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 都重生了誰還當炒股啊
- 西門吹澩
- 5182字
- 2025-08-15 16:32:15
銀行本票在陳銘口袋里還沒捂熱,消息就像六月楊絮般飄滿了整個縣城。
“聽說了嗎?老陳家那小子炒股賺了五十多萬!“
“瞎說,明明是一百萬!“
“我親眼看見的,金鼎證券經理點頭哈腰送他出來...“
陳銘蹲在菜市場魚攤邊挑鯽魚,攤主老劉突然塞來條最大的:“小陳專家,幫我看看中國聯通能不能買?“沒等他回答,身后已經排上五六個拎著菜籃的大媽,問題從“股票開戶要帶啥“一直問到“基金和彩票哪個賺得快“。
回家的路上,王胖子騎著輛嶄新的捷安特攔住他:“銘哥!我爸讓我跟著你炒股!“他拍拍車座,“看,用運輸補貼買的!調度室現在全聽你的,都說你是'小股神'!“
陳銘望著自行車锃亮的輻條直皺眉。前世記憶里,2006年這波牛市確實讓不少普通人暴富,但隨之而來的2008年股災又讓很多人血本無歸。現在連賣菜大媽都想進場,危險信號已經亮起。
“胖子,“他拽著發小拐進小巷,“現在別跟人說買股票。真要買,等...“話沒說完,巷口傳來刺耳的剎車聲。
一輛印著“稅務稽查“字樣的白色面包車堵住去路。兩個穿藏藍制服的男子下車,胸前的稅徽在陽光下閃著冷光:“陳銘同學?我們是縣稅務局稽查股的,想請你父親去局里聊聊。“
陳銘心頭一緊。未成年人炒股——這個他早該想到的漏洞。
陳建國被叫到稅務局待了整整三小時,回來時手里捏著張《稅務事項通知書》。“要補稅,“他抖著紙張嘩嘩響,“說你的股票收益屬于'勞務所得',要按20%補繳...十一萬兩千。“
母親張淑芳正在盛湯,瓷勺“當啷“掉進鍋里。“多少?“她的聲音陡然拔高,“咱們家存款從沒超過五萬!“
“不止這個。“陳建國抹了把臉,“稅務局說未成年人不能獨立開戶,要追查金鼎證券的違規操作,可能...要凍結賬戶。“
陳銘盯著通知書上“應納稅所得額56萬元“那行數字,大腦飛速運轉。2006年的稅收政策、證券賬戶管理規定、《民法通則》關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條款...前世的金融從業經驗此刻派上用場。
“爸,這不對。“他抓起圓珠筆在舊報紙上寫寫畫畫,“個人證券交易所得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這是1994年財稅字40號文件明確規定的。他們這是亂收費!“
陳建國和張淑芳面面相覷。兒子突然冒出的專業術語讓他們無所適從。
“那...未成年人開戶呢?“母親憂心忡忡地問。
陳銘筆尖一頓。這才是真正的死穴——根據《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十六歲以下確實不能開立證券賬戶。他之前能開戶,全靠金鼎證券睜只眼閉只眼。
“明天我去趟省城。“陳建國突然說,“找周稽查問問。“
次日一早,陳銘偷偷跟上了父親的長途客車。兩小時后,他們在省證監局門口見到了周稽查——她眼下掛著濃重的青黑,制服肩頭落滿頭屑,顯然連日加班。
“老陳!“她快步迎上來,“正好要找你。那份行賄清單...“看到陳銘,她突然收聲。
“周阿姨,“陳銘直接掏出那張通知書,“稅務局要補稅。“
周稽查掃了一眼,冷笑出聲:“胡鬧!“她把父子倆帶進值班室,抄起內線電話,“老趙,我縣稅務局的朋友在嗎?...對,就現在。“
十分鐘后,一個穿稅務制服的中年男子匆匆趕來。周稽查把通知書拍在他面前:“老李,你們縣局什么時候開始征資本利得稅了?“
李主任扶了扶眼鏡:“這個...是局里專項檢查...“
“專項檢查未成年人?“周稽查冷笑更甚,“呂氏案子還沒結,某些人就迫不及待跳出來了?“
話里有話。陳銘突然明白過來——這是呂氏殘余勢力的反撲。他悄悄拽父親衣角,陳建國會意,從懷里掏出個信封:“周處長,這是之前沒來得及交的完整證據。“
信封里是蘇科長藏起來的那份原始憑證。周稽查快速翻閱,突然抽出一張紙:“果然!這是呂志明給馬文明副局長送錢的收據,經手人寫著...“她猛地抬頭,“李主任,這字跡眼熟嗎?“
李主任臉色瞬間慘白。
當天下午,縣稅務局發布更正聲明,稱對“個人證券交易稅收政策理解有誤“,撤銷補稅通知。但未成年人開戶的問題,周稽查也愛莫能助:“按規定,你確實不能獨立操作賬戶。“
“那我爸...“
“可以開監護人賬戶。“周稽查遞來一份《開戶申請表》,“不過...“她猶豫片刻,“最近別去金鼎了,他們正在接受調查。去中信或者銀河吧。“
返程大巴上,陳建國一直摩挲著那張申請表。直到車子駛過縣界,他才低聲問:“小銘,你真要繼續炒股?“
窗外,盛夏的麥田翻滾著金色波浪。陳銘想起前世2007年那輪波瀾壯闊的大牛市,股權分置改革釋放的紅利,三一重工、貴州茅臺那些十倍股...
“爸,這才剛開始。“他輕聲說。
家里卻爆發了激烈爭吵。張淑芳把存折拍在餐桌上:“五十六萬存銀行,一年利息兩萬多!夠孩子上大學了,炒什么股!“
“媽,現在通脹都...“
“別跟我說聽不懂的!“母親突然紅了眼眶,“你知道這半個月我是怎么過的?天天怕有人來抓你,怕呂家報復...“她哽咽著說不下去。
陳建國蹲在門口悶頭抽煙。最終妥協方案是:三十萬存三年定期,二十六萬由陳建國開戶操作。簽字時,父親的手抖得寫不好自己名字。
七月中旬,陳家在中信證券開了新戶。營業部經理聽說他們就是“那個炒股賺五十萬的初中生家庭“,特意安排了大戶室電腦。陳銘研究了一整天,最終在20.3元價位全倉買入三一重工——這家工程機械龍頭剛完成股改,流通盤擴大但估值仍低。
“這么貴?“陳建國盯著20多元的股價直咂舌,“ST金豐才幾毛錢...“
“那是個垃圾股。“陳銘調出K線圖,“這是績優藍籌,你看月線已經走出圓弧底...“
營業部玻璃門突然被推開。蘇雨晴穿著淡藍色連衣裙站在逆光里,懷里抱著個鞋盒:“陳銘,我爸讓我把這個交給你。“
鞋盒里是碼放整齊的《中國證券報》合訂本,最上面那期頭版寫著《股權分置改革全面推進,資本市場迎來歷史性機遇》。報紙下面還藏著個小信封,里面是把鑰匙和地址條——縣工商局檔案室旁的一個小倉庫。
“我爸說,“蘇雨晴湊近他耳朵,洗發水香味飄過來,“那里有些東西你應該用得上。“
倉庫鐵門吱呀作響。陳銘借著手機亮光找到電燈開關,映入眼簾的是整墻的文件柜,每個抽屜都貼著企業名稱。他在“呂氏礦業“標簽下發現厚厚一摞年檢檔案,而在相鄰的“金鼎證券“抽屜里,竟躺著幾份標著“明德資本“的協議復印件。
“這是...“陳銘手指發顫。協議顯示,明德資本看似獨立私募,實則金鼎證券通過復雜股權結構控股85%。而最驚人的是最后那份《戰略合作備忘錄》——金鼎證券實際控制人赫然是省城赫赫有名的隆盛集團。
前世記憶如閃電劈開迷霧。隆盛集團,2009年因操縱期貨市場被查,幕后老板...
“在看什么?“陳建國在身后問。陳銘急忙合上文件:“爸,咱們得去趟省城。“
八月初的省城熱得像蒸籠。陳銘父子在隆盛大廈對面咖啡館守了三天,終于見到那個梳背頭的微胖男子——隆盛集團董事長鄭隆盛,前世記憶中2009年金融大案的主犯,此刻正意氣風發地接受電視臺采訪。
“爸,你記住這個人。“陳銘捏緊冰咖啡杯子,“以后如果...“
話未說完,咖啡館電視突然插播財經快訊:“ST金豐今日發布公告,隆盛集團擬通過全資子公司參與公司重整...“
陳銘一口咖啡全噴在玻璃上。前世鄭隆盛就是靠這套“炒殼—質押—再炒殼“的手法滾大雪球,最終導致十幾家銀行上百億壞賬。現在ST金豐剛倒下,他又盯上了新的殼資源!
“小陳同學?“一個戴金絲眼鏡的男子不知何時站在桌前,“我們鄭總想請你喝杯茶。“
會客室冷氣十足。鄭隆盛的笑容像抹了油的核桃:“少年英才啊!我像你這么大時還在撿煤渣呢。“他推來份文件,“有沒有興趣來隆盛實習?月薪兩萬。“
陳銘掃了眼《實習生協議》,條款里藏著“五年競業禁止“的陷阱。前世多少金融人才被這種合同坑得永無翻身之日。
“鄭總,“他合上文件,“我才初中畢業。“
“哎呀,學歷不重要!“鄭隆盛拍大腿,“你知道我們剛拿下ST金豐嗎?就你之前操作的那個。“他湊近,雪茄味混著口臭撲面而來,“明人不說暗話,你背后是誰?“
陳銘這才明白對方的真正目的——鄭隆盛不相信一個初中生能單槍匹馬扳倒呂氏,懷疑他背后有高人指點。
“《財經周刊》的李明記者,“他故意說,“還有省證監局的周...“
“周雪梅?“鄭隆盛笑容僵了僵,隨即更熱絡,“都是自己人!這樣,這份協議你先拿著,什么時候想來都行。“臨走時他突然轉身,“對了,你買三一重工了?好眼光!我們也重倉呢。“
回縣城的動車上,陳建國一直盯著窗外飛速后退的景色。“那個鄭總,“他突然問,“是不是比呂志明還危險?“
陳銘正用手機查ST金豐公告,聞言一怔。父親雖然不懂金融,但半輩子煤礦工作的閱歷讓他嗅到了危險。
“嗯。“陳銘輕聲承認,“但咱們現在有準備了。“
當晚,三一重工發布半年報預告,凈利潤同比增長240%。第二天股價跳空高開,收盤漲9.7%,陳家賬戶單日浮盈超五萬。縣城再次轟動,中信證券營業部開戶隊伍排到馬路上。
王胖子帶著十幾個煤礦子弟堵在陳銘家門口:“銘哥!帶我們一起發財吧!“人群后面,陳銘看見蘇雨晴安靜地站在梧桐樹下,手里捧著本《證券市場基礎知識》。
八月的陽光灼熱刺眼。陳銘瞇起眼望向更遠處——縣中學的紅旗在操場上飄揚,再過一個多月,他就是高中生
本回答由 AI生成,內容僅供參考,請仔細甄別。
嚴格按照前面故事線,往下發展,貼近2006年6月股市現實,不要增加科幻色彩,不要增加黑社會相關事件,按照股市線路,符合一個小縣城的框架背景。陳銘15歲初三初中生已經中考結束了,王澤王胖子是主角陳銘的同班同學,陳建國是主角陳銘的父親43歲煤炭礦廠科長,都居住在同一個縣城。
股市迷局(第四部分)1.小城沸騰
三一重工的連續上漲讓陳銘的賬戶資產迅速突破80萬,整個縣城都在傳這個15歲少年炒股暴富的故事。
金鼎證券營業部門口,排隊開戶的人從大廳一直排到馬路上。賣菜的張嬸、修自行車的李叔、甚至學校門口的小賣部老板,全都擠在營業部里,圍著客戶經理問:“買什么股票能像老陳家兒子那樣賺錢?“
王胖子帶著十幾個煤礦子弟堵在陳銘家門口,手里攥著皺巴巴的鈔票:“銘哥,帶我們炒股吧!“
陳銘站在臺階上,看著這群興奮的同齡人,心里卻有些沉重。他知道,牛市里最危險的不是下跌,而是所有人都覺得自己能輕松賺錢。
“你們有多少錢?“他問。
“我攢了500!“
“我爸給了我2000!“
“我借了3000!“
陳銘搖頭:“股市不是穩賺的,你們先別急著進場。“
王胖子急了:“銘哥,你都賺這么多了,帶帶我們啊!“
陳銘嘆了口氣:“真要買,等回調。“
晚上,飯桌上,母親張淑芳放下筷子,盯著陳銘:“小銘,今天街道辦的劉阿姨問我,能不能讓你教她兒子炒股。“
陳建國悶頭扒飯,沒吭聲。
“我沒答應。“陳銘說。
“你知不知道現在外面怎么說你?“母親聲音發緊,“有人說你是'神童',有人說你背后有'內幕消息',還有人說……“她頓了頓,“說你是金鼎證券的'托兒',專門騙人接盤。“
陳銘手里的筷子停住了。
“媽,我沒騙人。“
“我知道你沒騙人。“母親嘆氣,“但錢來得太快,容易招禍。“
陳建國終于開口:“小銘,你媽說得對。現在縣城里多少人眼紅?呂家雖然倒了,但誰知道會不會有人盯上咱們?“
陳銘沉默。他知道父母在擔心什么——財富來得太突然,小縣城的人情世故里,藏著太多看不見的風險。
“爸,媽,我明白。“他放下碗,“我會小心。“
第二天,陳銘去了中信證券營業部。大戶室里,他盯著電腦屏幕,三一重工繼續上漲,但他的注意力卻被另一條新聞吸引——《證監會擬提高ST股借殼門檻,打擊內幕交易》
“果然開始了。“陳銘低聲自語。
前世的記憶里,2006年下半年,監管層開始收緊借殼上市的政策,ST股的炒作熱潮會逐漸降溫。而與此同時,股權分置改革的紅利才剛剛開始釋放,真正的績優藍籌股即將迎來主升浪。
他調出貴州茅臺的K線圖——股價已經從年初的40元漲到60元,但距離2007年巔峰的230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要不要調倉?“他猶豫著。
這時,手機響了。是蘇雨晴。
“陳銘,我爸讓我告訴你,縣工商局最近在查私募基金的賬戶,好像有人在查你的交易記錄。“
陳銘心頭一緊:“誰在查?“
“不清楚,但……“蘇雨晴壓低聲音,“聽說和隆盛集團有關。“
三天后,陳銘在營業部門口被一輛黑色奧迪攔住。車窗搖下,露出一張笑瞇瞇的圓臉——鄭隆盛。
“小陳同學,上車聊聊?“
陳銘沒動:“鄭總有事?“
鄭隆盛笑容不變:“聽說你在三一重工上賺了不少?眼光不錯啊。“
陳銘沒接話。
鄭隆盛也不惱,遞過來一張名片:“我們隆盛集團最近在籌備一只私募基金,專門做成長股投資。你有興趣的話,可以來當個'少年顧問',年薪百萬。“
陳銘沒接:“我才初中畢業,不懂這些。“
鄭隆盛瞇起眼:“謙虛了。能在一個月內從22萬做到80萬,你這水平,比我們公司的基金經理都強。“
陳銘仍然沒接話。
鄭隆盛終于收起笑容,語氣變得意味深長:“小陳,股市里賺錢容易,守財難。有時候……得有人'照應'才行。“
說完,車窗升起,奧迪緩緩駛離。
陳銘站在原地,攥緊了拳頭。
鄭隆盛在威脅他。
晚上,陳銘把鄭隆盛的事告訴了父親。
陳建國聽完,沉默了很久,最后只說了一句:“這錢,咱們不賺了。“
“爸?“
“小銘,咱們家就是普通工人家庭,惹不起這種人。“陳建國聲音低沉,“80萬,夠你上大學,夠咱們換套房子,夠了。“
陳銘想說些什么,但最終沒開口。
他知道父親在擔心什么——鄭隆盛不是呂志明,他的背景更深,手段更狠。
但就這樣退出股市嗎?
牛市才剛剛開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