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陰陽家的異界宅(一)

  • 列國
  • 有酒123
  • 3554字
  • 2025-08-17 15:13:42

原來王佑其去縣城采購的是書法用具、用品,當天,王書畫就跟著堂兄回去了不提。

信鴿傳書,飛信雖然是一樣新鮮事物,卻也有其利弊。雖然給普通人帶來了信息獲取、交流,方便了溝通的便利,卻也有其弊端。通過捕獲信鴿獲取消息、各信館也潛伏著國外的間諜,戰爭,獲勝的一方,優先占領對方的信館,獲得極大極多的數據和信息。

多國爭戰的歷史現狀,雖然比較像春秋戰國爭霸稱雄,卻又是有共同點和不同點的。

而現在,各學派學說又紛紛起來,并希望通過自身的真理探尋、價值追求和對社會的導向引領,平息局勢,醫治頑疾,探尋醫治從百姓到君王、從國家到社會的道理,并寄希于帶來和平。

所以,八國爭雄,就出現了百家齊鳴的學說盛況。

其中,比較有名的有,縱橫家、墨家、法家、兵家、刑名家、道家、儒家、理家、心家、文家、武家、宗家、陰陽家。

縱橫家興起于戰國時期,是一個重要思想流派和謀士群體,他們以外交策略和游說藝術為核心,并在諸侯爭霸、合縱連橫的復雜局勢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合縱,即弱國聯合起來,也就是眾向聯合,對抗一個強大的國家。連橫,即一個強國聯合一些弱國,分化瓦解合縱聯盟,各個擊破,也就是橫向聯合。他們相信外交策略和游說的力量遠勝于單純的武力。通過洞察各國君主的心理、分析國際形勢的厲害關系,提出符合該國利益的策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或最小代價獲取最大利益的目的。縱橫家思想的核心是現實利益,也就是利,和實際效果,也就是勢。他們不拘泥于道德,比如儒家的道德理論,或抽象理論,如道家的理論,一切以成功達成政治目標為準則,策略靈活多變,甚至帶有權術和詭辯的色彩。他們是高超的演說家、談判家和心理學家。其說服技巧包括分析厲害、制造形勢、利用矛盾、心理操控等,以求打動君主采納其策。在八國爭戰的局勢,縱橫家又在之前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更注重于中、和,力求分析國際局勢和社會現狀,注重于從對話解決問題、政治解決問題、外交解決問題、戰爭解決問題的步驟。春秋戰國時期,縱橫家的代表人物有鬼谷子、張儀、蘇秦、公孫衍、陳軫等,而如今,縱橫家的思想為蕭山、林可所推崇。

墨家是戰國時期與儒家、道家、法家等并稱“顯學”的思想流派和實干團體。創始人墨子出身平民,因此墨家思想具有平民性、實踐性和組織性,主張“兼愛”、“非攻”等核心理念,并擁有嚴密的組織和身體力行的作風。墨子的思想體系為“十論”。兼愛,主張無差別、無等級地愛所有人,反對儒家的“愛有差等”。認為天下大亂源于“不相愛”,唯有“兼相愛”才能達到“交相利”的和諧狀態;非攻,反對一切不義的侵略戰爭,認為戰爭破壞生產、殘害生命。但支持防御性戰爭,墨家弟子以高超的守城技術聞名,常幫助小國抵御強國侵略;尚賢,主張選拔任用有才能、有德行的人擔任官職,打破貴族世襲特權;尚同,強調思想與行動的統一。主張下級與上級、民眾與天子在思想上保持一致,最終統一于“天志”,以消除社會混亂;節用,反對奢侈浪費,提倡節儉實用的生活方式,尤其反對統治者厚葬、久喪、大興禮樂;節葬,強烈批判儒家倡導的厚葬久喪習俗,認為其勞民傷財、妨礙生產,主張簡化喪葬儀式;非樂,反對以音樂為代表的藝術享受,認為其耗費人力物力,無益于解決民生疾苦和治理國家;天志,認為“天”有意志,是最高權威和道德裁判者。天意是“兼愛”“利民”的,統治者必須順應天意行事,否則會受到懲罰;明鬼,認為鬼神存在,并認為鬼神能賞善罰惡,以此輔助推行其道德主張,也就是“兼愛”、“非攻”,約束統治者和民眾的行為;非命,反對儒家“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的宿命之說,強調人的主觀能動。認為人的努力可以改變命運和境遇,國家的治亂興衰也取決于人事而非天命。墨家不是松散的學派,而是有嚴格紀律、分工明確的組織。首領稱為“巨子”,成員稱為“墨者”。墨者需要絕對服從巨子號令,奉行“墨者之法”。墨家強調“言必信,行必果”,其成員不僅是思想家,更是實踐者、勞動者、戰士。他們生活簡樸,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為己任。墨家成員掌握精湛的工匠技藝,包括幾何學、力學、光學、機械制造等,這記載于《墨經》當中,尤其擅長防御戰技術和守城器械如云梯、連弩車等的制造。墨者具有高度的自我犧牲和俠義風范,為實踐理想不畏艱險,甚至不惜生命。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禽滑厘、孟勝等。而如今,墨家又重新發揚光大,繼承其思想基礎的同時,更進一步將兼愛思想推進一步,身體力行,應用于爭戰和言說。其守城技藝更為精湛,制造的器械更為發達。其人物有公道、樊目。

法家興起于戰國時期,以強化君主集權、富國強兵為核心目標,主張通過嚴密的法制、權術手段和統治威勢治理國家。法家思想極度務實,否定道德教化的優先性,強調暴力、賞罰和社會控制是維持秩序的根本手段,成為秦朝統一六國并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理論基石。法家打破貴族“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的舊傳統,主張法律條文必須清晰公開,讓民眾知曉行為邊界。以嚴刑峻法威懾民眾,同時用厚賞激勵耕戰。提出“輕罪重罰”,通過恐怖威懾預防犯罪。主張“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形式上否定貴族特權,實際上仍維護君主絕對權力。主張君主需隱藏意圖,用詭詐手段監視、制衡臣子等。法家曾經起到積極的影響,打破貴族世襲,推動社會階層流動。建立高效行政體系,如郡縣制、文書考核,奠定中央集權制度框架。激勵耕戰的政策使秦國迅速崛起并統一六國。但也有一些致命弊端。極端反人道,連坐、酷刑,制造恐怖統治;壓制思想,如“焚書坑儒”;缺乏彈性,嚴法僵化激化矛盾,秦二世而亡印證“專任刑罰”不可持續。如今,法家,亦進行了思考,改革除弊,些許程度上適應人事。而人物有李規。

兵家是春秋戰國時期專注于軍事理論、戰爭策略與軍隊管理的思想與實踐流派。于儒家、道家等學派不同,兵家高度務實,以“勝戰”為終極目標。兵家強調戰爭需極度謹慎,最高境界是用謀略瓦解敵人,避免直接交戰,正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兵家強調智慧優于蠻力,注重情報、詭道和形勢分析。拒絕僵化戰術,主張因敵制勝。結合正面作戰與出奇制勝,動態調整。嚴明軍紀,激勵士氣是兵家在軍隊實力建設與管理上的主張。兵家與其他學派是有互動的,如與法家共享“賞罰分明”、“制度治軍”的理念;與儒家的沖突為,儒家斥兵家的“詭詐”違背仁義,但孟子也承認“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與道家的融合為,黃老學派吸收兵家“以柔克剛”的思想,比如后發制人。

刑名家,又稱名家,是戰國時期以邏輯思辨與概念分析為核心的思想流派。他們專注于探討“名”與“實”的關系,通過精密辯論揭示語言與現實的矛盾,被譽為古典邏輯學的開創者。盡管常被其他學派批評為“詭辯”,但其思想深度對哲學、法學及語言哲學影響深刻。刑名家強調概念的差異性與確定性,反對籠統歸類。強調消解概念的絕對對立,揭示事物的相對性與統一性。

道家是哲學史上與儒家并立的核心思想體系,以“道”為宇宙本源與最高法則,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超越世俗。其思想深刻塑造了人的精神世界、政治實踐與文化藝術,并與道教結合形成宗教體系。道家的主張為,道是無形無名的終極實在,萬物根源與運行規律;道“法自然”,就是道以自身為法則,反對人為干預,即無為;矛盾對立面相互轉化。以退為進、以虛御實;統治者不妄為,“治大國若烹小鮮”,減少壓迫使民自化;批判文明異化,向往樸素社群。并主張這并非倒退,而是對貪婪的警示;消解是非、生死、物我的對立,達到“天地與我并生”之境;超越功利束縛,追求精神絕對自由。其人物有老子、莊子等。

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等。自從漢武帝聽從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就興旺發達起來。奠定了千年的文明基礎。其主張“仁義禮智信”,對中原文化發展影響極為深遠。

理家是新興學派,源自于儒家,其主要研究事物的本質、道理。為的是研究事物的規律、運行規律,以發生改變。其人物有劉善。

心家也是新興學派,主要研究心對萬事萬物的關系和運行狀態,不僅從哲學上,還從結構、形狀上進行分析,并應用于實踐。其人物有陳原。

文家則是以文意圖改變天下,研究文術、文學,并撰寫文章,如策論,上書上表等,以求改變社會現狀。其人物有周通。

武家結合兵家,武家也是新興一家。其主要研習健體防身之術、保護自身安全的同時強健自己的身體。同時,將武術應用于實戰,在打仗作戰時,使用武術發揮作用。

宗家則是研究世界的規律,探尋規律,應用于改變世界,改變局面,改變人治,改變國家,改變戰事。

陰陽家是戰國末期至漢初以陰陽五行學說揭示宇宙秩序和歷史變遷的思想流派,其理論將自然哲學與政治語言結合,深刻影響了古代政治、醫學、天文和宗教。其主張主要有,王朝興衰對應五行之德,依序循環。自然異象是對統治失德的警告,麒麟、甘露等象征天命歸屬。

百家齊鳴的時代,還有很多流派,在此省略不提。

欲知后事,且看下回分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永县| 雷州市| 莲花县| 许昌市| 宜川县| 辽宁省| 若尔盖县| 上虞市| 洛川县| 淳安县| 南漳县| 永定县| 瑞安市| 德江县| 商河县| 孝义市| 海安县| 中超| 合川市| 威海市| 吉木萨尔县| 泽州县| 惠水县| 二手房| 太仆寺旗| 双流县| 台安县| 石阡县| 乐山市| 万荣县| 东宁县| 吴川市| 芦山县| 黎城县| 潜山县| 汝城县| 桂平市| 阿拉尔市| 靖江市| 三穗县| 沙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