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在漢中已經不再是奢侈品,尋常人家都可以使用。有頭腦活絡的,也學著做成茶葉蛋,配合其他小吃,沿街叫賣,掙點零花錢。
首批沔陽義舍已經建成,可以安置五六萬人,但剛過了年,消息還沒有發酵,并沒有出現大批難民過來聚居。
于是施工隊便被安排到褒斜古道的改造中去。
南鄭主街道已經被張誠給修的像商業街一樣平整寬闊,并在兩邊留有下水道,每隔一段建有公共廁所,男女分開。
這就是劉錚看重張誠的地方,不僅有想法,還有執行力,不懂的地方喜歡問,問完以后還能形成自己的思路。
比如街道改造的事情劉錚并沒有安排,但是張誠自己想到了,并且能調動周邊的資源,把想法落實到行動上。當初申氏兄弟第一次看到這么寬敞平整的大街時還以為自己到了京都。
這天劉錚路過大街,偶爾尿急,剛到廁所,就看到兩家人在哪里爭吵,細聽之下,才知道是為了爭奪廁所的承包權。
兩間廁所承包下來一年一家人愿意出五斗大米,另一家人則出一石小麥。管事的小吏為難不已。劉錚奇了,后世掏廁所的活多少人給錢都不愿意干呢,這年頭反而有人愿意貼糧來攬這臟活!
一問之下才知道原因竟然在自己身上,自從去年搞了個畝產量評比,奪魁者獎一頭耕牛并落實到位,很多農戶開始動心,想方設法的提高畝產量。一頭耕牛這年頭值不少錢呢,抵上十幾畝地的產值!而大糞是目前增加土地肥力,提高畝產量的最好養料,所以才被人爭搶。
一旁的人解釋道:“別說大糞,就是雞鴨、牛羊的糞便都被人撿走了。”
劉錚了然,看來年前的一系列舉措已經開始產生良好的化學反應了。
劉錚不忍心通過競價的方式來增加農戶的成本,想著還是交給張誠研究個合適方案出來統一管理。
剛念叨張誠,隨從通傳張誠從長安回來了。
帶回來的信息有點多,張誠沒有回家,而是直奔劉錚的中郎將官邸而來,當面回稟。
第一個信息竟然是詔書,張誠手持圣旨,直直的看著劉錚,眼神里充滿了糾結,最后看劉錚沒有跪下接旨的意思便開口說道:“皇上冊封您為鎮南將軍,南鄭侯,假節鉞。”
封賞的事,劉錚并不意外,讓張誠坐下,問道:“皇上龍體怎么樣?”
張誠道:“皇上看起來比較清瘦,但是精神尚好,甚是喜歡將軍進獻的美食,聽人說當天就吃撐了。”
劉錚點點頭,又問道:“那首詩有機會背出來嗎?”
張誠道:“有背出來,當時皇上問您平時都忙些什么,我就講您平時除了軍務,就愛讀書,并寫了一首詩來勉勵大家,皇上就讓當場背了出來。”
劉錚道:“皇上聽了什么反應?”
張誠道:“皇上佩服您珍惜時光,不負少年的學習態度,簡單勉勵了一下;倒是旁邊的楊太尉卻評價很高,希望你學有所成,說到做到。”
劉錚點點頭,看來有人明白了自己的意思。
又聊了一些出行的見聞和長安的民生,見張誠還沒有要走的意思,劉錚道:“賀才一路辛苦,早點回去歇息吧!”
張誠沉默一下又道:“圣上也對我進行了封賞。”
“這是好事啊,說說看,封了你什么官職?”劉錚高興的問。
“漢中郡守”,張誠低聲道。
原來如此,劉錚望著張誠局促的樣子笑道:“你是不是擔心搶了孝直的位置,怕他不高興啊?”
張城點點頭,又道:“法長官也有履新。”
“你干脆一下子都說出來吧”,劉錚催促道。
“圣上冊封法長官為益州刺史”,張誠道。
“益州刺史?莫非劉焉老兒嗝屁了!”劉錚驚叫道。
張誠道:“如果嗝屁就是死了的話,那就沒錯。”
終于還是掛了,劉錚只是依稀記得劉焉是后院起火以后死的,但不知道具體時間,看來益州政壇要有一段時間爭權奪利了。
不對,歷史上劉焉死后,李傕有任命一個叫扈瑁的人為益州刺史,但現在卻變成了法正,不用想,肯定是居心叵測。
“還有堂兄被任命為護軍中郎將,仍歸你節制”,張誠補充道。
這個任命不意外,張任可是在小皇帝那里掛過號的人,算是給自己面子吧。
“還有嗎?”劉錚問道。
張誠道:“這下沒有了。”
劉錚點點頭,讓張誠回去休息,法正那邊自己去解釋。
益州刺史雖然聽起來官不小,其實是有職無權,更何況被安排到尚沒有管轄權的益州,肯定比不上漢中郡守這樣的實職。
但是劉錚不擔心法正會覺得委屈,心向大海的人是不在乎眼前小河的深淺的。
不幾天劉錚冊封為鎮南將軍,南鄭侯的事就傳遍了漢中官場。
正在練兵的許褚、龐德,以及法正、孟達還有一幫成人函授班的學生都來祝賀。
劉錚道:“大丈夫功名但從馬上取,很快就有建功立業的機會,到時候請大家務必珍惜。”
許褚本來有點失落的小心肝馬上又被激活了,大聲附和道:“公子說得對,大丈夫功名但從馬上取!”
緊接著一群人跟著響應。
劉錚看著法正打趣道:“意外不?有人捷足先登了!”
法正笑道:“我倒覺得是種解脫,公子之前說內政很多都是一些重復性的工作,過去幾個月我深有體會,相比較而言,我更喜歡隨軍參謀的角色。而賀才,恰恰相反,處理政務,樂在其中,且屢有建樹,這可能就是公子平常所說的,術業有專攻吧!”
劉錚點點頭道:“人一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并為之奮斗終生。”
法正道:“這話好有道理,感覺公子的思維超越了這個時代,真應該常開課,培養出來更多像賀才一樣優秀的學生。”
劉錚訕笑道:“怕誤人子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