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何方神圣
- 重返79,文豪贅婿要離婚
- 我不吃姜謝謝
- 2011字
- 2025-08-26 12:00:00
又是個姓李的女編輯啊?
啊,對了,陳旭忽地肅然起敬。
這位不是巴老爺子的女兒嗎?也是公認的未來《收獲》總編的接班人。
“你好你好,李編輯,找我有什么事嗎?”
“是這樣,你寄來的《本次列車終點》,我們幾天前收到了,”李小林語氣柔和,“經過我們編輯部的初步討論,一致認為這篇稿子質量不錯,具有先鋒性和深刻性,決定予以采用。“
陳旭語氣恰到好處的喜悅:“真的嗎?!這真是太好了!謝謝李編輯你的認可!“
“但有個別細節問題,還需要商酌一二,”李小林頓了頓,說,“所以,我們主編的意思是,想請你來一趟我們編輯部,當面聊一聊。至于你的路費和食宿費用,我們這邊可以報銷,你看方便嗎?”
陳旭想了想,說:“可我在燕大讀書,不確定能不能請到這么長的假。”
“你真是大學生啊?”李小林很意外。因為小說的行文頗為老道,她原本猜作者是燕大的某個老師呢。
“是啊。”
李小林繼續好奇地問:“那怎么不投給燕京的雜志呢?”
陳旭笑著回答:“作為寫小說的,當然《收獲》才是第一夢想。”
這句話顯然讓李小林很開心,她在電話那端暢快地笑了會兒,才說:“這樣吧,你要是不方便的話……嗯,這個月底正好是第四次全國文代會,我們這邊會有代表去燕京參會,到時順便把你的稿子帶過去,你修改好,我們再帶回來,怎么樣?”
這個主意不錯。
陳旭答應了。
打完電話,他正準備回寢室,就發現里面擠滿了人,連門口都是,全是等他的。
無他,孫萬達那一嗓子,連一整層樓的人全都驚動了。
哪個中文系的學生不清楚《收獲》在文壇的分量啊?
所有文字工作者心中夢寐以求的圣地!誰能登上一期,就意味著登上了國內文壇金字塔的頂層!
一見陳旭回來,眾人立即七嘴八舌地問了起來。
“真是《收獲》雜志社找你啊?”
“什么事?”
“你給《收獲》投稿了?”
這一刻,陳旭感覺耳朵嘴巴都不太夠用了,只能復讀機一樣的解釋,“只是暫時有可能,還不一定的……等月底全國文代會,那邊會派人過來,到時候再修改……”
人群中,駱一和與一個名叫查海生的黑瘦小個子,此刻也都一臉羨慕地看著他。
……
77級中文系,334寢室。
陳建功正翻著最新一期的《當代》,突然室友梁佐沖了進來。
一把拽著他就往門口跑。
陳建功踉踉蹌蹌,莫名其妙,“小梁,你干什么呢?”
“趕緊去28樓的316!”
“28樓?那邊不是新生宿舍嗎?去那做什么?”
“我聽人說,有個新生剛接了《收獲》的電話,”梁佐一邊跑一邊說,“他在《收獲》過稿了!”
聞言,陳建功的腳下突地一個拌蒜,差點從樓梯滾下去。
“你說什么?一個新生,過稿了《收獲》?!”
陳建功,今年三十歲,桂省人,但從小遷居燕京。
說起來,他和陳旭的人生經歷頗為相似,父母都是教師,當年也吃了不少苦,后面在煤礦做工人,發表過文章,已經算是個業余作者。
考上燕大后,他一直筆耕不輟,不時有文章見諸報刊,現在已經算是小有名氣,不久前還以業余作者的身份加入了作協。
盡管如此,迄今為止,他也沒能在《收獲》上發表過一篇小說。
所以一聽有新生在《收獲》過了稿,陳建功也好奇了。
他倒要看看看,這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長了三頭六臂,還是青面獠牙?
至于梁佐,他就更不一般了。
他爸是《人日》的社論員,他媽叫湛容,沒錯,就是那位寫了《人到中年》的女作家,堪稱家學淵源、文二代。
所以他從小癡迷寫作,小學時就開始在報紙上發表文章了。
去年他考進燕大,和陳建功在同一個寢室。受到陳建功指點后,行文進步不小,先是在中文系的系刊《早晨》上發表了幾個短篇小說,受到鼓勵后,第一篇正式小說《中學時代的朋友》,年初刊發在南京的《青春》雜志上,還收到了不少讀者來信。
也算是文壇的新起之秀了。
不過,要在《收獲》發表文章?
別說過稿了,梁佐連想都沒敢想過!
畢竟他老媽的中篇小說《永遠是春天》,都歷經數次修改,才在前幾個月的《收獲》上刊出。
怎么現在一個大一的新生,也能過稿了?
所以他也同樣好奇,這個陳旭是何許人也。
路上,兩人還碰到了同是77級中文系的幾個女同學。
想來也是聽到消息趕來的。
等他們跑到28樓,直奔316,卻發現已經圍得里三層外三層,叫一個水泄不通。
陳建功和梁佐都是驚訝又羨慕,想他們當初在雜志上發表文篇時,也只是在班級里引起了一陣小小的討論,哪有過這般陣仗。
只能怪《收獲》的魅力實在太大。
這年頭男女宿舍管得不太嚴,為了看熱鬧,姑娘們也趁機進來了,其中王友琴的個子比較矮,又來得晚,被擋在人群外圍,壓根看不清里面的情況。
王友琴朝上蹦了兩下,還是啥都看不到,急得大聲嚷嚷:“誰在《收獲》過稿了?!誰啊?!”
有人回答:“79級的陳旭!”
“陳旭又是哪個?!”另一個叫王曉平的姑娘追問。
對方說:“我也沒看到呢!人太多了!”
“陳旭?”有人聯想到了什么,“難道是和江思容一塊兒主持文學鑒賞的那個陳旭?”
這話一出,幾個姑娘更著急了幾分,嚷嚷道:“讓讓,讓讓,快讓我們進去看看!”
她們之前就在好奇廣播里的“陳旭”是何許人也,如果這次《收獲》過稿的也是他,那她們一定要親眼見見才甘心。
接著,又有人認出了陳建功。
“文學社的陳建功也來了!”
“他也是來找陳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