剛經(jīng)歷苦戰(zhàn),兵力不足...”
“我去。”李明遠脫口而出,隨即補充道,“帶五千騎兵,輕裝簡行,三天內(nèi)就能抵達武關。”
郭子儀想反對,卻被李明遠按住:“將軍,潼關需要您鎮(zhèn)守。而且...我熟悉現(xiàn)代兵法,打伏擊更有把握。”他沒說的是,系統(tǒng)剛解鎖了“武關防御工事圖紙”,這是守住那里的關鍵。
【系統(tǒng)提示:獲得“武關防御改良方案”,包含箭樓加固與地道陷阱設計】
臨行前,李光進塞給李明遠一把陌刀:“這是我家傳的兵器,劈馬斷矛不在話下。你帶著,就當我跟你一起去。”少年將軍的眼睛里還帶著血絲,卻亮得驚人。
李明遠接過刀,刀鞘上的銅環(huán)叮當作響:“等我回來,咱們一起喝慶功酒。”
武關的山路比想象中更難走。連日陰雨讓泥土變得泥濘,戰(zhàn)馬每走一步都要陷進半只蹄子。李明遠讓騎兵們下馬步行,自己則拄著根木棍在前面探路,褲腿沾滿了泥漿,像拖著兩塊沉重的鉛。
“公子,前面有個破廟,咱們歇歇腳吧。”親兵指著前方的山坳,那里隱約能看到飛檐的影子。
破廟里積滿了灰塵,神像的半邊臉已經(jīng)塌了,露出里面的稻草。李明遠讓士兵們生起篝火,烤著濕透的干糧,自己則借著火光研究防御圖紙。突然,他聽到廟外傳來馬蹄聲,不是他們的人!
“隱蔽!”李明遠低喝一聲,率先躲到神像后面。
三個穿著黑衣的人走進廟門,為首的臉上有塊刀疤,腰間掛著個狼牙令——是安祿山的密探!
“...洛陽那邊已經(jīng)準備得差不多了,李璘那蠢貨還真以為能當皇帝。”刀疤臉啐了一口,“等安大帥攻破長安,第一個就宰了他!”
另一個瘦高個笑道:“還是大帥高明,借立偽帝穩(wěn)住人心,實則是想自己稱帝。對了,武關這邊真不用派兵守?”
“守什么?唐軍都被拖在潼關了,誰會來這鳥不拉屎的地方?”刀疤臉往火堆里添了根柴,“咱們只要把這條道盯緊了,別讓朔方軍的信使過就行。”
李明遠的心猛地一跳。他們果然是在監(jiān)視武關!他悄悄給親兵使了個眼色,做了個“動手”的手勢。
“誰?”刀疤臉突然回頭,手里的刀已經(jīng)出鞘。
李明遠從神像后躍出,陌刀在空中劃出道寒光,直劈刀疤臉的脖頸。對方反應極快,橫刀格擋,兩刀相撞發(fā)出刺耳的金鳴。
“是唐軍!”瘦高個大喊著拔刀沖上來。
李明遠不跟他糾纏,轉身一腳踹翻旁邊的篝火,火星濺了敵人一身。趁著對方慌亂的瞬間,他揮刀橫掃,砍中瘦高個的膝蓋。慘叫聲中,親兵們已經(jīng)解決了第三個密探。
“說!安祿山在洛陽還有什么部署?”李明遠用刀抵住刀疤臉的咽喉。
刀疤臉獰笑一聲:“休想!”突然猛地往刀刃上撞去。
“攔住他!”李明遠想拽住他,卻晚了一步。鮮血濺在神像的衣袍上,像開出了朵詭異的花。
從密探身上搜出的密信讓李明遠倒吸一口涼氣。安祿山不僅要立李璘為偽帝,還勾結了吐蕃,許以河西之地,讓他們從西線進攻,牽制唐軍兵力。
“這狗賊!為了皇位連國仇家恨都忘了!”親兵氣得將密信撕得粉碎。
李明遠卻撿起碎片,小心地拼湊起來:“這信有用。我們得想辦法送到靈武,讓陛下...讓新帝知道吐蕃的陰謀。”
抵達武關時,守關的士兵不足千人,盔甲破舊,兵器生銹,看到李明遠的騎兵時還以為是叛軍,差點放箭。
“我是李明遠,奉郭子儀將軍令來守武關!”李明遠亮出令牌,“立刻召集所有士兵,我們要加固城防!”
武關的城墻比潼關矮了一半,很多地方的磚石已經(jīng)松動。李明遠按照系統(tǒng)圖紙,讓士兵們在薄弱處加裝木柵欄,又在關前的山道上挖了陷阱,埋上削尖的木樁。
“公子,這能有用嗎?”一個老兵撓著頭,他守了一輩子武關,從沒見過這么奇怪的防御工事。
李明遠沒說話,只是讓人將幾匹退役的老馬趕進陷阱區(qū)。只聽幾聲慘叫,馬腿全被木樁刺穿,再也站不起來。老兵們看得倒吸一口涼氣,再也不敢質(zhì)疑。
三日后,安祿山的先鋒部隊果然來了。大約五千騎兵,打著“護送新帝”的旗號,想從武關借道。
“放他們進來。”李明遠站在箭樓上,看著叛軍騎兵進入陷阱區(qū),“等他們過半再動手。”
叛軍騎兵絲毫沒察覺異樣,還在嘲笑武關的防御簡陋。就在他們走到山道中段時,李明遠一聲令下:“放箭!”
箭雨從兩側的山崖上落下,叛軍頓時人仰馬翻。緊接著,山道兩側的巨石被推了下來,堵住了前后的去路,將叛軍困在中間。
“是陷阱!”叛軍將領大喊著想要突圍,卻被木樁刺穿了馬腹,摔在地上。
李明遠拔出陌刀,帶領騎兵從關里沖出來:“殺!”
被困住的叛軍成了甕中之鱉,很快就被剿滅。李明遠看著滿地的尸體,心里卻沒有絲毫輕松——這只是先鋒,安祿山的主力還在洛陽。
就在這時,一個騎兵從潼關方向趕來,帶來了兩個消息:一是唐玄宗在成都得知太子登基,怒而發(fā)布“勤王令”,實則是想讓李林甫調(diào)動兵馬攻打靈武;二是哥舒翰在潼關擊退了安慶緒的進攻,但自己也因傷勢過重昏迷不醒。
“屋漏偏逢連夜雨。”李明遠揉著發(fā)脹的太陽穴,“我們現(xiàn)在腹背受敵。”
他立刻寫了兩封密信,一封送回潼關,讓李光進暫代指揮,務必守住潼關;另一封送往靈武,告知新帝唐玄宗與李林甫的陰謀,以及吐蕃可能的進攻。
“公子,我們接下來怎么辦?”親兵問道。
李明遠望著洛陽的方向,眼神堅定:“我們守在這里,不讓安祿山的一兵一卒通過武關。只要守住武關,他的偽帝夢就做不成!”
夜幕降臨,武關的城墻上燃起了火把,照亮了士兵們疲憊卻堅毅的臉龐。李明遠站在城頭,握著那把陌刀,感受著刀柄傳來的溫度。他知道,接下來的戰(zhàn)斗會更加艱難,但他絕不會退縮。
這場改變盛唐命運的戰(zhàn)爭,已經(jīng)進入了最關鍵的階段。兩帝之爭,叛賊作亂,外敵環(huán)伺,大唐正處在風雨飄搖之中。但李明遠相信,只要還有像郭子儀、哥舒翰、李光進這樣的忠勇之士,還有無數(shù)為了家國而戰(zhàn)的士兵,大唐就不會滅亡。
他的目光投向遠方的星空,仿佛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在那曙光中,他仿佛看到了一個更加輝煌的大唐,一個沒有安史之亂,百姓安居樂業(yè)的盛世。為了這個目標,他愿意付出一切。
天邊的啟明星再次升起,照亮了武關的城墻。新的一天開始了,新的戰(zhàn)斗也即將打響。李明遠握緊了手中的陌刀,等待著敵人的到來。他的心中充滿了力量和信心,他相信,勝利一定屬于他們,屬于大唐。
突然,遠處傳來一陣馬蹄聲,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密集。李明遠登上箭樓,舉起望遠鏡——那是系統(tǒng)兌換的簡易望遠鏡,能看清遠方的景象。
只見地平線上出現(xiàn)了黑壓壓的一片,無數(shù)面旗幟在風中飄揚,最前面的那面旗幟上,繡著一個巨大的“安”字。
安祿山的主力來了。
李明遠深吸一口氣,轉身對士兵們喊道:“兄弟們,準備戰(zhàn)斗!讓安祿山知道,我們武關的將士,不是好惹的!”
士兵們齊聲吶喊,聲音響徹云霄,驅散了清晨的薄霧。他們握緊了手中的兵器,眼神堅定地望著遠方,等待著即將到來的血戰(zhàn)。李明遠知道,這將是一場硬仗,但他和他的士兵們已經(jīng)做好了準備。他們要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守護住這通往長安的最后一道屏障。
戰(zhàn)斗的號角,即將吹響。而李明遠,將站在最前線,帶領著他的士兵們,為了大唐的未來,浴血奮戰(zhàn)。他的心中沒有恐懼,只有對勝利的渴望和對家國的忠誠。他相信,只要他們堅守信念,奮勇殺敵,就一定能夠戰(zhàn)勝強大的敵人,迎來大唐的復興。
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頭,每一個士兵的臉上都寫滿了決絕。他們知道,自己的身后是家國,是親人,是大唐的未來。他們不能退,也退不起。李明遠看著這些可愛的士兵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為自己能和這樣一群英勇無畏的人并肩作戰(zhàn)而感到自豪。
安祿山的大軍越來越近了,他們的馬蹄聲震得大地都在顫抖。但武關的將士們沒有絲毫退縮,他們的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仿佛在說:來吧,讓我們一絕勝負!
李明遠拔出陌刀,刀鋒在晨光中閃著寒光。他高舉著刀,大聲喊道:“兄弟們,為了大唐,沖啊!”
隨著他的一聲令下,武關的城門大開,士兵們像潮水一樣沖了出去,與安祿山的大軍展開了殊死搏斗。一場決定大唐命運的血戰(zhàn),就此拉開了序幕。而李明遠,這位來自未來的操盤手,將在這場血戰(zhàn)中,書寫屬于他的傳奇。他的身影在亂軍之中穿梭,陌刀揮舞,每一次落下都帶走一個敵人的生命。他的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守住武關,保住大唐!
戰(zhàn)斗進行得異常激烈,雙方你來我往,殺聲震天。鮮血染紅了武關前的土地,尸體堆積如山。但李明遠和他的士兵們沒有絲毫畏懼,他們浴血奮戰(zhàn),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叛軍的進攻。
太陽漸漸升高,戰(zhàn)斗還在繼續(xù)。李明遠的身上已經(jīng)沾滿了鮮血,不知道是敵人的還是自己的。但他的眼神依舊堅定,手中的陌刀依舊揮舞得有力。他知道,只要他們再堅持一會兒,勝利就會屬于他們。
就在這時,安祿山的大軍突然開始撤退。李明遠有些疑惑,但他沒有下令追擊,而是讓士兵們加固防御,以防敵人反撲。
果然,沒過多久,就傳來了消息:安祿山在洛陽被李光弼將軍打敗,偽帝李璘被擒。安祿山無奈之下,只好下令撤退。
聽到這個消息,武關的將士們歡呼雀躍。他們勝利了!李明遠也松了一口氣,他知道,這場戰(zhàn)斗的勝利,只是大唐復興的開始。他看著遠方的天空,心中充滿了希望。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大唐一定會重現(xiàn)往日的輝煌。
李明遠和他的士兵們站在武關的城頭上,望著叛軍撤退的方向,臉上露出了疲憊而欣慰的笑容。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守護住了武關,為大唐的復興立下了汗馬功勞。而李明遠,這位來自未來的操盤手,也將繼續(xù)在這個時代,用他的智慧和勇氣,書寫更多的傳奇。他知道,前路依然漫長,但他已經(jīng)做好了準備,迎接新的挑戰(zhàn)。因為他是李明遠,是大唐的希望,是那個要逆轉歷史,再造更盛大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