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一萬一千八百元!
- 重生八十年代:從擺攤酸梅汁開始
- 大掙年紀
- 3180字
- 2025-08-27 20:43:35
小會上收集到的信息,在周墨腦子里反復盤旋。
產品單一、瓶子易碎、運輸損耗、產能富余,這些問題像一個個線頭,交織在一起,但核心突破口,似乎就在那一個個沉甸甸、易破碎的玻璃瓶上。
晚上,他對著賬本和面板數據算了又算。
玻璃瓶的成本(包括瓶身本身和押金管理)、運輸途中不可避免的碰撞損耗、以及趙大軍反饋的某些小店老板嫌瓶子占地方又怕打碎的心理,確實是一筆不小的隱形成本,也限制了鋪貨范圍。
“必須換掉它。”周墨下了決心。但這個年代,除了玻璃瓶,還能用什么?
他想起在友誼商店角落里看到的進口飲料,用的是一種輕飄飄的塑料瓶。他立刻讓孫麗娟想辦法去打聽這種塑料瓶的來源。
幾天后,孫麗娟帶來了消息:深圳已經有合資的塑料制品廠能生產這種PET材質的飲料瓶了,價格算下來,比采購玻璃瓶加上損耗和押金管理的綜合成本要低一截,而且重量輕,不怕磕碰。
“周老板,我問過了,這種瓶子現在用的人還不多,主要是設備貴,灌裝要求和玻璃瓶也不太一樣。”孫麗娟補充道。
“設備不是問題,我們的灌裝線稍微改造一下應該能適應。”周墨沉吟道,他想起了李師傅那雙能化腐朽為神奇的巧手,“關鍵是,顧客能接受嗎?會不會覺得不上檔次?”
“我特意問了幾個相熟的老板娘,”孫麗娟顯然做足了功課,“她們都說,只要好喝,瓶子輕點更方便,尤其是買給小孩子帶出去的,不怕摔了劃手。至于檔次……咱們又不是一直用,可以先在中低端渠道和新品上試試水。”
有了市場反饋的支持,周墨果斷拍板:“訂!先訂一批!我們把大眾渠道的果粒橙逐步換成塑料瓶包裝。高端賓館和友誼商店的暫時不變,還是用玻璃瓶保檔次。”
新瓶子很快到貨,輕便透亮。李師傅帶著人對著灌裝線鼓搗了半天,調整了參數,試灌了幾批,果然成功了!封口嚴密,效果不錯。
第一批塑料瓶裝的陽光果粒橙鋪向市場,反響出乎意料地好。
小賣部老板們歡迎這種不怕摔、不占地方、不用操心押金的包裝。孩子們更喜歡能輕松拎著跑的輕便瓶子,連趙大軍都松了一口氣——送貨時再也不用像捧著雞蛋一樣小心翼翼,單車后面能摞得更高,跑得更遠。
運輸損耗率驟降,綜合成本肉眼可見地下降。
包裝問題初步解決,周墨立刻將目光投向了下一個目標——開發新品,利用富余產能。
開發什么?他再次想起了孫麗娟收集的反饋:有些顧客想要點別的口味。
他閉目凝神,意識沉入面板。之前優化產品時,面板曾零星閃過一些其他飲品的模糊數據碎片【解膩消食】【生津止渴】【清熱降火】,似乎都與傳統飲品相關。
“李師傅,您見多識廣,除了橙子,咱們這邊還有什么水果或者東西,適合做飲料,又便宜常見的?”周墨虛心請教。
李師傅叼著煙,瞇眼想了想:“檸檬?不過那東西忒酸。誒,對了,咸檸!用鹽腌漬過的檸檬,沖水喝,生津解渴,老一輩和干活出汗多的人都愛這個味。”
咸檸七!周墨腦子里瞬間閃過這個名字!這是廣式茶餐廳里經典的飲品之一啊!用咸檸檬加上七喜或雪碧,但在這個汽水還是奢侈品的年代,完全可以簡化!
“我們就做咸檸風味飲料!”周墨一拍大腿,“不用汽水打底,就用咱們的基礎糖水,加上咸檸檬的汁和風味,主打一個解渴生津,味道獨特!”
說干就干。
周墨立刻讓李曉去市場搜羅不同品種的檸檬和粗海鹽,自己則和李師傅再次泡在了試驗臺前。腌制時間、鹽檸比例、萃取方式、與糖水的融合度,一次次調試。
面板的數據流再次活躍起來,提供著【鹽度閾值】【酸堿平衡】【風味物質萃取效率】等關鍵參數。
結合李師傅對傳統口感的把握,幾天后,一款呈淡琥珀色、入口先咸后甘、帶著獨特檸檬清香的風味飲料試制成功。
“嗯!就是這個味!”李師傅嘗了一口,眼睛微亮,“夏天喝這個,準舒服!”
周墨也給孫麗娟、趙大軍和阿強他們都嘗了嘗,獲得了一致好評,尤其是阿強,覺得這味道很新奇,喝完了還咂咂嘴。
“孫姐,地推的時候,帶上這個新品,主打工地、碼頭、騎樓底下那些拉車扛包出汗多的師傅,還有覺得夏天沒胃口的老街坊。”周墨部署著新品策略,“就說咱們墨記出的解渴新方子,先嘗后買!”
“明白!”孫麗娟對新任務充滿干勁。
新的塑料瓶包裝正好用在這款咸檸風味飲料上,透明的瓶身更能凸顯其獨特的色澤。
生產線經過簡單調整,便能利用果粒橙生產的間隙進行灌裝,完美消化了富余產能。
墨記的產品線上,終于不再是單一的金色,多了一抹清爽的琥珀色。
看著倉庫里堆放的兩種不同包裝、兩種不同風味的飲料,周墨心中充實而穩健。這一步,邁得不大,卻扎實地拓寬了產品線和市場適應力。
塑料瓶裝的陽光果粒橙和新推出的咸檸風味飲料如同為墨記插上了一對新的翅膀,銷售局面豁然開朗。
孫麗娟的地推工作迎來了新的高潮。
輕便不怕摔的塑料瓶果粒橙更受街邊小店和流動攤販的歡迎,鋪貨阻力大減。
而她主推的咸檸飲料,果然精準擊中了目標人群。
碼頭扛包的工友、蹬三輪的師傅、還有那些在悶熱騎樓下搖著蒲扇納涼的老街坊,在嘗過那咸中帶甘、生津解渴的獨特味道后,紛紛成了回頭客。
“周老板,咸檸水好賣!碼頭那邊幾個攤子都說,一天能賣出去一兩箱!比預想的還好!”孫麗娟興奮地匯報,“好些人還說喝了這個胃口都開了!”
趙大軍的送貨路線變得更加繁忙而高效。
塑料瓶減輕了負重,減少了損耗,讓他能覆蓋更遠的區域,送貨頻率和單次載貨量都顯著提升。
他甚至開始規劃著,是不是該跟周老板提議,添置一輛二手的小貨車,這樣才能跟上越來越大的配送需求。
廠里的生產節奏也變得更加飽滿有序。
果粒橙的生產線依舊承擔主力,而咸檸飲料的生產則巧妙地填補了產能空檔,使得機器和人力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李師傅對兩條生產線的切換調度已然得心應手,李曉則將原材料管理和庫存控制做得井井有條,確保生產不斷檔。
阿強儼然成了廠里的“編外質檢員”,小家伙味覺靈敏,有時竟能嘗出批次間極其細微的差別,屁顛屁顛地跑去告訴李師傅,常常能得到老師傅的贊許。
周墨并沒有因為眼前的順利而盲目擴張。
他嚴格控制著紅江橙的采購量,確保高端產品的品質標桿,主力仍放在性價比更高的寶安橙源和大眾產品上。
咸檸飲料的產量也根據市場反饋穩步提升,并未冒進。
市場給予了這份穩健最直接的回報。
墨記的飲料逐漸在羅湖區的街頭巷尾站穩了腳跟,雖然談不上家喻戶曉,但墨記這個牌子,開始有了些辨識度。
小賣部的冰柜里,餐館的飲料單上,漸漸能看到那一金一琥珀兩種顏色的瓶子。
轉眼到了月底盤賬的日子。
晚上,工人們都下班了,廠里安靜下來,只剩下機器余溫散發的淡淡金屬味和空氣中若有若無的橙子清香。
周墨、李曉,還有被特意留下來的孫麗娟和趙大軍,圍坐在辦公室那張略顯簡陋的木桌前。
李曉將厚厚一疊單據整理好,拿出他那個寶貝賬本,開始一項項匯報:
“周老板,這個月,我們總共生產陽光果粒橙玻璃瓶裝一萬二千瓶,塑料瓶裝四萬八千瓶;咸檸風味飲料塑料瓶裝一萬五千瓶。”
“銷售方面,果粒橙玻璃瓶主要供應賓館和友誼商店,出貨一萬一千瓶;塑料瓶裝果粒橙出貨四萬六千瓶;咸檸飲料出貨一萬四千五百瓶。退回的空瓶和損耗都在正常范圍內。”
“原材料成本、人工、水電、設備折舊,各項支出都在這里。”
李曉報出一連串數字,清晰準確。最后,他深吸一口氣,翻到賬本最后一頁,那里有一個他反復核算過的數字。
“扣除所有成本之后,我們這個月的凈利潤是,”他頓了頓,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激動,“一萬一千八百元!”
一萬一千八百元!
聽到這個數字,孫麗娟和趙大軍都下意識地屏住了呼吸,臉上露出難以置信的驚喜。他們知道生意好了,但沒想到會這么好!
周墨心中也是波瀾涌動。
這個數字,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期。
35%左右的毛利率,在規模效應和塑料瓶降低成本的雙重作用下,轉化為了實實在在的豐厚利潤。
這不僅僅是一個數字,更是對他們這一個月來所有努力和決策的最好肯定。
“好!太好了!”周墨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連日來的疲憊仿佛一掃而空,“大家辛苦了!這個成績,是咱們每一個人拼出來的!”
他目光掃過大家:“這個月,每個人都有獎金!咱們墨記,終于真正算是站穩了,緩過氣了!”
小小的辦公室里,洋溢著喜悅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