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邏輯生命實驗室
- 未來修正案:重生2025
- 天草子
- 2431字
- 2025-07-14 10:15:18
林淵的手指在觸摸板上懸停了整整十秒,才用一種極其平穩的、不帶任何情緒的動作,關閉了那個文件夾,清除了訪問痕跡,然后退出了“奇點創投”的服務器。
他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城市的璀璨燈火在他腳下綿延至天際。但此刻,這些繁華的燈光在他眼中,卻交織成了一張巨大而危險的網。
“薪火計劃……”
“蘇晚螢……”
兩個名字在他腦中碰撞,激起無數種致命的可能性。
假設一:她是敵人。
她是“歷史干預局”安插在這個時代的核心特工,“薪火計劃”的直接執行者。那枚袖扣是她的身份標識。她招募自己,只是為了利用甚至控制他這個“異常變量”。他現在的一舉一動,都在她的算計之中。這個可能性,高達80%。
假設二:她是調查者。
她的至親,或許就是“薪火計劃”的犧牲品。那枚袖扣,是她得到的、用以追查真相的唯一遺物。她訪問那份加密文件,是在進行和自己一樣的調查。她表現出的野心和魄力,都是為了掌握更多資源和力量。這個可能性,低于20%,因為這其中包含了太多的巧合。
作為一個受過最嚴苛訓練的特工,林淵的思維模式永遠傾向于最大風險評估。他必須以“假設一”為前提,來制定接下來的所有行動。
他不能再被動地等待和調查。他必須主動出擊,用一塊無法被拒絕的誘餌,去試探蘇晚螢的真實反應。
他需要一把“矛”,一把足以直接威脅到“薪火計劃”核心目標的矛。如果蘇晚螢試圖擋開、折斷甚至搶奪這把矛,她的身份就會瞬間暴露。
林淵閉上眼睛,再次潛入腦中那片破碎的數據庫。這一次,他的目標極其明確。他繞開了所有關于金融、科技的宏觀信息,直奔一個最深層的記憶區域——“2242年任務簡報:金融危機溯源”。
無數殘缺的數據流閃過,最終,他鎖定了一個名字。
一個在2025年,幾乎無人知曉的名字。
海城大學,信息科學學院,“邏輯生命實驗室”。
負責人:高志忠教授。
根據數據庫中被標記為“最高威脅”的零星記錄顯示,這位高教授,正在進行一項名為“涌現式人格模型”的研究。這項研究,就是未來那項革命性的“去中心化人格AI”技術的真正源頭。它沒有龐大的資金支持,沒有豪華的實驗設備,只是一個存在于理論和初步模型中的、微弱的火種。
但也正是這個火種,“歷史干預局”不惜引發一場全球金融危機,也要將其徹底熄滅。
林淵的嘴角,浮現出一絲冰冷的笑意。
他找到了。
他找到了那把最鋒利的“矛”。
整個周末,林淵沒有休息一秒鐘。他將自己關在公寓里,以一種近乎瘋狂的效率,完成了一份堪稱完美的投資建議書。
他沒有直接點出“人格AI”這種駭人聽聞的字眼,而是將其包裝成一種“基于非線性邏輯的新一代深度學習算法”。他從技術前景、商業應用、市場規模等所有角度,論證了這個實驗室的潛在價值。他將高志忠教授形容為一個被世界低估的、孤獨的天才。
整份報告,充滿了激情、遠見和不容置疑的邏輯,足以讓任何一個頂級的風險投資人怦然心動。
周日晚上,他給蘇晚螢發去了一封郵件。郵件標題極具煽動性。
【緊急會議請求:我發現了一個將要引發海嘯的蝴蝶】
郵件正文同樣簡短而有力:
“蘇總,
經過對現有技術版圖的深度掃描,我發現了一個被所有主流資本忽略的‘奇點’。它目前雖然微弱,但其底層邏輯足以顛覆我們所知的一切AI產業。
它比‘神經跳躍’重要一百倍,比‘量子認知’更具顛覆性。
我請求在周一上午九點,與您單獨會面。此事需要以最高優先級、最快速度進行決斷。我們必須在任何人意識到之前,將它掌握在手中。”
蘇晚螢的回復,在三分鐘內就到了。
沒有任何客套的言語,只有一行字:
“周一,上午九點,我辦公室。”
---
周一上午,八點五十五分。
林淵再次走進“奇點創投”的辦公室。這一次,他甚至沒有在前臺停留,周秘書已經等在電梯口,直接將他引向了蘇晚螢的私人辦公室。
蘇晚螢的辦公室,比會議室更具個人風格。一整面墻的書架上,擺滿了從哲學到物理學的各類精裝書籍。辦公桌上,除了電腦,再無任何雜物。她今天沒有穿正裝,而是一身舒適的米色羊絨衫,但那份銳利的氣場,卻絲毫未減。
她沒有佩戴那枚袖扣。
“看來,你周末過得很充實。”蘇晚螢示意他坐下,眼神里帶著一絲好奇和期待。
“當風暴即將來臨時,沒有人能安然入睡。”林淵將一個U盤輕輕地放在了桌上,“蘇總,請允許我向你介紹,我們‘奇點創投’的下一個,也可能是最偉大的一個投資項目。”
他將U盤里的文件投射到墻上的巨幕上。
文件標題:《關于“邏輯生命實驗室”的天使輪獨家投資建議》。
在接下來的二十分鐘里,林淵展現出了他作為未來精英特工的全部才華。他沒有照本宣科,而是以一種極具感染力的、高屋建瓴的姿態,闡述著這項技術的革命性。
他的每一句話,都像一顆子彈,精準地擊中蘇晚螢的認知。
蘇晚螢靜靜地聽著,臉上的表情從最初的期待,慢慢變成了凝重,再到最后的……一種林淵難以形容的、混雜著震驚、痛苦與某種希望的復雜神情。
當林淵講完最后一句話時,整個辦公室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蘇晚螢沒有像上次那樣,去質疑技術的細節,也沒有去評估商業的回報。她只是死死地盯著屏幕上那個名字——“首席科學家:高志忠教授”。
“你……”她終于開口,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為什么會找到他?”
林淵心中一凜,知道最關鍵的時刻來了。他平靜地回答:“在掃描全球所有前沿科技論文時,我注意到了高教授十年前的一篇舊論文。我認為,他是這個時代唯一一個真正理解‘智能’本質的人。”
“是嗎……”蘇晚 yawns低聲自語,像是在問他,又像是在問自己。
她緩緩地站起身,走到那面巨大的書架前,從最不起眼的一角,取下了一個相框。她背對著林淵,用手輕輕摩挲著相框的邊緣。
“你說得對,林淵。”她轉過身,將那個相框正面朝向了他,“他的確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天才。”
林淵的目光,落在了那個相框上。
相框里,是一個笑得溫和儒雅的中年男人,他的眉眼之間,和蘇晚螢有幾分相似。而在他的身邊,站著一個十幾歲的、扎著馬尾辮的少女,正親昵地挽著他的胳膊。
那少女,正是年輕時的蘇晚螢。
而那個男人,無疑就是高志忠教授。
蘇晚螢看著林淵,一字一句地,說出了一句讓林淵如遭雷擊的話。
“因為,他是我父親。而他在三年前,死于一場被警方判定為‘意外’的實驗室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