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知道很急,但是先別急
- 三國:孔圣之后,教化殖民海外
- 恰在時節逢上君
- 2174字
- 2025-08-19 18:18:22
太史慈聽著孔安的話語,心中更是感動無比。
孔安對他的無微不至,讓他實在難以承受。
就那么一刻,太史慈真的有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想法。
看看孔安為他做的,贈他好馬,又給他甲胄,如今又在打造武器,他還不是北海之將,不顧其他人的意見,讓他帶軍,直接就是從青壯之中挑選的精壯成軍。
答應為大軍打造甲胄,讓他可以組建自己的精兵,現在又送他十套甲胄,讓他組建自己的親兵,讓他衣錦還鄉。
孔安待他,可謂無比的信任,只要是他所需要的,不需要他開口,能給的全部都給。
孔安對他的拉攏,從最開始到現在,他一直無比的清楚。
他對孔安,也確實有些佩服,在這么一個北海之地,卻是有著孔安這樣的人物。
可盡管孔安有著大志,也有能力,但想要爭霸天下,僅僅這些還不夠。
人非草木,他太史慈銘記著孔安對他的恩德與信任,可以說于微末之中這樣幫他,他都知道。
但認主,太史慈盡管果斷,現在一時也心亂如麻。
孔安看著太史慈沉默,他也知道如今的太史慈心中正在猶豫與掙扎。
“子義,你又在多想什么,我確實極為看重你,你善戰勇武,弓馬嫻熟,是一員大將、猛將。
我給你的這些,也是因為你還在我帳下,我不想你這一身本事,浪費了。
至于讓你帶軍,也是看看你有沒有統軍之能。
你所得一切,都是你應得的,我只是順水推舟罷了。
不要多想,時間還長,不是還有兩年時間么,慢慢來。
終有一日,我相信你會心甘情愿留下。
在這期間,答應我,不要有任何的心理負擔。
你若實在過意不去,那就帶好大軍,逢戰當先破敵,不就是最好的報答嗎?”
對太史慈這樣的人,孔安有著很大的耐心。
他不急一時,如今他和太史慈的關系已經融洽了很多,就像追女朋友,如今兩人已經是屬于對方對自己已經有了好感,但還沒有達到托付終身的地步。
越是這種時候,孔安非常清楚,越是不能急躁,不然很容易功虧一簣。
太史慈聽著孔安真情流露的慰藉,神情逐漸堅定。
“公子放心,我知道了!
那慈先告退,待接回家中阿母,再回公子身前待命!”
太史慈此刻也想通了,反正還在孔安帳下,還有兩年時間,他想這么多干什么?
這兩年全力報答孔安之恩,到時孔安真的符合他心中明主之樣,到時認主便是。
若不符合,一人一馬來,再一人一馬離開便是。
現在想太多,除了徒增煩惱,沒有任何作用,他很不喜歡這個狀態。
看著太史慈離開,孔安也是笑了。
其實他也沒有多大把握,但比起最初的完全沒把握,再過兩年,他覺得自己還是很有競爭力的。
至于孫策什么的,先暫時一邊待著涼快去。
不再去想,孔安讓人拿來紙與筆。
這個紙,是僅存的左伯紙,總共也只有二十來張。
讓他用竹板、竹簡這些,他是實在用不來。
至于用布帛,哪怕是他,都覺得太過奢侈了點。
孔安在思考,如今安置開始,大軍后續也要逐漸開始操練,他需要做的事情,依舊不少,但他需要分出一個優先級來。
現在資源與人力有限,根本不足以支撐他全部一起做。
孔安知道這些都很急,但是也只得先別急,還是得一步一步來。
“第一先要解決的,還是錢,主要則是糧食。
至于造船什么的,都還得先往后延遲才行。”
思考許久,孔安也漸漸有了思緒。
搞錢,亦或者直接搞糧食,被排在了第一。
而想要得到糧食,要么出兵,直接通過戰爭去得到。
要么,只能通過錢財去買,亦或者去與有糧食的人進行交換。
孔安果斷還是選擇了搞錢。
其實他挺想選擇第一種的,用出兵來解決問題,那就是越打越強,就像曹操那樣。
可他沒有那個實力啊。
如今就他這點家底,找誰打?
富裕一些的地方,實力一個個的都比他強。
至于像公孫度這些?
遼東那地方不僅窮,關鍵是他也不一定打得過,就很氣人。
敲定先搞錢,孔安則是思考起了什么東西才能來錢快。
在這個時代想要賺錢,那肯定就是賺那些士族與富裕諸侯的錢。
那么這個物件,準確來說是商品,就必須要有足夠的吸引力,讓那些人都挪不開眼的那種,看了就想要。
這個奢侈品,還得和如今的不一樣,這樣才能夠吸引人。
孔安不斷思考著,既得要吸引人,讓人喜歡,還得是他會弄出來的,且不能太過于復雜的,不能因為復雜的制作流程而導致產量極低。
敲打著案牘,孔安的雙腿都跪坐得有些麻了。
如今這個時代,所謂的坐是跪坐,他是一點也不習慣。
“嗯?賣桌椅?”
突然靈光一閃,但轉念又放棄了。
桌椅實在太容易被人復刻,而且如今用的跪坐,不是這個時代的人不會正兒八經的坐,而是因為跪坐也是一種禮。
哪怕他真弄出椅子出來,也沒幾個人會用、敢用。
隨后,孔安在紙上寫下鏡子、琉璃、鹽。
想了想,又寫下了紙。
看著這幾個,孔安很是滿意。
“暫時就這些吧,只要將這些做出來,也不愁賣不出去。”
確定了最終要做的,孔安隨即開始寫制作流程。
這些過程,他確實沒有親手做過,但理論的制作過程,他還是知道的。
這就是后世信息傳遞的快速性,雖然都是一些爛大街的法子,但奇奇怪怪的知識,還是能夠知道不少。
鏡子與琉璃的燒制,幾乎是相差不大的。
原料都是石英砂、堿、石灰等等,至于著色,可以用銅、鐵等等礦石,從里面提取。
至于配料,石英砂占比百分之七十,堿百分之十五,石灰百分之十等。
還要得打造坩堝,用于裝料溶解。
溫度,孔安有些皺眉。
“好像是四百度脫水,八百度反應?”
孔安先寫下來,做的時候讓做的人注意些了。
最后寫下成型所需的工具。
孔安不斷完善著過程,他也沒有指望哪怕有了這些就能制作出完美的鏡子與琉璃出來。
畢竟許多工藝技術有限,有雜質,大小以及形狀不那么可控,孔安也非常清楚。
寫好這些,還沒有來得及松口氣,又是一個問題出現。
那就是這些原材料的獲取,也是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