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薛剛協助李隆基

  • 新大宋英雄
  • 戴源源
  • 4776字
  • 2025-08-28 09:23:22

薛剛逆旅:從儀鳳喋血到先天定鼎

儀鳳元年(676年)的長安,朱雀大街上的槐樹葉剛染上新綠,卻被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攪碎了春日的寧靜。薛剛勒住韁繩,胯下的“踏雪烏騅”人立而起,前蹄在青石板上踏得火星四濺。他剛從城外演武場回來,甲胄未卸,腰間還懸著父親薛丁山親賜的七星彎刀,臉上帶著未脫的少年銳氣——這年他剛滿十八,是平遼王薛仁貴的嫡孫,長安城里無人不知的“薛三郎”。

“讓開!都給我滾開!”街角突然沖來一隊家奴,簇擁著一輛裝飾奢華的馬車,馬蹄踏翻了路邊的菜攤,老婦的哭聲和瓷器碎裂聲混在一起。薛剛本就看不慣權貴跋扈,見狀當即喝止:“光天化日之下,竟敢縱馬傷人?”

馬車簾幕掀開,一個錦衣少年探出頭來,臉上滿是不屑:“哪來的野小子,也敢管你張爺的事?我乃當朝宰相張鴻之子張保,你可知沖撞本公子的下場?”說著,他竟直接揮鞭朝薛剛抽來。薛剛自幼隨父親習武,身手敏捷,側身避開鞭梢,反手扣住張保的手腕,厲聲喝道:“你父身為宰相,當知法度,你卻恃寵而驕,欺壓百姓,真當長安是你張家的天下?”

張保被攥得手腕生疼,惱羞成怒地喊:“給我打!把這不知死活的東西往死里打!”家奴們一擁而上,卻哪里是薛剛的對手?他三下五除二就打翻了兩個,張保見狀,竟從靴中抽出短刀,趁薛剛不備刺了過來。薛剛怒從心頭起,側身閃過的同時,一掌拍在張保胸口。只聽“咔嚓”一聲脆響,張保口吐鮮血,倒在地上沒了氣息。

周圍瞬間死寂,薛剛看著掌心的血跡,才驚覺自己失手殺了人。家奴們嚇得魂飛魄散,連滾帶爬地往相府跑。薛剛心知闖下大禍,翻身上馬就往平遼王府趕,剛到府門,就見父親薛丁山臉色鐵青地站在那里,身后還跟著幾位持劍的金吾衛。

“逆子!你可知你闖了多大的禍?”薛丁山氣得渾身發抖,指著薛剛的鼻子罵道,“張鴻乃陛下親信,你殺了他的獨子,陛下豈能容你?”薛剛“撲通”跪倒在地,聲音卻不示弱:“爹,是張保先縱馬傷人,又持刀刺我,我是自衛失手!”

正說著,府外傳來馬蹄聲,太平公主的貼身侍女策馬而來,翻身跪地:“平遼王,公主有令,讓薛三郎即刻隨我去公主府,陛下那邊,公主自會周旋。”薛丁山一愣,太平公主是高宗與武后最疼愛的女兒,身份尊貴,她為何要幫薛剛?但事到如今,也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他扶起薛剛,沉聲道:“去了公主府,務必謹言慎行,莫再惹禍。”

薛剛跟著侍女來到太平公主府,繞過雕梁畫棟的回廊,在書房見到了這位傳聞中聰慧過人的公主。太平公主身著石榴紅宮裝,正臨窗看書,見薛剛進來,放下書卷道:“薛三郎,你可知殺了張保,等于捅了馬蜂窩?張鴻已在陛下跟前哭訴求情,要誅你九族。”

薛剛拱手行禮,語氣堅定:“公主殿下,此事錯不在我,若陛下要治罪,我一人承擔,絕不讓薛家受牽連。”太平公主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贊賞:“倒有你祖父薛仁貴的風骨。不過,你以為憑你一己之力,能抵得過張鴻的構陷?今日我救你,一是念及薛家世代忠良,二是看不慣張鴻仗勢欺人。”她頓了頓,從袖中取出一塊鎏金令牌,“這是我的貼身令牌,你拿著它,先去城外的青龍寺避避風頭,待我說服陛下,再作打算。”

薛剛接過令牌,心中滿是感激:“多謝公主殿下相救,薛剛此生必報此恩。”太平公主擺擺手:“你先顧好自己吧,張鴻的人已經在全城搜捕你了,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薛剛剛離開公主府,就聽到街上傳來金吾衛的吆喝聲,他不敢耽擱,快馬加鞭往青龍寺趕。誰知剛到寺外,就見一隊官兵圍了上來,為首的正是張鴻的親信副將。“薛剛,你殺了張公子,還想跑?”副將冷笑一聲,揮手道,“拿下!”

就在這危急時刻,一陣馬蹄聲傳來,太平公主親自率軍趕到,她勒馬立于陣前,厲聲喝道:“住手!薛三郎乃我所保之人,誰敢動他?”副將見狀,頓時慌了神:“公主殿下,張宰相有令,務必擒獲薛剛,還請公主不要為難末將。”

“張鴻有令?”太平公主冷笑,“陛下尚未下旨,張鴻竟敢私自調兵搜捕,難道他想架空皇權不成?你若再不退兵,休怪我以謀逆罪論處!”副將嚇得臉色慘白,只能率軍退去。薛剛看著太平公主的背影,心中感激更甚,他翻身下馬,再次叩謝:“殿下兩次相救,薛剛無以為報。”

太平公主俯身扶起他:“你無需謝我,我只是做了該做的事。青龍寺已不安全,你且往山西方向去,那里有你祖父當年的舊部,或許能庇護你。記住,萬事小心,莫要再沖動行事。”

薛剛點頭應下,翻身上馬,朝著山西方向疾馳而去。他不知道的是,這場風波只是開始,更大的動蕩還在后面。

時光荏苒,轉眼到了弘道元年(683年)。這七年里,薛剛在山西輾轉,結識了不少江湖義士,還娶了當地總兵之女紀鸞英為妻。紀鸞英武藝高強,性格豪爽,與薛剛情投意合,不久后便生下了一子,薛剛為其取名薛葵,希望他能像葵花一樣,永遠向陽而生。

這年冬天,高宗病重,長安城內暗流涌動。薛剛得知消息,心中牽掛父母,便想潛回長安探望。紀鸞英擔憂道:“夫君,張鴻還在朝中任職,你若回去,恐有危險。”薛剛嘆了口氣:“我知道,但父親年事已高,母親身體也不好,我若不回去看看,實在放心不下。你放心,我會小心行事,看完父母就回來。”

薛剛喬裝成商人,悄悄潛入長安,剛到平遼王府附近,就看到街上戒嚴,官兵往來巡查,氣氛十分緊張。他正想繞路,卻聽到一陣喧嘩,只見一隊宮娥太監簇擁著一位皇子走來,周圍的百姓紛紛避讓。薛剛認出那是高宗的第十一子李昭,此子平日里囂張跋扈,與張保如出一轍。

李昭看到薛剛站在路邊,竟揮手道:“那商人,過來!本皇子渴了,給我倒杯茶。”薛剛本不想理會,但怕暴露身份,只能忍氣上前。誰知李昭接過茶杯,竟故意將茶水潑在薛剛臉上,獰笑道:“你這卑賤之人,也配站在本皇子面前?”

薛剛七年隱忍,早已不是當年那個沖動的少年,但聽到這話,還是忍不住怒火中燒。他強壓著怒氣,轉身想走,李昭卻上前一步,伸手去推薛剛:“怎么,你還敢不服?”薛剛側身避開,李昭重心不穩,向后倒去。薛剛本想伸手去扶,卻沒想到李昭腳下一滑,竟摔下了臺階。更巧的是,臺階下正好有一塊凸起的青石,李昭的后腦勺磕在上面,當場昏死過去。

周圍的宮娥太監嚇得尖叫起來,薛剛暗道不好,轉身就跑。可剛跑沒幾步,就被趕來的金吾衛圍住。“抓住他!他殺了十一皇子!”太監尖聲喊道。薛剛奮力抵抗,卻因寡不敵眾,被官兵擒住。

消息很快傳到宮中,高宗本就病重,聽聞愛子被殺,一口氣沒上來,竟直接駕崩了。武后武則天悲痛欲絕,下令將薛剛打入天牢,擇日處死,還要誅滅薛家滿門。

平遼王府內,薛丁山夫婦得知消息,悲痛欲絕。薛丁山嘆息道:“剛兒啊剛兒,你怎么就這么沖動,這下不僅你性命難保,薛家也要被你連累了。”就在這時,太平公主派人送來消息,讓他們即刻去公主府議事。

薛丁山夫婦趕到公主府,太平公主面色凝重地說:“如今陛下駕崩,母后掌權,張鴻等人正趁機誣陷薛家謀反,想要將薛家一網打盡。我雖向母后求情,但母后正在氣頭上,根本聽不進去。”

薛夫人哭著跪倒在地:“公主殿下,求您救救我們薛家,救救剛兒啊!”太平公主扶起她,沉聲道:“我定會救他們,但你們也要做好準備。今夜我會派人去天牢救薛剛,你們則帶著家人從密道離開長安,前往山西,與薛剛匯合。”

當天夜里,太平公主的親信趁著夜色,潛入天牢,救出了薛剛。薛剛剛出天牢,就看到父母和家人在外面等候,他跪倒在父母面前,泣不成聲:“爹,娘,都是孩兒不好,連累了你們。”薛丁山扶起他,嘆了口氣:“事已至此,多說無益,我們快走吧,再晚就來不及了。”

一家人趁著夜色,悄悄離開了長安,往山西方向而去。太平公主則留在長安,一邊安撫武則天,一邊暗中打壓張鴻等人,為薛家爭取時間。

此后數年,武則天廢黜中宗、睿宗,于天授元年(690年)稱帝,改國號為周。薛剛在山西招兵買馬,逐漸形成了一支強大的勢力,與武則天的政權對抗。期間,他又結識了不少英雄豪杰,還娶了三位妻子——大食國九環公主、披霞女將,以及始終對他不離不棄的太平公主。

九環公主是大食國的公主,因出使唐朝時遭遇戰亂,被薛剛所救,兩人一見傾心,結為夫妻。婚后,九環公主為薛剛生下一子,取名薛翔,希望他能像雄鷹一樣,展翅高飛。披霞本是江湖女俠,武藝高強,性格灑脫,與薛剛志同道合,婚后生下一子薛恒。而太平公主,在武則天稱帝后,始終暗中支持薛剛,兩人在并肩作戰中感情日益深厚,最終也走到了一起,太平公主為薛剛生下一子薛度。

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等人發動“神龍革命”,逼迫武則天退位,中宗李顯復位,恢復唐朝國號。但中宗懦弱無能,朝政大權落入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手中。韋皇后野心勃勃,想要效仿武則天稱帝,安樂公主也想當“皇太女”,母女二人聯手,毒殺了中宗,立溫王李重茂為帝,臨朝稱制。

消息傳到薛剛軍中,薛剛怒不可遏:“韋后妖后,竟敢弒君篡位,我薛剛定要除之,還大唐一個朗朗乾坤!”此時,臨淄王李隆基正在暗中積蓄力量,準備討伐韋后。他得知薛剛手握重兵,且世代忠良,便派人前往薛剛軍中,希望能與其聯手。

薛剛見到李隆基的使者,心中十分猶豫。紀鸞英勸道:“夫君,李隆基乃睿宗之子,大唐宗室,且素有賢名,若能與他聯手,定能鏟除韋后,恢復大唐正統。”九環公主也道:“是啊夫君,我們反周復唐,為的就是匡扶正義,如今韋后作亂,正是我們出力的時候。”

薛剛思索片刻,點頭道:“好,我愿與臨淄王聯手。傳我命令,即刻整軍,隨我前往長安,誅殺韋后!”

景龍四年(710年)六月,薛剛率領大軍,與李隆基在長安城外匯合。李隆基見到薛剛,拱手道:“薛將軍世代忠良,今日能與將軍聯手,實乃大唐之幸。”薛剛回禮道:“臨淄王客氣了,鏟除妖后,匡扶大唐,乃我薛剛分內之事。”

兩人商議后,決定兵分兩路,李隆基率領禁軍從玄武門入宮,薛剛則率領大軍在外圍接應,防止韋后的黨羽逃脫。當晚,李隆基率軍沖入宮中,韋后得知消息,嚇得魂飛魄散,想要從后門逃跑,卻被薛剛率軍堵住。

“韋后妖后,你弒君篡位,罪該萬死!”薛剛手持七星彎刀,厲聲喝道。韋后臉色慘白,哆哆嗦嗦地說:“薛將軍,我乃當朝太后,你若放我一條生路,我愿將國庫的金銀珠寶都賞賜給你。”

“你這妖后,也配談條件?”薛剛冷笑一聲,揮刀斬下,韋后的頭顱滾落在地。安樂公主得知韋后被殺,想要逃往城外,卻被薛葵、薛翔、薛度、薛恒四兄弟攔住。薛葵手持雙錘,厲聲喝道:“妖女,哪里逃!”安樂公主嚇得癱倒在地,被薛翔一劍斬殺。

韋后之亂平定后,李隆基擁立睿宗李旦復位。睿宗為表彰薛剛的功績,恢復了薛家的爵位,封薛剛為“平南王”,還將太平公主冊封為薛剛的正妃。薛丁山夫婦也得以返回長安,一家團聚。

這年秋天,薛剛在平南王府設宴,宴請李隆基和朝中大臣。席間,李隆基舉杯對薛剛說:“薛將軍,若不是你鼎力相助,我也無法鏟除韋后。今日大唐得以安定,將軍功不可沒。”薛剛舉杯回敬:“臨淄王客氣了,這都是我身為大唐臣子應盡的責任。如今韋后已除,希望大唐能從此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

太平公主坐在薛剛身邊,看著他意氣風發的樣子,眼中滿是柔情。紀鸞英、九環公主、披霞也紛紛舉杯,一家人其樂融融。薛葵、薛翔、薛度、薛恒四兄弟則在席間比武助興,引得眾人連連喝彩。

夜深人靜,宴會散去,薛剛站在王府的庭院中,看著天上的明月,心中感慨萬千。從儀鳳元年失手打死張保,到弘道元年踢死李昭,再到如今協助李隆基鏟除韋后,他經歷了太多的風風雨雨,也失去了很多,但幸好,他身邊有四位賢妻相伴,有四個兒子承歡膝下,還有父母健在,薛家的忠名也得以保全。

太平公主走到他身邊,輕輕握住他的手:“在想什么?”薛剛回頭,看著太平公主的眼睛,笑著說:“我在想,若是當年沒有你的相救,我恐怕早已成為刀下亡魂,也不會有今日的一切。謝謝你,一直陪在我身邊。”

太平公主靠在他肩上,輕聲道:“我們本就是一家人,何須言謝?以后,我們還要一起看著孩子們長大,看著大唐越來越好。”

月光灑在兩人身上,也灑在整個長安城里。經歷了多年的動蕩,大唐終于迎來了新的希望。而薛剛的故事,也將作為一段傳奇,在民間代代相傳,成為人們口中“忠勇”與“正義”的象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新县| 陕西省| 耒阳市| 都兰县| 普洱| 兴国县| 盈江县| 卢湾区| 长春市| 祁阳县| 乌审旗| 澄迈县| 双江| 荆门市| 尼木县| 和静县| 鲁甸县| 鲜城| 红河县| 高安市| 沂南县| 黄石市| 沅陵县| 祁连县| 台北县| 中宁县| 承德市| 唐山市| 龙海市| 增城市| 苏州市| 清河县| 宣汉县| 巧家县| 望城县| 夏津县| 翼城县| 礼泉县| 垫江县| 诸城市| 洪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