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瓷語回響
- 瓷語者
- 江髻
- 2153字
- 2025-08-12 14:02:36
一年后,景德鎮的國際陶瓷藝術展上,林夏站在“窯靈三器”的復制品前,接受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媒體采訪。玻璃展柜里,龍紋瓶、鳳紋盞、龜紋碗的仿品散發著溫潤的光澤,瓶身上的纏枝蓮紋在燈光下流轉,與暗室里的真品別無二致——這是她和陳默耗時半年,按照壁畫上的秘方復刻的杰作。
“林小姐,請問您是如何破解‘窯變之謎’的?”一位金發碧眼的記者問道,她的筆記本上畫滿了青花瓷的紋樣。
林夏笑了笑,指尖輕輕劃過展柜的玻璃:“其實沒有什么神秘的‘窯變之力’,真正的秘密藏在匠人對瓷器的敬畏里。秦修用畢生心血記錄制瓷技藝,我父親用生命守護這份傳承,他們不是在創造奇跡,而是在告訴我們:對待文物要像對待生命一樣,既要尊重它的過去,也要讓它在當代煥發新生。”
采訪結束后,湯姆拿著相機走過來,他現在是《大英博物館月刊》的專欄作家,上個月剛發表了《從倫敦到景德鎮:一只青花瓷的萬里尋蹤》,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周啟山的兒子昨天做了骨髓移植,手術很成功。”他遞給林夏一杯咖啡,“周老先生托我謝謝你,說等他出獄后,想跟你學修復碎瓷。”
林夏接過咖啡,望著展廳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心里百感交集。周啟山最終因盜竊文物罪被判三年有期徒刑,服刑期間一直堅持研究秦修的制瓷技藝,還寫了一本《錯路筆記》,警示后人不要被貪欲蒙蔽。而他的兒子,在多位愛心人士的幫助下找到了匹配的骨髓,終于擺脫了骨瓷病的陰影。
“等他出來,我很樂意教他。”林夏說,“父親常說,修復瓷器的過程,也是修復人心的過程。”
這時,陳默匆匆跑來,手里拿著一份快遞:“林夏姐,英國蘇富比寄來的,說是給你的特別禮物。”
拆開包裝,里面是一個絲絨盒子,盒子里躺著半片碎瓷,邊緣有明顯的修復痕跡——正是倫敦那只宣德青花瓷瓶的碎片,蘇富比的專家按照林夏分享的“糯米漿黏合術”,將所有碎片拼接復原,特意將這半片帶有“窯”字符號的碎片送給她留作紀念。
碎片背面貼著一張便簽,是湯姆的導師寫的:“正如你所說,瓷器不會開口說話,但修復師能聽懂它們的語言。這半片碎瓷見證了跨越萬里的緣分,或許它真正的歸宿,是回到你的身邊。”
林夏將碎瓷片輕輕貼在胸口,仿佛能聽到它微弱的“心跳”。那是秦修的窯火余溫,是父親的守護執念,也是所有匠人對瓷器的深情低語。
展覽結束后,林夏和陳默回到冷水坑。村里的老人已經去世了,臨終前特意囑咐把那座秦修窯交給他們打理。如今,龍窯周圍種滿了梔子花,那是父親最喜歡的花,每年五月,潔白的花瓣落在窯口,像是給古老的龍窯戴上了花環。
他們在龍窯旁建了一座小型修復館,取名“瓷語堂”,專門修復民間散落的碎瓷。館里的墻上掛著兩張照片:一張是父親站在龍窯前的背影,另一張是林夏、陳默和湯姆在暗室前的合影,照片里的三人笑得燦爛,背景是初升的朝陽。
這天下午,一個小女孩抱著一個破舊的瓷娃娃走進修復館。娃娃的胳膊斷了一條,瓷面上的彩繪已經模糊,但眼睛的位置卻嵌著兩顆瑩潤的藍寶石,在陽光下閃著光。
“姐姐,能修好它嗎?”小女孩的聲音怯生生的,“這是我太奶奶留下的,她說這是當年秦修大師親手做的‘守護娃娃’。”
林夏接過瓷娃娃,指尖撫過斷裂的接口,突然發現娃娃的底座刻著一個極小的“窯”字符號,與三器上的符號如出一轍。她抬頭看向小女孩,發現她的脖子上掛著一塊玉佩,玉佩的形狀正是龍窯的剖面圖。
“你太奶奶叫什么名字?”林夏的心跳突然加速。
“她叫秦念瓷。”小女孩歪著頭說,“太奶奶說,她是秦修大師的后人,要一輩子守護龍窯的秘密。”
林夏和陳默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里看到了震驚。原來守窯人不止他們,秦修的血脈一直沒有斷絕,只是以另一種方式守護著龍窯。
林夏小心翼翼地將瓷娃娃的斷臂接上,用特制的黏合劑固定好,又用細如發絲的金箔填補裂痕——這是她新創的“金繕修復法”,既保留了瓷器的歷史痕跡,又讓裂痕變成獨特的裝飾。
“好了。”林夏把修復好的瓷娃娃遞給小女孩,“你看,它比以前更漂亮了。”
瓷娃娃的斷臂處纏繞著金色的紋路,像是系上了一條華麗的絲帶。小女孩驚喜地捧著娃娃,突然指著娃娃的眼睛說:“姐姐,你看!娃娃在眨眼睛!”
林夏湊近細看,只見兩顆藍寶石在陽光下折射出奇異的光,光里仿佛有個小小的人影在微笑——那是秦修的影子,還是父親的影子?或許都不是,那是所有熱愛瓷器的人,留在時光里的溫柔回響。
傍晚,夕陽西下,金色的余暉灑在龍窯上。林夏坐在窯前的石階上,手里把玩著那半片來自倫敦的碎瓷。陳默走過來,遞給她一本剛出版的書——《窯靈三器與秦修制瓷術》,封面上印著龍紋瓶的圖案,作者欄寫著“林夏、陳默著”。
“出版社說這本書很受歡迎,已經加印三次了。”陳默的臉上帶著自豪,“好多年輕人看了書,都想來學修復呢。”
林夏翻開書,扉頁上寫著一行字:“獻給所有聽懂瓷語的人。”那是她特意加上的,既是紀念父親,也是致敬秦修,更是鼓勵所有像他們一樣,愿意靜下心來傾聽文物故事的人。
遠處的山風吹過竹林,發出沙沙的聲響,像是無數瓷器在輕輕低語。林夏抬頭望向天空,晚霞染紅了半邊天,形狀像極了龍窯里熊熊燃燒的火焰。她知道,只要還有人愿意守護這份傳承,秦修的窯火就永遠不會熄滅,父親的心愿就永遠不會落空。
而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碎瓷,那些藏在釉色里的秘密,終將在時光的流轉中,找到屬于它們的歸宿。就像那半片來自倫敦的碎瓷,跨越萬里,最終還是回到了能聽懂它語言的人身邊。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