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二者兼有
- 重返79,文豪贅婿要離婚
- 我不吃姜謝謝
- 2133字
- 2025-08-25 00:01:00
劉楠起好奇地問:“除非什么?”
陳旭瞥了江思容一眼,知道她沒說出的是“付錢”兩字,才對劉楠起笑著說:“謝謝師兄的盛情,不過我才剛入學不久,還沒完全熟悉校園生活,暫時先不考慮加入合唱團了。”
劉楠起面露遺憾,但沒勉強。
“好吧,如果你什么時候想加入了,和我說一聲。”
劉楠起和那幾人一塊去打飯了。
陳旭坐了下來,輕呼一口氣。
人啊,有時太受歡迎了也不好。
江思容彎起了眼,笑盈盈地說,“我還以為,你會對劉師兄也開出五塊錢一次的價格呢。”
陳旭,“……如果他和你一樣執著的話。”
江思容,“執著……我怎么覺得你是在暗諷我臉皮厚呢?”
“沒有沒有。”
“是沒有,還是不敢?”
“……二者兼有吧。”
兩人對視了片刻,忽地都笑了起來。
片刻后,她又想起什么,對陳旭說:“對了,你知道我們學校還有個五四文學社嗎?”
陳旭點點頭:“聽過。”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五四文學社。
成立于1956年,前幾年停止活動,去年年底恢復,也是燕大第一個恢復的社團。
“聽說文學社有個副社長是你們中文系77級的學長,如果你想加入,找他申請也許能行。”
她話音未落,劉楠起剛打飯回來,聽到了,接口說:“你說的是陳建功吧?他這人算比較好說話,不過社長張幼華喜歡卡人,說什么要入社得先投稿,經過他和幾個副社長集體表決通過了才可以。”
“是嗎?”江思容愣了一下,“這個我倒不知道。”
頓時臉有點燙,她才剛表示“申請也許能行”,結果下一秒就被人否決了。
“憑實力說話,本來就是應該的,”陳旭像是順口般地就接了這么一句話,頓了半秒后又自然的加了一句,“再說了,等我作品發表以后,說不定他們還會主動三顧茅廬,來請我加入呢。”
江思容彎眸,笑了起來,“聽起來,你對自己挺有信心的呀。”
陳旭也笑,“那可太有了。”
一頓飯吃完,兩人一同走出食堂。秋日傍晚的風帶著涼意,吹在身上很舒服。
走到宿舍樓分岔的路口,江思容停下腳步,“我回去了。”
“好。”
“今天……謝謝你的點心。”
“不客氣,也謝謝你的晚飯。”
……
周三上午。
中文系辦公室。
曹文軒正伏案批改作業,聽到敲門聲,頭也沒抬,“請進。”
門被推開,腳步聲傳來。
“曹大作家,忙著呢?”
這聲音有點耳熟。曹文宣抬起頭,看到來人,臉上立刻浮現出幾分驚訝,“李編輯?你怎么跑燕大來了?稀客啊。”
來的自然是《兒童文學》的編輯李秋。
李秋把挎包往旁邊空著的椅子上一放,雙手抱胸,佯怒道:“我是來跟你算賬的!我們前幾個月剛給你發了篇《弓》,轉頭你就把新稿子投給《少年文藝》了?怎么,我們廟小,容不下你這尊大佛?”
她看似氣勢洶洶,但曹文宣和她頗為熟稔,當然知道她這是玩笑話。
曹文宣很配合地舉手告饒,“哎喲,我的李大編輯,他們寫了好幾封信來約稿,我抹不開面子,就給了篇嘛。”
“狡辭奪理!“李秋翻了個白眼,嘴角終于上揚,“行了,不跟你貧了。以后有好稿子,一定要優先我們《兒童文學》,聽見沒?我可一直惦記著你的新故事呢。“
“一定,一定。”曹文宣連連點頭,又笑著說,“都說無事不登三寶殿,你今天親自跑一趟,不會就為了這點小事吧?”
李秋的神色鄭重起來,“確實還有一件事想找你幫忙。”
“你說。”
“你的班上是不是有個叫陳旭的學生?”
陳旭?
曹文宣點點頭:“是有這么個人,怎么了?”
“他給我們投了篇稿子,過了。”
曹文宣愣了一下,隨即笑了:“你是說,陳旭的稿子要在你們《兒童文學》發表了?這是好事啊。”
“不止是發表,”李秋笑笑,說:“我們主編非常喜歡他的故事,贊不絕口,還特地派我來燕大,務必要見見他本人。”
曹文宣有些意外地扶了扶眼鏡,“你說的是金主編?金近老師?“
“當然了,不然還能有誰。”
“除了他還有誰?”
“他寫了什么?能驚動金主編?”
金近在兒童文學界的地位舉足輕重,能被他說一聲“好”的兒童作品都不多,更別說讓他“贊不絕口”了。
李秋拿過挎包,從里面拿出一個牛皮紙信封,再推了過去。
“我帶來了,你自己看吧。”
曹文宣抽出里面的稿紙。
標題赫然寫著《永遠愛你》。
他快速讀了起來,故事不長,他卻越看越驚訝。
作為一個發表過好幾篇童話的作者,他深知寫童話很容易,寫一篇優秀的童話,卻難度極高。
它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飽含童真;
既要讓幾歲的稚童讀起來都不費力,又要能讓成年人同樣為之感動。
而大部分作品,要么過于幼稚,要么故作高深。
尤其童真感,它是大部分作者窮其一生都難以達到的天賦。
文筆和思想深度都能后天磨練,童真感卻來源于一個人的先天本質。
而這篇《永遠愛你》,卻完美地做到了這兩點。
無條件的母愛,用最簡單明快的話語表達出來,反而更有力量。
難怪能讓金主編都欣賞不已。
曹文宣放下稿紙,心里五味雜陳。
震驚,欣賞,甚至還有一絲前浪被后浪拍在沙灘上的微妙感。
他抬頭看向李秋,“寫的確實很不錯。”
李秋將稿紙小心地放回信封,“當然了,金主編還想給這篇稿子親自寫編者按呢。”
曹文宣拿起桌上的電話:“我先打個電話到他宿舍,如果他人在,就讓他過來一趟。”
李秋忙說:“不用不用,到時我親自去見他。”
曹文宣樂了:“這么禮賢下士啊?”
李秋說:“畢竟是我們有求于人么。”
這年代哪個雜志都缺稿子、缺作者,《兒童文學》自然也不例外,什么《少年文藝》,什么《七色花》的,全是競爭者,稍微好一點的作者,都是各家搶破頭的香餑餑。
就連曹文宣,她本來以為關系夠鐵了,結果上個月在《少年文藝》發了篇《鐵牛》,讓她郁悶了好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