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新菜系學,向陽遇挫心低落
- 廬山之戀:愛與夢想的交織
- 文不橙武不舊
- 2525字
- 2025-07-27 07:14:40
晨光剛漫過廚房的瓷磚,向陽就已經站在了灶臺前。案板上攤著本嶄新的菜譜,封面上“粵式點心大全”幾個字在燈光下泛著冷光,像塊沒焐熱的石頭。他手里捏著團澄粉,指尖的力度讓粉團都變了形——這是昨天特意托廣州游客帶的,本想學著做蟹粉小籠,給小美個驚喜。
“澄粉要燙熟,不然蒸出來會散。”張師傅端著剛熬好的粥從旁邊經過,看他對著粉團發呆,忍不住提點了句,“你做慣了贛菜,突然學粵菜肯定手生,別急。”老廚師把粥往案臺上一放,“先喝口粥暖暖胃,做點心得有耐心。”
向陽沒動,眼睛直勾勾盯著菜譜上的步驟。“澄粉與玉米淀粉比例 3:1,沸水燙至透明”,每個字都認識,湊在一起卻像天書。他昨天試了三次,蒸出來的小籠不是皮硬得像紙,就是軟塌塌的不成形,最后只能倒進垃圾桶——連石鐘山蟹的鮮都救不了那糟糕的口感。
“再試一次。”他咬了咬牙,往澄粉里倒沸水時,手控制不住地抖。熱水在粉里炸開小小的白霧,他趕緊用筷子攪拌,粉團卻結成了塊,像凍住的雪團。“怎么回事……”向陽的聲音有點悶,指尖戳著粉塊的力度越來越大,直到把筷子都戳彎了。
灶臺上的時鐘滴答響,像在數著他的失敗。向陽看著盆里不成形的粉團,突然想起美食節時的熱鬧——那時他以為自己什么菜都能做好,現在才知道,連最簡單的粵式點心都學不會。張師傅說的對,他就是太驕傲了。
“向陽師傅,有客人要吃蓮心糕。”服務員小李探進頭來,看見灶臺上的狼藉,聲音低了些,“要不要我先讓他們點別的?”
“不用。”向陽把粉團往旁邊一推,動作重得讓碗都跳了跳,“馬上就好。”他往米粉里倒康王谷泉水時,指尖的抖還沒停,連最熟悉的蓮心糕,都差點放錯了酒曲的量。
蒸蓮心糕的間隙,他又翻回粵菜譜。蟹粉小籠的圖片在晨光里泛著油光,薄如紙的皮里裹著橙紅的蟹肉,像把石鐘山的晚霞都包在了里面。可他連第一步的澄粉都搞不定,更別說后面的搟皮、包餡、捏褶——那些細密的褶子像道坎,橫在他和新菜系之間。
小美帶著旅行團來吃午飯時,看見的就是這樣的場景:向陽蹲在灶臺前,手里捏著塊破掉的小籠皮,面前的垃圾桶里堆著好幾個失敗品。他的頭發有點亂,平時整齊的圍裙沾著面粉,像只被雨淋濕的小雀。
“怎么了?”小美把游客交給同事,輕手輕腳走到他身邊,帆布包上的銀杏葉蹭過他的胳膊,“這是……在學做小籠包?”她看著盆里的粉團,突然明白過來,“是不是遇到困難了?”
向陽的肩膀垮了垮,沒說話,只是把手里的破皮扔進垃圾桶。鐵皮桶發出“哐當”一聲響,像敲在他心上。“做不好。”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悶悶地說,“皮要么硬要么爛,連褶子都捏不出來,更別說包蟹肉了。”
小美蹲下來,撿起塊還算完整的皮:“你看,這皮邊緣太薄,中間太厚,蒸的時候受熱不均,肯定會破。”她的指尖在皮上劃著圈,“就像你刻模具,得讓木頭的厚度均勻,才能壓出好看的花紋。”
“可我已經按菜譜做了。”向陽的聲音更低了,像被按進水里的石頭,“比例、水溫、手法,一樣都沒差,為什么就是做不好?”他突然想起美食節時的夸獎,那些“天才廚師”的稱贊現在聽來,都像在嘲笑他。
“菜譜是死的,人是活的呀。”小美把皮放回盆里,“我帶團時背講解詞,背得再熟,遇到游客提問也會慌。后來外公說‘要懂變通’,就像你做菜,得摸透食材的脾氣,不能光按菜譜來。”她從包里掏出趣聞本,翻到畫著螃蟹的那頁,“你看,這只螃蟹的螯鉗畫歪了,但反而更像真的,有時候不完美才更生動。”
向陽盯著那只歪螯鉗的螃蟹,突然覺得眼眶有點熱。他想起第一次刻如琴湖模具,邊緣歪得像條蛇,是小美說“像被風吹過的湖岸”,才讓他有勇氣繼續刻下去。現在她又在幫他,用最簡單的話,點醒他鉆牛角尖的心思。
“我是不是太笨了?”他抓了抓頭發,面粉沾得滿手都是,“連個小籠包都學不會。”
“才不是。”小美把他的手從頭發上拉下來,掏出濕巾給他擦手,“你剛學刻模具時,不也總刻壞木頭?現在不也刻得很好?學新東西都有個過程,就像游客爬三疊泉,總得歇幾次才能到山頂。”她把濕巾扔進垃圾桶,“要不先放一放,下午我們去采蓮子,換換心情?”
向陽看著她眼里的光,像被風吹動的燭火,心里的低落突然散了些。“可是客人……”
“客人我去說,就說蓮心糕賣完了,下午新做。”小美站起來,拍了拍他的肩膀,“張師傅說過,好廚師得懂進退,不能死磕。”她往灶臺的方向指了指,“你看,連太陽都有被云擋住的時候,何況做菜呢?”
張師傅不知什么時候站在了門口,手里還端著那碗粥:“小丫頭說得對。”他把粥往向陽面前一推,“先喝粥,下午跟小美出去轉轉,我年輕時學做烤鴨,被燙了十幾次才學會控火,沒什么大不了的。”
向陽看著那碗粥,熱氣在他眼前凝成白霧,像把剛才的沮喪都裹在了里面。他拿起勺子舀了口,康王谷泉水的甘甜味在舌尖漫開,混著淡淡的桂花香——是小美早上帶來的桂花,張師傅特意加在粥里的。
“下午去采蓮子吧。”他終于開口,聲音還有點啞,卻比剛才穩了,“聽說康王谷的蓮子熟得正好,說不定能找到新靈感。”他把盆里的粉團用布蓋好,“等我想通了,再跟這小籠包較勁。”
小美笑著點頭,幫他把菜譜本合上:“這才對嘛。”她把菜譜放進儲物柜,剛好和他的模具盒并排,“等你想通了,我們一起研究,我幫你嘗味道,就像以前一樣。”
陽光透過氣窗照進來,在灶臺上投下細長的光斑。向陽看著小美收拾殘局的背影,帆布包上的銀杏葉晃得輕,像在給他鼓勁。他突然明白,遇挫不是失敗,是像蒸蓮心飯時必須經歷的等待——等水汽慢慢滲透,等米粒漸漸膨脹,才能做出最香的飯。
而身邊有個人陪著,哪怕暫時做不好小籠包,心里也踏實。向陽端起粥碗,溫熱的粥滑進喉嚨時,他知道,低落只是暫時的,就像廬山的云霧,總會散開,露出更清的山,更藍的天。
下午去采蓮子的路上,小美突然指著湖邊的蘆葦說:“你看,蘆葦在水里的根是亂的,但長在水面上的莖卻很直。”她轉頭看向陽,眼睛像盛了湖水,“做事情也一樣,過程可能亂點,但只要方向對,總會有結果。”
向陽看著那些在風中搖晃的蘆葦,突然笑了。他知道,自己不會放棄學粵式點心,就像不會放棄刻模具、不會放棄做更好吃的菜。而有小美在身邊,再難的坎,也能笑著跨過去。
蓮蓬在竹籃里晃出清苦的香,像把未來的希望都裝在了里面。向陽摸了摸口袋里的銀杏書簽,金屬的涼意里藏著點桂花的甜——那是小美給他的勇氣,也是他繼續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