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家在信都是赫赫有名的大族。
辛文禮的父親辛環,更是經商有方,名下的糧食、絲綢、酒等產業遍布大河兩岸,堪稱是“河北首富”的存在。
有錢,有糧,也有名望。
就算是在當下這種兵荒馬亂的世道,辛家的生意仍舊興隆,并未受到多大的影響。
如若蘇定方能得到辛環的幫助,后者慷慨解囊的話,蘇定方想要解決當前的燃眉之急,安撫信都的老百姓,也并非難事。
蘇定方隨即備上厚禮,前往辛府謁見辛環。
隨行之人,自然是辛環的兒子辛文禮。
蘇家與辛家乃是世交,蘇定方的父親蘇邕跟辛環也交情匪淺。
辛府位于信都城東邊的繁華地帶,占地極廣,氣派的府邸門口兩側立著石獅子,張牙舞爪的,被雕刻得栩栩如生。
甚至于府外的街道以青條石磚鋪砌著,種植桑樹、槐樹,綠樹成蔭,跟城內別的街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府上的建筑格局更是不必贅言。
亭臺樓閣,軒池水榭,灰墻青瓦那是應有盡有的。
處處都透著一種闊氣。
“蘇將軍,里邊請。”
蘇定方登門造訪,辛府上下的人自是不敢怠慢,就連辛文禮也陪同。
一行人進入府門,緩步進了院子,過了一道長廊,穿過池塘邊上的假山、拱橋,映入眼簾的就是一處綠意盎然,種植桃樹、翠竹的院落。
整個院落透著一種勃勃生機,鵝卵石的小道,含苞待放的桃花,盆栽放在兩側,軒池浮光掠影,魚兒還在水中歡快的甩著尾巴。
蘇定方適才進了院子,忽然聽見一陣悠揚的琴聲傳來。
琴聲初起時,像薄霧從千年古井中蘇醒,波紋里浮動著青銅色的晨曦,每一個音符都帶著露珠的涼意。
顫音如雪落柴扉,在青石板上綻開銀白的漣漪,驚動了門環上棲息的銅綠蝴蝶。
旋律流淌過竹林時,竹節里突然涌出清泉,水珠在葉尖懸成水晶珠簾,映照著琴弦上跳動的光斑。
蘇定方回頭望去,卻見池塘的假山之側,涼亭中端坐著一個頗為熟悉的曼妙身影正在撫琴。
約摸十五六歲的少女,身著一襲鵝黃色的襦裙,上衣披帛,扎著靈蛇鬢,一張俏臉不施粉黛,卻已經流露出了動人的顏色。
“她是……月娥?”
蘇定方有些詫異。
跟在身后的辛文禮莞爾一笑,上前回道:“將軍,正是我家妹子。”
聞言,蘇定方不禁感慨道:“真是女大十八變,以前經常跟在咱們屁股后面,吵著鬧著要吃糖葫蘆,要背著的小丫頭,而今成了精通音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辛文禮笑而不語。
這時,一曲畢。
原本端坐在涼亭中的辛月娥遠遠的瞧見自家兄長以及蘇定方,眼中流露出了驚喜的神采。
她旋即站起身,款款來到二人的跟前打招呼。
“兄長。”
“你……你是蘇大哥?”
辛月娥小嘴微張,頗為驚訝的看著蘇定方。
“是我。”
蘇定方笑吟吟的道:“月娥,咱們有三年不見了。”
“這一晃,你都長大了,漂亮了,端莊大方。若是走在外邊,我可不敢認你了。”
聞聽此言,辛月娥不禁掩嘴輕笑道:“蘇大哥可莫要取笑。”
“小妹的模樣雖有些變化,卻不及蘇大哥你。”
“你現在可是統領幾萬兵馬的大將軍,坐鎮一方的太守。”
“比起以前,蘇大哥你也更壯實,更成熟了。”
蘇定方緩聲道:“月娥,不管我的身份如何變化,都是你的蘇大哥。”
他與辛月娥,雖然談不上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卻也自幼相識,交情匪淺的。
鄰家有女初長成。
以前的蘇烈將辛月娥當成自家妹子對待,現如今,又待怎樣?
二人閑聊了幾句,蘇定方就跟著辛文禮前往書房,拜訪辛環。
辛環是一個四十余歲的中年人,身材高大,相貌堂堂,端嚴有威。
因為常年養尊處優的緣故,他的皮膚很是白凈,穿著錦袍,以銀冠束發,蓄著山羊胡須,兩眼泛著精光。
這一看,就知道辛環是一個精明的人。
等進了書房,辛文禮就識趣的退了出去,并且把門帶上。
辛環顯然是有些重要的事情,要跟蘇定方單獨談談。
“世伯。”
“阿烈,不……現在應該稱呼你為大將軍了。”
辛環的嘴角一翹,笑著拿起茶壺,給自己與蘇定方倒了一杯香茗。
“昔日那個不喜文墨,只知道騎馬射箭,立志要做‘萬人敵’的少年郎,而今果真得償所愿。”
“你父親泉下有知,也當含笑九泉了。”
辛環感慨一番,捋須笑著,為蘇定方的成就倍感欣慰。
蘇定方微微頷首道:“世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小侄在人前無限風光,但是在人后不無心酸。”
“如何守衛信都,如何坐穩我現在的這個位子,是小侄最頭疼的事情。”
聽到這話的辛環笑了笑。
他早就猜到蘇定方的來意,只是沒有直接點破。
“老夫有什么能幫得上你的,盡管開口。”
辛環作了一個“請”的手勢,讓蘇定方嘗一嘗自己泡的茶。
蘇定方也不客氣,端起茶杯,有模有樣的品了一口茶水,大腦飛速運轉,思索著該怎樣向辛環開口。
“世伯,我認為若要徹底平定賊亂,守護咱們信都,守護冀州,首要之務乃是安撫百姓。”
“賊勢何故愈演愈烈?”
“那是因為老百姓吃不上飯,饑寒交迫,這才不得不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跟著竇建德他們造反。”
“倘若人人都吃得上飯,不至于被餓死,哪里來的賊亂?”
頓了頓,蘇定方瞥了一眼喝著茶的辛環,又道:“我想接濟流民,屯田墾荒,怎奈何府庫中的錢糧早已經捉襟見肘。”
“世伯,你說我該如何是好?”
辛環的眼珠子轉悠了幾下,搖頭道:“缺錢缺糧?”
“大將軍,這兵荒馬亂的世道,就算是高門大戶家中,也無余糧。”
“而且,你憑什么讓他們捐贈錢糧?”
“老夫能捐獻一些錢糧給你,恐怕也于事無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