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1章 《正面戰場的堅持》

歷史解說:

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后,正面戰場雖不再有大規模會戰,但中國軍隊仍在各地持續抗擊日軍,先后發起南昌會戰、隨棗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桂南會戰等戰役,以頑強抵抗牽制日軍兵力,配合敵后戰場的游擊戰爭。這些戰役中,中國軍隊以劣勢裝備多次擊退日軍進攻,尤其第一次長沙會戰殲滅日軍萬余人,打破了日軍試圖鞏固占領區的企圖。盡管正面戰場存在指揮協同等問題,但廣大官兵的浴血奮戰,展現了中國軍隊在相持階段仍未放棄正面抵抗的決心,與敵后戰場相互呼應,共同構成了全民族抗戰的整體格局。

歷史閃現:

1939年9月的長沙城北,撈刀河的水帶著初秋的涼意,漫過第9戰區司令長官薛岳的軍靴。他站在河岸的土坡上,望遠鏡里能看到日軍第11軍的先頭部隊正在架設浮橋,鋼盔在夕陽下泛著冷光。參謀遞來的電報上,蔣介石的指令清晰可辨:“死守長沙,務求必勝。”

“給李玉堂發電,”薛岳放下望遠鏡,指尖在地圖上劃過新墻河防線,“第10軍必須在新墻河阻滯日軍三天,給側翼部隊爭取合圍時間。”他的軍呢大衣上還沾著南岳軍事會議的煙灰,會上那些關于“保存實力”的論調讓他至今窩火——在他看來,長沙是華南的門戶,丟不得。

9月14日,日軍對新墻河防線發起猛攻。李玉堂的第10軍官兵趴在臨時挖就的戰壕里,看著日軍的炮彈像雨點般落下。中尉排長方先覺的左臂被彈片劃傷,鮮血浸透了綁帶,他卻咬著牙把指揮刀插進泥土:“弟兄們,長沙就在身后,退一步就是家破人亡!”

戰壕里,上等兵趙德勝正用刺刀給步槍上油。這是他第三次參加長沙保衛戰,槍托上刻著的“還我河山”四個字已被汗水浸得發黑。他的家鄉在岳陽,去年被日軍占領,母親臨終前塞給他的護身符——塊紅布包著的灶心土,此刻正貼在胸口發燙。

“排長,日軍坦克沖過來了!”觀察哨的喊聲未落,方先覺已抓起集束手榴彈:“爆破組跟我上!”他帶著五個戰士躍出戰壕,在日軍機槍的掃射中翻滾前進。趙德勝看見方先覺的右腿被流彈擊中,卻依然拖著傷腿爬到坦克履帶旁,拉燃導火索的瞬間,他把身邊的新兵猛地推開。

爆炸聲響起時,趙德勝撲在新兵身上,滾燙的氣浪掀飛了他的軍帽。他抬頭看見,方先覺炸毀的坦克堵住了日軍的進攻路線,而排長的身影已消失在火光里。戰壕里突然爆發出震天的吶喊,戰士們端著刺刀沖出戰壕,與日軍展開白刃戰,刺刀碰撞的脆響混著喊殺聲,在新墻河畔回蕩。

長沙城內,市民們正往城南疏散。湘雅醫院的護士周春蘭背著藥箱,在人群中穿梭著給傷員包扎。她的白大褂上沾著血污,那是給擔架上的傷兵換藥時蹭上的。一個剛失去右腿的年輕士兵,死死攥著她的衣角:“護士小姐,俺還能打仗嗎?”周春蘭蹲下身,用碘酒給他消毒傷口:“等傷好了,你還能端起槍。”

10月1日,日軍突破新墻河防線,逼近長沙城。薛岳在岳麓山的指揮部里,對著電話怒吼:“讓王陵基的川軍從側翼出擊!告訴他,丟了長沙,我薛岳跟他一起上軍事法庭!”窗外,中國軍隊的重炮正在轟擊日軍陣地,炮聲震得窗玻璃嗡嗡作響,遠處的天心閣在炮火中若隱若現。

趙德勝所在的連隊奉命守衛長沙北門。他們依托斷墻殘垣與日軍展開巷戰,槍管打紅了就用冷水澆,刺刀卷刃了就用槍托砸。趙德勝在一處民房的閣樓里,用步槍精準地射殺日軍的機槍手,他的槍法是獵戶父親教的,此刻每顆子彈都像長了眼睛,總能擊中目標。

閣樓的主人是位姓陳的教書先生,他把家里的八仙桌搬到窗邊,給趙德勝當射擊臺,自己則帶著兒子往墻縫里塞手榴彈。“后生,瞄準點打!”陳先生的聲音帶著顫音,卻把兒子緊緊護在身后。當一顆炮彈擊中閣樓時,陳先生猛地將趙德勝推下閣樓,自己卻和兒子留在了坍塌的瓦礫中。

10月6日,中國軍隊開始全線反擊。趙德勝跟著大部隊從北門沖殺出去,看見日軍正在狼狽撤退,丟棄的槍支彈藥散落一地。他在一處被炸塌的民房里,發現了周春蘭和幾個護士,她們正圍著個重傷的日軍戰俘,給他包扎傷口。“為啥要救鬼子?”趙德勝紅著眼問。周春蘭抬起頭,眼里噙著淚:“他也是人,但我們絕不饒恕他們的罪行。”

第一次長沙會戰勝利的消息傳到重慶,蔣介石在紀念周會上宣布:“長沙的勝利證明,只要我們堅持抗戰,就一定能打敗侵略者!”會場外,報童們揮舞著號外奔跑,“長沙大捷”的標題在陽光下格外醒目。而在長沙城內,幸存的市民們開始清理廢墟,陳先生家的閣樓前,趙德勝種下了一棵桂花樹,他說:“等樹開花了,就像先生還在給我們講課。”

1940年5月,棗宜會戰打響。張自忠將軍率領第33集團軍在南瓜店與日軍激戰。他的指揮部被日軍包圍時,身邊只剩下不到300名官兵。“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可告無愧,”張自忠在給副總司令馮治安的信中寫道,“你們繼續前進,殲滅敵人。”

戰斗結束后,日軍發現了張自忠的遺體,當他們認出這位將軍時,竟列隊向遺體敬禮。中國軍隊奪回將軍遺體時,發現他身上有八處傷口,軍裝口袋里還揣著未發出的家信,信里寫著“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

趙德勝在報紙上看到張自忠犧牲的消息時,正在長沙的傷兵醫院養傷。他把報紙上將軍的照片剪下來,貼在步槍的槍托上,旁邊是陳先生家閣樓的草圖。周春蘭給他換藥時,發現他的傷口已經愈合,卻留下了深深的疤痕。“這疤是英雄的勛章,”周春蘭笑著說,“等打跑了鬼子,你可以給孩子們講講長沙的故事。”

1941年9月,第二次長沙會戰爆發。趙德勝已經升任連長,他帶著全連官兵堅守在長沙東門,看著日軍的飛機一次次轟炸城墻,卻始終沒能突破防線。戰斗間隙,他給戰士們講張自忠將軍的故事,講方先覺排長的犧牲,講陳先生的大義,戰士們的眼里都燃燒著怒火。

會戰結束后,趙德勝在清理戰場時,撿到了一本日軍的日記。上面用歪歪扭扭的漢字寫著:“中國軍隊太頑強了,他們好像永遠不會投降。”他把日記交給薛岳將軍,將軍在日記的扉頁上寫下:“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1942年1月,第三次長沙會戰打響。此時的長沙城,已經成了一座堅固的堡壘,軍民們齊心協力,在城內外構筑了層層防線。趙德勝的連隊負責守衛妙高峰,這里是俯瞰長沙城的制高點,日軍多次瘋狂進攻,都被他們擊退。

戰斗最激烈的時候,周春蘭帶著護士們冒著炮火來到前線。她們在戰壕里給傷員包扎,給戰士們送水送飯,有的護士甚至拿起步槍參加戰斗。趙德勝看著周春蘭在彈雨中穿梭的身影,突然明白,這場戰爭不僅是軍隊的戰斗,更是整個民族的戰斗。

第三次長沙會戰,中國軍隊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殲滅日軍萬余人。消息傳出,舉國振奮,國際社會也對中國軍隊的戰斗力刮目相看。趙德勝站在妙高峰上,看著長沙城漸漸恢復生機,心里充滿了希望。他知道,只要軍民一心,堅持抗戰,勝利一定屬于中國。

正面戰場的堅持,是抗日戰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數像方先覺、張自忠、趙德勝這樣的官兵,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詮釋了“愛國”二字的分量。他們在艱苦的條件下,一次次擊退日軍的進攻,為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如今,長沙的岳麓山上,矗立著一座長沙會戰紀念碑,上面刻著無數烈士的名字。每年都有許多人來到這里,緬懷那些為保衛長沙而犧牲的英雄們。趙德勝種下的那棵桂花樹,已經長成了參天大樹,每到秋天,花香四溢,仿佛在訴說著那段難忘的歷史。

正面戰場的堅持,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軍隊的頑強不屈,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堅韌不拔。這種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噶尔县| 左云县| 万安县| 南投市| 栾川县| 宽城| 四平市| 益阳市| 沾化县| 临邑县| 红原县| 广安市| 静宁县| 镇康县| 莎车县| 河西区| 灵寿县| 永兴县| 成武县| 汨罗市| 澎湖县| 九寨沟县| 临高县| 循化| 荆州市| 高碑店市| 密山市| 荃湾区| 荔波县| 即墨市| 清原| 阿尔山市| 高州市| 湾仔区| 永顺县| 手游| 通许县| 郧西县| 神农架林区| 浙江省| 江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