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7章 天梯血淚:老工程師的信仰崩塌

京城,交通部大院,一棟爬滿了常春藤的蘇式小紅樓里,沉重的靜默壓抑著,仿佛暴風雨前蓄勢的海面。“笑話!天大的笑話!”一個須發皆白,但精神矍鑠的老者,將那份最新的《橋梁與公路》雜志,重重地拍在桌上。茶杯里的水,濺了出來,在他面前那張畫滿了橋梁結構圖的稿紙上,暈開一圈褐色的水漬。

他就是汪清源。那個名字本身,就代表著新中國橋梁工程半部歷史的泰山北斗。

他面前,坐著幾個同樣神色凝重的中年人,他們都是汪老最得意的門生,如今已是各大設計院和交通部門的頂梁柱。“老師,您別動氣。”一個戴著金絲眼鏡的中年人勸道,“這個林曉東,我們都了解。年輕人,在非洲搞了點‘土辦法’,在虹橋弄了點‘黑科技’,就自以為是、目中無人了。他根本不懂,國家基建,是一門嚴謹的、需要幾代人積累的科學,不是他那種投機取巧的個人英雄主義!”

“他不是自以為是,他是要掘我們這代人的根!”汪清源的聲音,因憤怒而微微顫抖,“什么‘人心’變量?什么‘國民幸福指數’?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我們修橋鋪路,靠的是鋼筋、是水泥、是精確到毫米的計算!什么時候輪到這些虛無縹緲的、文科生嘴里的漂亮話來做主了?”他站起身,在房間里來回踱步,那挺拔的身姿,依舊如一座橋墩,堅硬而固執。

“還有那個周明!也跟著一起胡鬧!現場論證會?他想干什么?把我們這些老骨頭,拉到窮山溝里,給我們看幾張窮人的臉,我們就要放棄自己堅持了一輩子的原則嗎?笑話!”

就在這時,辦公室的門被敲響了。秘書探進頭來,神色復雜地說道:“汪老總,周領導辦公室剛剛發來的正式通知函。邀請您和部里幾位總工,參加‘龍脈計劃一期工程沿線考察暨現場論證會’。后天出發,專列。”“專列?”汪清源冷哼一聲,“好大的排場!他這是想用這種方式,來壓我們嗎?”他拿起那份通知函,看著上面那個刺眼的、由周明親筆簽名的名字,沉默了許久。

最終,他將通知函往桌上一拍,聲音斬釘截鐵。“去!為什么不去!”“我倒要親眼看看,這個被吹到天上去的林曉東,到底想唱一出什么戲!我還要讓他當著所有人的面,親口承認,他那個所謂的‘人心’,在冰冷的工程科學面前,是多么的不堪一擊!”

……

滬市,林家。

小林安的降臨,徹底顛覆了家里的秩序。林曉東發現,自己這位總指揮,在家里的地位,已經直線下降到了食物鏈的最底端。他負責沖奶粉,要被王秀琴批評水溫不對;他想給兒子換尿布,要被蘇母數落手法太粗糙。他唯一被允許做的,就是在小林安哭鬧不休時,抱他在客廳里一圈圈走動,像一根被定住的人形柱子。

“你看你,抱個孩子都跟抱個炸藥包一樣!”王秀琴一邊給孫子準備洗澡水,一邊數落著兒子,“身體那么僵,安安能舒服嗎?放松點!”林曉東哭笑不得。他能讓五百噸的配重塊穩如泰山,卻唯獨搞不定懷里這個七斤六兩的“小家伙”。

蘇晴靠在床頭,看著這一幕,眼角眉梢都帶著笑意。她喜歡看他這副手足無措的樣子,這讓她覺得,那個在外面呼風喚雨的“林工”,終于有了幾分凡人的煙火氣。“要走了?”蘇晴看著他已經換上了一身干凈的工裝,輕聲問道。

“嗯,后天出發。”林曉東抱著兒子,走到床邊坐下,“專列,直接去黔西。第一站,是烏蒙山腹地的一個小村子。”他看著蘇晴,眼神里帶著歉意:“家里,又要辛苦你了。”

“說什么傻話。”蘇晴伸出手,輕輕碰了碰兒子的小臉,又抬頭看著他,“你在前線沖鋒,我在后方給你提供炮彈。我們是搭檔,不是嗎?”她頓了頓,從床頭柜上,拿起一個厚厚的文件夾,遞了過去。“這是我讓團隊連夜趕出來的,關于汪老所有公開的技術論文、報告、以及他主持過的所有重大橋梁工程的完整數據分析。”

蘇晴的眼神,重新變得銳利而專注,“汪老這個人,是典型的學院派,極度信奉數據和經過驗證的經典理論。他的軟肋,也在這里。”她目光深邃,“他一輩子都在跟江河湖海打交道,他懂橋,懂路,但他不懂人,更不懂這個時代真正的需求。他的知識體系里,沒有‘互聯網’,沒有‘物流革命’,更沒有‘區域經濟一體化’這些變量。你不需要跟他辯論‘人心’,那等于對牛彈琴。”蘇晴的指尖,在文件夾的封面上,輕輕敲了敲。“你就用他最信奉的數據,去告訴他,他所堅守的那個世界,已經過時了。”

林曉東接過那個文件夾,看著妻子那雙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這場仗,他不是一個人在打。他俯下身,在妻子的額頭上,輕輕印下一個吻。然后,又在兒子那光溜溜的頭頂上,親了一下。“等我回來。”

……

兩天后,一列綠色的專列,載著中國交通基建領域最頂尖的一批大腦,悄無聲息地駛離了京城,向著遙遠而神秘的西南腹地,疾馳而去。車廂里,氣氛涇渭分明。一邊,是以汪清源為首的一眾老專家,他們圍坐在一起,攤開著地圖和技術規范,低聲討論著,時而搖頭,時而嘆息。他們看林曉東的眼神,充滿審視,仿佛在看一個離經叛道的異類。

另一邊,則是林曉東和他的團隊,高建國、莊為民等人赫然在列。他們沒有討論技術,而是在看蘇晴團隊緊急整理出來的,沿線貧困地區的社會經濟調查報告。上面那些觸目驚心的數字,讓每一個人的臉色,都無比凝重。

“林總指揮,”汪清源終于忍不住,他拿著一份地質勘探圖,走到了林曉東面前,開門見山,“別的我們先不談。就說這烏蒙山隧道群,全長超過一百公里,要穿越喀斯特地貌最復雜的區域,溶洞、暗河、瓦斯突出……這些世界級的難題,你們的方案里,居然只給出了兩年的工期?這不是科學,這是天方夜譚!是對上千名隧道工人的生命,極度的不負責任!”他身后的專家們,也都紛紛附和。“是啊,林工,步子不能邁得太大。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

林曉東抬起頭,看著這位值得尊敬、卻也無比固執的老前輩,平靜地回答:“汪老,您說得對,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但效率,同樣是生命。我們早一天把路修通,山里的百姓,就能早一天看到希望。”他沒有去解釋那些超越了這個時代的新技術和新工法,他知道,現在說再多,都是紙上談兵。他只是指了指窗外。專列,此刻正行駛在崇山峻嶺之間。

窗外,是連綿不絕的、光禿禿的大山。山坡上,零星地散落著一些土坯房,宛如一個個孤獨的補丁,縫在貧瘠的土地上。火車經過一個岔道口,與一列擁擠不堪的綠皮慢車,交錯而過。林曉東看到了,那列慢車的車窗里,擠滿了黑壓壓的人頭。一張張黝黑的、疲憊的、寫滿生活重擔的臉,一閃而過。他們中的很多人,或許就是要坐上三天三夜的車,才能去到山外的世界,打一份苦工,賺一點微薄的家用。“汪老,”林曉東的聲音,很輕,“您看,那就是我們必須要跑贏的,時間。”汪清源順著他的目光看去,也看到了那列慢車。他的眉頭,皺得更深了。

列車,繼續前行。一天一夜后,專列停在了黔西一個臨時搭建的簡易站臺上。這里,已經是烏蒙山的腹地。空氣稀薄,寒風刺骨。當地的干部,早已等候在此。他們帶著眾人,換乘了幾輛顛簸的北京吉普,又在懸崖峭壁上開鑿出來的、僅容一車通過的土路上,行駛了整整四個小時。當他們終于抵達目的地時,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那是一個坐落在巨大天坑底部的村莊,名叫“大鍋圈村”。幾縷炊煙,從幾十戶低矮的、用石頭和泥巴壘成的房子里,裊裊升起,仿佛是這個被世界遺忘的角落,發出的最后一點微弱的呼吸。

想要進出村子,只有一條路。一條掛在近乎垂直的懸崖峭壁上的、由藤蔓和木棍捆綁而成的,搖搖欲墜的“天梯”。村口,聚集著幾十個村民。他們大多衣衫襤褸,面黃肌瘦。一群孩子,赤著腳,站在冰冷的泥地上,睜著一雙雙清澈、好奇,卻又帶著怯懦的眼睛,遠遠地打量著這些從“外面”來的、穿著光鮮的人。汪清源和那些養尊處優的老專家們,何曾見過如此真實的、觸目驚心的貧窮?他們站在天坑的邊緣,俯瞰著下面那個如同模型般的村莊,一個個臉色煞白,說不出話來。

就在這時,一個背著巨大背簍的少年,正手腳并用,像壁虎一樣,在那條危險的“天梯”上,艱難地向上攀爬。他的背簍里,裝滿了從山外背回來的化肥和日用品。每爬一步,那條“天梯”都發出令人牙酸的“吱呀”聲。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林總指揮,”當地的鄉長,一個皮膚黝黑的漢子,指著那個少年,聲音哽咽地介紹道,“那就是我們村的‘郵遞員’,叫狗蛋。他今年十六歲,每天都要這么爬上爬下兩三趟,把山外的東西背進來,把山里的山貨背出去。前年,他爹,就是從這梯子上,失足摔下去的……”

汪清源的身體,猛地一晃。他死死地盯著那個在懸崖上,用生命搏一條生路的少年。他腦海里所有關于“施工難度”、“地質風險”、“投資回報率”的冰冷數據,在這一刻,被少年單薄卻堅韌的背影撞得粉碎。

林曉東走到他的身邊,沒有說任何慷慨激昂的話。他只是指著那個村莊,指著那些眼神里充滿了渴望的孩子,用一種平靜到近乎殘酷的語氣,輕聲問道:“汪老,現在,您還覺得,我們修這條路,是浪費嗎?”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锦州市| 靖江市| 松阳县| 东海县| 涿州市| 习水县| 浦东新区| 屏山县| 河北省| 济阳县| 普宁市| 中江县| 志丹县| 大姚县| 交口县| 衡水市| 衡东县| 淅川县| 宜兴市| 岳池县| 贵溪市| 星子县| 德安县| 拜城县| 松桃| 房产| 石河子市| 荣昌县| 苏尼特左旗| 灵山县| 华容县| 岚皋县| 孟津县| 安达市| 舟曲县| 古丈县| 萝北县| 扎囊县| 桐庐县| 隆安县| 深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