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6章 四地為鑒,星火燎原

朱元璋看著日記中那個年輕人,對自己那套“評議會”制度的得意總結,他那張向來嚴肅的臉上,露出了一絲極其復雜的,混合著欣賞、感慨和一絲絲被“小輩”看透了心思的無奈笑容。

他不得不承認,陳立提出的那套“聯席參議廷”制度,其構思之精妙,對人性的洞察之深刻,簡直是讓他這個自詡為“權謀大家”的開國皇帝,都感到嘆為觀止!

“好……好一個‘廣帝耳,明帝目’……”

朱元璋靠在冰冷的龍椅之上,將那張畫著流程圖的日記,反復地看了不下數十遍。他的心中,如同有一萬只螞蟻在爬,充滿了立刻就想將這套完美的“制度機器”,搬到自己朝堂之上付諸實施的強烈沖動!

但是他忍住了。

朱元璋之所以能從一個放牛娃,走到今天這個九五至尊的位置,靠的絕不僅僅是“勇”,更是深入骨髓的“慎”!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任何一項涉及到“律法制度”和“權力架構”的重大變革,都如同在懸崖之上走鋼絲,一步不慎,便是萬劫不復。這個“聯席參議廷”,雖然在理論上看起來天衣無縫,但它畢竟是一個“新生事物”。在應天府這個全天下目光都聚焦的,政治漩渦中心貿然推行,其阻力之大,其風險之高,難以估量。

他需要“試驗田”,而且絕不能只有一個。

“一地之得失或為偶然,若三地皆成方為天道。”

朱元璋看著墻上那副巨大的《大明輿地圖》,眼神變得無比深邃。他知道,一個地方的成功,很可能是因為地理人事等特殊原因。想要驗證一項國策,是否真的具有“普適性”,就必須選擇最具代表性的,截然不同的地方,進行“對照試驗”!

他的手指緩緩地在地圖上移動著,最終重重地點在了三個位置上。

應天府的夏日總是沉悶的,如同罩在一個巨大的蒸籠里。奉天殿內森然的涼意,也驅不散百官心中那股,因為天威難測而滋生的焦躁。

連續數日,皇帝陛下都將自己關在御書房內,除了批閱幾份最緊急的軍報,其余的奏章一概留中不發,這讓朝堂之上暗流涌動。所有人都知道,這位心思深沉的君主,正在醞釀著什么,而那新近掛牌、四處游弋的錦衣衛校尉,則如同一群盤旋在天空的禿鷲,讓這股壓抑的氣氛更添了幾分血腥味。

今日的早朝,同樣在一種令人窒息的寂靜中開始。

戶部尚書匯報了夏糧入庫的數目,兵部尚書呈上了北方邊鎮的軍費開支,一切都顯得那么波瀾不驚。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之上,臉上看不出任何表情,只是偶爾“嗯”一聲,示意自己知道了。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今天又將是一個平淡無奇的早朝,即將散去之時,朱元璋那沉寂了許久的聲音,突然響徹了整個大殿。

“眾卿,都議完了?”

他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瞬間攫住了所有人的心神。

群臣面面相覷,不知皇帝何意,只能躬身答道:“臣等再無本奏。”

“好。”朱元璋點了點頭,“既然你們議完了,那接下來就聽咱說。”

他從龍椅上緩緩站起身,目光如電,掃過殿下每一位臣子的臉。那目光中蘊含的巨大壓力,讓所有接觸到他視線的人都下意識地低下了頭。

“自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謀逆,朕廢中書省罷丞相,總攬萬機至今已近兩年。”

“兩年來,朕宵衣旰食,不敢有絲毫懈怠。然天下之大,事務之繁,非一人之目力所能盡察。六部九卿雖各司其職,卻也常有互相推諉、政令不通之弊。長此以往,恐非國家之福。”

這番話如同一陣驚雷,在群臣耳邊炸響!

陛下這是對自己親手建立的這套“無相制度”感到不滿意了?難道他要恢復丞相之位?一時間,無數的念頭在文官們的心中翻騰,尤其是那些曾經的中書省舊臣,眼中更是燃起了一絲絲的希望。

然而朱元璋接下來的話,卻擊碎了他們的幻想。

“朕思慮再三,決意于我大明試行一新政。”

他沒有征求任何人的意見,也沒有交由廷議。他只是用一種宣告最終裁決般的,不容置疑的語氣,說出了那個,他已在心中盤算了無數遍的決定。

“朕決意擇四地為試點,行‘三司會審、聯席參議’之制!”

“所謂‘三司會審’即指,凡遇地方重大軍政、財政、刑獄之事,不得再由一司獨斷,必須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三司主官共同議處!”

“所謂‘聯席參議’則是指,議處之后,不得僅呈一份處置方案,必須將議事過程中各方之見、利弊之辯詳錄在案,形成至少兩種以上的處置方案,以‘票擬’之形式,密封直送御前!”

“最終由朕親筆‘批紅’,乾綱獨斷!”

這番話說完,整個奉天殿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

所有大臣都目瞪口呆地看著龍椅之上那位語出驚人的皇帝,大腦一時停止了思考。

三司會審?

聯席參議?

票擬?

批紅?

這都是些什么東西?!他們從未聽過如此古怪的政體設計!這完全顛覆了他們對傳統官僚體系的認知!簡直是聞所未聞!

朱元璋沒有理會群臣那如同見了鬼一般的表情,他繼續用那沉穩的語調宣布著他的決定。

“此次試點朕擇四地。”

“其一杭州!”

“杭州為東南財賦重地,商貿繁盛,然漕運積弊已久。著浙江三司會同杭州知府,地方耆老即刻組建議事廷專理漕弊!”

“其二開封!”

“開封地處中原,乃黃河水患之要沖。朕命河南三司,會同河道總督、水利專家組建議事廷,專司黃河防務!”

“其三,”他的目光投向了西南方,“云南!”

“云南新附夷漢雜處,軍政事務千頭萬緒。著西平侯沐英牽頭,云南三司一體參與,組建議事廷總攬云南一切善后事宜!”

“至于第四處……”朱元璋的嘴角勾起了一抹誰也看不懂的意味深長的弧度,“——鳳陽。”

“中都鳳陽乃朕之故里,帝鄉所在。著鳳陽府一體試行此制。其議事記錄與三地同需按月上奏入京。”

四地試點!杭州的“錢袋子”、開封的“水患”、云南的“邊疆”,再加上一個政治地位超然的“中都”鳳陽!這幾乎是將大明朝所有最復雜、最棘手的政治、經濟、軍事問題都囊括了進去!

所有人都明白陛下這次是來真的了!

他們或許還看不透,這套新制度的最終目的,但他們能清晰地感受到,皇帝正在用這四個地方作為棋子,進行一場前所未有的政治實驗!這場實驗的結果,將直接關系到未來整個大明朝堂的權力格局!

“陛下圣明!”

反應最快的,還是那幾位新晉的大學士。他們雖然也同樣處于巨大的震撼之中,但他們更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套新制度的核心——“御前決斷”。

他們立刻跪倒在地高聲頌揚。

有了他們帶頭,其余的官員也紛紛如夢初醒,黑壓壓地跪了一地。

“陛下圣明!此制一行,必能使政令清明、國祚永固!”

朱元璋聽著殿下那山呼海嘯般的頌揚,臉上卻沒有任何的喜悅。他的目光穿過所有人,落在了隊列末尾,那個穿著飛魚服,始終低著頭,卻難掩身上那股冰冷氣息的身影之上。

錦衣衛指揮使毛驤。

他知道這套新制度,真正觸動的是哪些人的利益。

……

退朝之后。

御書房內,朱元璋單獨召見了毛驤。

“毛驤。”

“臣在。”

“今日朝上之事,你都聽到了?”

“臣都聽到了。”毛驤的聲音依舊嘶啞而平靜,聽不出任何情緒。

“你有何看法?”朱元璋看似隨意地問道。

毛驤的心中,瞬間閃過了無數的念頭。他不知道這是皇帝在考校他,還是在警告他。

他沉吟了片刻,緩緩地說道:“陛下此舉,乃是為萬世開太平之圣策。能讓百官相互監督、相互制衡,將所有陰私都擺在陛下的圣明燭照之下。如此,則我錦衣衛便能更好地為陛下肅清那些真正的奸邪!”

這番話說得滴水不漏,既表明了忠心,又順勢將錦衣衛擺在了“監督者”而非“被監督者”的位置上。

朱元璋的臉上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

“你能如此想很好。”

他端起茶杯,輕輕地吹了吹上面的熱氣。

“但咱還有一句話要告訴你。”

“這‘聯席參議廷’是咱定下的新規矩。”

“既然是規矩,那這天下無論是誰,都要一體遵行。”

他放下茶杯,目光陡然變得銳利。

“你錦衣衛也不例外!”

“朕命你立刻傳令下去!自今日起,凡錦衣衛偵辦之大案,特別是涉及五品以上官員的案件,在定案之前,其卷宗必須先交由事發之地的‘聯席廷’進行合議!”

“他們的議處方案,要連同你的最終奏報,一同送到咱的面前!”

“咱不僅要聽你錦衣衛一家之言。”

“咱更要聽聽,我大明朝那些封疆大吏們,對案件是何看法!”

“你可明白?!”

毛驤的后背瞬間被冷汗徹底浸透!

他終于明白,皇帝今日這番大動干戈,其一部分劍鋒竟然是指向了自己!

這是在削他錦衣衛的權!這是在為他這把不受任何約束的“皇帝私刃”,套上了一道法理的韁繩!

他不敢有絲毫的辯駁,因為他知道,皇帝已經下定了決心。任何的辯解,都只會招來殺身之禍。

“……臣……遵旨。”

他從牙縫里擠出了這幾個字,聲音嘶啞得如同兩塊砂石在摩擦。

看著毛驤躬著身,緩緩退下的那略顯僵硬的背影,朱元璋緩緩地吐出了一口濁氣。

他走到窗邊,看著遠處那片湛藍的天空。

他的心中沒有喜悅,反而涌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奇異的緊張感。

他知道,自己剛剛下了一盤大棋。

一場以大明四處疆域為棋盤,以天下最有權勢的封疆大吏為棋子。

而棋譜,則來自于那個他素未謀面的年輕人。

“陳立啊陳立……”

他看著西南方,遙想著那片被云霧籠罩的土地,喃喃自語。

“咱已經按照你的‘棋譜’,落下了第一子。”

“接下來,就讓咱看看。”

“你這套聽起來,天衣無縫的‘制衡之術’。”

“究竟是能為咱大明開萬世太平的‘治世良藥’。”

“還是說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卻不堪一擊的——紙上談兵!”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县级市| 镇原县| 砀山县| 遵化市| 永康市| 麻城市| 桓台县| 乃东县| 曲麻莱县| 乌拉特后旗| 铅山县| 彭州市| 株洲市| 临汾市| 睢宁县| 祁门县| 武义县| 黔西| 龙川县| 丘北县| 中江县| 思南县| 海门市| 汉沽区| 乌什县| 邳州市| 阳江市| 右玉县| 广宁县| 通许县| 南和县| 略阳县| 磴口县| 印江| 陆川县| 颍上县| 海丰县| 岗巴县| 林口县| 纳雍县| 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