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道貌岸然的偽君子
- 我在新朝搞基建
- 慕春秋
- 2015字
- 2025-08-20 00:02:00
“雖然我沒錢,但我有投資人啊!”王卓君自信地沖王莽挑了挑眉:“是吧?我的天使投資人。”
王莽倒也沒反駁,而是看向王臨:“你既然看到了,應當清楚這件事的重要性,建園子的事情就交給你做。”停頓了一刻后又道:“煙花易燃易爆,園子就用磚瓦修建。”
王臨面色一緊,低頭行禮:“唯。”
王卓君聽到磚瓦,便想起了之前跟王莽提過的水泥:“那園子既然用青磚,成本一定不便宜。之前跟您說過的水泥做的怎么樣?”
王莽垂眸:“匠人稱水泥強度有限,無法達到你之前說的程度。”
王卓君皺起小臉,摸著下巴,一邊思考,一邊總結道:“那一定是哪里出了問題,不是材料,八成就是溫度。”
不過她并沒有看到實際操作的流程,因此也不敢輕易下結論。
“我若能去看看就好了。”王卓君看向王莽。
王莽卻搖了搖頭:“現在不是時候,等過些時日吧,你如今不是還在改良造紙術,好好造紙吧。等紙造出來,那可是貴比珠玉的紙,擷取財富的速度可比你造園子要快的多。”
“你要是把上林苑給我留一塊開席,我這園子不造也成。”王卓君稍一轉頭,就有了更節約的主意。
“王!卓!君!”王臨一把薅住王卓君的后領,咬牙切齒道。
王卓君卻不為所動,只要不談起王莽的私生活,和她那被逼死的兩個伯伯,他本人對她還挺寬容的。
王臨緊張地看著王莽的表情,見他沒有動怒,才稍稍松了口氣:“皇家的園林,用來做生意,回頭會被人笑話父皇是缺錢到急眼了。”
王卓君聽了,也覺得這個主意確實不妥,不過上林苑這么大,一直這么放著可真浪費,要是能收門票進行參觀就好了。
不過大父畢竟是靠儒家人設才能當上皇帝的,他來這樣做不合適,等將來父親登基,她一定要讓上林苑收門票。
等王莽離開后,王臨揪住王卓君,眉頭緊蹙:“你最近到底怎么回事兒?鉆錢眼里去了?你的食邑呢?錢不夠?”
王卓君歪著頭不屑地撇撇嘴:“想賺錢和我缺不缺錢可沒關系,那些貴人可真是虛偽,每個人靠著世家不斷盤剝底層黔首的土地,靠著汲取庶民的血肉,供養他們奢靡富足的生活。”
“卻覺得提起賺錢是不知廉恥。”
“在我看來,他們每個人都不過是一個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
王臨聽了,蹲下身,雙手搭在她的肩上雙眸直視著王卓君的眼睛:“你知道嗎?我們也不過是那些貴人中的一員,我們的衣食也在汲取著庶民的血肉,我們與他們并不不同。”
王卓君被王臨眸中驚人的熱度所灼傷到了,她呆呆地張了張嘴,最后無力地垂下頭。
“我知道。”她的聲音有些嘶啞:“我知道!”
“所以,我在努力的。我一直……”王卓君說著,淚水大顆大顆地往下落。
王臨將她擁入懷中,輕輕地拍著她的后背:“我知道,我知道,你一直在努力,想要發明出改善人生活的東西,想要對得起你的食邑,可是小君,你做的這些努力,都比不上上位者的一句話。”
“上位者,可是阿翁和大父不是上位者嗎?”王卓君的聲音有些哽咽。
王臨卻道:“我們是,但即使是皇帝,也有很多事是做不到的。”就像父皇也無力撼動朝中百官,各地豪紳及世家。
一個人的力量終究太過渺小,一條皇令下達,真正落實到位的情況,卻是少之又少。
“但是,等你做出的東西越來越多,總有一天,會不一樣的,你的煙花,你的香皂,你改良的紙,這一切會讓你可以借此站穩腳跟。”王臨輕聲說著,語氣平緩而又堅定,像是在承諾一般。
“阿翁會幫你的。”最后的一句話,微不可聞。
王卓君并沒有聽到,但她能感受到王臨寬厚的手掌拍打著她的后背,像是在給予她勇氣和力量。
“我會努力的一直到這個世界成為我理想中的模樣。”王卓君攥緊拳頭,認真地說道。
皇家避暑的時間結束,陸續都返回了未央宮。
只有王卓君為了造紙,留在了上林苑。
造紙需要等待的時間太過漫長,閑暇時間,王卓君開始研究起了印刷術。
印刷術主要面臨兩個問題,第一是印刷使用的油墨,第二是印刷時使用的活字。
既然活字使用的材料,已經經歷過層層驗證,證明了,在印刷機出現以前,最適合做活字的字模材料是鉛合金。
但制作合金又將面臨一重問題,漢朝煉鐵的技術尚且有待發展,制作合金,恐怕還有一段路要走。
再三研究了許久后,王卓君還是放棄了鉛字,改用了木活字。
而相比之下,油墨的調配就簡單許多。
十天后,王卓君已經能夠調配出,完全不會暈染開的印刷油墨。
很快,兩個月就過去了,看著已經被曬白的紙漿,王卓君長長地松了口氣。
她可一直擔心有這些紙漿,如果發霉長毛,或者變質生蟲,她的實驗要重新開始。
找來在紙坊干了十來天小工的張合和香月。
為了減少實驗次數,王卓君同時制作了十幾種不同配比的紙漿以及紙藥。
還準備了十幾個大盆,在每個盆里加入清水、紙漿和紙藥,再用棍子攪拌均勻。
最后用早就準備好的竹簾將紙超出。
這個簡單抄紙的動作,王卓君為了造出滿意的紙,早就讓張合在水里練了數千遍,甚至她把抄紙這一流程教給了紙坊,讓紙坊把撈紙的流程改為了抄紙。
紙坊最近造的紙輕薄了不少,有人滿意自然,有人不滿意,不滿意的人便指責紙坊偷工減料,少府還差點兒問責紙坊的賢人。
故而紙坊現在開了兩個槽,一個槽撈紙,一個槽抄紙。
看著張合動作麻利地抄紙放席,隨著他不斷地操作,潔白的紙胚迅速疊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