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硯之在等待文物部門消息的日子里,內心十分煎熬。長城磚的去留像一個沉重的枷鎖,時刻縈繞在她心頭。但她知道,不能因為這件事就停下生活和工作的腳步。
周明軒他們策劃的下一次藝術活動初步定名為“城市脈絡”,旨在通過不同藝術形式展現BJ這座城市從古至今的發展脈絡。林硯之負責收集素材,她穿梭在BJ的大街小巷,用畫筆記錄那些具有歷史韻味的建筑和充滿生活氣息的場景。每到一處,她都會想起長城磚,仿佛它在默默陪伴著自己,給予她創作的靈感。
與此同時,關于長城磚歸屬的討論在網絡上持續發酵。一些網友對林硯之表示支持,認為磚承載著她的個人情感與家族記憶,應該有特殊處理方式;也有部分網友堅持文物屬于國家,必須依法上交。面對這些不同聲音,林硯之越發迷茫。
終于,文物部門傳來消息,約林硯之去商討長城磚的處理事宜。那天,林硯之懷著忐忑的心情走進文物部門的會議室,周明軒、蘇曉、張超和趙磊也陪她一同前往。會議室里,幾位文物專家和工作人員早已等候。
一位專家率先開口,詳細說明了文物認定的標準和相關法規。他指出,從長城磚的材質、工藝以及歷史背景判斷,它確實具有一定文物價值。林硯之的心沉了下去,她下意識地抓緊衣角。
接著,專家話鋒一轉:“但考慮到這塊磚與你家庭的特殊聯系,以及它在‘磚與城’展覽中所發揮的文化傳播作用,我們提出一個折衷方案。”林硯之等人頓時豎起耳朵。“磚可以繼續由你保管,但需要定期在指定博物館或文化場所進行展示,以便讓更多人了解其背后的歷史文化,同時你也有責任保護好它。”
林硯之眼中泛起淚花,這是她沒想到的結果,既可以繼續保留長城磚,又能讓它發揮更大文化價值。她連忙點頭:“我一定會好好保管,按照要求展示。”周明軒等人也露出欣慰的笑容。
從文物部門出來,陽光灑在眾人身上。林硯之抱著裝長城磚的盒子,感覺它的分量更加沉重卻又充滿希望。趙磊笑著說:“這下好了,磚有了最好的歸宿,我們也能安心準備下一個活動。”
回到工作室,大家立刻投入“城市脈絡”的策劃中。林硯之根據收集的素材,繪制了詳細的草圖,將BJ的歷史遺跡、現代地標以及普通人的生活場景巧妙融合。周明軒則根據草圖構思繪畫風格,試圖用更創新的手法展現城市的多元。蘇曉負責聯系文物修復界的朋友,希望能找到一些與北京城市發展相關的文物碎片,融入藝術展示。張超利用自己的編程技能,設想打造一個線上互動平臺,讓觀眾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城市脈絡背后的故事。
然而,在策劃過程中,他們遇到了資金難題。舉辦這樣一個規模較大的藝術活動需要不少資金,之前展覽的收入遠遠不夠。周明軒嘗試聯系一些贊助商,但大多贊助商對這個偏小眾的藝術項目興趣缺缺。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時,之前與周明軒洽談合作的房地產開發商再次聯系他們。開發商表示,對“城市脈絡”項目很感興趣,愿意提供部分資金支持,前提是在活動中融入一些關于他們商業項目的文化理念。雖然這并非純粹的藝術合作,但為了讓項目順利進行,大家經過討論后,還是決定與開發商合作。
有了資金支持,“城市脈絡”項目得以順利推進。林硯之看著手中的長城磚,想象著它在新活動中再次成為焦點的場景,心中充滿期待。她知道,未來還會有更多挑戰,但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克服困難,繼續在藝術與城市文化融合的道路上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