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6章 市場中的需求

午休后剛準備開始工作,王經理站在部門門口,手里拿著厚厚的市場調研手冊,聲音比平時更洪亮幾分:“今天開始新一輪市場調查,這次咱們不搞書面問卷,不做線上訪談,就去一線,跟客戶面對面聊,要的就是最切合實際的需求反饋!”

他的話像一顆石子投進平靜的湖面,激起同事們的熱議。

以往的市場調查,大多是坐在辦公室里設計問卷、分析數據,很少真正走進客戶的經營場景。

這次經理親自帶隊,還特意強調“切合實際”,顯然是意識到了之前閉門造車的弊端。

我攥緊手里的筆記本,心里既期待又緊張——終于能真正走進市場,去觸摸那些藏在報表背后的真實需求了。

我們的第一站是城郊的樂器培訓機構。

車子拐進一條栽滿梧桐樹的小巷,樹葉在秋風中沙沙作響,空氣中隱約飄來鋼琴的旋律。培訓機構藏在一棟居民樓的底商,門臉不大,招牌上“夕陽紅樂器班”幾個字格外醒目。

推門進去,一股淡淡的檀香撲面而來,與想象中充滿孩童喧鬧的場景不同,教室里坐著的大多是頭發花白的老人。

負責人李老師是位六十多歲的阿姨,穿著素雅的旗袍,手里正拿著手風琴指導一位老人。

看到我們進來,她笑著放下樂器:“你們是通訊公司的吧?之前聯系過,快坐。”她給我們倒了杯菊花茶,茶香裊裊中,開始跟我們聊起機構的通訊需求。

“我們對通訊沒什么高要求,能正常打電話、跟學員聯系,偶爾聯機播放個教學視頻就行。”李老師的話很實在,“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我們用不上,也學不會。”

她指著墻角的老式座機,“你看這個,用了五年了,結實得很,按鍵大,聲音響,老人們都愛用。之前有人推薦智能座機,能視頻、能上網,結果老人們嫌復雜,沒幾天就閑置了。”

我在筆記本上快速記錄,心里卻有些疑惑。

按以往的認知,樂器培訓應該是小朋友的興趣班,怎么這里成了老年人的樂園?

李老師仿佛看出了我的困惑,笑著解釋:“現在年輕人工作忙,孩子要么報文化課補習班,要么學編程、機器人,愿意學樂器的越來越少了。反倒是老人們,退休后時間多,又怕孤單,學樂器成了新選擇。”

她領著我們走進一間古箏教室,十幾位老人正跟著老師的節奏撥弦,雖然旋律不算流暢,卻透著認真與快樂。

“樂器對他們來說,不只是興趣,更是一種聲音安慰。”李老師的聲音溫柔,“他們不要求學會多少曲目,能彈出簡單的調子,跟老伙計們一起熱鬧熱鬧,就很滿足了。”

一位正在休息的張大爺接過話頭:“我兒子在外地工作,家里就我一個人。來這兒學拉二胡,不僅能解悶,還認識了不少朋友。平時有事跟老師、同學聯系,一個電話就搞定,哪用得上那些先進技術啊?”

他指著手機上的老年機,“你看這個,只能打電話、發短信,我用著順手,也不用擔心誤觸什么功能。”

李老師補充道:“我們機構的通訊需求很簡單,就是隨時能聯系到學員,通知上課時間、調整課程安排。之前有通訊公司推薦過智能管理系統,能考勤、能在線繳費、還能分析學習數據,可我們用不上啊。老人們大多不會用智能手機,系統再好也白費;而且我們學員流動性小,手工登記就夠用,沒必要花那個冤枉錢。”

她給我們看機構的通訊賬單:“每個月話費、網費加起來不到兩百塊,用的都是最基礎的套餐。那些5G套餐、智能設備,動輒數千元,還得不停的更新,太麻煩了,對我們來說就是浪費。老人們要的是簡單、耐用、好操作,太先進的技術,反而成了負擔。”

聽著李老師的話,我想起公司之前推廣的智能通訊方案。

那些看似先進的功能,在這樣的場景下,竟成了“無用之物”。我們總覺得技術越先進越好,卻忽略了用戶的真實需求——對李老師的機構來說,通訊不是“科技產品”,而是“實用工具”,能解決問題、操作簡單、成本低廉,才是他們真正需要的。

王經理聽得很認真,時不時點頭,還向李老師請教老人們使用通訊設備時遇到的具體問題。

“您說老人們覺得智能設備復雜,具體是哪些方面呢?是界面太亂,還是操作步驟太多?”他的問題很細致,顯然是想把這些需求帶回公司,為技術調整提供依據。

李老師一一解答:“主要是界面圖標太小,字也不清楚;操作步驟太多,比如連個WiFi,要找設置、輸密碼,老人們記不住;還有那些自動更新、彈窗廣告,一不小心就點錯了,特別麻煩。”她嘆了口氣,“其實我們也想過用新技術,可實在不適合我們的學員群體。”

離開樂器培訓機構時,夕陽已經染紅了半邊天。

老人們背著樂器陸續走出教室,臉上帶著滿足的笑容,互相道別時約定著下次上課的時間。

看著他們的背影,我心里突然有些觸動——我們在辦公室里討論的“技術革新”“功能升級”,在這些真實的用戶面前,竟顯得如此不切實際。

回程的路上,車廂里很安靜。

王經理看著窗外掠過的街景,突然開口:“今天這趟沒白來。我們總說技術要領先,卻忘了問市場‘要不要’‘適不適合’。就像李老師說的,對他們而言,結實耐用、簡單易操作的老技術,比那些花里胡哨的新技術更有用。”

他的話讓我想起之前推廣的5G工業模塊,技術參數確實領先,可因為成本高、操作復雜,很多中小企業望而卻步。

還有智能辦公系統,功能強大卻不符合傳統企業的使用習慣,最終也沒能打開市場。我們一直沿著“技術驅動”的路子往前走,卻漸漸偏離了市場需求的軌道,成了“自說自話”的技術流派。

“接下來,我們要調整市場調查的方向。”王經理的語氣堅定,“不只是問客戶‘需要什么功能’,更要了解他們‘為什么需要’‘怎么使用’‘能接受多少成本’。針對不同行業、不同群體,制定差異化的通訊方案。比如針對老年群體集中的機構,就推出簡化版的通訊服務,大按鍵、大聲音、少功能,降低成本和操作難度。”

同事們紛紛點頭,之前心里的困惑和迷茫,在這次市場調查后漸漸清晰。

我們終于明白,市場中的需求不是抽象的“功能列表”,而是具體的“場景解決方案”。通訊技術的價值,不在于有多先進,而在于能否真正解決用戶的問題,能否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回到公司,王經理召集大家開了個短會,把今天的發現和初步的調整思路分享給所有人。

“我們做通訊技術,不是為了追求‘高科技’的標簽,而是為了讓技術服務于人。”他的目光掃過每個人,“只有走進市場,了解真實需求,我們的技術才有意義,公司才能走得長遠。”

我坐在工位上,整理著今天的調研筆記,李老師的話、老人們的笑容、王經理的思考,一幕幕在腦海中回放。

這次市場調查,像一扇窗,讓我們看到了之前忽略的市場褶皺——那些不被“先進技術”覆蓋的角落,那些被我們認為“沒有需求”的群體,其實有著最真實、最迫切的通訊需求。

不再盲目追求技術領先,而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讓每一項技術都能找到屬于它的應用場景,讓每一位用戶都能感受到通訊技術帶來的便利,而不是負擔。

市場中的需求,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它藏在大街小巷的店鋪里,藏在普通人的生活中,藏在那些看似平凡卻真實的場景里。

只有真正走進市場,用心傾聽,才能找到它、理解它,才能讓技術與市場同頻共振,走出一條真正適合用戶、適合企業的發展之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源市| 明溪县| 凤城市| 莎车县| 万全县| 长兴县| 汽车| 新野县| 寿阳县| 蒲城县| 镇康县| 保亭| 年辖:市辖区| 徐州市| 榆社县| 乌拉特前旗| 乐昌市| 新邵县| 沂南县| 巴马| 神池县| 吴旗县| 彰化县| 南召县| 武宣县| 图木舒克市| 潼关县| 西城区| 米易县| 尼勒克县| 陵水| 台南县| 汉中市| 贡嘎县| 江永县| 台湾省| 宜都市| 武定县| 利津县| 贺州市| 治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