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七的云隱村裹著桂花香。小不悔蹲在籬笆邊摘鳳仙花,發頂的紅繩系著顆小葫蘆——那是紀曉芙用曬干的藥葫蘆雕的,說能“裝住巧心思“。
“不悔姊姊!“小寶提著竹籃跑過來,辮梢沾著草屑,“阿朱說要編巧果模子,可劉大叔家的竹篾不夠!“
“不怕!“小不悔把鳳仙花往籃里一倒,“我去藥鋪找承安哥哥,他那兒有扎藥包的細竹條!“她跑了兩步又回頭,“你幫我把花搗成泥,要加白礬哦!“
藥鋪里,周承安正給張爺爺貼狗皮膏藥。聽見動靜抬頭,見小不悔扒著門框喘氣:“承安哥哥...竹篾...“
“在梁上的竹筐里。“周承安笑著搬來梯子,“小心別碰著藥柜——“話沒說完,小不悔已經像小猴子似的爬了上去,發頂的小葫蘆撞得哐哐響。
“拿到啦!“她舉著竹篾晃,陽光透過窗紙照在臉上,鼻尖沾著灰,“承安哥哥你看,這根最細,能編小蝴蝶!“
周承安替她撣了撣衣上的灰:“你呀,比去年爬老槐樹摘棗還野。“他望著竹篾上的綠痕,突然想起十年前的自己——也是這樣站在藥柜前,望著紀大夫踮腳拿藥材,心里想著“要是能幫她就好了“。現在他能了,而且不只是幫,是和她一起,守著這方煙火。
村東頭的曬谷場早支起了青布棚。阿朱蹲在石磨旁編巧果模子,石頭用炭筆在竹篾上畫花樣(他說要畫小竹的樣子),小寶把搗好的鳳仙花泥涂在指甲上,粉粉的像沾了朝霞。滅絕師太抱著個陶甕過來:“這是去年存的桂花蜜,抹在巧果上甜。“
“師太奶奶最好了!“小不悔撲過去抱她胳膊,“等會我給您染指甲,要大紅色,配您的道袍!“
滅絕師太耳尖發紅:“老尼...老尼指甲蓋兒硬,染不紅。“她轉身往棚子深處走,卻偷偷把陶甕放在最顯眼的地方。
紀曉芙提著竹籃過來,籃里裝著新摘的蓮蓬:“楊左使去河里采的,剝了蓮子煮甜湯——“她突然頓住,望著籬笆邊的白發老婦,“王奶奶?您怎么來了?“
王奶奶扶著拐杖,眼眶發紅:“我那孫女兒小桃...在鎮上繡坊被人欺負了,說她繡的花不如人...她自小最巧,這要是想不開...“
“我去接她!“周承安抓起劍鞘就要走。
“我也去!“小不悔拽住他衣角,“我給小桃姊姊帶鳳仙花,染指甲可好看了!“
紀曉芙摸了摸小不悔的頭:“昭哥哥開車,你們一起去——師太,麻煩看顧下孩子們;楊左使,幫忙煮甜湯。“
去鎮上的馬車顛得厲害。小不悔把鳳仙花包得嚴嚴實實:“小桃姊姊要是哭,我就給她看我的巧果模子,阿朱編的小蝴蝶可漂亮了!“
周承安握著韁繩的手緊了緊:“當年我被人罵'野孩子',是紀大夫說'手巧的人,心最暖'。小桃...該聽聽這話。“
林昭在筆記本上寫:“七月初七,去鎮的路上。小不悔的鳳仙花裹著帕子,周承安的劍鞘系著五彩繩(端午時小不悔硬給他系的)。原來守護不一定要拔劍,是聽見有人難過時,立刻想把甜和暖送過去的心意。“
繡坊的門簾被風掀起時,小桃正蹲在角落抹眼淚。她懷里抱著個繡繃,上面是半朵沒繡完的并蒂蓮,針腳細得像雨絲。
“小桃姊姊!“小不悔撲過去,“我們來接你回家!“她把鳳仙花塞到小桃手里,“看!云隱村的鳳仙花,染了指甲能變巧姑娘!“
小桃摸著花瓣上的露水,眼淚掉得更兇:“他們說我繡的花沒靈氣...可我想繡出云隱村的槐樹、青水河、還有...還有你們。“
“那有什么不好?“周承安蹲下來,“我學醫術時,師傅說'最好的藥,是治人心的'。你繡的,就是治人心的花。“他指了指繡繃,“這朵并蒂蓮的葉子,比我見過的都像真的——葉脈這兒,還帶著晨露呢。“
小桃抬頭,看見他劍鞘上的五彩繩,和自己腕上的一模一樣(那是去年端午小不悔塞給她的)。她突然笑了:“承安哥哥,你說話像紀大夫。“
“本來就是跟她學的。“周承安撓撓頭。
回村時,夕陽把馬車染成金紅色。小桃抱著繡繃坐在小不悔旁邊,兩人湊在一起看巧果模子:“這個小蝴蝶要染成粉色,像不悔的糖霜!“
曬谷場的青布棚亮起了燈。阿朱把巧果模子掛在槐樹上,石頭在燈里點了蠟燭,小寶舉著染好的紅指甲轉圈圈:“看!像不像石榴花?“
紀曉芙端著甜湯過來:“嘗嘗,楊叔叔剝的蓮子,一顆都沒碎。“
楊逍靠在棚柱上笑:“我剝蓮子時,小竹偷了三顆——“他突然住口,望著小桃手里的繡繃,“這并蒂蓮...比我在萬花谷見的都好。“
“真的?“小桃眼睛亮起來。
“真的。“滅絕師太不知何時站在她身后,“老尼年輕時見過不少繡品,可沒一件,繡得出云隱村的暖。“她摸了摸小桃的頭,“明兒把這繃子掛在藥鋪,讓所有人看。“
小不悔拽著小桃去染指甲:“要大紅色!師太奶奶都說了,像石榴花!“
月光爬上老槐樹時,眾人提著河燈往青水河走。小不悔的燈是紙折的蓮花,燈芯上寫著“巧“字;小桃的燈是并蒂蓮,花瓣上繡著云隱村的槐樹;周承安的燈最特別——是個藥罐模樣,罐身上畫著小不悔的糖霜。
“放燈啦!“小不悔喊。
河燈順流而下,像一串流動的星星。小桃望著燈影,突然說:“我知道什么是靈氣了——是看見老槐樹會笑,看見青水河會想跳,看見你們...會想把所有的好都繡進去。“
紀曉芙攬著她的肩:“對,這就是靈氣。“
林昭在筆記本上寫:“七月初七,云隱村的河燈。小桃的繡繃,小不悔的鳳仙花,周承安的藥罐燈。原來藏鋒的劍,藏的是傷人的銳;守的,是人心的暖。真正的巧,不是手巧,是心巧——巧在愿意把甜分給別人,巧在愿意把暖守成習慣。“
小不悔的河燈漂遠了,卻在水面上留下一片暖光。她靠著紀曉芙,望著燈影說:“娘,明年七夕,我要繡個更大的并蒂蓮,把所有人都繡進去——師太奶奶、楊叔叔、昭哥哥、承安哥哥、阿朱、石頭、小寶、小桃...還有小竹!“
紀曉芙笑著點頭。她望著河燈里的光,想起二十年前在峨眉,師傅指著月亮說“劍要亮,心要軟“。現在她終于懂了:劍的亮,是為了護著心的軟;心的軟,才是江湖最鋒利的藏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