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求情
- 長生:從與美猴王同行開始
- 難觀難觀
- 2257字
- 2025-08-24 07:00:00
立于兩側(cè)者,有太上老君、太白金星、三官大帝,并十方天尊、五岳大帝、四大元帥等眾。
由于大部分人都去了花果山,兩側(cè)的仙神站位顯得有些分散。
端坐上首者,寶相莊嚴(yán),百丈金身,面垂冕旒,正是那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玉皇天尊道:“明春真人,金義真人,二位真人一向在下界為樂,今日怎么得空到天界來?這后生,朕卻不曾見過,可是二位真人的弟子?”
玉帝的聲音并不大,但由于他自己的金身和凌霄殿的設(shè)計,他的聲音得以被盡最大可能地放大,甚至足以在這殿內(nèi)產(chǎn)生回音。
明春真人拜道:“參見陛下。今日來見陛下,實是有事相求。”
金義真人哪怕口吃,這會也用法力硬生生給自己掰過來,一字一頓道:“參見陛下。我與明春一樣。”
李觀則道:“參見陛下,我乃西牛賀洲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須菩提祖師座下弟子,李觀李悟聞是也。”
玉帝稍顯疑惑道:“李悟聞?這名字有些耳熟。”
一旁太白金星及時提醒:“陛下,前些年獨戰(zhàn)阿儺伽葉的便是他。”
玉帝恍然。
適逢珞珈山潮音洞觀世音尊者在側(cè),聽到太白金星所言,不免赧然,默誦佛號。
阿儺伽葉畢竟是她佛門弟子,二人行不義之舉,丟的是整個佛門的顏面。
何況,為了此事,菩提祖師可是將她強(qiáng)行留下,在三星洞軟禁了一個月的,只為讓她當(dāng)個證人,親耳聽到兩位尊者所作所為。
玉帝道:“三位平身。悟聞既然持祖師麈尾前來,想必代表祖師的意志,今番下界三位大神通之輩齊聚凌霄殿,不知為何事而來?”
事實上,以玉帝的本事,下界發(fā)生了什么,他只需稍作感應(yīng)便可知曉,亦或者讓千里眼順風(fēng)耳觀望一番。
但他仍舊要問,卻不是明知故問,這里的問答,都是說給兩側(cè)仙神們聽的。
再者,若什么事都要他堂堂三界主宰親自感應(yīng)、親自過問,那這漫天仙神要來何用?
明春真人與金義真人對視一眼,都想讓對方先開口。
修道這么久以來,還真沒干過給自己拉面子的事兒。
李觀想了想,還是決定由自己開口。
“啟奏陛下,我等特為花果山水簾洞齊天大圣孫悟空而來。”
玉帝道:“哦?那妖猴欺君罔上,犯下大不敬之罪,朕已下了旨意,命李天王將其捉拿歸案。”
面對這法力道行不知幾何的主宰,李觀頭皮已經(jīng)梆硬。
“實不相瞞,孫悟空實乃祖師弟子,亦是我結(jié)拜兄弟,今日前來,便是想請陛下再傳旨意,饒他一條性命!”
此言一出,眾仙嘩然。
兩位真人隨即開口:“我等亦為此事而來!”
玉帝倒是不以為奇,淡定道:“孫悟空將我那蟠桃園內(nèi)的仙桃盡數(shù)吃去,又毀了蟠桃會,盜了老君仙丹,更是假傳圣旨,此一樁樁一件件,若不將他立地斬首,我天庭威嚴(yán)何在?”
這番話,每個字都如一把重錘,砸在明春、金義二位真人心上。
饒是兩人已經(jīng)修成了正果,今番卻是為保一個反賊而直面堂堂的三界主宰,也不由得心亂如麻,不知如何開口。
李觀沉住呼吸,仔細(xì)斟酌玉帝剛才的話。
很快,他發(fā)現(xiàn)了突破點。
首先,玉帝對悟空的稱呼,從“妖猴”變成了“孫悟空”。
妖猴是貶義,而孫悟空則沒有褒貶之意。
這就說明,玉帝認(rèn)可悟空作為祖師弟子這件事,并且承認(rèn)祖師可以在他這里講情面,不然他大可以當(dāng)著李觀的面,繼續(xù)大罵妖猴。
其次,玉帝這一番話,看似在數(shù)落悟空犯下的罪行,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是不是可以這樣解讀?
“將我那蟠桃園中的仙桃盡皆吃去”——“首先我果子沒了,你得想辦法賠”
“毀了蟠桃會”——“其次我那蟠桃會,你得想辦法給我重新辦出來”
“盜了老君仙丹”——“再者老君是三清之一,道教始祖,朕都得給他面子,他的損失你得補(bǔ)回來”
“假傳圣旨”——
呃,這個確實是悟空做得太過分了,其他的都只是利益損失,但這一樁,簡直是把玉帝以及整個天庭體系的顏面按在地上摩擦。
李觀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來如何把這句話解讀出來。
至于最后一句,“若不將他立地斬首,我天庭威嚴(yán)何在”倒是好辦。
悟空冒犯天威,這其中最關(guān)鍵也最重要的點就是,給三界生靈,尤其是妖族,開了一個壞頭。
他齊天大圣能欺天,我平天大圣欺不得?我混天大圣欺不得?我翻天大圣欺不得?
可若是個個妖怪都來欺天,那這天庭還要不要了?三界還能不能安寧了?
因此,這句話的隱藏含義便是,玉帝讓他想辦法,在不殺悟空的情況下,重新把天庭的威嚴(yán)找回來。
怎么找回來?
唯有殺。
殺到三界妖魔都怕,殺到所有妖怪重新回憶起天庭的恐怖,殺到讓所有人都以為齊天大圣只是一個意外,天庭依舊是那個天庭。
當(dāng)然,事實也的確如此,天庭從來沒變過,但架不住有些妖怪沒腦子。
對付那樣的蠢妖,當(dāng)然只有殺了了賬。
想通這一切,李觀再看玉帝,似乎高居寶座的那位突然變得好說話起來了。
而玉帝那一絲故意讓他看見的微笑,也印證了他的猜想。
李觀當(dāng)即俯首,語氣飛快道:“陛下,吾弟悟空生性頑劣,犯下種種過錯,我愿為他慢慢彌補(bǔ),只求陛下饒他一次!”
此話一出,當(dāng)即有身穿鎧甲的仙神跳出來反駁。
“無知小兒!那妖猴所犯乃是何等大錯,豈是你說彌補(bǔ)就能彌補(bǔ)?”
有文士打扮的仙神懶洋洋地為他開脫,但實則仍舊是嘲諷。
“李悟聞修道至今不足二百載,不知天庭之事也屬正常。李悟聞,等你修個千年萬年,再談這個吧。”
漫天仙神,除了太白金星、太上老君、觀世音菩薩等少數(shù)幾位,無一不在出言嘲諷李觀。
而玉帝絲毫不阻止,面無表情地看著李觀,似乎是想看看,這個才入修行不久的晚輩,面對此等情況該如何處理。
李觀面不改色,氣度沉穩(wěn),不辯不爭。
終是太白金星懂得揣測圣意,略作思索后,當(dāng)即出列,將玉笏擺至身前,聲音蓋過眾多仙神。
“陛下,常言道‘上天有好生之德’,又言‘事不過三’,如今孫悟空犯了三次錯,尚未超過三次。依臣之意,不若再給他一次機(jī)會,至于天庭的損失……”
太白金星回眸,似有深意地看了眼身后的李觀,恭敬道:“李悟聞手持菩提祖師麈尾,他既然敢擔(dān)保,想必不會出爾反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