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三周,申城商界見證了一場堪稱詭異的對峙。明面上,“曦和科技”依舊攻城略地,用猛烈的資本攻勢,將蘇氏集團的物流板塊逼到了懸崖邊緣,市場上一片唱衰蘇氏之聲。然而,在暗地里,一張由沈澤和蘇晚聯手編織的大網,正在悄然收緊。
沈澤的“開物”工作室,變成了一個全天候運轉的戰爭情報中心。他帶領著那群年輕的工程師,像一群技術黑客,夜以繼日地分析著“曦和”系統的每一個數據包,模擬著它在各種壓力下的反應。他們不僅完善了那個致命缺陷的攻擊方案,更進一步,開發出了一套可以實時監控并預測“曦和”系統數據流的預警模型。這個模型,就像一雙上帝之眼,讓“曦和”在他們面前,變得幾乎毫無秘密可言。
而蘇晚,則在蘇氏集團內部,頂著巨大的壓力,秘密推進著她的“諾亞方舟”計劃。她以“系統升級”為名,將集團最優的技術力量,都抽調出來,全力開發那套基于沈澤構想的“磐石”備用系統。同時,她利用自己的人脈,與城中幾大電商平臺和核心商戶,都簽訂了秘密的“應急合作協議”。協議規定,一旦現有物流系統出現不可抗力,蘇氏的“磐石”系統將立刻無縫接入,確保他們的業務不受影響。
這是一場豪賭。蘇晚幾乎是將自己和整個集團的信譽,都押在了沈澤那封匿名郵件上,押在了那個她本該最不信任的人身上。集團內部,質疑的聲音從未停止。陳總不止一次憂心忡忡地找她:“蘇總,我們把寶全押在一個看不見的‘援軍’身上,風險太大了。萬一……我是說萬一,對方的判斷失誤,或者,這本身就是個陷阱呢?”
“沒有萬一。”蘇晚的回答,平靜而堅定,“我相信的不是他,我相信的是技術和邏輯。那份報告里的每一個推演,都建立在嚴謹的數據之上。我們現在要做的,不是懷疑,是執行。”她表現出的強大和決斷,讓所有人都為之折服。但只有她自己知道,每天深夜,當她獨自一人面對著電腦屏幕上,與那個匿名郵箱之間的郵件往來時,她的內心,是何等的波瀾壯闊。
他們的交流,僅限于工作。他發來的,是冰冷的代碼、數據和協議;她回復的,是精準的需求、反饋和進度。沒有任何一句多余的問候,沒有任何一絲情感的流露。但就在這冰冷的、純粹基于理性的合作中,一種久違的、甚至比過去更強烈的默契,卻在兩人之間瘋狂滋生。他們能預判對方的每一個想法,能理解對方每一個指令背后的深意。他們就像兩個頂級的棋手,雖然相隔千里,卻能感覺到彼此每一次落子時的呼吸。
“雙十一”的前一天晚上,沈澤發來了最后一封郵件。郵件里,是他最終版的攻擊方案,和一個精確到秒的時間表。在郵件的末尾,他破天荒地多寫了一句話:“蘇晚,相信我。”
蘇晚看著這三個字,在屏幕前靜坐了很久很久。她緩緩地敲下了回復,同樣只有三個字:“我信你。”發送鍵按下的那一刻,她知道,她與他之間,那道由仇恨和背叛筑成的冰墻,雖然依舊存在,但墻的兩邊,已經悄悄地,開出了一朵名為“信任”的、脆弱而堅韌的花。這場隔空的棋局,即將迎來最后的收官。而他們,將以彼此為武器,以信任為賭注,共同面對那個最危險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