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大問題
- 重生80:從維修工走向影視大亨
- 剩下的蘋果
- 2572字
- 2025-08-21 00:02:45
“理由?”趙文杰一愣,不過緊接著便說道:“當然是來自于市場調研。”
“市場?調研?”賈志國默默重復了一下這兩個詞,隨后便想到,話說他們不就是調研員嗎?只不過他們從事的是政策調研,而趙文杰說的是市場調研,這還是有些本質的差別的。
“是的,我們的全球代理商做了一份詳細的市場調研,推斷出我們的這款產品的市場定位有問題。
對于一般上點兒規模的劇院或者影院,我的產品檔次和性能有些太低了,競爭不過索尼等主流品牌。
而作為家庭消費品來講,它們的價格又太高了,并且不適合作為家庭影院的配套設備,因此只能服務于一些音樂發燒友,而這個市場太小眾了,并且能成為發燒友,首先就得有錢,這就讓我們的產品喪失競爭優勢。
因此,綜合來講,明年的銷售量不太可能突破兩千臺,后年甚至會不足五百臺。”
趙文杰的一席話,讓賈志國緊皺眉頭,他放下筆,抬頭問趙文杰道:“那你們考慮過國內市場的需求沒有?”
“沒有!”
“為什么不考慮呢?”
“因為沒必要啊。”趙文杰直截了當的回答道:“賈志國同志,你剛剛提及國內市場,那我問你,國內某個劇場或者影院,想要更新音響系統,在選擇產品的時候,是由哪些單位,從哪些因素來考慮?”
一句話,給現場的所有人都干沉默了。
是啊,國內任意一家有需要的單位,想要更新設備首先考慮的都不會是產品的質量因素,而是整治因素。
就極光廠現在的這種情況,哪怕是知道他們的產品性能更優,估計也不會有哪個領導,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選擇使用極光廠的設備吧。
而且,就算當地的領導有這個魄力,那么以現在的價格雙軌制,極光廠估計也很難接受的。
“呵呵,當然啦,我們之所以不考慮國內市場,主要是因為一旦我們真的考慮了,國內同類型的工廠會吃不消的。”
趙文杰的話讓在場的眾人呵呵一笑,將一切隱藏在了這陣笑聲中。
等到大家笑過之后,金主任再次開口問道:“趙文杰同志,既然你都知道了明年甚至后面的訂單數量會大幅度下滑,那么你的應對策略是什么?”
趙文杰被問得一愣,他驚奇的看了眼前這位金主任一眼,隨后說道:“我沒有應對策略。”
“嗯?”金主任被趙文杰這話說的一愣,心說你都做了市場調研了,怎么可以沒有應對策略呢?
看著金主任投來的目光,趙文杰苦笑一聲,隨后認真的回道:“金主任您不用這么好奇的看著我,我真沒有應對策略。
畢竟成立這個廠的時候我就已經想到了,這基本上就是一錘子買賣。
音響這個東西,專業性還是非常強的,想要一直保持競爭力,那非得大規模投入科技研發不可。
以極光廠的性質和體量,搞研發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一來我們沒有資金進行研發投入,二來也沒人。”
“嗯?沒人?什么意思?”賈志國又一次接話了,畢竟在他想來,如今的國內別的可能會缺,但人怎么可能會缺呢?城市里的待業青年一抓一大把,怎么趙文杰還說缺人呢?
“看著賈志國那好奇的小眼神兒,趙文杰就知道這位想岔了,于是解釋一句道:“我說的人是科技工作者,而且還是有研發能力的科技工作者。
這樣的人才,起碼要受過專業的大學教育,因此在哪個單位都是稀缺人才吧?
就憑我們極光廠一個掛靠企業,國家能給我們分配過來多少呢?能不能有一二十個?”
“一二十個?那是不可能的,能有一兩個就不錯了。”賈志國這下算是明白趙文杰的意思了,同時對他的“奢望”嗤之以鼻。
大學畢業生,而且還得是有研發能力的大學畢業生,又怎么可能被分配到這種地方來?除非那人是犯了什么錯誤,否則想都別想。
再說了,極光廠是一家掛靠企業,也不符合國家對于大學畢業生的分配政策。
因此不出意外的話,他們一個大學生都別想要過來。
“所以啊,我從一開始都沒有過這種奢望,只是把這種音響設備當成一錘子買賣,賺一票就得了。”
“唉,太可惜了,一年五百萬美元呢,而且還是高科技產品,就這么丟掉了,太可惜了!”
金主任也明白趙文杰說的這些話,因此一個勁兒的搖頭嘆息道。
而其中最難受的還是那位陪同過來的副局長,聽到自家剛剛養起來的下金蛋的雞明后年就下不出蛋來了,心里別提多難受了。
“想想辦法,無論如何得想想辦法呀,趙文杰同志,一定有辦法的對不對?”副局長同志很著急,這個時候也不顧場合了,嘴里一個勁兒的嘟囔著一句話。
“辦法當然有,但就看組織上有沒有這個魄力了。”
“什么辦法?你說,回去我給局里匯報!”
“辦法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加大研發投入。
而想要加大研發投入,一是人才,二是資金。人才的話,起碼咱們得湊一個二十人的大學生研發團隊吧?資金的話,就把目前這款產品的利潤拿出來好了,這樣研究個一兩年,說不定能產出一款新產品。”
“什么?說不定?趙文杰同志,你這是什么意思?”副局長吃驚道。
“字面意思啊,搞科學研究嘛,一兩年沒啥成果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那怎么能行?投入這么大,要是沒有成功,豈不是白白浪費錢了?”
“嗯,那就沒辦法了,所以我說這需要領導的決策魄力。
要搞,就要做好竹籃打水一場空的思想準備。
要么就不搞高科技,我們依舊做褲子襯衫啥的,一件賺個幾美分,這樣賣個幾萬件,也就相當于賣出去一套音響的利潤了,也挺好的,起碼穩妥。”
趙文杰這么說,當然多少是有些“諷刺”的意味兒在的,不過他說的卻也是事實。
畢竟在八十年代搞科研,真心不是一個好時機。
一來是外匯緊缺,想要引進個實驗器材和材料估計都要長久的等待審批,而這年頭的審批流程長的嚇人,想要正常的開展科研活動難如登天。
二來也是工資制度還沒有放開,趙文杰就是想給科研人員高薪他都辦不到,這種情況下他還怎么留住人才,留住成果?
別到時候他費勁巴拉的搞出來什么新產品,他這邊還沒有上市呢,他的科研人員就帶著成功直飛到對手的懷抱里了,那才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呢!
“真的就一點兒辦法都沒有嗎?”金主任也頗為惋惜的問了一句。
“辦法有,就是大量投入人財物搞研發,但這不是我們可以做到的,需要上級領導的決策和魄力。”
聽了趙文杰的話,金主任思考了很久,這才點點頭,說了一句回去后會跟領導匯報的,就結束了這個話題。
“文杰,剛剛說了你創新采用新生產模式的理由,那么現在談一談這么做的好處和弊端吧。
我們這次過來,就是要把這里的真實情況帶回去,供領導參考判斷,所以我希望你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趙文杰一聽這話,僅僅是略微思考,就直接提議道:“金主任,還有各位領導,既然大家想了解這方面的內容,那咱們就別坐在這里了,我帶大家去實地走訪考察一趟怎么樣?”
“哈哈哈,我也是這么想的。”
說著,眾人紛紛站起來,連同趙文杰一起,朝著門外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