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面瓜的故事(三十)
- 面瓜的故事
- 冰玲瓏1970
- 4033字
面瓜的故事(三十)
棚戶區回遷安置房項目指揮部那間煙霧繚繞、混雜著劣質茶葉和汗味兒的會議室里,吳大帥正襟危坐,手指關節有節奏地敲擊著桌面,發出“篤、篤、篤”的聲響,像在給一場精心編排的戲打拍子。煙霧主要來自工程管理部部長,吳大帥的小老鄉——趙大夯。此人身材敦實,臉膛黑紅,嗓門洪亮,煙癮極大,此刻正吞云吐霧,眉頭擰成一個“川”字,死死盯著對面。
對面坐著項目質量部部長,剛入職一年的“引進人才”——柳青青。柳部長約莫三十五六歲,保養得宜,穿著剪裁合體的米白色職業套裝,妝容精致,離異單身。她面前攤著一份報表,指尖捏著一支筆,姿態優雅,眼神卻像淬了冰的刀子,毫不示弱地回敬著趙大夯的煙霧攻擊。
“吳總,工期!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工期!”趙大夯猛地掐滅煙頭,煙灰缸里堆得像個小墳包,“主體結構都起來兩層了,質量部那邊驗收流程卡得死死的!鋼筋綁扎間距差個一公分半公分,模板平整度差個幾毫米,就非得返工!這不是雞蛋里挑骨頭嗎?老百姓等著住新房呢!”
柳青青嘴角勾起一絲冷峭的弧度,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帶著點南方口音的軟糯,內容卻硬得像鋼筋:“趙部長,質量控制可不能搞無原則的妥協。一公分鋼筋間距偏差,在特定節點就是應力集中點隱患。幾毫米的平整度偏差,后期抹灰找平厚度不夠就會空鼓開裂。我們質量部這可不是卡流程,是按國標和圖紙施工的基本要求。質量管理,可沒有Suavemente的余地?!彼匾庠凇皣鴺恕焙汀皥D紙”上加了重音,像兩根針扎在趙大夯的痛處。
眼看兩人又要火星撞地球,吳大帥清了清嗓子,敲桌子的聲音停了。他臉上堆起一種高深莫測的、包容一切的微笑,目光在趙大夯的怒氣和柳青青的冰霜之間逡巡。
“好了好了,都是為了工作嘛!大夯的急迫,我理解!青青的嚴謹,我也欣賞!”他打著圓場,話鋒卻陡然一轉,“不過啊,工期和質量,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要平衡好!”他頓了頓,目光像探照燈一樣掃過角落里面無表情、努力降低存在感的面瓜。
“這樣,”吳大帥一拍大腿,仿佛靈光乍現,“為了加強現場質量與進度的協調,更好地…嗯…服務大局!我決定,指揮部班子分工調整一下!面瓜同志!”他突然點名。
面瓜一個激靈,差點從椅子上滑下去?!啊瓍强??”
“你以前在安哥拉管過大項目,有經驗!現在起,除了負責釘子戶協調,再給你加加擔子,分管建設工程質量!”吳大帥語氣斬釘截鐵,不容置疑,臉上是“我看好你”的殷切笑容,“以后現場的質量驗收協調、進度與質量的平衡把關,你就多費心!直接對我負責!”
會議室瞬間安靜下來。趙大夯愣了一下,隨即嘴角難以抑制地向上咧開,看向面瓜的眼神充滿了幸災樂禍的同情——讓他去管質量?是給柳青青當領導還是當助手呀,活脫脫的夾心餅干吧?這活兒燙手山芋都不足以形容,簡直是坐在火山口上!柳青青則微微蹙了下精致的眉,飛快地瞥了面瓜一眼,眼神復雜,帶著一絲審視…蔑視,還有一絲不易察覺的警惕?仿佛在評估這個空降的“分管領導”是敵是友。
面瓜心里跟明鏡似的。重用?放屁!這是把他架在火上烤!讓他去直面趙大夯代表的進度派和柳青青代表的質量派的矛盾前線!吳大帥這手“驅虎吞狼”可真玩得爐火純青。他成了吳大帥親手插在矛盾漩渦中心的“質量盾牌”,吳大帥自己則高坐釣魚臺。
幾天后,吳大帥“親自”帶隊,趙大夯、柳青青、面瓜以及一幫嘍啰,浩浩蕩蕩下工地“檢查”。吳大帥穿戴著簇新的安全帽和反光背心,皮鞋擦得能照出人影,背著手,邁著方步,在一排剛澆筑完混凝土的剪力墻前停下,一副指點江山的派頭。
“嗯!這混凝土…看著挺敦實!”吳大帥煞有介事地評價,還用腳尖輕輕踢了踢墻根(當然,沒敢用力),“大夯啊,進度抓得不錯!繼續推進??!”
趙大夯立刻滿臉堆笑:“是是是!吳總放心!兄弟們日夜兼程,保證按時封頂!”他得意地瞟了一眼旁邊的柳青青。
柳青青沒理他,走到墻邊,拿出回彈儀和卷尺,動作利落專業。她先測了幾處混凝土強度回彈值,又在不同位置仔細測量了墻體的垂直度和平整度。數據記錄本上,很快寫滿了數字。她指著其中一處,聲音清冷:“吳總,趙部長,這面墻的垂直度偏差達到8mm,超過規范允許的5mm。局部平整度也有問題。需要處理。”
趙大夯的臉立刻垮了下來,“8mm?肉眼都看不出來!抹灰一蓋啥事沒有!柳部長,你這太較真了吧?工期耽誤一天多少錢你知道嗎?”
“質量問題沒有大小之分,隱患就是隱患。”柳青青寸步不讓,“處理方案很簡單,局部打磨修整即可,不會耽誤整體進度?!?
兩人再次針尖對麥芒。所有人的目光,包括吳大帥那看似公允實則看戲的眼神,都聚焦到了新上任的“分管質量”的面瓜身上。
面瓜感覺后背的汗毛都豎起來了。他硬著頭皮上前,學著柳青青的樣子,裝模作樣地看了看那面墻,又翻了翻柳青青的記錄本。他咳嗽一聲,盡量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溫和”又“權威”:“嗯…柳部長的數據很詳細,確實存在偏差。趙部長的進度壓力也很大…這樣,柳部長,你看能不能在保證結構安全的前提下,適當地…呃…優化一下處理方案?比如重點處理偏差最大的幾個點?其他細微的,后續抹灰時加強控制?趙部長這邊是不是也全力配合一下,能保證處理又快又好?”他這話兩頭堵,既沒完全否定柳青青,又給了趙大夯“操作”的空間,最后還強調“配合”,把球又踢了回去。
柳青青深深看了面瓜一眼,沒說話,算是默認了他這個和稀泥的方案。趙大夯也哼了一聲,勉強接受。吳大帥在一旁笑瞇瞇地點頭:“嗯!面瓜同志處理得很好嘛!協調到位!找到了平衡點!大家就要這樣,精誠合作!”一場沖突,在面瓜這塊“盾牌”的緩沖下,暫時化解。
面瓜成了“質量盾牌”后,在指揮部的時間多了起來。他注意到一個奇怪的現象:好幾次,他因為要處理那些質量協調問題,不得不早早趕到指揮部加班。大概早上七點左右,他會在指揮部那棟破舊小樓的不遠處,看到一輛白色的奧迪A4L緩緩停在路邊。
第一次,他以為是送材料的。結果車門打開,駕駛座上下來的是柳青青。副駕駛門打開,走下來的,赫然是穿著休閑運動服、手里還拎著個保溫飯盒的吳大帥!兩人有說有笑,神態自然,吳大帥甚至還很紳士地幫柳青青關了下車門。然后吳大帥走向指揮部旁邊他那間所謂的“單人宿舍”,那個帶獨立衛生間的小套間,柳青青則把車開走。
第二次,面瓜又撞見了。這次吳大帥下車時,柳青青還遞給他一瓶礦泉水,吳大帥笑著接過,拍了拍柳青青的后背。動作熟稔時透著油膩,一種超越普通上下級的親近。
第三次,面瓜特意躲在傳達室窗后觀察。這次柳青青的車停得稍久,兩人似乎在車里交談著什么,柳青青的表情有些激動,吳大帥則是一副安撫的姿態。最后柳青青點了點頭,吳大帥才下車離開。
面瓜心里那本八卦賬本不由得翻頁起來,吳大帥放著寬敞的市區豪宅不住,非要在工地宿舍“與民同苦”?柳青青這個“引進人才”,引進的恐怕不只是“才”吧?難怪趙大夯看柳青青像看眼中釘,這不僅僅是部門權力之爭,恐怕還夾雜著“失寵”的嫉恨?吳大帥把這兩人,一個老鄉心腹,一個“紅顏知己”的矛盾丟給他這個“盾牌”來調和,到底是何用心呢?
就在面瓜在指揮部這潭渾水里奮力撲騰、努力扮演好“質量盾牌”角色時,工地上迎來了一股清流。
蘇曉來了。她不是一個人,而是帶著幾位頭發花白、氣質儒雅、一看就是業內泰山北斗級的老專家。他們是來實地考察蘇曉實驗室研發的新型裝配式混凝土技術在本項目的應用成果的。
考察地點選在已經吊裝完成、正在進行內部管線施工的一號樓。陽光透過寬敞的玻璃窗照進來,落在一排排光潔、平整、接縫嚴密得幾乎看不見的灰色墻板上?,F場干凈、有序,與旁邊還在綁扎鋼筋、澆筑混凝土的傳統作業區的混亂泥濘形成鮮明對比。
蘇曉穿著簡單的白襯衫和牛仔褲,長發束起,干練而沉靜。她親自為專家們講解:“各位老師請看,這是我們應用的第三代預制承重墻板,內嵌保溫層和管線預埋通道?,F場只需要精準吊裝、螺栓連接、接縫注漿。省去了砌筑、抹灰等多道濕作業工序,工期縮短近三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工廠化生產,質量可控,精度是手工操作無法比擬的?!?
她走到一面墻前,用手掌輕輕撫過光滑的表面:“平整度誤差控制在2mm以內,垂直度誤差小于3mm。而且,”她指向墻板與樓板連接處的節點,“我們優化了連接構造和灌漿料配方,抗震性能和整體性都經過了嚴格測試,完全滿足甚至超過規范要求。”
專家們聽得頻頻點頭,有人拿出專業儀器現場測量,數據果然精準。一位戴著金絲眼鏡的老教授忍不住贊嘆:“小蘇啊,你們這個成果落地轉化做得非常好!這才是建筑工業化的正確方向!精度高、效率高、質量好、污染少!比某些地方還在搞的‘人海戰術’、‘差不多就行’,強太多了!”老教授意有所指地看了一眼旁邊傳統作業區飛揚的塵土和略顯粗糙的墻面。
吳大帥聞訊也趕來了,臉上堆著程式化的熱情笑容,跟在專家團后面,想插話表現一下。他指著裝配式墻板,試圖邀功:“是啊是啊!我們項目部也是大力支持新技術應用!頂著各方壓力,克服了很多困難…Suavemente地協調配合?!?
一位專家正低頭仔細查看一塊墻板上的二維碼標識(記錄著生產批次、質量參數等信息),頭也沒抬,隨口接了一句:“技術是好技術,關鍵是用的人得懂技術,按規矩來。別Suavemente地把好經念歪了就行?!边@話輕飄飄的,卻像一記無形的耳光,Suavemente地扇在了正準備大談“協調功勞”的吳大帥臉上。
吳大帥的笑容瞬間僵在臉上,像刷了一層劣質白灰。他訕訕地閉嘴,眼神瞟向旁邊正被柳青青拉著低聲交流技術細節的蘇曉,又瞟了一眼那塊冰冷、精準、仿佛在無聲嘲笑著他的“Suavemente”哲學的裝配式墻板,最后目光掃過杵在一邊、努力把自己縮成背景板的面瓜,眼神復雜難明。
面瓜趕緊低下頭,假裝研究自己鞋尖上的泥點。心里卻樂開了花:蘇曉這裝配式技術,簡直就是照妖鏡!在這精準、冰冷、一絲不茍的工業化產物面前,吳大帥那套“地方特色”、“Suavemente操作”、“平衡之道”,顯得那么可笑和不合時宜。這一記來自技術的耳光,抽得真是…清脆又解氣!
他摸了摸口袋里那塊畫著笑臉的混凝土碎塊,感覺它今天似乎也格外地硬氣。質量盾牌不好當,但看著吳大帥在真正的“硬貨”面前吃癟,這盾牌當得,好像也沒那么憋屈了。裂痕里的光,偶爾也能照得某些人原形畢露。(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