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四咧開嘴,露出憨厚的笑容,大手一揮道:“云娃兒,你是讀書人,你寫的準沒錯,寫啥都行,喜慶!吉利!看著高興就成!”
張云略一沉吟,手腕懸空,凝神靜氣,然后沉穩地落下筆鋒,很快一張春聯就寫好了
上聯:天增歲月人增壽
下聯:春滿乾坤福滿門
橫批:萬象更新
一個個方正挺拔、筋骨初顯的黑字躍然紙上,雖無大家風范,卻自有一股沉穩端正的氣度,比一年前在沙盤上劃出的痕跡,不知強了多少倍。
張老四和王氏湊近了看,雖然認不全,但看著那飽滿的墨色和規整的字體,只覺得滿心歡喜,臉上的笑容怎么也止不?。骸昂?!寫得真好,云娃兒好樣的!”
張谷也由衷地贊嘆:“云娃兒這字,真是越寫越好了,看著就提氣!比鎮上代寫書信的先生也不差了!”
漿糊是王氏用大米熬的,還帶著溫熱。
父子三人合力,小心翼翼地將春聯貼在低矮的茅屋門框上。
那鮮艷的紅色和端正的黑字,瞬間給這間灰撲撲的茅屋增添了一抹亮色和生氣,濃濃的年味兒撲面而來。
漿糊還沒干透,隔壁的劉三嬢正挎著個籃子出門,一眼就瞧見了張家門上簇新的春聯。
“喲!”
她眼睛一亮,快步走了過來,仔細端詳著。
“老四家的,貼春聯啦?嘖嘖,這字寫得可真周正,筆畫有勁兒,這是請哪位先生寫的啊?”
王氏臉上帶著藏不住的自豪,聲音都響亮了幾分:“是咱家云娃兒寫的,沒請先生!”
“云哥兒寫的?”
劉三嬢驚訝地睜大了眼,幾步就跨進了張家的小院,籃子都忘了放下。
“哎呦喂!云哥兒還有這本事?當真是了不得!了不得啊!”
這時他又轉向張云,“云哥兒,嬢嬢家那門框還光禿禿的呢,云哥兒,給嬢嬢家也寫一副唄?讓咱家也沾沾你這文曲星的福氣!圖個吉利!”
張云放下筆,笑著應道:“成,三嬢,您想要寫點啥子吉利話?”
“哎呀,”劉三嬢搓著手,有些不好意思,“嬢嬢一個大字不識,哪懂這些???你看著寫,好聽的,保佑家里平安、多收糧食、牲口興旺就成!”
張云想了想,提筆蘸墨,略一思索,便在紅紙上揮毫:
五谷豐登六畜旺
家宅平安福壽長
橫批:吉星高照
寫好后,又念了一遍給劉嬸子聽。
“三嬢覺得如何,可還滿意?”
“好!好!,滿意,滿這詞兒聽著就舒坦!”
劉三嬢歡喜地接過寫好的春聯,像捧著寶貝似的,小心翼翼地吹著未干的墨跡,嘴里不住地道謝。
她放下籃子,不由分說地從里面掏出兩個還帶著溫熱的煮雞蛋,硬塞到張云手里:“拿著拿著!剛煮的,還熱乎!給云哥兒補補腦子!讀書費神!”
很快張云會寫春聯的消息就傳遍了全村,剛剛吃過午飯后坡的張老七就帶著紅紙聞訊趕來。
“云哥兒!聽說你字寫得好,給叔也寫一副吧!”
張云沒有拒絕當即答應下來,“七叔想寫什么,有什么要求?”
“叔沒啥大念想,就盼著家里那個皮小子能收收心,像你似的,讀點書,明點理!寫點盼著娃兒讀書上進的!”
張云點點頭,思忖片刻,鋪開紅紙,提筆寫下: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橫批:耕讀傳家
張老七湊近了看,用手指虛點著“詩書”二字,滿意地咧開嘴直點頭:“這個好!這個正合我意……好!寫得好!”
他小心翼翼拿起春聯,臨走時,從懷里掏出十余文錢放在張云的小木桌上:“云哥兒,拿這當當潤筆……錢不多,別嫌棄!”
“七叔,使不得,做侄兒的怎么能收你的錢……”
“叔給你你就收下,你們家也不容易……”
一番推讓之后,張老七最終還是把錢硬塞進了張云口袋,都這樣了,張云也就只好收了。
張老七之后,仿佛打開了閘門一般,很快左鄰右舍就都來了。
東頭寡居的李婆婆想要個保佑身體康健的;西村的趙木匠想要個招財進寶、手藝興隆的;
后村剛娶了新媳婦的張老大也來了,想要個夫妻和睦、早生貴子的……
小小的張家院子頓時熱鬧起來,充滿了鄉親們樸實的笑語和期盼。
張云站在小木桌后,成了最忙碌的人。
他耐心地詢問每個人的心愿,根據各家的情形,在紅紙上筆走龍蛇。
給李婆婆寫了一副: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橫批:松鶴延年
給趙木匠寫了一副: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橫批:招財進寶
給張老大寫了一副:良緣一世同地久,佳偶百年共天長,橫批:天作之合
后面人越來越多,張云也越寫越順暢。
又寫了些“爆竹聲中辭舊歲,梅花香里報新春”、“門迎春夏秋冬福,戶納東西南北財”等等應景的吉祥話。
鄰居們得了稱心如意的春聯,個個喜笑顏開。
他們表達謝意的方式也樸實無華:李家婆婆送來一小包珍藏的紅棗。
趙木匠送給了張云一個自己打造的筆洗;張老大送給了張云一刀紙。
更多的人帶來了雞蛋、炒黃豆、一小塊飴糖或者一把自家曬的菜干。張云一一謙讓推辭:“鄉里鄉親的,寫幾個字不算啥,使不得,使不得……”
但架不住鄉親們真誠的熱情和“必須收下”的堅持,只得在父母的示意下,由王氏在一旁代為收下。
王氏用一個舊簸箕裝著這些零零碎碎的“潤筆”,臉上笑開了花,眼角眉梢都是驕傲,不住地對張云說:“云娃兒,看,出息了!能幫襯鄉親了,這可都是你讀書讀來的體面!”
說完還得意的看向張老四,張老四想到自己當初居然反對張云讀書,也不禁感慨連連。
年節的喜慶并未沖淡張云求學的熱情,張昶也時常來找他。
有時是在張云家那間燒著柴火的小屋里。
有時,他們則是去到族學里那清冷下來的書齋。
王夫子雖然放了冬假,但將書齋鑰匙交給了張云,允他隨時可以進去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