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鴻門宴
- 穿書后,反派黑月光不好當
- 青崖渡白
- 2037字
- 2025-08-16 21:37:55
謝珩低頭看著她,指尖輕輕撫摸著她的發頂:“或許會有。但只要你在我身邊,我就什么都不怕。”
沈枝意抬頭望他,陽光透過車窗落在他臉上,將他眼底的溫柔映得格外清晰。她忽然笑了,握緊他的手:“那我就永遠在你身邊,陪你面對所有風雨。”
馬車緩緩停在八皇子府邸,謝珩握著沈枝意的手卻沒有松開。府邸門前肅立著披甲執銳的侍衛,朱漆大門緊閉,石獅威嚴,透著一股不容侵犯的森然之氣,與方才馬車內流淌的脈脈溫情截然不同。
謝珩深吸一口氣,眼底的溫柔被一種沉靜而內斂的光芒取代,那是屬于朝堂、屬于權力旋渦中心的謝珩。他側首看向沈枝意,低聲道:“到了。”
沈枝意感受到他掌心傳來的力量,也收斂了笑意,神情變得溫婉而堅定。她回望他,清澈的眼眸里沒有絲毫退縮,只映著他的身影。“嗯。”她輕聲應道,仿佛在說:無論門后是什么,我都與你同在。
車簾被侍從恭敬地掀開。謝珩先一步利落地下了車,隨即轉身,極其自然地朝車內的沈枝意伸出手。陽光落在他伸出的手上,指節分明,帶著習武之人的力道,也帶著無聲的呵護。
沈枝意將自己的手穩穩放入他掌心,借著他的力道,姿態優雅地下了馬車。她的裙裾在微風中輕輕擺動,站在謝珩身側,并未落后半分,反而與他并肩,直面那扇象征著天家威嚴與無盡紛爭的府門。她雖未言語,但那份從容的陪伴本身,已是謝珩此刻最堅實的鎧甲。
府邸大門在他們站定后無聲地開啟,一名身著深色總管服飾的中年人疾步迎出,神態恭敬卻不卑不亢,對著謝珩深深一揖:“謝大人,殿下已在書房等候多時了。”他的目光飛快地在沈枝意身上掠過,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探究,隨即垂首,顯然知道她的身份,卻并未多言。
“有勞王總管。”謝珩微微頷首,聲音平穩,聽不出情緒。他握著沈枝意的手并未放開,反而緊了緊,牽著她,步履沉穩地踏過那高高的門檻。
府內庭院深深,回廊曲折,雕梁畫棟間盡顯皇家氣派,卻也透著一股壓抑的寂靜。空氣中似乎彌漫著無形的硝煙,每一步都仿佛踏在看不見的棋盤之上。
沈枝意感受著謝珩掌心的溫度和那份刻意傳遞的安定,目光平靜地打量著周圍。她知道,從踏入這扇門開始,那些謝珩曾獨自面對的“刀光劍影”便已近在咫尺。她微微挺直了脊背,指尖在他掌心輕輕回握了一下,無聲地傳遞著決心:風雨同舟,她絕不后退。
謝珩感受到她的回應,緊繃的側臉線條似乎柔和了一瞬。他帶著她,在總管引領下,朝著府邸深處,那間象征著權力核心的書房走去。陽光被高墻阻擋,廊下的光影變得斑駁而幽深,他們的身影在廊柱間穿行,即將直面那未知的風暴中心——八皇子蕭澈。
書房門被推開。八皇子蕭澈背對門口,站在巨大的紫檀木書案前,低頭看著鋪開的輿圖。聽到聲音,他并未立刻轉身。
謝珩松開沈枝意的手,躬身行禮,聲音清晰沉穩:“臣謝珩,攜內子沈氏,見過殿下。”
沈枝意緊隨其后,動作流暢地斂衽行禮,安靜地垂眸站定,儀態無可挑剔。
蕭澈這才緩緩轉過身。他面容冷峻,目光如實質般掃過謝珩,微微頷首:“免禮。”隨即,那目光銳利地轉向謝珩身側的沈枝意,帶著毫不掩飾的審視,在她身上停留了幾息。“這位便是……謝夫人?”他的語調平穩,但末尾的停頓透著一絲異樣。
“正是內子沈枝意。”謝珩回答得干脆利落,同時身體自然地側移了半步,肩臂恰好隔斷了蕭澈投向沈枝意的大部分視線,將她護在身后。
沈枝意感受到那審視的目光移開,再次屈膝行禮,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民女沈枝意,參見八皇子殿下。”
蕭澈仿佛沒聽見沈枝意的聲音,目光重新鎖定謝珩,不再看沈枝意一眼,仿佛她不存在。他踱步到書案后,修長的手指直接點在輿圖北境邊緣一個醒目的關隘標記上:“剛到的六百里加急。狄戎王庭有異動,集結了三萬騎兵,動向不明,直指朔風關。謝將軍久經沙場,本王記得,你三年前剛北境回來不久,說說你的看法。”他的問題直截了當,帶著不容回避的壓迫感。
謝珩站直身體,目光同樣落在那輿圖上,神情專注而冷靜。“回八殿下,狄戎王庭內部并非鐵板一塊。老狄戎王病重,幾位王子爭權奪利,矛盾尖銳。此次集結,臣判斷,更大可能是內部傾軋所需的力量展示,或是為了震懾鄰邦小部族,以穩固即將到來的權力交接。此時大規模南下叩關,對他們而言風險極大,稍有不慎便是內憂外患。”
“風險?”蕭澈嘴角勾起一絲冷峭的弧度,手指在那關隘上重重敲了敲,“謝將軍,你所謂的風險,是指他們不敢,還是指我大靖的邊軍足以讓他們付出代價?”他抬眼,目光如鷹隼般攫住謝珩,“別忘了,兩個月前,你的手下親手斬殺了狄戎的左賢王呼延。那是狄戎王最倚重的兒子,也是主戰派的領袖。他的死,足以讓狄戎王庭徹底瘋狂,不顧一切地報復!這難道不是最大的風險?”
書房內的空氣驟然繃緊。王總管侍立在一角,眼觀鼻鼻觀心,仿佛一尊雕塑。
謝珩面色不變,眼神沉靜如水:“呼延之死,是戰場對決,光明正大。他率軍偷襲我邊境村落,屠戮百姓,臣身為守將,職責所在。狄戎若因此大舉進犯,便是撕毀了兩國休戰盟約,師出無名,其內部反對的聲音只會更大。且狄戎王年老昏聵,諸子奪嫡正酣,此時傾巢而出,后方空虛,極易被其他虎視眈眈的部族乘虛而入。臣以為,他們不敢冒此奇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