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糧倉
- 重回1983:從風口開始
- 今夜風大
- 2017字
- 2025-08-21 20:00:00
孫建軍的辦公室里,空氣仿佛凝固了。
但這份安靜,卻充滿了山雨欲來前的壓抑。
孫建軍坐在他那張寬大的辦公桌后面,沉著臉,一言不發。
那雙被酒色和歲月泡得有些浮腫的眼睛,死死釘在對面那個不請自來的年輕人身上,像是要從他臉上剜下一塊肉來。
他心里早就亂成了一鍋粥。
氣,那是肯定的。
他管著農資公司十幾年,頭一回被人用這種打臉的方式堵在門口,面子掉地上摔得稀碎。
可氣頭底下,更多是一種他不愿琢磨的——
慌。
他比誰都明白,窗外那些老鄉眼里的渴望有多真。
他更比誰都清楚,自己倉庫里那堆玩意兒是啥成色。
這事一個弄不好,捅到上面去,他這頂烏紗帽,怕是戴不穩了。
“陳立青,是吧?”他終于開了口,嗓子像是被砂紙磨過,帶著股衙門里人特有的審問調子。
“你膽子不小。曉得你今天這叫什么嗎?聚眾鬧事,擾亂國營單位秩序!光憑這條,我就能叫派出所來人,把你銬走!”
這是慣用的嚇唬,他想先把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壓住。
可陳立青像是沒聽出話里的釘子,臉色都沒變一下。
他甚至伸手拿起桌上的溫水瓶,給孫建軍那見底的茶杯續上了水,動作不緊不慢。
“孫經理,您誤會了。”他把溫水瓶輕輕放回原處,“我就是個想響應號召,給縣里農業生產出點力的普通群眾。”
“出力?”孫建軍從鼻子里哼出一聲冷笑,“把我們大門堵得嚴嚴實實,這叫出力?”
“是出力。”陳立青點點頭,自顧自拉開對面的椅子坐下,那架勢從容得像是回自己家。
“孫經理,我問您個事。窗外那些老鄉,為啥不買您倉庫里的肥,非要圍著我那車?”
“那是因為……”孫建軍一下被噎住了。
“因為他們信不過您倉里的貨。”陳立青沒給他喘氣的機會,直接撕破了那層遮羞布,“也因為他們信得過我車上的貨。”
他看著孫建軍瞬間變得難看的臉,繼續往下說:“孫經理,您是領導,看得遠。
您該明白,堵不如疏。今天您就算把我抓了,根子上的事一點沒解決。
只要您倉里的肥一天不行,老鄉的需求一天滿足不了,今天堵門的是幾十個,明天就能是幾百幾千個!”
“到那時候,您要抓的人,可就海了去了。”
這話像一把鈍刀子,一下下割在孫建軍的心口上。
他知道,這年輕人說的,句句是實。
“你到底想咋樣?”他聲音里透出自己都沒察覺的虛。
“我想的,很簡單。”陳立青看著他,終于亮出了底牌,“孫經理,我不是來跟您搶飯碗的。我是來,幫您解套的。”
“幫我?”
“對,幫您。”陳立青的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您現在,面臨兩個最大的難題。
第一,缺乏優質化肥,無法完成縣里下達的秋收增產指標,這是您的‘政績’難題。
第二,農民怨聲載道,隨時可能把事情鬧大,這是您的‘維穩’難題。”
“而我,可以幫您,一次性,解決這兩個難題。”
他看著孫建軍,緩緩地,說出了自己那個石破天驚的“陽謀”。
“我這二十噸蘇聯進口的高濃度尿素,可以不經過黑市,全部,交由你們農資公司,來進行統一銷售。”
“什么?!”孫建軍猛地抬起頭,眼中爆發出難以置信的光芒!
“您沒聽錯。”陳立青點了點頭,“我們,合作。”
“我出貨,保證每一袋,都是能讓水瞬間變清的頂級好貨。
而您,出渠道,出那張蓋著紅章的、名正言順的銷售許可。”
“我們不搞虛的,就按供銷社的官方指導價來賣。
賣出去的所有錢,刨去我的成本,剩下的利潤,我只要七成。
剩下的三成,全部歸你們農資公司。”
“這樣一來,”他看著早已目瞪口呆的孫建軍,一字一句地,為他分析著其中的利弊,“對您來說。
第一,您兵不血刃地,就解決了幾百上千農民的追肥難題,保證了今年的秋收,這是天大的政績。
第二,您一分錢沒花,就給公司,創造了一筆額外的利潤。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您從一個被農民圍堵的‘罪人’,搖身一變,成了為民著想、積極引進優質農資的‘功臣’!”
“而我呢,”他笑了笑,“我只是一個,在您的英明領導下,積極配合工作的,先進個體戶。”
整個辦公室,再次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
孫建軍呆呆地看著眼前這個少年,只覺得自己的大腦,已經徹底變成了一片空白。
眼前這個少年,他不是來搶地盤的,他是在給自己送“政績”,送“利潤”,送“名聲”!
而他需要付出的,僅僅是一張他本來就應該開的,銷售許可。
這個世界上,還有比這更劃算的買賣嗎?
“你……”孫建軍艱難地開口,聲音沙啞,“你就不怕,我今天拿了你的貨,明天就翻臉不認人?”
“我相信,孫經理您是個聰明人。”陳立青笑了,“聰明人,從來不會為了一只雞,而去殺掉那只會下金蛋的鵝。”
他站起身,走到窗邊,看著樓下那黑壓壓的人群。
“更何況,”他緩緩地說道,“能把趙衛國和王寶田都請來當‘股東’的人,您覺得,會是那種任人拿捏的軟柿子嗎?”
這句話,像最后一根稻草,徹底壓垮了孫建軍所有的僥幸心理。
他長長地,吐出了一口濁氣,整個人像是被抽走了所有的力氣,癱倒在了椅子上。
“好。”他沙啞地說道,“就按你說的辦。”
陳立青笑了。
這下子,自己手中那把最鋒利的“鐮刀”,終于,找到了一個最堅固、也最名正言順的“糧倉”。
……
孫建軍辦公室里的那場密談,沒有人知道具體內容。
人們只看到,當天下午,一張蓋著縣農業生產資料公司鮮紅印章的布告嶄新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