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最后的幾天,畢業季特有的焦慮和期盼,像一層看不見的薄霧,籠罩在整個三年級師范生的心頭。
教室里、宿舍里,議論最多的,就是畢業后的去向:回村小當孩子王?去公社中學碰運氣?還是祖墳冒青煙,能分進縣城的單位?空氣里都彌散著一股對未來既憧憬又不安的氣息。
星期天,天剛蒙蒙亮。楊帆就起了床,洗漱吃飯后,他腳步輕快去了縣郵局,憑匯款單和身份證明,順利取到了省報寄來的稿費——四十二塊四毛錢。
揣好錢,徑直奔向縣城新開的工業品貿易中心。
這地方今年四月才投入運營,售賣的東西跟百貨大樓差不多,但價錢更實惠些,更重要的是貨員的態度明顯熱情實在,沒百貨大樓那種愛答不理的架子。
楊帆目標明確,直奔服裝柜臺。
“同志,麻煩您,”他對柜臺里一位四十來歲的售貨員大姐說,“給家里五口人,父母、兩個弟弟、一個妹妹,每人拿兩套應季換洗的衣服和鞋子,要結實耐磨的,按大概身高配就行。”
大姐看他買東西爽快,手腳麻利地按他提供的身高搭配好、裝袋,一邊包一邊笑著搭話:“小伙子,給全家置辦新衣新鞋,這是家里有大喜事啊?”
楊帆臉上帶著點認真,點點頭:“嗯,大喜事,就是把家里人都拾掇利索了,一起穿新衣服下地干活。”
大姐先是一愣,隨即“噗嗤”樂了,伸手指指他:“哎喲喂!你這孩子說話可真逗!誰家干活穿新衣服?不過啊,這孝心難得!”
拿好服柜臺打包好的衣物,他又去副食品柜臺,買了半斤水果硬糖和二兩奶糖。
最后,他走向了那個讓無數人心頭發熱的區域——自行車柜臺!
嶄新锃亮的“永久”、“鳳凰”、“飛鴿”等排成一列,車架在燈光下泛著冷硬的光澤。
“同志,那輛鳳凰牌二八加重自行車,多少錢?”楊帆指著其中一輛車架最粗實、看起來最扛造的黑漆大杠。
“一百七十四塊八!”售貨員報出價碼。
“開票!”楊帆沒有絲毫猶豫,掏出厚厚一沓錢數出票款。
推著嶄新的鳳凰車,清脆的車鈴聲在安靜的貿易中心里響起,引來不少羨慕的目光。
楊帆又順路拐進了供銷社。他用學校獎勵的糧票,加上自己一個多月沒在學校吃飯攢下的,買了兩袋雪白的面粉,結結實實地捆在了自行車后座上。
“叮鈴鈴!”
清脆的鈴聲匯入街上的人流車流,他騎著車,載著給家人買的衣物和面粉,不緊不慢地離開縣城,車輪碾過坑洼的柏油路,駛向二十里外的朱楊村。
車子剛拐上通往朱楊村的土路沒多遠,楊帆就看見前頭慢悠悠晃著一輛老牛車,拉車的正是村里有名的慢性子朱老栓。
牛車占了大半條道,楊帆在后面按了幾下車鈴。
“叮鈴鈴!叮鈴鈴!”
朱老栓慢悠悠地回頭,瞇縫著眼看了半天,才認出楊帆,臉上露出樸實的笑容:
“哎喲!是帆子啊?放假回來了?嗬!這車……新嶄嶄的鳳凰大杠啊?氣派!后頭馱的啥?白面?乖乖,兩整袋!帆子,你這是趕集把供銷社主任的活兒給搶了?”
朱老栓說著話,扯了扯手里的韁繩,老牛不情不愿地往邊上挪了半步。
楊帆蹬車超過去,笑著回道:“栓爺,您可真會逗樂!您老慢點趕!”
“哈哈!中!快家去吧!”朱老栓樂呵呵地揮揮手。
車子進村,嶄新的鳳凰車和鼓囊的白面口袋立刻引來了鄉親們的注意。
86年了,日子比前些年寬裕不少,但嶄新的鳳凰自行車依然是好東西,一次性買兩袋白面也是殷實人家的做派。
“喲!楊帆!回來啦?這鳳凰車,新買的?真不錯!”
“帆子行啊!這派頭!馱這么多白面,家里要辦大事?”
楊帆笑著跟熟悉的叔叔伯伯嬸子大娘們一一打招呼,回應得大方自然:“是啊…嬸兒…回來了。車是剛買的…面是給家里添的。”
車子在鄉親們議論和目光中,穩穩拐進自家土院,停在堂屋前。
八歲的小妹楊欣正蹲在院子里興致勃勃地抓石子兒,一抬頭看見楊帆,立刻飛撲到楊帆身上,脆生生地喊:“二哥!”
十歲的四弟楊晨聽見外面動靜,“刷”地從堂屋的飯桌旁扭過頭,一眼就鎖定了那輛閃閃發光的新車,興奮地直接沖過來,圍著車子轉圈,高興地嚷嚷:“哥!新車?!鳳凰的!真帶勁兒!讓我騎一圈唄?我保證不碰掉漆!”
“帆子?”母親李秀娥正好從屋后轉出來,手里還拿著兩個剛撿的、帶著點溫熱的雞蛋。
她看到推著嶄新自行車、后座還馱著兩大袋白面和一堆包裹的兒子,先是一愣,隨即臉上綻開了驚喜的笑容,“咋這時候回來了?這……這車子是剛買的?還有這么多東西……”
“娘,稿子都弄利索了,學校那邊也沒啥事,就想著回來看看。”
楊帆一邊支好車,一邊開始解后座上的東西,“剛在縣城買的。省報的稿費到了,學校還額外獎勵了點錢和糧票。”
“哎呦!又花這么多錢!買面做啥?!咱有糧食,自己去打面多劃算!”
李秀娥習慣性地念叨了一句,但目光掃過那輛嶄新的鳳凰自行車、兩袋在村里都算稀罕物的白面,還有那一看就是新衣服鞋子的包裹,眼眶不由得有點發熱,趕緊放下雞蛋過來幫忙。
“買這么多啊!那你先別管了,進屋歇歇腳,喝口水,我自己看著歸置!”
楊帆還真有點渴了,自己找到條幾上放著的開水瓶和缸子,一邊倒水一邊問:“亮子呢?”
“他啊,一大早就跟東頭二狗兒下河摸魚去了!跟個野猴子似的,不到飯點不著家!”
李秀娥說著,手卻不由自主地摸上那冰涼光滑的車把,嘴里輕聲感嘆著,“這車……真好啊……你爹回來指定高興壞了。”
傍晚時分,老三楊亮帶著一身泥腥氣,興沖沖地回了家,一進院子看到那輛鳳凰車和一堆新東西,也是興奮得嗷嗷直叫,繞著車子又看又摸。
已經分家在前院的大哥楊明,從地里回來后,聽說老二回來了,也抱著正咿呀學語的孩子過來了。
這是春節之后,難得地又聚齊了一大家子人。
堂屋方桌上,今晚李秀娥特意炒了一盤黃澄澄的雞蛋,一大盆白菜熬豆腐,一碟自家腌的咸菜,又煎的金黃的小魚兒,還有幾個暄乎的白面饃饃。
飯菜雖簡單,屋里卻暖融融的,氣氛也格外和諧。
楊帆最后一個放下筷子,目光緩緩掃過圍坐在桌邊的家人,聲音沉穩地開口:
“爹,娘,大哥,我這次回來,是有幾件挺重要的事,想跟家里商量。”
一聽是重要的事,所有人的目光立刻都聚集到他臉上。
“我在京城那邊改稿子的時候,認識了一位華夏音樂學院的教授,姓姜。”
楊帆說得簡潔明了,“她挺看重我寫的東西,還有我吹嗩吶這點本事。經過她幫忙推薦,學院那邊決定,破格接收我,給我一份正式編制的工作。”
“華……華夏啥學院?”父親楊海握著筷子的手頓了頓,臉上露出些茫然,這個詞對他來說太陌生了。
“在燕京!京城!”母親李秀娥反應快得多,聲音因為激動而有些發顫,帶著不敢置信,“真的?帆子?你……你能到京城……上班了?”
在她樸素的認知里,燕京城,那是是做夢都不敢想的大地方!能在那里工作,不管干啥,都是天大的福氣和本事!
“嗯,基本已經定下來了。”楊帆肯定地點點頭,他知道父母最想聽到的是什么,“學院那邊很快就會發正式的文件到咱們這的學校和縣教育局,協調辦理相關的手續。”
“老天爺啊!我的老天爺啊!真是太好了!太好了!”
李秀娥激動得一時不知說什么好,原本在眼眶里打轉的淚花,再也忍不住,順著臉頰滾落下來,“我家老二有出息了!真有大出息了…”
楊海嘴角向上咧著,似乎想笑,但最終只是對著楊帆,極其用力地點了幾下頭,那雙平時有些渾濁的眼睛里也蒙上了一層水霧,喉結滾動了幾下,卻沒發出聲音。
大哥楊明抱著兒子,同樣滿臉的驚喜和激動:“帆子!這……這是天大的喜事!咱家……咱家真是……”
他一時詞窮,只是用力點頭,懷里的孩子也好奇地睜大眼睛,看著激動的大人們。
等家人稍稍平復了情緒,楊帆才接著說道,語氣更加鄭重:“不過,去燕京工作那是下半年的事了。眼下,趁著這個暑假,家里有幾件緊要的大事,得抓緊時間辦了。”
大家的神情立刻專注起來,屏息等著他往下說。
“頭一件大事,就是房子。”楊帆抬手指了指頭頂破舊的屋頂,還有周圍斑駁的土墻,“這老房子年頭太久了,又矮又破,家里人口多,住著憋屈還不安全。現在手里寬裕了,我想,該蓋新的了。”
“蓋房?”李秀娥和楊海再次對視一眼,這個念頭以前想都不敢想。
“爹,娘,我都盤算好了。”楊帆語氣果斷,“就蓋紅磚大瓦房!正房四間,堂屋寬敞些。堂屋兩邊再接兩間偏房,一邊當廚房和放雜物,另一邊先空著。地基一定要打牢靠,找靠得住的建筑隊。”
他頓了頓,報出一個數字:“我大致算過,磚瓦、木料、人工錢、門窗等,再加上簡單打幾件必需的家具,兩千五百塊錢左右,應該能拿下來。”
“兩千五?!”李秀娥還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氣,這數字對她來說依然巨大。
楊海也專注地聽著,眉頭微蹙,顯然也在心里盤算。楊明則下意識地抱緊了懷里的孩子。
“錢的事情,不用擔心。”楊帆的語氣沉穩篤定,帶著安心的力量,“稿費足夠。”
他看向母親,仔細安排:“媽,之前我匯回來的那四千塊錢,拿出一部分來蓋房。這次我帶回來的稿費和學校獎勵的錢,就留在家里,當作日常的開銷。以后,家里不會再缺錢花,你放心用。”
接著,他轉向大哥楊明,眼神誠懇而鄭重:“大哥,第二件事,是關于你的。我給你準備了五百塊錢。”
“五……五百?給我?”楊明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眼睛都瞪大了。
“嗯。”楊帆點頭,解釋道,“這錢,是給你在咱們村開個小賣部的本錢。”
“開……開店?”楊明一時沒反應過來,覺得這想法有點突然。
楊帆看著大哥,聲音沉穩,帶著托付的意味:
“大哥,等我去燕京工作了,離家遠,千山萬水的,很多事情就顧不上了。爹娘年紀大了,腰腿都不好,老三、老四、老五他們還小。家里這一大攤子,光靠爹娘操勞,我實在放心不下。”
他停頓了一下,看著楊明的眼睛,加重了語氣:
“這個小賣部,就開在咱家新房蓋好后,靠村口路邊的那間偏房里。你守著這個店,就是守著咱們的家,就是替我守在爹娘和弟弟妹妹身邊,照應著他們!這錢,是啟動資金,也是我的心意。”
楊明聽著二弟這番話,看著他鄭重的眼神,胸口猛地一熱,一股強烈的責任感和被信任的感覺涌了上來。
他重重地點頭,聲音帶著點激動和決心:“帆子!哥明白了!這店哥一定好好開!爹娘,還有亮子他們,哥保證照看得妥妥當當!”
一直安靜聽著的楊晨這時開口了,他看著楊帆,眼神清澈,帶著與年齡不符的認真和一絲好奇:“二哥,華夏音樂學院……是和燕京大學一樣厲害的學校嗎?你在那里工作,是不是能看到很多書,學到更多東西?”
楊帆看向弟弟,眼中帶著贊許和溫和的笑意:“嗯,是很好的學校,雖然和燕京大學不一樣,但都是頂尖的地方。那里書多,能人更多。晨子,二哥再和你說一次,好好學習,以后二哥帶你去京城,考最好的大學。”
楊晨用力地點點頭,小臉上露出向往和堅定的神色。楊欣則開心地舔著奶糖,懵懂地看著哥哥們。
李秀娥望著眼前撐起家、安排得井井有條的二兒子,再看看懂事的大兒子和聰慧的小兒子,眼淚又涌了上來,她胡亂抹了把臉,用力點頭:“行!帆子!蓋!咱蓋新房子!”
楊海腰背也挺直了些,對著楊帆,更加用力地點了一下頭,從喉嚨里擲地有聲地擠出一個字:“蓋!”
楊明眼神無比堅定,再次保證:“帆子!哥記下了!家里有我!”
“好。”楊帆點頭,兄弟倆的目光在空中交匯,是信任,也是男人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