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一個偏商務,另一個偏運動
- 從山寨老頭樂,到工業霸主
- 不是大白鴿
- 2264字
- 2025-08-26 10:35:58
第二天。
“許總,廬州本地的政府財政補貼下來,前3年增值稅&所得稅地方留存部分,返還了50%,按照平均十億的年營收計算,可以返還2500萬……”
“另外,我們的“電動農用觀光車”生產牌照,也同步下來了。”
財務總監梁守拙帶來一個好消息。
目前他們星辰的年營收早已經超越十幾億,有關于地方財政免稅補貼這件事,從車輛上市售賣的時候就已經向當地運作申請過了。
地方財政補貼的延遲,大約是六個月左右,到今天也算是下達了。
除此之外,還有“電動農用觀光運輸車”的正式工廠生產牌照。
沒錯。
“星辰01”和“星辰02”實際上都是以農用觀光車的名義,給生產出來的。
這樣一來,無論是工廠生產還是上路,也算是被列入了《省農業機械補貼目錄》,能夠享受相應補貼的同時,還不會被省內的交管部門攔截罰款。
也就是說在省內這片區域,也算是走向“偽正規化”了。
就算是不在田間,只要不是違反交規了,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口頭警告一下這樣。
這也算是一種上有政策,地方有對策的體現吧。
只要中央沒有下達“明確要求禁止、清理違規車型”的這種文件,那么地方保護就不會失效。
起先,廬州地方政府其實并沒有太過重視,只是當一家普通的電動車廠家處理。
可隨著工廠這邊的市場份額和營收飛速增長,態度很快就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開玩笑。
誰會和本地GDP大力創收的企業過不去。
可以說,以星辰工廠現在的地位,如果廠房換設備,能輕松申請到“新能源技改”補貼,擴張工廠拿開發用地,也可以非常容易的拿到銀行低息貸款和低價地皮。
“許總,還有一件事,針對咱們已經上了《省農業機械補貼目錄》的車子,已經申請上了購置補貼,每臺車地方可以補貼一千元,咱們企業這邊再補貼500元/臺,落到消費端,省內購車比以前足足便宜了1500元!”
如果說上面只是普遍的企業優待。
那么這一條,毫無疑問就是妥妥的“示好”了。
只要你能創造GDP,那就是地方政府最關注的崽?。?
雖說不是正規資質的汽車,可他們創造的財政收益,又比那些中小型的車企少了多少?
許易聽完點點頭,立刻問道:
“有關造車資質申請方面呢,有透露話風嗎?”
其實以廬州的條件,新能源產業配套也在布局,且本地有國軒高科這一大電池廠,絕對算得上完善。
梁守拙搖搖頭:“依然是說支持,但沒有太過明確表示。”
這意思——也就是說廬州地方并沒有絕對的把握。
要知道。
哪怕是在20年之前,能申請下來獨立新能源造車雙資質的,也唯有山棟國金這一例。
顯然兩地在政策環境資源上有很大差別。
而且。
廬州本地已有江淮汽車了。
繼續再申請下去,省內第二家獨立資質的難度很高,后續即使是扶持,也不可能百分百押注投入。
之前,相關的領導許易已經見過一面,走過一番章程之后,口風也基本探清楚了。
現在只是重新確認一下,看有沒有希望。
許易:“山棟這邊呢?”
“所有的補貼和免稅政策申請都提交上去了,相關的優待一樣也不會少……至于申領獨立造車資質這一塊,花費了一番力氣通過地方的內部渠道,得到了一點確切的消息?!绷菏刈敬鸬?。
“哦?!怎么說。”
“本地掛牌生產的新能源汽車,年銷量達到七萬臺以上,或者投資建設年產能20萬臺的工業4.0工廠,加上拉地方城投集團入股,應該就可以開始運作了?!绷菏刈菊f道。
相比于廬州,山棟省內這邊的意向,明顯就要開朗得多。
許易一聽,頓時眼神一亮:“要求這么寬松?!”
梁守拙:“這個年銷量產值是針對一般十萬塊以上的新能源車,咱們進軍微型車市場,雖然也算具備上路資質的新能源車,但畢竟售價低,可能要達到年銷十萬的水平才比較好運作。
有了先決條件,城投集團下場入股,獲得政策資源傾斜,再運作申請獨立造車資質,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許易聽完,在內心盤算著。
其實按照他的預估,聯合地方運作申請獨立資質可能不好辦,畢竟是售賣微型車這種產物。
但沒想到,只需要年銷十萬臺上下,就能達到要求。
想想也是,現在整個新能源市場,新能源車年銷量能突破5萬臺的車企其實兩只手數得過來。
最強的比亞迪,也才不過三十萬臺。
后續地方城投集團下場入股,大力跟投,無非是將雙方的聯系變得更緊密。
有了這一層關系,那就說明地方徹底認可你了,各種地方資源都會優先給你傾斜。
以后你就是地方政府最“偏愛”的崽了!
但是——
要達到這一步,還是要先有那個被認可的實力。
像之前的國金集團,純純的套殼工廠,也無法為地方創造GDP,即使是在地方有一些關系運作,也難以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
說到這里。
梁守拙似乎是想起了一些令人難繃的事情。
他嘴角略微抽了抽:
“另外,咱們把星辰01的產線搬過來之后,地方的城鄉結合部,以單位采購的名義,額外購置了三千臺星辰01?!?
聽到這話。
許易也是微微傻眼,“呃——?單位采購?!城鄉結合部這么做不合適吧,好歹也是政府單位……”
梁守拙深吸一口氣,“走的是農機運輸車的采購清單,在后備箱加裝了一個貨斗?!?
許易:“……”
有點繃不住了。
這也行??
沒錯。
就是這么夸張。
廬州那邊是給買車購置補貼也就罷了。
誰又能想到。
到了山棟這邊,愣是給他們的“老頭樂”走上了單位采購。
要不怎么說山棟是全國最大的“農機”、“老頭樂”發源地。
看看人家這政策寬容程度。
風格是粗獷了一點,但對于他們這種新駐廠家來說,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在當下這個新能源群雄崛起的時代,只要你能表現出足夠的潛力,那么毫無疑問,地方政府是不吝嗇押注的。
在發展省內gdp和產業升級這種“十年大計”面前,什么潛規則和附加關系都得讓路。
只不過。
押注的方式跟地方產業鏈完善程度,與地緣政策風格也略有不同。
總結一下。
廬州那邊早期對新能源供應鏈布局比較正規,資源和扶持也“偏商務”。
而山棟這邊,走的是粗獷路線,城鄉結合部更多,更偏實用主義,風格“偏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