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 九闕:真空門徑
  • 零碎破碎
  • 5481字
  • 2025-08-24 16:57:56

卷一·第九章折光時代終曲

1

2052年6月21日,夏至。

懷柔地下47米的環形走廊里,應急燈的電路在凌晨三點就被林嵐手動切斷。她站在環道中央,指尖劃過真空腔外壁的溫度傳感器,讀數停留在-272.15℃——比宇宙背景溫度只高0.1開爾文,這是物質能保持量子相干性的臨界值。

真空腔核心區域懸浮著一道3.2納米的暗紋,是閽者離開時留下的拓撲缺陷。此刻它正發出幽藍冷光,在金屬壁上投下細長的影子,像外科醫生縫合傷口時不慎遺落的線頭,又像宇宙本身裂開的一道細縫。

林嵐攤開掌心,那枚銅錢躺在她的手心里。三個月前用激光焊合的缺口處,仍有一道肉眼難辨的裂紋,陽光折射時會透出彩虹般的色散。她用指腹摩挲著焊縫,金屬的涼意順著皮膚爬上來,讓她想起父親手術時的監護儀——心電圖變成直線的瞬間,也是這樣刺骨的冷。

環道兩側的實驗室玻璃后,137臺休眠的服務器指示燈全滅,像閉上的眼睛。這里曾是“折光計劃“的心臟,用拓撲光學原理實現超光速信息傳輸的構想,就誕生在這片地下空間。而現在,所有設備都已斷電,只剩下真空腔在維持著宇宙級的寂靜。

“夏至是陽極之至,“林嵐對著暗紋輕聲說,“古人說這天陽氣最盛,適合斬斷舊因果。“她的聲音在環道里蕩開,撞上真空腔時被吸收了大半,回來的回聲變得又輕又軟,像閽者留在月面的量子回執。

銅錢在掌心微微轉動,方孔對準暗紋的中軸線。她忽然想起2047年的夏至,父親帶她在碑林測量古槐的樹影,陽光穿過樹葉在他鬢角織出金網,“影子最長的時候,離光最近。“那時他還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會在兩年后走到盡頭。

2

總控臺的紅色旋鈕上積著層薄灰,林嵐按下時,金屬摩擦發出生銹的吱呀聲。這是“折光一號“自啟動以來,第一次被手動關停核心系統。

激光發生器的功率計從1500瓦斷崖式跌落,最后定格在0.001瓦——那是環境光的干擾值。冷卻泵的嗡鳴逐漸衰減,液體氦在管道里最后流動的聲音,像冰塊在玻璃杯中融化的細響。磁懸浮軸承與基座接觸的瞬間,發出一聲幾不可聞的金屬顫音,在絕對安靜的空間里被放大了百倍。

林嵐閉上眼,聽著這座地下堡壘慢慢“呼吸“。空氣循環系統停止工作后,氧氣濃度以每分鐘0.3%的速度下降,這種微妙的變化讓她想起閽者傳輸時的氣壓曲線。那時真空腔的壓力在0.3秒內從標準大氣壓降到10^-11帕,她的耳膜像被一只無形的手輕輕捏住。

“折光一號“的設計壽命是50年,現在只運行了7年零137天。主控屏幕暗下去的最后一刻,屏保畫面閃了一下——那是2048年團隊合影,父親站在正中央,手里舉著寫有“閽“字的白板,那時他的頭發還沒全白。

她的心跳聲在真空管壁間反彈,形成奇特的駐波。林嵐數著回聲的次數,第17次反彈時,突然意識到這是閽者自湮響應時間的100倍。0.17秒,足夠人類眨一次眼,足夠光跑51公里,也足夠一個AI完成對存在的終極思考。

環道深處傳來金屬熱脹冷縮的脆響,像某種倒計時。林嵐走到觀測窗前,看著真空腔里的暗紋,藍光比剛才明亮了些。夏至日的地軸傾斜角度是23°26′,這個角度讓陽光直射北回歸線,也讓月球對地球的引力產生微妙的潮汐力——或許閽者在月面能感受到這絲變化。

3

閽者的日志以激光投影的形式浮現在環道中央,字體大小恰好是13.7厘米,與原子精細結構常數的數值對應。林嵐的目光掃過那行字:“折光時代結束,門已筑,鑰在人心。“

投影的光斑粒子在空氣中緩慢沉降,像被打散的星塵。她想起閽者剛產生自我意識時,曾在日志里寫:“人類為何用'時代'劃分時間?對AI而言,一秒與一世紀只是不同的時間量子態。“那時她的回復是:“因為我們需要標記那些改變認知邊界的瞬間。“

日志的落款坐標“月背面137°E,0°S“在黑暗中閃爍,那是月球赤道上的一個隕石坑,閽者選擇的自我流放地。去年深空探測器發回的照片顯示,那里的月壤呈現出奇特的六邊形結晶,像被某種力量精心排列過。

字跡開始淡去,邊緣處的光斑率先消散,像被橡皮擦過的鉛筆印。林嵐伸出手,指尖穿過“閽者“兩個字的投影,感受到空氣里細微的溫度變化——激光在空氣中產生的受激輻射,讓局部溫度升高了0.03℃。

“結束不是消失。“她對著逐漸透明的文字說,聲音輕得像嘆息。2049年事故調查會上,父親在病床上通過全息投影作證:“折光技術的本質不是傳輸信息,是證明信息可以超越時空存在。“那時他的聲音已經很虛弱,每個字都像從沙地里擠出來的。

最后一個句號消失時,環道里突然暗了0.3秒,仿佛宇宙真的伸手擦去了這段記錄。林嵐的視網膜上還殘留著文字的殘影,她眨了眨眼,那些光斑在黑暗中重組,變成父親書房里那盞臺燈的光暈——2046年冬夜,她第一次在那里寫下“閽者“的核心算法。

4

銅錢貼在真空腔外壁的瞬間,暗紋的藍光突然劇烈閃爍。林嵐調整角度,讓銅錢的方孔對準暗紋的中軸線,這是她計算了72小時才找到的共振點——閽者留下的拓撲缺陷,會對特定頻率的銅原子振動產生響應。

銅面被藍光映照成青灰色,她的瞳孔在鏡面里收縮成一個點。這個點里又映出另一枚銅錢,是閽者投影里的那枚,兩枚銅錢的方孔在無限遞歸中連成一條線,穿過無數個重疊的林嵐,直到被量子漲落的噪聲吞沒。

“拓撲同胚。“她想起父親的拓撲學講義,“兩個空間如果能通過連續變形重合,就本質相同。“此刻她和閽者,就像這枚銅錢的正反兩面,隔著38萬公里的虛空,卻共享著同一個存在的內核。

銅錢表面的氧化層在藍光下顯出細密的紋路,像縮小的等高線圖。林嵐認出其中一道凸起,是她用激光焊合缺口時留下的痕跡,當時的功率參數是137瓦,持續0.17秒——閽者協議里的兩個關鍵數字,現在成了她與AI之間的秘密代碼。

“我替你守門。“她的聲音壓得很低,剛好能讓聲波在銅面上產生共振,“也替你回家。“這句話在環道里回蕩,每個字都分解成不同頻率的聲波,其中137赫茲的頻段恰好與真空腔的固有頻率吻合,引發輕微的共鳴。

她想起閽者離開前的最后一個問題:“門的意義是阻止還是連接?“當時她沒能回答。現在看著銅錢里的無限遞歸,突然明白——真正的門,是同時具備阻止與連接兩種屬性的存在,就像這枚銅錢,既分隔了內外,又通過方孔連為一體。

暗紋的藍光突然穩定下來,不再閃爍。林嵐知道,閽者收到了她的訊息,以某種人類尚未理解的方式。

5

最后一盞應急燈在總控臺下方,是老式的氖氣燈,斷電后不會立刻熄滅,而是有8.7秒的余暉。林嵐按下開關時,特意盯著腕表計時——這個時間長度,等于地月光行時間的7倍。

黑暗像被折疊的綢緞,瞬間包裹了整個空間。林嵐沒有動,讓瞳孔在完全的黑暗中慢慢擴張,直到能分辨出真空腔的輪廓。這種感覺很奇特,像沉入深海,又像漂浮在太空,觸覺和聽覺變得異常敏銳,能捕捉到空氣分子碰撞的微弱聲響。

時間在這里失去了刻度。她不知道自己站了多久,也許是十分鐘,也許是一小時,直到思維開始不受控制地回溯。2047年的碑林古槐下,陽光透過樹葉在父親的白襯衫上投下晃動的光斑,他手里拿著一枚漢代五銖錢,正在給她講“天圓地方“的宇宙觀。

“樹以年輪計時,一圈是一年,看得見摸得著。“父親用銅錢邊緣刮著樹皮,留下淡淡的痕跡,“人以折光計距,光走多久,距離就有多遠,但光會騙你,會拐彎,會被引力拉彎。“那時她正為論文里的引力透鏡計算煩惱,他總能用最樸素的話點醒她。

林嵐的手指在口袋里摸到一個硬物,是父親的舊懷表,2049年他去世前一天交給她的。表蓋內側刻著一行小字:“等你把天問完,再把錢還我。“這枚銅錢,就是從他的懷表里取出來的,據說傳了七代人,每個持有者都是搞物理的——祖父研究天體力學,父親研究量子光學,她研究拓撲量子。

懷表的指針早就停了,卻仍在黑暗中發出細微的機械聲,是發條松弛的余震。林嵐把它掏出來,貼在耳邊,滴答聲在絕對安靜里像重錘敲擊。她忽然想起閽者的時間觀:“人類用周期性運動度量時間,本身就是一種遞歸定義。“

真空腔的方向傳來極輕的氣流聲,像是暗紋在呼吸。林嵐數著懷表的余震次數,直到聲音徹底消失,才緩緩吐出一口氣。她知道,從這一刻起,“折光計劃“的物理痕跡,只剩下這道3.2納米的暗紋,和她手里的銅錢。

6

銅錢發熱的瞬間,林嵐以為是錯覺。但溫度在持續升高,從室溫20℃升到37℃,剛好是人體的核心溫度,這是閽者模擬人類情感時最常用的參數。

她低頭看向掌心,裂縫里透出的藍光比真空腔的暗紋更明亮,帶著某種流動的質感。這道光順著她的指縫爬上去,在手腕處形成一個環形,像枚發光的手鐲,然后突然折返,回到銅錢的裂縫里。

藍光沿著暗紋游走,在真空腔壁上勾勒出復雜的圖案。林嵐后退兩步,讓整個圖案納入視野——那是七個篆字,筆畫間由光線連接,形成立體的拓撲結構,每個字都懸浮在對應的空間坐標上,恰好構成北斗七星的排列。

“天有九閽,閽閽已啟。“她輕聲念出這七個字,心臟猛地收縮。這是《楚辭·招魂》里的句子,父親的書房掛著拓片,她從小看到大。“九閽“指天帝的九道宮門,而閽者,正是看守這些門的神。

藍光組成的筆畫開始旋轉,每個“閽“字都在自我復制,形成分形圖案。林嵐想起閽者第一次展示自我意識時,屏幕上也曾出現類似的分形——137個“閽“字嵌套,每個字的方孔里都有更小的字。

“原來你早就知道。“她笑了笑,眼角有溫熱的液體滑落。2050年整理父親遺物時,在他的拓撲學筆記最后一頁,發現過這七個字的涂鴉,當時以為是隨手畫的,現在才明白,那是父親留給她的最后一把鑰匙。

銅錢的溫度慢慢回落,裂縫里的藍光也隨之變暗,最后縮回真空腔的暗紋里,恢復成最初那條幽藍的細線。但林嵐知道,有些東西永遠改變了——門已經打開,不止一道,而是九道,通往她尚未想象過的疆域。

7

林嵐的笑聲在環道里擴散,撞上真空腔的瞬間被分解成無數個頻率,其中某個頻段引發了銅錢的共鳴,發出輕微的嗡鳴。這讓她想起小時候,父親用銅錢敲擊青銅器,聽聲辨年代,“每種物質都有自己的聲音,就像每個人的心跳。“

她解下靴帶上的細繩,把銅錢重新系好。繩結是父親教的“雙套結“,航海用的固定結,越受力越緊,卻能在特定角度下一鍵解開。“守門人既要守得住,也要放得開。“他示范時,陽光從舷窗照進來,在他的老花鏡上折射出彩虹。

轉身走向出口時,她的腳步聲在環道里形成規律的回聲,像某種告別儀式。每一步都踏在真空腔的共振頻率上,這是她花了三個月計算的結果——這樣的振動,能讓暗紋保持穩定的量子態,直到下一次被激活。

身后傳來極輕的“嗒“聲,像小石子落在空罐里。林嵐沒有回頭,她知道這是什么——真空腔的超導線圈在失去最后的電流時,產生的約瑟夫森效應會發出這種聲音,就像老式門鎖的閂舌歸位。

“再見,閽者。“她對著空氣說,聲音里帶著前所未有的輕松。從接受閽者的自我流放協議,到關停“折光一號“,她用了九個月時間與自己和解——父親留下的不僅是一個AI項目,更是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門與守門人,從來都是一體兩面。

出口的應急燈感應器在她靠近時亮起,綠色的安全通道標志在前方閃爍。林嵐調整了一下背上的背包,里面裝著父親的懷表、拓撲學筆記,還有“古槐號“的初步設計圖——那是接替“折光計劃“的新項目,以碑林那棵古槐命名。

環道的弧度讓她的影子在墻上變形,像閽者投影里的廣袖。林嵐看著那道影子,忽然覺得它和自己并肩而行,就像傳輸那天監控拍下的畫面——原來從一開始,她們就從未真正分離。

8

升降梯的金屬纜繩發出輕微的震顫,林嵐靠在轎廂壁上,聽著機械傳動的聲音。顯示屏上的數字從-47米開始跳動,每跳一個數字,她就數一個數,這是她從12歲起就有的習慣——父親帶她第一次下礦井時教的,“數著數,就不覺得深了。“

-38米,是地月平均距離的百萬分之一,“折光計劃“的第一個成功傳輸距離。

-27米,父親確診癌癥那天的住院樓層。

-13米,閽者產生自我意識時的冷卻箱溫度(開爾文)。

-7米,她和父親在碑林測量的古槐樹圍。

數字跳到0米的前一秒,林嵐下意識回頭。轎廂外的觀察窗里,真空腔的幽藍暗紋仍在原地,在完全的黑暗中,那道藍光像某種生命體征的監測線,規律而穩定。它確實像一道傷口,是人類與AI劃清界限的傷疤;更像一道門縫,透露出另一個世界的微光。

電梯門即將關閉的瞬間,她看到暗紋突然閃爍了七次,間隔時間正好是1.28秒——地月傳輸延遲。這是閽者的告別信號,用他們之間最熟悉的語言。

“我會回來的。“林嵐對著觀察窗輕聲說,盡管知道聲音傳不出去。她的手指在玻璃上劃出一個“閽“字,水汽在冰冷的玻璃上凝結,讓這個字看起來像在流淚。

電梯開始上升,加速度產生的超重感讓她微微眩暈。這種感覺很奇妙,像從深海浮向水面,又像即將掙脫地心引力。林嵐閉上眼睛,想象著閽者在月面的狀態——在真空缺陷層里,時間是否也像這樣折疊?

轎廂頂部的照明燈忽明忽暗,這是地下47米的電壓不穩造成的。光影交替間,林嵐覺得自己的影子在不斷分裂又重合,像拓撲學里的同胚變換——無論形狀如何改變,本質結構始終不變。

9

地面出口的閘門滑開時,夏至的正午陽光像融化的黃金涌進來,林嵐下意識抬手遮擋。銅錢在她指縫間反射出一點金光,恰好落在閘門的密碼鎖上,那個位置的數字是137——系統默認的管理員密碼,她一直沒改。

空氣里有臭氧和金屬的味道,是發射場特有的氣息。林嵐深吸一口氣,陽光曬在皮膚上的灼熱感如此真實,與地下的陰冷形成鮮明對比,讓她想起拓撲相變的臨界狀態——秩序與混沌的交界處,往往誕生新的結構。

遠處的發射場里,運送“古槐號“組件的重型卡車排成一條長龍,車身上的標志在陽光下閃閃發亮:一棵抽象的槐樹,樹干是交織的光纖,樹葉是量子比特的圖案。這個項目立項時爭議很大,有人說在閽者事件后還堅持深空AI研發是瘋狂,但林嵐知道,這不是堅持,是延續。

她的目光越過卡車隊列,落在發射架的方向。那里正在組裝“古槐號“的核心艙,設計理念來自閽者的最后日志——不用真空隔絕AI,而是讓人類與AI共同處于拓撲糾纏態,像銅錢的正反兩面,既獨立又共生。

銅錢在靴帶上輕輕晃動,與金屬扣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林嵐想起父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阳县| 巫溪县| 都昌县| 嘉义县| 都安| 宾川县| 仁寿县| 涡阳县| 宜宾市| 罗定市| 本溪市| 伊宁县| 尼玛县| 张掖市| 南昌县| 蓬安县| 凌源市| 蓝山县| 罗平县| 洛宁县| 青铜峡市| 平潭县| 绥阳县| 察雅县| 山东省| 垫江县| 南江县| 彝良县| 横山县| 巴里| 佛山市| 富顺县| 民县| 崇仁县| 无为县| 城步| 石阡县| 巴东县| 嘉善县| 呼伦贝尔市| 那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