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汝爹汝娘汝大哥
- 大明:我編造的傳聞都成真了!
- 期望漲薪
- 2098字
- 2025-08-24 15:30:15
“王鉞,我以為這個問題,你早就會問呢。”
朱允炆似乎早想到了有此一問,所以不但不意外,還耐心地解釋起來。
“身在紅塵,何談成仙?”
“正如你所說,殺掉朱棣如今對于我來說,易如反掌。”
“實不相瞞,早在數月前,我就有機會在不知不覺中殺掉他,并能全身而退。”
“只不過,殺一人容易。”
“得江山,難。”
“我聽聞朱棣手下高手如云,既然如此,他當初為何不派刺客潛入紫禁城?”
“殺了我豈不是一了百了?”
“這也正是朱棣聰明的地方。”
“他帶領區區十萬兵士,硬撼朝廷百萬大軍,還打贏了。”
“不僅僅贏了仗,也贏了勢。”
“大勢所趨,無法阻擋。”
通訊器那頭沉默良久,才傳來王鉞低沉的聲音:“老奴明白了。”
“陛下若想收回天下人心,拿回建文一朝的勢,只能用同樣的方法。”
朱允炆點點頭:“對,從南到北,收復建文河山。”
王鉞似乎被這一番宏圖大業激勵,連語調都變得激昂起來:
“老奴愿意肝腦涂地,助陛下重整河山!”
朱允炆面帶笑意:
“好。”
……
七月十七,黃道吉日,萬事皆宜。
早在幾天之前,禮部的官員就受朱棣派遣,在宗廟進行了祭祀。
在朱棣的授意下,他們將建文帝的牌位撤下一階,放在了朱棣子侄的位置上,而非按照君王的排序安放。
這也意味著,宗親之中的排序,從這一日開始,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哪怕日后朱棣去世,他也將排在朱允炆之前。
包括皇帝在內,文武百官,各國使臣,皇族宗親等重要人物,早從七日之前就開始齋戒,這本是參加登基大典的慣例。
金陵城的重要街道,也進行了細致的清掃,尤其是入宮的主干道上,不但灑掃了好幾遍,還在上面鋪上細砂。
沿途的儀仗更是莊嚴肅穆,讓人身臨其中便生不起嬉笑之心。
天不亮時,有幸參加大典之人,便身著禮服,按照不同品階從指定的宮門進入皇宮,在殿前恭敬站成幾列。
此時殿內殿外,已經排滿了密密麻麻的鹵簿,其中旌,傘,斧,鉞,金瓜,響節等,如林如木,令人目不暇接。
更有數百人的樂隊守候在殿外,手持鐘,磬等樂器嚴陣以待,所有人的目光都緊盯著正中間那條寬敞通路。
吉時一到,樂隊齊齊奏響中正之音,一座御輦緩緩而來,其上正坐著身著日月山河紋袞服的朱棣。
透過眼前的冕旒,朱棣一雙如鷹隼般的眼睛精光暗斂,不怒自威,不得不說在這樣的排場下,哪怕是個普通人,也能催生出幾分君王氣質。
隨著朱棣落座,鼓樂之音戛然而止,負責朗讀詔書的官員走到殿前,用最洪亮的聲音,開始念誦即位詔書。
文武百官靜靜聽著,當聽到“廢除建文年號,改今年為洪武三十五年,明年為永樂元年”后,許多人臉上都浮現出微笑。
這也意味著,從此后,世上恐怕再也沒人記得,在朱棣之前,還有個倒霉的小子,當過三年皇帝。
面帶微笑的人中,屬投誠之臣李景隆等人笑的最開心,或許在一些人眼中,他們是可恥的叛徒,但李景隆只想說:
“當叛徒有什么不好?”
若不是當初一念之差選擇了投降,恐怕自己早就和黃子澄,景清一樣,被砍了腦袋。
正因心中愜意,所以當詔書宣讀完畢,眾大臣跪地高呼萬歲的時候,李景隆喊得比誰聲音都大: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按理說,這個流程走完之后,接下來就應該是論功行賞了。
李景隆有信心加官進爵,讓自己的地位和身份更進一步。
可惜,水到渠成的環節,卻偏偏出了問題。
本來莊嚴肅穆的場景中,忽然傳來了一陣笑聲。
那聲音蒼老,但卻有一種濃重的譏諷意味在其中。
“哈哈哈哈哈哈……”
“大膽,是何人在登基大典上喧嘩?”
負責場內秩序的官員,怒聲問道。
不知何時,從御輦走過的宮道上,緩緩走來一人。
此人腳步踉蹌,卻一步數尺,好似縮地成寸。
臨到近前,眾人終于看清了他的樣貌,但看清后卻嚇得說不出話來。
只見他身著明黃龍袍,頭戴龍冠,陰鷙的眼神和朱棣一脈相承。
“你這逆子,可還記得為父?”
“先帝!”
下面跪著的老臣中,有的已經忍不住叫出聲來。
也不怪他們失態,因為誰也沒想到,堂堂朱元璋居然就站在眼前。
場內一片死寂,沒有一人敢隨便置嘴,畢竟此時場中唯一有資格質疑的,只有寶座上的朱棣。
“大膽狂徒,竟敢在登基大典上裝神弄鬼!”
朱棣一開口,先給整件事定下基調。
朱元璋冷笑一聲,盡顯梟雄本色:
“朕的好兒子,如今卻是連朕都不認了嗎?”
“萬萬沒想到,這么多皇子之中,唯有你敢想敢做,不服朕定的接班人不說,還起兵篡了大位。”
“這一點,倒像俺老朱的種!”
“只是你不應該趕盡殺絕,逼得你侄兒自焚而死。”
“骨肉相殘,帶血的寶座,你坐的還舒服嗎?”
朱棣大怒,騰地站起:“胡扯,先帝本就有傳位給我的意圖,明明是那建文小兒,蠱惑天子,竊了江山,我不過是正本清源而已!”
“棣兒,你真讓為娘寒心,什么時候你居然變成了這么冷血的人?”
一個溫婉的女子聲音響起,馬皇后的身影漸漸浮現。
“棣兒,聽話,莫要再一錯再錯了。”
如果說朱元璋的出現,還讓朱棣咬死對方在故弄玄虛的話,那感情至深的母親現身后,朱棣一時間也有些恍惚了。
沒想到,事情還沒完,又一個身影浮現在他的面前,那人身形肥胖,正是死去多年的太子朱標。
“四弟,大哥知道你侄兒年紀太輕,少不經事,不是做皇帝的材料。”
“這江山被你拿了去也沒什么。”
“可是,他畢竟是大哥的一點骨血,你斷了我的子嗣,讓我在九泉之下又怎能閉眼呢?”
面對父親,母親,大哥三人的共同同指責,朱棣面如土色,饒是心理素質再好,此時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