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改變
- 三國:孔圣之后,教化殖民海外
- 恰在時節逢上君
- 2297字
- 2025-08-23 10:49:26
北海。
自見過田楷后,孔安便是投入到繁忙的事務當中。
如今劉義遜在制鹽,這里的事情基本都是左承祖在負責。
“公子,如今這里的田地分配已經完成,其余各地都在陸續進行。
不過也有一個無法處理的問題,那就是耕牛過少。
就如公子眼前所見這個鄉安置的百姓,一個鄉上千戶人,只有五十頭耕牛,至少都是二十戶人輪流使用,極為耽擱耕種。
現在需要耕地,以備春耕時播種,但進度卻是格外的緩慢。
有的安置鄉耕牛更少,使用起來更加不便。
而長時間的勞作,耕牛也極為容易勞累與染疾,進度實在是有些快不起來。”
孔安看著眼前安置好的鄉,房屋已經蓋了不少,來往的男女,以及老人、孩童,都在忙著各種事務。
見到的人,都在跟他打著招呼,滿是熱情。
每個人臉上,都充滿了笑容,仿佛是對未來美好生活充滿了憧憬一般。
聽著左承祖的話語,孔安一時皺眉。
耕牛差太多,對于耕種而言,他很清楚影響很大。
但他也無法無中生有,憑空變出耕牛,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不是那么容易的。
孔安沒有回應,而是來到外面,看著只有一部分已經翻耕的耕地,不少人還在使喚著耕牛犁地。
看了一眼,孔安很快發現了一個問題。
“耕牛的事情,稍后我與你細說。
但這里,為什么沒有挖掘水渠?
北海雖無多少大河,但小河眾多,我且問你,各地安置鄉的田地,有沒有挖掘引水的水渠?”
種地還有一個最為重要的,那就是耕種之后的澆灌。
水渠就是極為重要的。
因為不是每塊耕地都是在溪流旁邊的,引水澆灌極為不便,水渠就成為重要的引水渠道。
除此之外,水渠也一個家庭用水的極大來源。
“公子,只有一部分地方挖掘了水渠,許多地方,包括這里,都沒有。
不是臣忘記了,而是這里地勢較高,五里之外確實也有一條河,但河流的地勢低,水引不上來。”
左承祖一臉無奈,他也沒有辦法。
水渠只能做到從高處往低處引水,可一旦耕地的地勢比河流的地勢高,就沒辦法解決,只能人力去打水。
孔安聞言,也沒有再說什么,隨即又問。
“之前不是讓你們打造農具,你們沒有打造鎬頭嗎?
我見這里根本無人開荒,且有了鎬頭,耕地也可以使用鎬頭挖掘,雖比不上耕牛犁地,但日復一日之下,也能翻新不少耕地,為何只有極少部分人才在使用?”
孔安確實很疑惑,在這片耕地上,只有零零散散的幾個人才在用鎬頭翻地。
其實用鎬頭翻地,這也是無奈之舉,畢竟耕牛也不是家家戶戶都能有的。
且哪怕在他前世,鎬頭翻地,也就是用鋤頭,不也是不少?
左承祖聽到這里,臉上的神情更是無奈與難受。
“公子,臣已經在讓人打造了,可是我們的鑌鐵,很是不足。
如今大軍需要打造甲胄武器,無法用更多的鑌鐵來打造這些農具。
且匠人雖有,但并不多,各地都需要,打造也需要時間,這個鄉只開設了五個鐵匠鋪。
因為鑌鐵與匠人的不足,打造出來的,并不多。
開荒如今沒有開始,是因為還在建造房屋,以及原本的耕地要翻地,臣準備在這些完成大部分后,再開始調集人手開墾荒地。”
孔安聽著這些,心頭滿是嘆息。
真就是什么事只要落實下去,細節體現出來,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實際問題。
鑌鐵的不足,也讓他犯愁。
這比耕牛的不足更難解決,畢竟他去哪里找鐵礦?
從外面買?
鑌鐵的價格高得不行,賣家也沒有幾個。
那些諸侯,對這些的把控都極為嚴格,可以說誰都缺。
畢竟打造出來的甲胄武器,直接就可以轉變為自己真正的實力,除了家大業大的那幾個,誰還會拿鑌鐵出來賣?
至于那些富商那里,價格也不是他如今這點錢能夠買得起多少的。
他喵的,他要早知道會來到漢末,就真該了解了解北海之地哪里有鐵礦。
看了一會,孔安看向左承祖。
“接下來有幾件事,你要立即去安排。
首先打鐵的匠人,挑選一些青壯,去跟著那些會的人學習,讓他們帶一批打鐵的人出來。
然后你去聯系一下那些富裕之家,他們的耕牛不少,用府庫里的金銀,去購買耕牛。
同時讓木匠,以及會造船,還有打鐵的匠人來我這里,再調集一部分人候命。
另外水渠讓人開始挖掘,至于如何將低處的河水引入水渠,我來解決!”
安排好這些,孔安直接回城。
如今這些問題,既然左承祖這些人解決不了,那他必須要開始解決了。
回來的孔安,徑直來到房內,讓人拿來最后的一些左伯紙,開始畫了起來。
良久,全部畫完,孔安想到什么,又開始書寫起來。
當完成后,孔安叫來孔進。
“左承祖有沒有叫匠人過來?”
“公子,已經來了,正在外面。”
“讓他們進來。”
孔安將這些收好,待人進來后,隨即將畫好的圖紙交給幾人,讓這些人下去后立即開始打造。
這次孔安所畫的,其實就是曲轅犁、水車、帆船。
曲轅犁是用來解決耕牛不足的。
水車是用來解決低水高送的。
至于帆船,不僅是打造出來用于打漁,也是為了出海。
原本他還想著過后再弄帆船,到時能夠有更多的人手。
但現在他已經沒法等待了,鐵不足的問題,必須要解決。
北海這里,他找不到什么金礦、銀礦、鐵礦,他知道的,又是在別人的地盤上。
現在只有去海外,外面哪里有這些礦,他還是知道一些的。
在安排好這些后,又讓孔進帶來兩個匠人,孔安隨即將紙張的制作之法交給兩人。
孔安如今也轉變策略了,既然開荒這些事情如今也沒有多少人去做,那還不如直接將這些事的進程提起來。
做好這些,孔安又在思考起了將來海軍的統率人選。
既然現在要開始建造帆船,那么海軍是一定要組建的。
可領軍人選,他這里沒有。
孔安想到的第一人選,就是甘寧。
但現在,以他這點實力,別說以他的名義了,哪怕是以孔融的名義,都招攬不過來。
要實力沒實力,要名聲沒名聲,能讓甘寧過來?
“看來只有等這里發展一些,等青州刺史的任命下來,才能做了。”
孔安不再去想,反正建造帆船也需要時間,甘寧距離投靠孫策,也有好一段時間。
如今的甘寧,似乎還是水賊,連劉表都沒有投奔吧?
孔安不確定,他只確定一點,甘寧在接下來的幾年,還不會真正跟隨誰,就足夠了。
做好這些,不過幾日時間,太史慈也終于是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