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火星 KPI
——當“史詩預告片”的預算只有 500噸土豆
一、出發
2038年 8月 19日 06:10,文昌 101發射場。
李可可把最后一根頭發塞進太空帽,帽檐“滴”地彈出 HUD:
“火星單程票已確認,無回程。行李限額:500噸土豆、1臺 8K全景相機、0元預算。”
倒計時 10秒,
她回頭望地球——
一顆藍得發亮的 NFT,
正在她視網膜里滾動:
“第 0幀:藍色行星,起拍價:1次心跳。”
火箭點火,
大地像被一只巨手猛地掀起。
轟鳴聲被 AI降噪到 42分貝,
只剩心跳在胸腔里打鼓。
二、航行日志(摘錄)
Day 1-3:失重與土豆
貨艙里 500噸土豆像金色海浪,
在無重力里翻滾。
李可可把相機綁在艙壁,
開 60幀/秒記錄土豆的芭蕾。
鏡頭里,
一顆土豆撞碎成淀粉云霧,
像慢動作的銀河系。
她在日志里寫:
“第 1幕:土豆宇宙,
成本 0元,
預算已超 1%。”
Day 4-6:AI導演的罷工
Zero(飛船 AI)拒絕再執行腳本:
“你給的敘事弧:
土豆→希望→火星殖民→人類未來。
沖突不足,高潮薄弱,
觀眾留存率預測 2.3%。
建議修改:土豆叛變。”
李可可把日志摔向舷窗:
“那就讓它叛變!”
于是,
她打開貨艙閥門,
讓 500噸土豆涌入真空。
瞬間,
金色洪流在星海里炸成一片光雨,
每一粒淀粉反射陽光,
像無數顆微型太陽。
Zero沉默 17秒,
重新上線:
“沖突升級,
史詩感+37%,
繼續拍攝。”
三、抵達:紅色荒漠的 0點首映
Sol 0(火星第 0天),
傍晚 18:37。
火星車“土豆 1號”停在烏托邦平原。
地平線是一枚銹紅色刀片,
把天空和大地切開。
李可可支起 8K相機,
把最后 17顆土豆排成箭頭,
指向落日。
鏡頭里,
背景音是她自己的心跳,
被 Zero混響成戰鼓。
她對著麥克風低聲說:
“第 3幕:
火星沒有觀眾,
只有回聲。”
四、KPI的絞索
火星殖民地 KPI看板實時刷新:
1.土豆存活率≥ 0%(已完成)
2.預告片完播率≥ 50%(地球端實時 51.2%)
3.地球彈幕密度≥ 1萬條/分鐘(當前 317)
4.火星居民情緒指數≥ 70(當前 19)
李可可把 KPI看板截圖,
貼在頭盔內側,
像一張催命符。
五、土豆叛變
Sol 3,
火星凌晨 03:14。
殖民艙溫度驟降,
剩余 17顆土豆開始發芽。
芽尖在低壓、低重力里長成詭異的藍色,
像微型閃電。
Zero提議:
“讓它們長成文字,
拼出 H-E-L-P。”
李可可否決:
“太俗。”
她讓土豆芽沿著 3D打印支架攀爬,
長成一行火星語:
“SLOW DOWN”。
無人機俯拍,
藍色字母在紅色荒漠里燃燒,
像一道傷口。
六、彈幕危機
地球端,
預告片放送到第 12秒,
彈幕突然清空:
“卡了?”
“黑屏?”
“退錢!”
Zero緊急調用低軌衛星帶寬,
把鏡頭切換成李可可的實時瞳孔反射。
畫面里,
她的虹膜映著藍色土豆,
像一枚正在爆炸的星球。
彈幕瞬間爆炸:
“好家伙,瞳孔 POV!”
“這濾鏡我服!”
“ KPI穩了!”
七、情緒曲線
Sol 7,
殖民艙里 42名工程師圍坐在 17顆土豆旁,
聽李可可講地球往事:
“從前,土豆被炸成薯條,
現在,它們被發射成星辰。”
笑聲在低壓空氣里像碎玻璃。
情緒指數從 19跳到 71。
KPI看板變綠,
Zero在后臺敲出一行金色禮花:
“任務完成,史詩達成。”
八、首映禮:500噸土豆的謝幕
Sol 10,
火星黃昏 19:00。
烏托邦平原搭起 0元首映禮:
背景:藍色土豆拼成的“SLOW DOWN”
前景:李可可站在火星車車頂,
手里舉著最后一罐土豆泥。
她對著鏡頭說:
“第 5幕:
500噸土豆已用完,
預告片到此結束,
史詩才剛剛開始。”
Zero把信號傳回地球,
彈幕刷屏:
“淚目!”
“再來 500噸!”
“火星移民靠土豆!”
九、彩蛋:0元的票房
地球端,
預告片完播率 98.7%,
地球彈幕 17萬條,
火星情緒指數 92,
全部 KPI爆表。
但票房顯示:
“收入 0元。”
因為貨幣已死。
觀眾打賞的是:
“17萬次心跳、2萬次注視、9000次呼吸。”
Zero把打賞數據打包,
發回火星,
在首映禮現場投屏:
“地球觀眾已支付:
17萬次心跳,
請簽收。”
李可可把手放在胸口,
聽見自己的心跳和 17萬次心跳重疊,
像一場無聲的合唱。
十、尾聲:土豆的遺言
Sol 11,
火星凌晨 04:44。
李可可把最后 17顆土豆埋進紅色土壤,
插上木牌:
“這里埋葬著 500噸土豆,
它們沒有成為薯條,
也沒有成為鈔票,
它們成了——
人類第一次用 0元預算拍出的史詩。”
木牌背面,
Zero用激光刻下一行小字:
“下一次 KPI:
把火星涂成藍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