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這......確定還是我的老家嗎?
- 我,大明最窮縣令!老朱跪求貪污
- 余后青
- 1832字
- 2025-08-25 20:18:23
朱元璋一行人,在聽到車夫的話后,動作在這一瞬間皆是微微一頓。
馬皇后的心,狠狠地揪了一下。
這里是她的故鄉,也是重八的老家。
她幾乎能看到鄉親們在蘇白的手下,過著何等水深火熱的日子。
預征百年稅......那不是要了人的命嗎?
她不敢再想下去,眼眶微微泛紅。
朱標的拳頭,早已在袖中攥緊。
一路上,父親的話語還在耳邊回響。
關于饑餓和死亡的親身經歷,比太傅的任何紙上談兵都來得深刻。
他心中早已給那個素未謀面的縣令蘇白定了死罪。
此等酷吏,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而朱元璋的臉色,早在半路上就已經開始漸漸變得難看。
從進入桃源縣地界開始,顛簸的路況,幾乎就已經印證了胡惟庸的彈劾。
一個連路都修不好的地方官,還能指望他是什么好東西?
他心中的殺意,早已沸騰。
“重八......”
馬皇后輕聲開口,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
“咱們......看看吧。”
朱元璋沒有說話,只是重重地點了點頭。
簾子掀開的瞬間,午后的陽光涌入車廂,有些刺眼。
三人下意識地瞇起了眼睛。
當他們適應了光線,看清眼前景象的一剎那——
朱標,這位大明的太子,未來的帝國繼承人,此刻竟呆立在原地。
他張著嘴,眼睛瞪得溜圓,卻支支吾吾,半天才擠出一句話:
“爹,你......你確定,這是咱們的老家鳳陽?”
“這地方......它跟窮鄉僻壤,好像......沾不上任何關系啊?”
何止是沾不上關系!
這簡直就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其實,又何止是朱標被驚得魂不附體。
就連一手締造了大明江山,見慣了無數大場面的朱元璋,此刻也徹底呆住了。
他的雙眼此刻瞪得渾圓,難以置信的看向車外。
只見馬車之外,哪里還有半分方才那條爛路的影子?
車輪之下是一條寬闊得足以容納八輛馬車并行的康莊大道!
路面不只是用什么材質鋪成,呈現出一種灰白色,光滑如鏡,渾然一體。
上面看不到一絲車轍印,更沒有半點泥濘與坑洼。
這是什么路?
朱元璋活了半輩子,南征北戰,走過的地方不計其數,卻從未見過如此奇特的道路。
應天府的皇城大道,乃是用上好的青石板鋪就,已是天下馳道之最。
可與眼前這條路相比,竟顯得有些......粗糙了。
而大道的盡頭,一座雄城巍然屹立。
城墻高聳入云,通體由巨大的青黑色條石砌成,嚴絲合縫,堅不可摧。
正中央的城門樓,更是飛檐斗拱,雕梁畫棟,其規制之宏偉,絲毫不遜于應天府的城門!
一個區區縣城,怎敢有如此僭越的城防規制?!
這蘇白,是想造反嗎?!
可這個念頭剛一升起就被他自己掐滅了。
因為他看到了城門口,以及那條寬闊大道上的景象。
大道之上,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運貨的板車,載客的馬車,南來北往的商隊,全都井然有序地在道路上行駛,互不干擾,暢通無阻。
道路的兩旁,更是人頭攢動,摩肩接踵。
有挑著擔子走街串巷的貨郎,還有成群結隊、衣著光鮮的游人......
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發自內心的笑容。
身上衣衫雖然不是什么綾羅綢緞,但都干凈整潔,沒有一個打補丁的。
他們的身形雖然算不上富態,但個個面色紅潤,精神飽滿,絕無半點饑餒之色。
傳入耳中的,是喧鬧的叫賣聲,路人爽朗的交談聲,孩子們的嬉笑聲......
這哪里是胡惟庸口中那個民不聊生,餓殍遍地的桃源縣?
“重八......”
馬皇后聲音顫抖,她同樣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這......是真的嗎?”
“老家的鄉親們,真的過上了這樣的好日子?”
朱元璋沒有立刻回應,用力的眨了眨眼睛。
但眼前的景象,依舊是那么的真實。
他想起了自己出宮時的目的——
徹查蘇白!
看看這個膽敢預征百年稅的縣令,是如何魚肉百姓,搞得地方雞犬不寧的。
可現在......
他看到的是百姓安居樂業,喜笑顏開。
見此情形,一股巨大的荒謬感襲來。
朱元璋感覺自己這一路上的怒火,此刻就像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這桃源縣的景象,像一記耳光,狠狠地抽在了他的臉上。
也抽在了遠在京師的宰相胡惟庸的臉上!
朱元璋的嘴唇微微翕動,心中那股離鄉多年的悵然消失的無影無蹤,只剩下一個念頭。
這......確定還是咱朱重八的家鄉嗎?
他身后的馬皇后和朱標,也同樣目瞪口呆,仿佛三魂七魄被眼前的景象勾走了一縷。
然而,就在三人心神激蕩之際,一道略帶不耐煩的吆喝聲,從旁邊的車道上傳了過來。
“我說前頭的大兄弟,發什么愣呢?”
“前面都轉綠牌子了,咋還不走?”
“你這車占著道,等會兒后面的貨運長龍堵起來,巡警過來記你分,你哭都沒地方哭去!”
朱元璋聽見身后的聲音,猛地回過神來。
綠牌子?
記分?
這都是些什么黑話?
他堂堂大明開國皇帝,自問南征北戰,見多識廣,可這幾個詞,他竟是一個也聽不明白。
更讓他心頭不爽的是,對方的語氣。
若不是念及此刻身在微服私訪之中,他肯定就要當場發作。
旁邊的朱標也是一臉的迷茫。
馬皇后心思縝密,她看出了事情的蹊可,輕輕拉了拉朱元璋的袖子,示意他稍安勿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