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獵物與獵手
- 未來修正案:重生2025
- 天草子
- 2471字
- 2025-07-13 20:50:44
資本,是改變身份最快的催化劑。
在接下來的三天里,林淵高效地利用這筆“啟動資金”,完成了從“陳凱”到一位新興科技精英的蛻變。
他首先在海城新開發的科技園區附近,租下了一套高檔服務式公寓。這里安保嚴密,設施現代,更重要的是,它的住戶大多是附近高新企業的金領和創業者。一個體面的地址,本身就是一張無形的社交名片。
接著,他為自己添置了全新的“裝備”:一臺最新款的輕薄高性能筆記本電腦,一部以安全加密著稱的智能手機。他沒有恢復任何“陳凱”留下的數據,而是建立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設防的數字環境。他清楚,在這個時代,一個人的數字足跡幾乎等同于他的第二身份。
他花了整整一天時間,為自己虛構的這個身份——一個名為“林淵”的、低調的海外歸國技術天才——構建了一個幾乎無懈可擊的背景。他在幾個國外的開源社區和技術論壇里,用一個新注冊的賬號,發表了兩篇關于“去中心化認證協議”的深度技術分析。文章的觀點精辟入里,引用的數據和模型都堪稱完美,足以證明作者在這個領域的深厚積累。
他沒有留下任何直接的聯系方式,僅僅是作為一個思想的火花,在專業圈子里激起一點小小的漣漪。這是一種“留白”,當蘇晚螢或者“奇點創投”的背景調查觸及此處時,會發現一個神秘、專業、且不急于求成的形象,這遠比一份主動投遞的簡歷更具吸引力。
一切準備就緒,剩下的就是尋找一個切入點。
林淵排除了所有傳統的接觸方式。直接上門或投遞商業計劃書,有99%的可能會被助理或過濾系統攔下。他需要一個更直接、更具沖擊力的場景,一個能讓他繞過所有屏障,直接與蘇晚螢本人進行思想碰撞的機會。
他再次將蘇晚螢的公開信息梳理了一遍。她幾乎不參加純粹的社交活動,所有公開露面都與工作相關。他的目光最終鎖定在了一條信息上——四天后,在海城國際會展中心,將舉辦一場名為“預見未來”的科技高峰論壇。
蘇晚螢是其中的一位主講嘉賓,演講主題是“人工智能時代的投資邏輯”。
這,就是他的舞臺。
四天后,論壇現場。
林淵穿著那身深色休閑西裝,混在人群中,顯得毫不起眼。他沒有像其他人那樣忙著交換名片、拓展人脈,而是像一個純粹的學者,靜靜地坐在禮堂的中后排。
上午十一點,蘇晚螢準時登臺。
她今天穿著一身簡約的白色西裝套裙,長發束在腦后,顯得既干練又優雅。她的演講內容,正如林淵所料,充滿了前瞻性的洞見和嚴謹的邏輯。她談論著算力、算法、數據,精準地預測了未來幾年AI產業的幾個爆發點。臺下的聽眾聽得如癡如醉,不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但林淵卻在她的演講中,聽出了一絲“局限”。
蘇晚螢的邏輯,完全建立在2025年這個時間點的認知基礎上。她能看到技術的線性發展,卻看不到那些會顛覆整個賽道的、從意想不到之處殺出的“黑馬”。而這些,正是林淵的優勢所在。
演講結束,蘇晚螢在眾人的簇擁下走下臺。許多人立刻圍了上去,試圖與她交談,但都被她的助理禮貌地一一擋開。
林淵沒有動。他在等待一個時機,一個不會被當做狂蜂浪蝶之一的機會。
他看到蘇晚螢在助理的護送下,走向了會場旁的VIP休息室。在門口,她停下腳步,對助理說了幾句,然后獨自一人走向不遠處的自助咖啡臺。她似乎需要一個短暫的、獨處的間隙來放松一下。
機會來了。
林淵深吸一口氣,調整了一下自己的狀態,然后邁步,不緊不慢地朝同一個方向走去。
他沒有直接搭話,而是先給自己倒了一杯咖啡,站在離她兩米遠的地方,仿佛也在休息。
蘇晚螢端著咖啡,正低頭看著手機,回復著重要信息。
林淵的目光落在她身上,大腦中飛速組織著語言。開場白至關重要,必須像一把精準的手術刀,一瞬間就切中要害,引起她的興趣。
他開口了,聲音不大,但吐字清晰,足以讓她清楚地聽到。
“蘇小姐,剛才的演講非常精彩。尤其您關于‘數據將成為新時代石油’的論斷,發人深省。”
這是禮貌的恭維,蘇晚螢頭也沒抬,只是禮節性地微一點頭,算是回應。每天都有無數人對她說這樣的話。
林淵頓了頓,話鋒陡然一轉,聲調里帶上了一絲銳利。
“但是,您似乎忽略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當所有人都把數據當成石油去開采和精煉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油田和煉油廠本身,是建立在一塊會隨時塌陷的土地上的?”
蘇晚螢劃動手機屏幕的拇指,停住了。
她緩緩地抬起頭,那雙冷靜而銳利的眸子第一次落在了林淵身上。她的眼神里帶著一絲審視和探究,似乎在判斷眼前這個年輕人是故弄玄玄,還是真有灼見。
“愿聞其詳。”她言簡意賅地說道。
“您談到的所有AI模型,都建立在一個中心化的信任基礎上。數據被收集、存儲、處理,都依賴于某個公司或機構的服務器。用戶被迫相信這些機構不會濫用、篡改或泄露他們的數據。但人性是貪婪的,商業是逐利的,這種信任,本身就是最大的安全漏洞。”
林淵直視著她的眼睛,繼續說道:“未來的數據戰爭,爭奪的不是數據本身,而是‘定義權’和‘驗證權’。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大、更安全的‘煉油廠’,而是一種全新的、去中心化的、能讓每一滴‘石油’都自帶產權證明和真偽驗證的底層協議。否則,我們今天建立的一切AI大廈,最終都會因為地基的塌陷而灰飛煙滅。”
他的話音落下,周圍的空氣仿佛都安靜了幾分。
蘇晚螢沒有立刻說話。她看著眼前的林淵,這個年輕人面孔陌生,穿著得體,但眼神卻深邃得不像他這個年紀的人。他談論的不是商業模式,不是市場風口,而是一種更底層的、近乎于哲學思辨的技術架構。
這種視角,她只在極少數被譽為“硅谷先知”的頂尖大牛身上見過。
許久,她放下了手中的咖啡杯,原本禮節性的表情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高度專注的、棋逢對手的認真。
“你說的‘底層協議’,你有方案?”她問道。
林淵微微一笑,他知道,魚上鉤了。
“我沒有完整的方案,”他坦誠地回答,這是一種策略,上來就說自己全知全能只會引人警惕,“但我有一個構想,一個關于‘分布式信任網絡’的構想。也許,我們可以找個時間,深入探討一下這塊‘隨時會塌陷的土地’,該如何重建。”
他說完,沒有遞上名片,也沒有留下聯系方式,只是禮貌地點了點頭,然后轉身,干脆利落地離開,留下一個充滿神秘感的背影。
他知道,蘇晚螢一定會找到他。當獵物展示了足夠的誘惑力后,高明的獵手,會自己循著蹤跡找上門來,只是究竟誰是獵物,誰是獵手,沒到最后誰都不會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