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鄉下的銅秤

轉年開春,村里要修一條通往鎮上的水泥路,消息一傳開,家家戶戶都炸開了鍋。王老五第一個找到村委會,拍著胸脯說要承包這個工程,可好多村民不樂意,說他以前干活總偷工減料。

陳冬生正在雜貨鋪里整理貨物,李秋月她哥匆匆跑進來,喘著氣說:“冬生,村委會讓大家推選一個監工,你去不去?”

陳冬生愣了一下,擦了擦手上的灰塵:“我去合適嗎?”

“咋不合適?”李秋月她哥急了,“你辦事公道,大家都信得過你。再說了,你那桿銅秤,不僅能稱東西,還能稱出人心呢。”

正說著,王老五也來了,臉上帶著點不自然的笑:“冬生,我知道以前我對不住你,但這次修水泥路,我保證絕對不偷工減料,你就當這個監工,幫我盯著點。”

陳冬生看著王老五誠懇的眼神,點了點頭:“行,我去。但丑話說在前頭,要是發現有半點偷工減料的地方,我可不會給你留情面。”

王老五連忙點頭:“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就這樣,陳冬生成了修路工程的監工。他每天天不亮就到工地,拿著卷尺量來量去,檢查水泥的配比、石子的大小,一點都不含糊。有一次,他發現一批水泥的質量不太好,當即就讓王老五退了回去,重新換一批。

王老五雖然有點心疼錢,但也知道陳冬生是為了大家好,只好乖乖照做。村里的人見陳冬生這么認真負責,對他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水泥路修了三個多月才完工。通車那天,村里放起了鞭炮,熱鬧得像過年一樣。陳冬生站在路邊,看著一輛輛汽車平穩地駛過,心里美滋滋的。李秋月走過來,遞給她一塊毛巾:“累壞了吧,快擦擦汗。”

陳冬生接過毛巾,擦了擦臉上的汗,笑著說:“不累,看著這條路修好了,比啥都強。”

日子一天天過去,陳冬生的雜貨鋪生意越來越紅火。他不僅賣些日常用品,還開始收購村里的土特產,然后賣到城里去,幫村民們增加了不少收入。張屠戶也經常把新鮮的豬肉送到他的雜貨鋪里賣,兩人成了好朋友。

有一天,陳冬生收到一封從城里寄來的信,是他以前的一個老同學寫的。老同學說城里現在流行生態農業,問他有沒有興趣搞一個。陳冬生看了信,心里一動,覺得這是個好機會。

他把這個想法跟李秋月說了,李秋月也很支持他:“我看行,咱們村的土地肥沃,搞生態農業肯定行。”

于是,陳冬生召集了村里的幾個年輕人,一起商量搞生態農業的事。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討論得熱火朝天。最后,他們決定先搞一個生態蔬菜種植基地,種一些綠色、無污染的蔬菜。

說干就干,他們租了村里的幾十畝地,買了種子、肥料,開始忙活起來。陳冬生每天都泡在地里,觀察蔬菜的生長情況,遇到不懂的問題就打電話請教老同學,或者去鎮上的農業技術推廣站咨詢。

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個月后,他們種的蔬菜獲得了大豐收。這些蔬菜因為品質好,很快就被城里的超市和餐館搶購一空,賺了不少錢。村里的人見搞生態農業這么賺錢,也紛紛加入進來。

陳冬生又牽頭成立了一個農業合作社,把大家組織起來,統一管理、統一銷售,讓村民們的收入更上了一層樓。王老五也加入了合作社,他負責種植的西紅柿長得又大又紅,深受城里人的喜愛。

這年冬天,村里評選“致富帶頭人”,陳冬生全票當選。頒獎那天,他站在臺上,拿著獎狀,激動得說不出話來。他看了看臺下的李秋月,她正對著他笑,眼里滿是驕傲和自豪。

從那以后,陳冬生成了村里的名人。很多外村的人都來向他取經,他總是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經驗告訴他們。他常說:“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又是一個秋天,陳冬生坐在院子里,看著滿院的金黃,心里感慨萬千。他想起剛到這個村子的時候,受盡了別人的白眼和嘲笑,而現在,他卻成了村里人人尊敬的人。他知道,這一切都離不開大家的支持和幫助,更離不開那桿陪伴他多年的銅秤。

他拿起銅秤,仔細地擦了擦,秤桿上的星花依然清晰可見。他覺得,這桿銅秤不僅稱出了物品的重量,更稱出了他的人生價值。

李秋月端著一碗熱茶走過來,放在他的手里:“想啥呢?這么入神。”

陳冬生接過熱茶,喝了一口,笑著說:“我在想,咱們的日子會越來越紅火的。”

李秋月依偎在他的身邊,點了點頭:“嗯,一定會的。”

夕陽西下,金色的陽光灑滿了整個院子,也灑滿了他們幸福的臉龐。

作者努力碼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左贡县| 南江县| 无为县| 福海县| 桃江县| 永吉县| 洪湖市| 漾濞| 上栗县| 中山市| 田东县| 丹巴县| 琼海市| 高唐县| 陇西县| 定兴县| 万宁市| 五莲县| 凤城市| 泰州市| 桂林市| 姚安县| 德惠市| 吉木萨尔县| 东莞市| 青神县| 理塘县| 双辽市| 杂多县| 噶尔县| 夏邑县| 孟连| 钟山县| 闽侯县| 英吉沙县| 遂昌县| 成都市| 朝阳区| 津市市| 大新县| 黔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