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黑蛋豬肉胡卜
書名: 運城飲食記憶作者名: 大廚詩本章字數(shù): 6182字更新時間: 2025-08-04 07:15:00
12第十二章黑蛋豬肉胡卜在運城,如果說有一款美食,能讓一個地方瞬間成為人們口中的傳奇,你一定會舉出很多例子,比方說,“底張羊肉泡,”“解州羊肉泡”“北相胡卜”。但我要是換一種問法,你會怎么回答呢?
我今天的問題是,在運城,有沒有一款美食,因為一個人而聲名鵲起?答案是肯定的。你一定會給我列舉出來很多例子,比方說,“存才面館”“王劍羊肉”“馬師水餃”“騰龍大盤雞”“桂香扯面”,如果是運城老人的話,也許還會說“王斌烤鴨”等等。
我相信你會列舉出很多例子。
可是,我再換一種問法,有沒有一款美食和一個地名,因為一個人而紅火起來的?答案是有的。那就是“蘆子溝豬肉胡卜”“蘆子溝大行豬頭肉”或者你還會加一個“蘆子溝劉豬頭”。
是的,這是標準的答案,那么,你還能列舉出來第二個嗎。或許你會思索片刻,但最終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組合在運城獨一無二。
蘆子溝的烤豬頭,蘆子溝的豬肉胡卜,蘆子溝的大行豬頭肉,最終只能歸到一個人的頭上,這個人就是“劉豬頭”。
“劉豬頭”當然不是一個人的本名,開始我還以為是小名,直到我發(fā)現(xiàn)了一篇文章,那篇文章的題目是,《今后,請叫我劉豬頭》。
我讀過這篇文章,但作為讀者的你不一定讀過,即便是你現(xiàn)在到網(wǎng)上找,那估計也是徒勞無功。文章早已湮沒在網(wǎng)絡(luò)信息的洪流中,難以尋覓。即便是有題目,網(wǎng)頁也是404的提示,仿佛在告訴你,有些故事注定只能口口相傳。
都說到這了,我要是不把這篇文章摘錄于此,你恐怕會說我吊你胃口。其實,我一直在猶豫,是不是該把這篇文章在我的書里全文引用,畢竟它不屬于我。但轉(zhuǎn)念一想,既然咱這章節(jié)是寫蘆子溝美食,而蘆子溝也是因為這道美食和劉豬頭的故事才得以傳揚,那么引用一段似乎也合情合理。
這引用一段是合情合理,要是全文,那恐怕就要看作者的意思了。
我當然會聯(lián)系“劉豬頭”本人,他也當然會同意,畢竟這不僅是他的故事,更是蘆子溝的驕傲。于是,你才能夠有幸在我的書里讀到“劉豬頭”的文章。
其實,他的這篇文章的標題只是一個宣傳的方式,開頭就是,見我請喊劉豬頭,重點在于他后面自己給自己寫的傳記,這應(yīng)該是他的得意之作,不然不會懸掛于店內(nèi)墻壁之上,大幅的紅底黃字《史記.劉豬頭傳》吸引著每一位食客的目光。更難得的是他經(jīng)典的光頭照和架在鼻梁上的眼睛,你再結(jié)合這篇文字,你怎么都會覺得,這那里是餐飲人,分明就是一個文化人,一個用美食書寫傳奇的學者。
好了,我還是分享他的《史記.劉豬頭傳》吧,我已經(jīng)夠啰嗦了,再啰嗦下去,讀者們恐怕要嫌我話多了。
劉豬頭者,蘆子溝人也。66年(丙午年)生,父輩迎合潮流,遂名:文革。善鹵豬頭,色香味全,人送綽號,劉豬頭!不以為忤,反以為耀。
07年(丙戌年),又整旗鼓,卷土重來,運城街頭現(xiàn)“白豬頭肉”,劉豬頭所為。
片薄如紙,色白如雪,調(diào)精鹽,陳醋,麻油爽口不膩。然顧客不喜,晉南人愛咸香味長,購買習慣掂塊論斤,無奈四處拜師,八方求藝,終未得一良方俘獲人胃。配方朝令夕改,口味花樣頻繁,主客均失興趣,難挽頹勢,再度閉店,淪為笑談。后,天下游歷,處處留意,不死鹵豬頭肉之心。遇東北壯漢鐵鍋燉魚,八蒿做料,鮮美絕倫;見陜北大嫂水焙羊肉,捋把地椒,解膻除腥;看川西老嫗架柴生火,清泉濯洗,藿香入饌;觀云南小妹繩繞捆扎,壓肉成坨,五彩斑斕。所經(jīng)種種,暗記在胸,幾多醞釀,圖謀再舉。
02年(辛卯年),劉豬頭雄心難捺,勇?lián)]長纓,厚積薄發(fā),氣勢如虹,挾技重來,再戰(zhàn)江湖,振臂奮起,欲做鹵肉業(yè)之領(lǐng)軍,遂高豎牌匾,名曰:大行。
“大行于道,其路必闊“。為人信條,鐫刻銘心。
立諾:干凈衛(wèi)生重于山,食品安全大于天。
豬頭肉,手工去毛,浸泡搓洗,沸湯焯水,柴火慢燉,燜煮拆骨,剔除雜肉(淋巴,眼仁,耳芯),石壓定型,竹紙包裹,切片裝盤,勝似肘肉。
綁豬蹄,竹葉包裹,青皮固定,棉線捆綁,輕火慢鹵,骨脫肉爛,形狀不變,三十六骨,小者如豆,歷歷可數(shù),堪稱絕妙。
精選:八角、桂皮、花椒、茴香、山奈、香葉、千里香、良姜、砂仁、肉蔻、丁香、桂丁、地椒、霍香、八蒿、薄荷等數(shù)十種天然香料。
杜絕不良調(diào)味品,摒棄任何添加劑。
選址村中,二層農(nóng)院,田間野花遍布,名家字畫懸掛。開業(yè)吉日,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賓朋來賀,主客盡歡,通宵達旦,興闌而散。翌日,顧客盈門,絡(luò)繹不絕。
三十年磨一劍,終見成效。客至,品豬頭肉,嘗綁豬蹄,佐臘八蒜、炒辣醬、空心燒餅,獲贈一碗酸湯手工空心掛面,食畢,大呼過癮。人間享此良饈,羨煞天上神仙。
客至,品豬頭肉,嘗綁豬蹄,佐臘八蒜、炒辣醬、空心燒餅,獲贈一碗酸湯手工空心掛面,食畢,大呼過癮。人間享此良饈,羨煞天上神仙。
客問:持何秘方,得以味美?笑答:無他,做足之功夫。
人曰:山西運城蘆子溝,遠近聞名是豬頭,若問那家味最好,請找文革他姓劉!
又曰:蘆子溝村劉豬頭,一門心思愛鹵肉,求技九州十八縣,終成美味獻朋友。
劉豬頭曰:欲進食品加工之檻,必先凈其心,再凈其手。天生萬物贈與人,供人采擷,精心調(diào)配,君臣佐使,主副相輔,亦成天下美味,何賴化學制劑,罌粟殼耶!己不食,勿施他人,昧良心而追逐錢財,不為也。
劉豬頭苦心經(jīng)營之“大行”,雖秀于鄉(xiāng)野,然問鼎食品行業(yè)天下之心常在。誠邀域內(nèi)之同行,攜產(chǎn)品論高低,決雌雄。
壯哉!劉豬頭。
偉哉!劉豬頭。
讀罷此文,吾心潮澎湃,感慨萬千。其匠心獨運,行文流暢,字字皆有司馬遷之風,其情真意切,句句透出其做人做事之準則,觀其文。其言如鼎,擲地有聲。劉豬頭之志,非僅謀一己之利,實乃懷普惠眾生之愿。
我今天下午和劉豬頭聊了很多,從他出道聊到如今,從他的那道“鴻運當頭”的烤豬頭的誕生到如今“豬肉胡卜”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劉豬頭還是一個很實在的人,他沒有把自己的成就掛在嘴邊,而是反復強調(diào)我們做食品的,要對得起良心,對得起顧客。在談到“烤豬頭”的秘方時他坦言,并無神秘配方,唯有精選食材、嚴格工藝、用心烹飪。每一道工序,皆精益求精,確保每一口美味,皆源自天然。他言罷又說:王哥,我覺得一些人所說的秘方其實都是騙人的,你怎么認為呢?
看來劉豬頭是一個心直口快的人,想到哪就說到哪,很顯然是把那種美味天成的烹飪哲學融入日常言行。他說,就拿他的“烤豬頭”來說,他就是在山東吃飯的時候看到的,因為他是做鹵肉的,所以對那道叫做“鴻運當頭”的菜品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但同時,他也發(fā)現(xiàn)了那道菜存在的缺陷,那就是給人的感覺不夠大氣,顯然作為一道大菜鎮(zhèn)不住場面,同時他又想起曾經(jīng)吃過的一道菜“扒豬臉”,那道菜倒是大氣,但又過于油膩,所以他不喜歡。
他所在的蘆子溝村,曾經(jīng)是一個鹵肉很有名的村莊,一個小小的村莊就有幾十家賣鹵肉的,他當然也受到的熏陶不少,吸取以前開鹵肉店的經(jīng)驗教訓,他開大行豬頭肉時,決心打破常規(guī),以點帶面。
所謂點,就是突出一個產(chǎn)品,即“烤豬頭”,以精湛工藝和天然食材贏得口碑,他把經(jīng)過改良的“烤豬頭”做到極致,采用帶骨豬臉,經(jīng)過“除毛”“燒燎”“浸泡”“刮洗”“分割”“去雜”“除污”“清洗”“汆水”“鹵制”“浸泡”“涼透”“風干”“上爐”“燜烤”“改刀”“裝盤”“上桌”等十八道工序,每一環(huán)節(jié)皆傾注心血,終使其成為餐桌上的亮點。
所謂面,則是全面提升其他鹵肉品質(zhì),比方說,運城人愛吃豬蹄,他家的豬蹄是別具一格,用竹葉包裹然后再拿繩子捆綁,確保豬蹄在燉煮過程中充分吸收香料,肉質(zhì)鮮嫩而不膩。如此匠心,不僅讓“大行”聲名鵲起,更在鄉(xiāng)野間樹立了誠信與品質(zhì)的標桿。
經(jīng)過言談,我得知劉豬頭是一個愛思考的人,他常在閑暇時琢磨食材搭配與烹飪技巧,力求在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之間找到平衡。這一點讓我非常敬佩,嚴格來說,劉豬頭不屬于一個專業(yè)的廚師,但他對美食的執(zhí)著與追求,卻遠超許多科班出身的大廚。
這些年,他開過好幾個飯店,也掙了一些錢,但他始終想在鹵肉上有所突破。因為他是蘆子溝的人,他覺得蘆子溝的鹵肉傳統(tǒng)不能丟,更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蘆子溝曾經(jīng)的鹵肉輝煌再現(xiàn)。
這一點他做到了,至少我就是通過他而知道“蘆子溝”這個地方的。
說來慚愧,我在運城生活多年,竟從未聽聞蘆子溝,更不要說蘆子溝鹵肉了,直至遇見劉豬頭的烤豬頭,我才知道了蘆子溝鹵肉的美名。
在他的門頭有一塊招牌,上書“天下第一豬頭”那是朋友所贈,其實并不是說他做的豬頭天下第一,而是指他這個人,說他是天下第一的豬頭,也就是調(diào)侃他為人憨厚,做事踏實。劉豬頭聞言,哈哈大笑,接過“天下第一豬頭”牌匾懸掛于門頭。
至此,他得一名號,“劉豬頭”。
我和他說了不少關(guān)于餐飲的事情,說現(xiàn)在的餐飲太難干了,他問我這邊怎么樣,我答道:“還可以生活,自己干,能糊口就行,關(guān)鍵有個事就滿足了”。
劉豬頭道:他也是如此,雖艱辛但樂在其中。
我說,不說你的豬頭了,談?wù)勀愕摹柏i肉胡卜”,你是怎么想起開一家“豬肉胡卜”的店,你難道不知道運城人都吃“羊肉胡卜”嗎,北相胡卜那么有名,你不開,卻開“豬肉胡卜”,是標新立異還是另有考量?
劉豬頭笑道:“其實,運城人吃慣了羊肉胡卜,這我知道,但在安邑這一塊,我們從小就吃豬肉胡卜,這是老一輩傳下來的口味。”他接著說,“豬肉胡卜不是我的發(fā)明。小時候天熱的時候是沒有“羊肉胡卜”的,那時候只有豬肉胡卜,只有到了天冷的時候才會有“羊肉泡饃”和“羊肉胡卜”。
所謂的“北相胡卜”,也只是在八十年代后期經(jīng)過“楊化民”師傅改進成小鍋胡卜后才逐漸流行起來。當時的“楊化民”師傅是在運城南門外開的胡卜店,后轉(zhuǎn)到老運中旁邊,他首創(chuàng)的“小鍋羊肉胡卜”,讓“羊肉胡卜”開始精細化,他那種用心琢磨的創(chuàng)新勁頭,讓我記憶至今,也影響我至今。
當時我并不認識他,我也只是一個食客,但由于喜歡吃他家的“羊肉胡卜”,去的次數(shù)多了,所以也就時常會聽他逢人就介紹的“羊肉胡卜”制作技藝。
北相羊肉胡卜有今天的聲名,離不開解雨娃、王約民、建龍、鎮(zhèn)鎮(zhèn)等一眾北相人的堅持與努力。
而安邑的“豬肉胡卜”卻在七八十年代就已經(jīng)家喻戶曉。在運城東的幾個鄉(xiāng)鎮(zhèn):安邑、東郭、王范,三路里、上王,一直就有,只不過制作不甚講究,我在這些基礎(chǔ)上融入自己的想法,一步步改良而來,今后仍需不斷改進。
現(xiàn)在飯店全稱:蘆子溝黑蛋豬肉胡卜。
黑蛋,才是我真正小名,父母及鄰里長輩把我從小喊大的。
我說,是這樣呀,那么我今后就叫你“黑蛋”吧,其實雖然你不嫌棄,也喜歡大家叫你“劉豬頭”但我這么叫你,總覺得別扭。其實你不知道,我叫“黑蛋”有多順嘴,因為我一個兄弟就叫“黑蛋”。
前些年和我都在日本,是“西湖村”人,比我小兩歲,最近因為身體原因回國了,由于年齡也快奔六了,不愿意在外面漂泊,所以前段時間在“圣惠嘉園”E區(qū)商業(yè)街開了一家兄弟魚莊,主要經(jīng)營“老碗麻辣魚”,“鐵鍋魚”等。
據(jù)我所知,他家現(xiàn)在主食就有一款“燴餅”這在解州一代我們是從小就做,我剛進食堂學廚的時候,那時候就有“燴餅”,后來,我在席張我家開飯店,當時“黑蛋”給我干,那時候我飯店就常年做燴餅。燴餅分為“肉燴餅”和“素燴餅”,“肉燴餅”其實就是“豬肉燴餅”,這和你安邑的“豬肉胡卜”一樣的做法。
我想說的是,你為何不直接叫“豬肉燴餅”,反而取個“豬肉胡卜”的名字?是為了和北相的“羊肉胡卜”形成對比,吸引顧客嗎?
劉豬頭“黑蛋”搖頭道:并非如此,‘胡卜’二字承載著安邑的記憶,安邑這一塊就是一直叫胡卜,我曾問過年長的老人,他們說在解放前就有“豬肉胡卜”。
這“胡卜”其實就是餅子的一種稱呼,從大漠蒙古傳過來的,嚴格來說,就是餅子切絲。這是一種北方民族對餅子的一種稱呼,更是一段歷史的記憶,在陜西韓城,三門峽靈寶,河南洛陽,山西趙城,霍州,甘肅寧夏各地,天水等地都有胡卜。
王哥你在運城西面,可能不太了解運城東邊這一塊飲食習慣。
安邑作為一個“旱碼頭”,其地理位置決定了其發(fā)展的速度,自古安邑就比解州更繁華,飲食習慣也自成一體。所以,同樣的一款食品,其名稱和做法在不同地域有所差異。
雖然解州和安邑沒有多遠的距離,我也了解過你們解州那一片的“燴餅”,其實和安邑的還是有些許的區(qū)別,比如解州的燴餅湯汁更寬,而安邑的胡卜則講究口湯,解州燴餅有放海帶炸豆腐和青菜,還有放粉條的。而安邑則放豆芽,豆腐和豬肉。
“黑蛋”繼續(xù)道:“正是這些細微差別,形成了獨特的風味。
另外我開“豬肉胡卜”店,也是一種情懷,畢竟還有很多運城以東的很多人對“豬肉胡卜”有著深厚的情感,所不同的是,我把這一個單品提出來開了一個飯店,其實在安邑的老街上,就有很多飯店至今都還保留著“豬肉胡卜”這一傳統(tǒng)菜品。
在安邑老街,就有一家叫做“王斌飯店”的店鋪,已有三十多年歷史,至今菜單上仍赫然寫著“豬肉胡卜”,店主王斌和王哥你是同名。
他說到“王斌飯店”,還真讓我產(chǎn)生了興趣,同名的遇到不少,開飯店的卻是不多。
劉豬頭說,王哥有興趣,回來了我請你去“王斌飯店”你品嘗一下他家的“豬肉胡卜”,不過他家不是以胡卜為主,和你朋友一樣,他家也是以魚為主。
我說:“明白了,下面你給我說說你是怎么改良的?
“黑蛋”笑道:“我在豬肉選材上更講究,湯也講究,配料更是精益求精,還有肉,我都做了全新的改良,我也不給哥哥賣關(guān)子,說實在的,吃過的人都說比“北相羊肉胡卜”還好吃。
這一點我相信,因為在抖音上有很多人都在推薦你家的“豬肉胡卜”,評論區(qū)好評如潮,看來這改良確實抓住了食客的胃。
“黑蛋”眼中閃過一絲自豪:“其實,改良的精髓在于對傳統(tǒng)味道的尊重與升華,既保留了安邑的獨特風味,又迎合了現(xiàn)代人的口味變化,再就是豬肉胡卜相對于羊肉胡卜,沒有那種腥膻味,更適合大眾口味,豬肉的濃香更具有親和力,更能讓一些不喜歡羊肉膻味的食客接受。
為了還原記憶中的“豬肉胡卜”,黑蛋不僅是“王斌飯店”的常客,他還走訪了許多老安邑人,尤其是那些曾經(jīng)營餐飲的老人。從老餐飲人的記憶中挖掘最為傳統(tǒng)的東西,他細心地詢問配料、做法,以及相關(guān)細節(jié)。
對他來說,豬肉胡卜不僅是道美味佳肴,更是承載著一份深深執(zhí)念的情感寄托。
經(jīng)過不懈努力,這份歷史中久違的美食終于被重新挖掘出來。主料自然是豬肉,必須用前腿肉,選純瘦肉,先煮熟再切片。
制作時,先用豬油爆香蔥花,再加入辣椒面和骨湯,等湯沸騰后,放入豆腐、豆芽和粉條。這三樣配料正是豬肉胡卜獨特的地方,與羊肉胡卜完全不同,盡管普通,但與豬肉的搭配卻恰到好處地提升了整體的口感和層次,讓湯色濃郁,香氣撲鼻,更能體現(xiàn)出豬肉的鮮美。
隨后,豬肉片與胡卜一同入鍋翻炒,稍加調(diào)味,即可盛入碗中。然后進行點綴,這點綴也是與眾不同,羊肉胡卜會用香菜點綴,而豬肉胡卜則選用蒜苗。
冒著熱氣的豬肉胡卜不僅征服了食客的味蕾,也勾起了許多人對往昔的懷念,松軟筋道的餅絲吸收濃湯的滋味,三素配料與餅絲相得益彰,加上香嫩不柴的豬肉片,令人食欲大增。蒜苗的清新與豬肉的醇香交織,每一口都仿佛在回味那段舊時光。
在如今多元化的美食世界里,“豬肉胡卜”不敢說是填補了運城餐飲的空白,但至少延續(xù)了這即將被人遺忘傳統(tǒng)美食的生命力,使其在新時代煥發(fā)新生,或許,在一不小心的時候,一張非遺的證書就會悄然降臨,成為這座城市飲食文化的驕傲。
結(jié)束了對“黑蛋”的采訪,我又一次在公園打開了抖音,你說怪不怪,這抖音好像聽到了我談話內(nèi)容一樣,我一打開就給我推薦了一個視頻,于是,一個優(yōu)美的歌聲在日本的一個小公園里響了起來。
我聽著那歌聲,然后陶醉在那悠揚旋律中。
蘆子溝的豬肉胡卜,我最愛吃
十回八回吆,吃不夠
一碗下肚心順暢
只覺得肚子里頭呀
熱呼呼
老百姓的吃食,最滋養(yǎng),
干起活兒勁頭足,勁頭足。
未完待續(xù)
王斌作品
2025年08月04日02:0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