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田里,B組秧苗那蓬勃的生命力如同一塊磁石,牢牢吸引著王希教授的目光。
她幾乎每天都泡在田埂上,測量、記錄、拍照,甚至小心翼翼地采集葉片樣本送回實驗室進行初步的生理指標分析。
結果愈發驚人:B組秧苗的葉綠素含量、光合效率、根系活力等關鍵指標均顯著優于A組和C組,尤其是分蘗優勢,預示著巨大的產量潛力!
“奇跡……這簡直是旱地作物的奇跡雛形!”
王希摘下眼鏡,揉了揉因長時間觀察而酸澀的眼睛,語氣中充滿了科研工作者的純粹興奮。
但興奮之余,一個更深的疑問如同藤蔓般纏繞上來:這樣的“奇跡”,其源頭究竟在哪里?
她懷揣著好奇再次找到了正在給試驗田引水的林星。
這一次,她的目光除了學者的探究,還多了一絲難以言喻的、仿佛能穿透表象的深邃。
“林總監,”王希的聲音比往常溫和了些,帶著一種長輩般的關切。
“這片B組秧苗的表現,實在太令人震撼了。你上次說,它們源自你父親當年特別標記的‘表現株’后代?”
“是的,王教授?!绷中欠畔滤?,抹了把汗,心中警鈴微作。
他知道,關于種子源頭的問題,這是繞不過去的坎。
“能具體說說嗎?”王希走近幾步,目光看似隨意地掃過林星沾滿泥漿的褲腿和曬得黝黑卻眼神清亮的臉龐,仿佛在評估一件活體樣本。
“你父親當年是如何發現那些‘表現株’的?是在特定的地塊?還是經歷了什么特殊事件,比如干旱后篩選出來的?有沒有留下更詳細的選育記錄?比如親本來源、雜交組合?”
問題一個比一個專業,直指育種核心。
林星手心微微出汗,大腦飛速運轉。
他必須編織一個足夠合理、細節豐滿又無法被輕易證偽的“故事”,同時還要契合他之前塑造的“父親遺志”人設。
“說來慚愧,”林星臉上適時地浮現出追憶和一絲“遺憾”。
他蹲下身,手指無意識地拂過一株健壯的B組秧苗。
“我爸他是個很沉默也很執著的人。他對白沙鎮這片土地,有種外人難以理解的深情。那些‘表現株’,是他去世前一年才偶然跟我提過一次。”
“據他說是在后山一個很偏僻、幾乎干涸的野塘邊發現的幾株野生稻,長得特別精神,那年大旱,周圍草都枯了,就它們還綠著?!?
他開始了半真半假的敘述:
“他當時采了些種子,但沒來得及系統研究就走了,直到后來我在整理他遺物時,在一個舊鐵盒里找到了一個小布袋,里面大概就幾十粒種子,標簽寫著‘野塘旱倔種’?!?
林星的聲音帶著一絲“感傷”的沙啞,將一個“子承父業、守護遺珍”的形象演繹得入木三分。
“我回鄉后,條件有限,就在自家田里劃了一小塊地,把這些珍貴的種子種了下去。當時也沒特別管理,就是抱著試試看、留個念想的心態?!?
“沒想到,它們真的繼承了父輩的頑強!去年干旱,我家那兩畝田就靠它們附近幾株撐過來的,結的種子就是這批B組的來源。”
他將詞條遺傳帶來的穩定優勢,歸功于野生稻強大的“遺傳力”和自然選擇。
故事講完,林星忐忑地等待著王希的反應。
這個“野生旱倔種”的故事,是他目前能想到的最合理、最能解釋耐旱特性來源、又最無法被快速證偽的謊言。
它利用了野生稻資源的豐富性和神秘性,也契合了父親“默默無聞農技員”的身份。
王希靜靜地聽著,沒有立刻質疑。
她的目光從秧苗移到林星臉上,那眼神變得非常復雜,不再是純粹的學者審視,更像是在透過他,看著另一個人的影子,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心疼和了然?
“野塘旱倔種,好名字!”
王希輕輕重復著這個名字,語氣有些飄忽,“你父親是個有心人,在那種條件下,還能注意到這些細微的生命奇跡?!?
她頓了頓,話鋒似乎帶著深意,“而你,林星,能在這么艱難的環境里,把這些珍貴的種子保存下來,甚至種出了這樣的希望,很不容易。小雨……秦總她,沒看錯人。”
“小雨?”林星猛地一怔,心臟像是被什么東西狠狠撞了一下!
這個親昵的稱呼,從王希教授口中如此自然地流出,一個難以置信的猜測瞬間擊中了他!
秦雨曾經說過,只有她最親密的人才能叫她小雨,林星曾經也是其中一員!
王??粗中撬查g錯愕的表情,臉上露出一絲溫和的、甚至可以說是“慈祥”的笑意,那笑意沖淡了她眉宇間慣有的嚴肅。
“很意外?秦雨那丫頭,沒跟你提過她有個搞農業科研的媽?”
轟!
林星感覺大腦一片空白!王希!秦雨的媽媽?!
難怪!難怪秦雨能如此信任地讓她主導研究!難怪她看自己的眼神總是帶著那種難以言喻的探究!
這根本不是單純的科學考察,這是一位母親,在替自己那個“刀子嘴豆腐心”的女兒,近距離審視這個讓她又愛又恨、念念不忘的“前男友”兼“問題合伙人”!
巨大的震驚過后,是更深的惶恐和一絲荒謬感。
他剛才還在絞盡腦汁地編故事騙這位“科學家”,轉眼間卻發現對方是“丈母娘”!這謊言還怎么繼續?
王希似乎看穿了他的窘迫,擺了擺手,語氣恢復了學者的平靜,但眼底深處那份“自家人”的溫和并未褪去:
“別緊張,公是公,私是私。我現在是以聯合研究小組負責人的身份在和你探討科研問題?!?
“你父親的發現非常有價值!‘野塘旱倔種’,這很可能是一個極其珍貴的抗旱野生稻資源!甚至可能蘊藏著解決干旱地區糧食安全的關鍵基因!”
她的態度瞬間將林星從尷尬的“見家長”氛圍拉回了科研頻道。
但林星敏銳地察覺到,王希在“公事公辦”的語調下,對他的信任度似乎無形中提升了一個層級——這或許是源于母親對女兒眼光的某種潛在認同?
“王教授……阿姨……”林星一時不知該如何稱呼,臉有些發燙,“我……我知道的真的就這么多了,種子就那么多,都種在這里了?!?
“沒關系?!蓖跸5哪抗庵匦伦兊脽崆?,聚焦在B組秧苗上,“現在有了這批寶貴的F2代,就是最好的研究材料!我建議立刻調整研究重心!”
她將林星去年收獲的種子視為F1代,今年播種的視為F2代。
她迅速提出計劃:
1.深度表型分析:
對B組進行更全面的農藝性狀記錄(株高、分蘗動態、穗部性狀發育等)。
2.抗旱性定量評價:
在試驗田內劃出隔離小區,對B組進行可控的干旱脅迫實驗,精確量化其抗旱能力。
3.分子標記輔助:
采集樣本,利用實驗室設備進行初步的分子標記分析,嘗試尋找與抗旱、多蘗相關的特征標記,為后續基因挖掘打基礎。
4.種子擴繁與保護:
將B組作為核心育種材料,精心管理,確保收獲足夠多的純凈種子用于后續研究和擴繁!這是重中之重!
5.溯源嘗試(非必須但重要):
“當然,”王希看向林星,“如果你能回憶起那個野塘更具體的位置,或者找到你父親當年可能留下的關于那幾株野生稻的哪怕一張草圖、一句話記錄,對我們理解其遺傳背景和生態適應性都至關重要?!?
林星聽著王希條理清晰、充滿激情的計劃,心中五味雜陳。
一方面,他欣喜若狂!因為王希的深度介入和科研手段,將為他驗證詞條水稻的超級潛力提供最權威、最專業的背書!這簡直是天上掉餡餅!
另一方面,他也感到如履薄冰。分子標記分析?萬一真檢測出什么無法解釋的“異?!痹趺崔k?更重要的是,他上哪里去找那個根本不存在的“野塘”和父親的“記錄”?
“位置太模糊了,只記得在后山深處,具體哪條溝我確實不清楚,父親筆記里也沒詳圖。”
林星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圓謊,“至于記錄,我會再仔細找找老屋,看有沒有遺漏。”
他只能寄希望于“找不到”這個結果。
“嗯,盡力而為。眼下最重要的是保護好、研究好這些現存的‘火種’!”
王希點點頭,并未強求。
她此刻的全部熱情,都傾注在了眼前這片充滿希望的秧苗上。
“林星,”她忽然又用了一種更親近的稱呼,語氣帶著長輩的囑托。
“這塊田,這些苗,是你父親留給你的財富,也可能是留給更多人的希望。好好照顧它們,科學上的事情,交給我?!?
王希的信任和期許,像溫暖的陽光,又像沉重的責任,落在林星肩頭。
他看著這位既是頂尖科學家又是秦雨母親的教授,看著她眼中那份對科研的熱忱和對“自家孩子”事業的隱隱支持,心中涌起一股復雜的暖流,但謊言帶來的愧疚感也更深了。
“我會的,王教授……阿姨!”林星鄭重地點頭,聲音有些干澀,“我一定把它們當成命根子,好好保護好它們!”
王希滿意地笑了笑,轉身繼續沉浸在她的觀察記錄中。
林星站在原地,望著田里迎風搖曳的B組秧苗,陽光為它們鍍上一層金邊。
“野塘旱倔種”的謊言如同一個精致的肥皂泡,在“丈母娘”的注視下,折射出虛幻而誘人的光彩。
這光彩究竟能庇護他多久?當科學的探針深入基因的層面,當金秋的稻穗展現出遠超“野生種”的驚人產量時,這個建立在父愛和孝心之上的美麗謊言,又將如何收場?
希望的田野上,種下的不僅是超級稻種,還有一個在親情與欺騙邊緣,越滾越大的秘密雪球。
傳奇的稻香里,摻雜了太多難以言說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