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躺在培育艙里探聽世界
- 量子囚徒的一點二倍速逃亡
- 第25號宇宙
- 2153字
- 2025-08-16 09:34:48
智能培育室的恒溫氣流帶著消毒水的微腥,拂過一凡的皮膚時,他正盯著天花板上跳動的熒光燈管。這些發出 450納米波長的光源模擬著恒星光譜,卻比記憶中月球基地的能量光帶黯淡太多。周圍的嬰兒此起彼伏地發出含混的咿呀聲,他們的神經網絡還在以日均 170萬個突觸的速度笨拙生長,而一凡的量子意識早已像展開的星圖,將培育室的每個分子坐標盡收眼底。
“編號 E-73-1,生理指標穩定。”機械臂的紅外探頭掃過他的瞳孔,數據流在上方的全息屏上閃過。一凡故意讓視網膜泛起淡藍色的量子漣漪,屏幕上的腦電波圖譜立刻出現 0.3秒的紊亂~這是他留給系統的微小標記,像在荒蕪的沙灘上畫下第一道足跡。
第七天的營養液更換周期里,一凡終于捕捉到找尋了好幾天的目標。培育室墻角的金屬通風柵格后,一束微弱的電磁波正以 1.2GHz的頻率跳動,這種頻率特征是非常落后但特有的工業級量子網關信號。他調動耳蝸內新生的聽覺毛細胞,以量子態將神經電信號轉化為對應的電磁波頻率,悄悄的完成了無線數據載波,就像用隱形的鑰匙插入鎖孔打開了一扇門。
連接建立的瞬間,信息流如銀河倒瀉,但對于一凡這種,集合了三個世界量子態云的大蓄水池,簡直如接納滴水般簡單,一凡的意識化作量子探針,迅速穿透七層防火墻直抵地球主網核心,很快的找到了他關心的信息。
社會狀態:公元 916282036年的人類文明呈現詭異的撕裂狀~東亞大陸的“華夏聯盟”已建成覆蓋全域的量子通信網絡,而美洲大陸的“自由聯合體”仍在使用光纖傳輸數據。兩種文明的技術代差達到 230年以上,在喜馬拉雅山脈的軍事緩沖區,每天都有等離子炮彈擊穿引力屏障的閃光。
戰爭形勢:起因是太陽膨脹導致的可生存區域爭奪。華夏聯盟掌握著可控核聚變的小型化技術,在青藏高原建立了 37座反物質防御塔;自由聯合體則壟斷了月球氦三開采權,月面的防御系統建有能偏轉 0.8倍光速的粒子束武器。雙方的停火協議剛剛達成,已經持續了 118天,全息新聞里的外交官們,語言里都充滿了不服就干的狂暴氣息。
太空開發:月球背面的氦三工廠處于半癱瘓狀態,由于去年的未知襲擊事件導致 3號反應堆熔毀(一共就三座),現在的開采、提純量僅為戰前的 41%。火星改造計劃停留在“初級大氣階段”,火星極地冰蓋的液態化工程因能源短缺停滯,紅色沙漠上的穹頂城市僅移居了不到 200萬居民。
地球遷移計劃:存在但僅停留在理論層面。華夏聯盟的“方舟計劃”顯示,需要至少 1200座反物質引擎才能推動地球脫離現有軌道,但前的儲備量只夠滿足 37%的需要。更致命的是引力錨定技術尚未突破,強行遷移會導致地核停轉,地磁消失或者快速偏轉,引發全球火山爆發等災難。
引力波預警:仙女星系與銀河系的融合引力漣漪已經在路上,將在 1873天后抵達地月系統。主網的模擬模型顯示,這次沖擊會使地球自轉軸偏移 1.7度,赤道地區將被海水淹沒,而華夏聯盟的地下掩體只能容納 15%的人口。
這些數據在一凡的意識流里凝結成三維模型時,一凡的指尖無意識地蜷縮~這個動作與 118層世界第一次觸碰隔離層時完全同步。可能是因為數據通量過大,通風柵格后的信號網管過熱,造成信號通連突然中斷,維護機械臂的檢修程序被激活,金屬觸手在柵格上劃出刺耳的摩擦聲估計是要拆掉柵格好檢修。一凡迅速收斂量子態,任由自己沉入嬰兒該有的混沌狀態,眼角的余光卻瞥見墻上的全息屏角落閃過一行代碼,瞬間翻譯后是“磁通量超標,懷疑有非法盜用網絡行為”。
找到生理父母的信息的契機,出現在一凡接受基因穩定性檢測。當納米探針刺入他指尖的瞬間,一凡趁機將量子觸須探入培育室的數據庫,迅速掃描搜索,像智能機器人在沙礫中篩選鉆石。
父親陳硯是華夏聯盟的量子物理學家,研究方向是暗物質的弱相互作用,發表過 11篇關于“時空褶皺穩定性”的論文~這個課題讓一凡的量子態突然震顫,因為通過這次清醒的穿透層級世界,他能感知到每層世界的隔離層正是基于時空褶皺原理構建的。母親林夏是生物倫理委員會成員,曾公開反對“基因優化胚胎”的產業化,她的全息影像里,辦公桌上擺著一盆真實的綠蘿,葉片上的葉綠素排列著斐波那契數列。
他們夫妻的結合檔案顯示為“自然受孕”,在這個 73%的新生兒都經過基因編輯的時代,就像沙漠里的一汪清泉般顯眼。更讓一凡在意的是,母親的專業是染色體研究,而且在堿基序列對研究上很有造詣,這似乎解釋了轉生咒為何會精準鎖定這個胚胎,量子糾纏的莫測性還真是玄乎。
數據庫里還存著他們的訪問申請,預定在六個月后的“意識覺醒日”來接他。陳硯的申請信里寫著:“希望他能看見未被戰火污染的星空”,林夏則附了一段自己胎兒時期的超聲影像,那時的林夏和一凡剛完成第 80%基因重寫時的外輪廓簡直一模一樣,那時一凡的心臟跳動頻率恰好是 58.3赫茲。
當機械臂將他抱回育嬰艙經過育嬰走廊時,一凡望著窗外的東亞大陸。那里的量子通信網絡正以每秒 1012次的頻率傳輸著數據,像無數條銀色的河流在地表奔流。他知道六個月后的見面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父母研究的時空褶皺穩定性課題和堿基序列對研究,或許正是破解 115層世界壁障的鑰匙。
培育室的燈光突然暗了 0.3秒,這是電網負荷波動的征兆。一凡閉上眼,讓意識沉入量子層面。那里,他的碳基軀體里,每一個細胞都在倒數:距離引力波抵達還有 1873天,距離見到父母還有 182天,距離下一次逃亡,未知。
但這一次,他不再是孤獨的量子態云霧。育嬰艙的玻璃上,他的倒影與記憶中 A-7349、A-1016的影像重疊,像三枚穿越時空的印記,都在表達著同樣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