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水簾洞深處,隔絕了外界的喧囂與廝殺。孫悟塵獨坐于一方青石之上,望著洞頂垂落的鐘乳石滴答落水,眼神卻空洞茫然。洞天福地中,那兩株九千年的蟠桃樹生機盎然,絳珠仙草舒展著瑩瑩碧葉,傳遞著懵懂的依戀。這本該是欣喜的景象,此刻卻只映照出他心中巨大的荒謬與無力。
他只是一粒微塵,一只猴虱。所求不過兄弟平安。可為何蟠桃園里“繼承”的一點“家產”,兜率宮中“借”的些許“柴火”,竟會掀起席卷四大部洲的滔天巨浪?天庭的剿匪大軍,打著正義旗號,卻行著比妖魔更甚的掠奪,將三界化作戰功與資源的獵場!這面目全非的劇本,壓得他喘不過氣。
“小友,心亂了?”
一個蒼老而溫和的聲音在身后響起。孫悟塵回頭,只見最初鼓動悟空出海求道的那只老白猿,不知何時已悄然坐在一旁。他毛發雪白,眼神卻清澈睿智,仿佛能洞穿人心。
“前輩……”孫悟塵苦笑,“一切皆因我而起,卻又……遠非我能掌控。這因果,這亂局……”
老白猿輕輕搖頭,聲音帶著歷經滄桑的平靜:“一切因你而起?是,也不是。你不過是那投入平靜湖面的一顆石子。湖面下的滔天巨浪,非石之過,實乃湖底早已淤積了無盡污泥濁水,暗流洶涌久矣。”
他目光悠遠,仿佛穿透了洞壁,望向那浩渺洪荒:“究其根源,在于‘貪’。眾生之貪念,仙求長生不死,魔欲霸絕寰宇,人圖富貴榮華,妖念化形登天……此念一起,便如歸墟之眼,吞噬萬物,永無止境。所謂量劫,正是因此而生。”
“生命繁衍,仙魔人妖,皆在爭奪,皆在汲取這天地宇宙的本源能量。若眾生皆能體悟大道,知足知止,取所需而予所余,赤條條來,坦蕩蕩去,則天地能量自可循環往復,生生不息。然,貪欲無盡!長生者吞噬短命者之生機,富貴者榨取貧瘠者之膏血。天材地寶堆積于大能庫府深處腐朽,而螻蟻螟蛉,求一口活命之食而不可得!”
老白猿的語氣漸沉,帶著悲憫:“于是,戾氣、怨毒、憎恨……種種惡念在天地間瘋狂滋生、淤積,如同附骨之疽,形成一個個潰爛流膿的毒瘤!直至這天地間最后一點清正之氣被消耗殆盡,秩序崩壞,法則傾頹,再也無力維系這方世界的運轉。天道無情,唯有降下滅世殺劫!將一切推倒重來!唯有如此,被瘋狂攫取、被污濁不堪的能量,才能在毀滅與新生中重歸平衡!此劫之下,萬靈凋零,唯有少數超脫此界規則的無上存在,方能避過,冷眼旁觀。”
“除非……”老白猿的目光驟然銳利,看向孫悟塵,“有那應劫之人,以大慈悲、大勇毅,主動踏入這漩渦中心,引動劫力,梳理因果,導引這失衡的天地能量重歸有序!以身犯險,為蒼生掙得一線生機!然此路,九死一生!輕則根基盡毀,道途永絕;重則身死道消,真靈泯滅,天地間再無其名!非身具大福德、大毅力、大智慧、大氣運者,不可為!”
他頓了頓,聲音帶著一絲冰冷的嘲諷:“封神舊事,便是前車之鑒!彼時,以玉虛宮十二金仙為首的圣人門徒,于洪荒天地何功之有?不過依仗師門,短短歲月便攫取海量天材地寶,成就太乙、大羅!按大道之理,此等坐享其成、鯨吞天地之輩,正當入那封神殺劫!要么上那封神榜,以神道之身,移星換斗,梳理天地,償還這身修為所耗的天地本源!要么便直接應劫,將這一身修為靈氣,散歸洪荒,滋養大地!”
“然,”老白猿冷笑,“他們何等‘聰明’?硬是在這兩條絕路之外,開辟了第三條‘坦途’!”他屈指數來,每一個名字都帶著血淋淋的算計:
“廣成子,收殷郊為徒;赤精子,收殷洪;玉鼎真人,收楊戩;太乙真人,收哪吒;道行天尊,收韋護、韓毒龍;清虛道德真君,收楊任……此輩金仙,所收之徒,哪個不是身負大氣運、命格奇詭之輩?美其名曰傳承道統,實則不過是為自身尋那替死擋災的‘劫材’!關鍵時刻,推徒弟入劫,替自己應那封神榜上打工之命,或替自己承受那身死道消之厄!而他們自身,則可逍遙于劫外,笑看風云,依舊做那高高在上的金仙!”
“悟空,便是此番西游量劫,被‘選中’的擋劫之人!”老白猿的聲音斬釘截鐵,帶著無盡的悲憤與憐惜,“他本無資格成為真正的‘應劫之人’——毅力不足,智慧未顯。那些真正符合要求、存續億萬元會的大能們,早已修成太上忘情之境!天地萬物于他們眼中,不過芻狗,生滅輪回,皆是自然。他們豈會為這‘芻狗’般的蒼生,以身犯險,踏入這十死無生的量劫漩渦?”
“于是,”老白猿的聲音滿是無奈與譏誚,“只能退而求其次!選中了這身具補天功德、氣運滔天的靈明石猴!沒有毅力?無妨!一個緊箍咒,再加一個被灌輸了堅定‘取經信念’的唐僧同伴,足以‘塑造’!智慧不夠?更簡單!早已寫好的劇本,只需他按部就班地演下去!然,這精心編排的劇本,這所謂的‘西行取經,普度眾生’,當真是為了天下蒼生?還是為了某些存在攫取氣運、擴張道統的門戶私計?”
答案,不言而喻。
老白猿或者說,借老白猿之口顯化的太上老君意念的目光落在孫悟塵身上,那古井無波的眼底深處,似乎泛起了一絲極其細微的漣漪:“老夫修的是清凈無為之道,本不欲沾染這蠅營狗茍的算計。然……自見悟空之桀驁不屈,見你為兄弟甘舍己身的決絕,見那懵懂仙草亦知感恩……老夫這沉寂萬古的道心,竟也起了些微波瀾。”他輕輕一嘆,帶著一種前所未有的溫度與……嘗試的勇氣,“若……若能讓這洪荒天地,少幾分戾氣,多一分清明;讓這量劫輪回,少些無辜者的血淚……為何,不能試著……撥動一下這既定的命弦?”
孫悟塵如遭雷擊,呆立當場!百感交集,如同沸騰的巖漿在胸腔內沖撞!
原來如此!
自己穿越而來,謹小慎微,只為生存,后為悟空命運掙扎。如今,隕落在即,卻發現悟空因自己的到來,不僅未能掙脫前世枷鎖,反而被推上了更宏大、更殘酷的舞臺——背負起為蒼生應劫的重擔!而他,有心為兄弟卸下這千鈞重負,卻發現自己渺小如塵,面對這由無上存在編織的滔天巨網,竟是如此無力!
一股深沉的絕望與不甘,幾乎要將他淹沒。
“小友,”老君的聲音再次響起,溫和卻帶著穿透迷霧的力量,將他從消沉的邊緣拉回,“莫要沉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心之所向,行之所往。但求無愧本心,莫留遺憾于懷。至于結果……且看天意吧。”
這如同暮鼓晨鐘的話語,瞬間滌蕩了孫悟塵心中的陰霾。是啊,既知前路,何懼無悔?為兄弟,為心中那一點不甘沉寂的微光,縱是飛蛾撲火,也要燃盡最后一絲光亮!
他眼中迷茫盡去,重新燃起堅定的光芒,對著老白猿(老君)深深一揖:“晚輩明白了!謝道祖點醒!”
老君微微頷首,那借老白猿顯化的身影似乎更加虛幻了幾分,聲音也縹緲起來:“塵緣將盡,心結已開。這場大戲……也該落幕了。”
落幕!
孫悟塵心頭一震,瞬間明悟!鬧天宮這場席卷三界、面目全非的風暴,其真正的高潮——那命中注定的終局,即將來臨!而他與這方天地的緣分,也終于走到了盡頭。
悟空嬉笑怒罵的鮮活面容、菩提祖師深不可測的諄諄教誨、天蓬憨厚仗義的身影、絳珠仙草懵懂搖曳的碧葉、老君古井無波下的那一絲期許、玉帝王母那復雜難明的目光……無數畫面在眼前飛速閃過,交織成一張溫暖而割舍不下的網。
一絲濃濃的不舍,如同藤蔓纏繞上心頭。
然而,這縷愁緒很快被更熾烈的決絕取代。他望向洞天中那塊沉寂的補天神石,又望向兜率宮的方向,嘴角勾起一抹平靜而釋然的弧度。
八卦爐中的三昧真火,將是最后的舞臺。而他的生命,將與這神石一同,化為補全兄弟、點燃希望的火種!
風,起于青萍之末,終將止于劫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