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田一角,被白色塑料布和土埂嚴密隔離的“抗旱評價小區”內,空氣干燥得仿佛能點燃火星。
王希教授設計的精準控水系統,將這片區域的土壤含水量嚴格控制在極低水平,模擬著嚴酷的干旱脅迫。
小區內,三組水稻的命運涇渭分明:
C組(普通):早已蔫頭耷腦,葉片卷曲枯黃,仿佛隨時會化作干草,零星掛著幾顆干癟的谷粒,宣告著絕收。
A組(耐旱單因子):頑強地挺立著,雖然葉片也失去了光澤,邊緣有些焦枯,但整體植株仍保持著綠色,穗子低垂,谷粒雖不飽滿,卻清晰可見。
它們在掙扎,在證明著“野塘旱倔種”的耐旱血統。
B組(耐旱+增產雙因子):種植的地塊猶如旱地里的綠洲!它們的葉片依舊舒展,深綠油亮,僅在葉尖有極輕微的枯黃跡象。
更令人震撼的是,它們的分蘗數幾乎未受影響,穗頭沉甸甸地壓彎了莖稈,谷粒灌漿飽滿,在灼熱的陽光下閃爍著誘人的光澤!
與旁邊萎靡的C組和苦苦支撐的A組相比,它們簡直是生命奇跡的化身!
王希教授蹲在田埂上,手中的記錄本許久未曾翻動。
她戴著草帽,汗水順著鬢角滑落,鏡片后的眼睛死死盯著B組水稻,一眨不眨。
旁邊的高精度土壤水分傳感器、葉綠素熒光儀等設備屏幕上的數據,無聲地佐證著眼前的景象并非幻覺。
“葉溫比環境低3.5℃,氣孔導度維持在可進行光合作用的最低閾值。”
“天?。∷镜母祷盍Γ@種干旱下根系活力竟然還有普通組的70%?!”
王希喃喃自語,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她親自采集樣本送回實驗室的緊急分析報告也回來了:
B組在干旱脅迫下,與抗旱相關的保護酶(如SOD、POD)活性飆升,脯氨酸等滲透調節物質大量積累,而損傷指標(MDA)卻遠低于對照組!
這些分子層面的數據,為眼前的表型奇跡提供了冰冷的科學注腳。
“這不可能……”王希下意識地低語,這顛覆了她數十年植物生理學的認知邊界。
沒有轉基因,沒有復雜的分子育種,僅僅依靠一個“野塘”發現的疑似野生種,其后代在常規種植下就展現出如此逆天的抗旱保產能力?
這簡直是對現有育種理論和技術的無聲嘲諷!她引以為傲的科學觀,在這一小片旱田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
“王阿姨?數據……怎么樣?”林星的聲音在一旁響起,帶著恰到好處的“緊張”和“期待”。
他當然知道這個驚人的結果,但必須裝作不知情。
王希猛地回過神,看向林星的眼神極其復雜,震撼、困惑、探究,還有一絲難以言喻的尊重,那是對那神秘“野塘種”的。
她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林星,這B組……不,‘野塘旱倔種’,它的抗旱性遠超我的預期!甚至可以說,是顛覆性的!”
“它的生理調控機制極其高效,能在極端缺水條件下最大限度地維持生命活動和產量形成!這絕對是國家級的戰略種質資源!”
她激動地站起來,指著B組:“保護好!一定要保護好每一粒種子!我馬上調整研究計劃,抗旱性評價提前結束,重點轉向產量精確測定和種子擴大繁殖能力!”
“同時,我會聯系國家種質資源庫和農科院的朋友,這種珍稀資源必須得到最高級別的保護和認證!”
她的語氣斬釘截鐵,充滿了保護珍寶的責任感。
林星心中大定,臉上露出“如釋重負”的笑容:“太好了!謝謝王阿姨!”
水稻這邊,王希的深度介入和高度評價,為“野塘旱倔種”的未來鋪平了道路,也暫時掩蓋了詞條系統的光芒。
然而,剛松一口氣,張誠焦急的聲音就從育種場方向傳來:“林總監!林總監!出事了!”
林星心頭一緊,告別仍在田邊震撼回味的王希,快步跑向魚塘。
張誠臉色難看地指著幾個大型成魚池:“你看!草魚的生長速度!完全達不到預期!按這個速度,下個月底根本交不出合同規定的五萬斤規格魚!對賭協議要完蛋了!”
目前離對賭協議完成只剩下五萬斤(大約2.5萬尾)規格。
林星看著池中的魚群,眉頭緊鎖。
為了配合王希的研究和避免暴露,他這幾個月一直嚴格控制著詞條的添加:
1.弱化詞條效果:只給部分魚添加了弱化版【強壯】(體型增幅控制在5%左右),【抗病】更是慎用。
2.禁用【速生】:雖然解鎖了【速生】(動物生長速度提升15%)詞條,但根本不敢用,怕效果太顯眼。
3.“普通”飼料:使用的是張誠監管下采購的常規飼料,不敢用自己“優化”過的(怕被檢測出問題)。
結果就是,魚群雖然健康,但生長速度只是比普通養殖略好,遠低于“詞條魚”應有的水平。
而秦雨的對賭協議,要求的不僅是數量,還有規格(單體重),每條草魚不能少于2斤!
“現在怎么辦?王教授那邊是出成果了,可我們這邊要砸鍋啊!”張誠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對賭失敗,他也得跟著倒霉。
林星看著池中游速“正?!钡聂~,大腦飛速運轉。
常規手段提速已經來不及,而且換飼料、增氧等效果有限且需要時間。
唯一的破局點,還是詞條系統!但必須在王希和張誠眼皮底下,隱蔽、快速、批量地提升生長速度!
一個大膽的計劃在他心中成型——群體性弱效疊加!
這是他最近空閑的時候,研究詞條系統的另一種用法!
“張誠,別急!有辦法!”林星眼神銳利起來,“還記得我們最初那套‘特殊營養方案’嗎?雖然對植物效果不明,但對魚,我們之前驗證過能提升活力!活力強了,攝食積極,生長自然快!”
“可現在用?來得及嗎?而且王教授那邊……”張誠擔憂王希能檢測出什么異常。
“我們不用在核心種魚和苗上!就用在這批馬上要上市的成魚上!劑量減半,短期沖刺!”
林星解釋道,“而且,我們不直接往水里加,改拌料!用‘特制開胃誘食劑’的名義!王教授主要關注水源和魚體殘留,對短期使用的飼料添加劑關注度沒那么高!只要我們在送檢前停用一段時間,風險可控!”
這又是鉆空子!利用時間差和檢測項目的側重。
“拌料?‘開胃誘食劑’?”張誠將信將疑,“效果能保證?”
“試試!死馬當活馬醫!”林星斬釘截鐵。
他所謂的“特制開胃誘食劑”,核心就是在飼料中混入極微量的、他利用系統能力“點化”過的特殊成分——本質上是將【速生】詞條的能量,稀釋后附著在飼料顆粒上!實現群體性的、弱化版的短期加速效果!
林星將這種弱化版詞條的增幅效果控制在8-10%,這樣減少暴露風險。
事不宜遲!林星立刻行動:
1.秘密“點化”載體:他借口回老屋找“父親留下的配料”,實則將自己關起來,消耗系統資金,將一批廉價的酵母粉和維生素預混料作為載體,進行了“群體附著型弱效【速生】”操作。
因為群體操作成本高昂,幾乎耗盡了他剩余的私房錢。
2.“科學”包裝:將點化過的載體與常規誘食劑(如大蒜素、甜菜堿)混合,包裝成“林氏活力促長素(水產專用型)”。
然后編造了一份極其簡單的“安全說明”,其中主要成分是酵母提取物、復合維生素、天然誘食因子等。
3.快速拌料投喂:在張誠的默許或者說無奈配合下,連夜將這批“活力促長素”按極低比例拌入成魚飼料中。
第二天開始,再加大投喂量和頻率!
效果立竿見影!
短短三天,原本“溫吞”的魚群像打了雞血!
搶食異常兇猛,投餌點水花翻滾,如同沸騰!
游動速度明顯加快,整個魚塘充滿了躁動的活力。
一周后,肉眼可見魚體變得圓潤厚實,捕撈抽檢,體重增長速度顯著提升!
雖然還達不到早期“詞條魚王”的變態水平,但已完全超越了普通養殖,足以在規定時間內達到合同要求的規格!
張誠看著捕撈上來的、明顯肥碩了一圈的魚,目瞪口呆:“這……這‘活力素’也太神了吧?!”
林星擦著汗,心中石頭落地,臉上卻故作平靜:“祖傳的方子,激發魚自身潛力的。看來關鍵時刻還是得靠老祖宗的東西。”
他再次將功勞推給“祖傳秘方”,與水稻的“野塘種”遙相呼應。
危機暫時解除。
然而,林星看著魚塘里因【速生】效果而異常活躍的魚群,心中卻沒有多少喜悅。
這種在刀尖上跳舞的感覺,每一次“應急”都在透支他的個人資金和秘密的安全邊際。
王希沉浸在旱地稻的奇跡中,暫時無暇他顧。
但張誠眼中那越來越濃的驚疑和探究,以及秦雨始終懸在頭頂的對賭壓力,都讓他喘不過氣。
試驗田里,王希正小心翼翼地給B組水稻套上防鳥袋,金燦燦的稻穗預示著一個驚人的豐收。
而魚塘中,被“快速催熟”的魚群在加速游向市場。
一邊是陽光下即將震撼世人的生命傳奇,一邊是陰影里靠著“秘方”勉強支撐的資本游戲。
林星站在田埂與塘岸的交界處,陽光照亮了稻穗,卻照不透他眼底的疲憊與隱憂。
旱地驚雷已然炸響,而魚池下的暗流,仍在洶涌。
傳奇之路的下一站,是迎接稻香的加冕,還是被魚群的躁動拖入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