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進退兩難
- 穿越1980對象是天仙媽
- 喵力求食
- 2080字
- 2025-08-27 12:00:00
西總布胡同,翻譯出版公司。
“小陳,怎么樣?還習慣么?”
下午四點多,陳啟川站起來去了一趟衛生間。
剛回來,旁邊的老同事沈若新便過來嘮嗑。
“呵呵,還行?!?
對方喜歡倚老賣老,陳啟川既不熱情,也不冷淡,就是平常心對待。
只是第一天剛見面的同事而已,他自然沒必要跟對方套近乎。
“有什么不懂的,可以來找我哈?!?
沈若新丟下一句,便回了他自己的座位。
陳啟川抬頭,便看到范文良進來了。
作為英語翻譯二部的副部長,范文良大小也是一個領導。
他是由范文良親自帶來的人,所以沈若新過來套近乎,似乎也可以理解。
但是,在翻譯部門,還得是要靠能力吃飯,溜須拍馬能長久得了么?
“小陳,翻完了?”
范文良也就是隨口問一句,沒想到陳啟川還真的點頭。
這倒是讓他挺意外的,便拿起譯文,翻閱了起來。
“你這個譯文,很不錯!”
看完之后,范文良驚嘆不已:
“特別是這句,我覺得翻得非常好。”
“原文是Having been weaned intellectually on these distinctions and others like them, I could scarcely be more aware of their import and force.”
“譯文:在思想上受到諸如此類的區分的長期影響,我很清楚它們的重要性和影響力?!?
“你知道嗎,小陳,這本書在今年初的時候,上??茖W技術出版社就已經出版了這本書,只不過他們的翻譯,更冗長且歐化一些?!?
《科學革命的結構》這本書初版翻譯是由李寶恒和紀樹立兩人翻譯完成的。
他們的譯文:當在觀念上放棄了這些區分以及與之類似的其他其他區分時,我一時難以更清晰地意識到它們的重要性和力量。
聽完之后,陳啟川道:
“我不知道他們已經翻譯過這本書。”
“不過我比較喜歡魯迅先生的一句話?!?
李寶恒他們的翻譯句式冗長而顯歐化。
當年魯迅先生針對漢語歐化,說過一句辛辣而不失幽默的話:
正唯其皮不白,鼻不高二偏要‘的呵嗎呢’,并且一句里用許多的‘的’字,這才是為世詬病的今日的中國的我輩。
可謂是一針見血!
余光中的評論更直白:我常覺得,知道省用‘的’字,是一切作家得救的起點。
范文良不予評論,反而好奇問道:
“我聽老劉說你口語翻譯很不錯,沒想到你的書面翻譯也這么好,那你高考的時候為什么英語才考了五十二分?”
五十二分可是沒有及格呢。
辦公室內,沈若新等人也難免投來錯愕的目光。
他們還以為陳啟川是北外或其他高校的大學生。
沒想到居然沒有上過大學?
不對,是高考英語都沒有及格?。。?
但是,剛才陳啟川翻譯的時候,都在大家眼皮子低下。
并且他的桌子光禿禿的,連字典等輔助翻譯書籍都沒有。
這是如何做到的呢?
真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當時高燒難受,做題都十分困難。”
范文良點點頭,表示理解。
他也沒有繼續追問為什么不復讀之類的。
就以陳啟川現在的水平,留在本單位是最好的。
入職考核便算是通過了,這個崗位,拿下。
從現在開始,陳啟川也算是一個有編制工作的人了。
轉眼過去一周。
這段時間他的生活相當規律。
每天就是往返宿舍和單位之間,其他時間也沒有外出。
不是他不想,而是不行。
工作任務太重了,堆積如山。
陳啟川總算明白了,為什么入職那天,沈若新他們那些同事,會一直埋頭在書山之中。
他也很快學會了摸魚技巧,這是辦公室必備的傳統技能。
誰讓他是拿死工資的呢?
哦,對了,他的工資是六十五元。
每月固定的翻譯工作就是最少翻譯五千字。
因為按照他的水平,其實就是千字十三元。
初來乍到嘛,以學習為主,大部分工作都是翻譯那些較為簡單的科普類文章。
既然每月才翻譯五千字,那陳啟川當然要磨洋工啊。
這天陳啟川剛來到辦公室,沈若新便沖他招手:
“小川,我們準備去圖書館借書,你要不要一起?”
翻譯出版公司并沒有圖書館,但西總布胡同旁邊就是外交部街,這附近就有好幾個圖書館。
沈若新他們要去借書的圖書館,就在百多米開外。
“好啊,去看看也行?!?
借書也是摸魚嘛,陳啟川自然不會拒絕。
一行人進入圖書館,先經過安檢,然后才被允許進入。
該單位很不一樣,里面可以借閱的書籍很多,對沈若新他們這些搞翻譯的人來說十分有幫助。
他們在里面待了半個多小時,各自找到自己想要的書之后,便準備離開。
在借閱處登記時,侯長春驚訝道:
“小川你還看得懂法語?。俊?
只見他手中有一本關于機械工程方面的法語著作。
這引起了眾人的好奇。
“我就是買來隨便看看?!?
陳啟川謙虛道。
他沒有多余的想法,來這里上班,就當是上學了。
眼下他最需要完成的工作,是了解京城的情況。
按照劉振國的想法,那就是必須要有一份編制的工作。
眼下他確實有了這份工作,那么他就必須要等年滿二十周歲才能領證結婚。
劉振國不可能讓他女兒等兩年再結婚。
更何況,劉振國人脈關系廣,已經從京城這邊聽到了風聲。
估計要不了多久,婚姻法便會改動,男性需年滿二十二周歲方可領證結婚。
如此一來,劉曉儷更絕望。
這就是他的陽謀。
不管如何,陳啟川都不可能娶劉曉儷。
現在更是兩地分居,時間一長,感情得黃。
即便陳啟川努力拼搏,甚至把自己的職位調回武漢,也解決不了問題。
沒有編制工作不行,有了編制工作也不行。
進退兩難!
到京城那天,他就給劉曉儷發了電報,并且在接下來幾天,也都寫了信。
然而相隔千里之遙,書信終究不如見面。
唉!
陳啟川現在也挺頭疼的,不過也有一個解決辦法,但這事兒還得看劉曉儷自己是否愿意。
而且他現在對京城也不太了解,貿貿然在這邊購置房屋,把家安置在這里,太過于草率了。
再等等吧,過段時間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