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懸空墟
- 九重臺
- 作家楊文學
- 4047字
- 2025-07-12 19:54:52
第七章懸空墟
沈微婉站在懸崖邊時,風正卷著碎雪掠過她的發梢。
腳下是深不見底的云海,云海之上,懸浮著一座通體漆黑的石城。城郭依山而建,飛檐懸在半空,沒有任何橋或棧道相連,只有一道淡紫色的光帶從崖邊延伸過去,像條脆弱的絲帶,光帶兩側是翻滾的暗雷,偶爾劈下一道,在光帶上炸開細碎的火花。
“第七重,懸空墟。”蕭澈的聲音從身后傳來,他手里拿著張泛黃的輿圖,上面用朱砂標注著九個螺旋狀的符號,“守墟人說,這里是九重臺的‘心’,藏著所有陣眼的總樞紐。”
沈微婉的指尖撫過腰間的青銅令牌,令牌在靠近光帶時微微發燙。母親的筆記里只寫了一句話:“墟中無日月,以氣為引,以心為燈。”
“氣?”她看向光帶,隱約能看見里面流動的能量,像極了《機關考》里描述的“地脈之氣”,“難道是靠地脈托起這座城?”
“不止。”蕭澈指著光帶邊緣的暗雷,“守墟人說,這些雷是‘陰陽二氣’相沖的產物。懸空墟能浮在這,是因為城里的機關能平衡陰陽,一旦失衡,整座城就會墜入云海,連帶著山下的三個州府都會被海嘯吞沒。”
沈微婉的心跳漏了一拍。這哪里是關卡,分明是個隨時會爆炸的火藥桶。
“鎮北侯府的人已經進去了。”蕭澈將輿圖折好,塞進懷里,“赫連靖帶著三十個死士,三天前就消失在光帶里。守墟人攔不住,說他們手里有‘開墟符’。”
開墟符……沈微婉想起父親紙條上的話:“蘇先生的鏡湖水寨,藏著開墟符的另一半。”她從琴盒里取出那枚從鏡湖找到的長命鎖,鎖身上刻著半個火焰紋,“這應該就是另一半符印。”
蕭澈接過長命鎖,與自己懷里的半塊玉佩一對,果然嚴絲合縫,拼成一個完整的火焰圖騰。光帶突然劇烈波動起來,淡紫色的光芒變得明亮,暗雷的頻率也慢了下來。
“看來需要我們一起走。”他握住她的手腕,掌心的溫度透過薄薄的衣袖傳過來,“光帶會感應符印持有者的氣息,兩個人的‘氣’平衡,才能過得去。”
沈微婉點頭,深吸一口氣踏上光帶。腳下的光帶意外地堅實,像踩在凝結的月光上,暗雷在身側劈過,卻被一層無形的屏障擋住。她低頭看向云海,隱約能看見云海里漂浮著無數破碎的石像,都是些士兵的模樣,手里還握著銹蝕的兵器。
“這些是……”
“百年前守墟的士兵。”蕭澈的聲音有些沉,“懸空墟每三十年失衡一次,每次都要獻祭三百個活人,才能重新平衡陰陽。這些人就是當年的祭品,怨氣太重,才會化作石像沉在云海里。”
沈微婉的心一緊。難怪母親說“墟中無日月”,這里根本就是座用人命堆起來的牢籠。
穿過光帶,踏入懸空墟的瞬間,沈微婉突然感到一陣眩暈。整座城像個巨大的羅盤,街道都是環形的,房屋的門窗都朝著圓心的方向,墻角刻著密密麻麻的刻度,隨著時間推移,刻度會發出不同顏色的光。
“這是‘周天儀’的復刻版。”她蹲下身,指尖觸摸著墻角的刻度,“一天分十二時辰,每個時辰對應一個刻度,光的顏色代表地脈氣的強弱。子時是紫色,現在是辰時,所以是青色。”
蕭澈環顧四周,突然指向街角的一座石碑:“那上面寫著字。”
石碑上刻著古老的篆文,沈微婉辨認了許久,才勉強讀懂:“‘墟存于陰陽之間,過陽則焚,過陰則凍,唯中者可存’。”她抬頭,看見街道兩側的房屋里,偶爾有影子閃過,卻看不清樣貌,“這里有人?”
“守墟人的族人。”蕭澈的手按在刀柄上,“他們不出來,只在暗處觀察。守墟人說,他們能感應到闖入者的‘氣’,如果是陽剛過盛的武者,會被引到‘焚心閣’;陰柔過甚的術士,則會被引到‘凍魂殿’。”
話音剛落,街角突然傳來一陣琴聲,調子哀婉,像是女子在哭。沈微婉的心臟莫名一抽,腳步不受控制地想往琴聲來源走去。
“別去!”蕭澈拉住她,“這是‘勾魂曲’,專門引女子的陰氣。”他從懷里掏出個小小的銅鈴,搖了搖,清脆的鈴聲打散了琴聲,“守墟人給的,說能破音惑。”
沈微婉這才回過神,后背已沁出冷汗。她看向蕭澈,發現他的臉色也有些蒼白:“你也聽到了?”
“聽到了戰鼓。”他皺眉,“像是北疆戰場的鼓聲,引著人往前沖。”
原來如此。不同的人,會聽到不同的聲音。沈微婉想起母親的話:“墟中無實相,所見所聞,皆心之所向。”
他們沿著青色刻度往前走,越往里走,房屋越密集,光帶的顏色也漸漸變成了黃色(巳時)。路過一座石橋時,沈微婉突然停住腳步——橋下的水里,倒映著另一個自己,穿著北狄的服飾,正用刀刺向蕭澈。
“別看!”蕭澈捂住她的眼睛,“這是‘陰陽鏡’的倒影,會照出你內心最恐懼的事。”
沈微婉的心跳得飛快。她恐懼的,竟然是自己變成像赫連朔那樣的人,為了復仇不擇手段?
“我沒事。”她拉開蕭澈的手,強迫自己看向水面,倒影里的“自己”突然笑了,口型在說:“你不敢承認,你其實想讓蕭澈死,他哥哥蕭執,當年也參與了鹽鐵司的案子……”
“住口!”沈微婉厲聲喝道,指尖撥動琴弦,宮音驟起,像把利刃劈向水面。倒影瞬間碎裂,化作無數水珠,濺在石橋上,凝成一層薄冰。
蕭澈的臉色微變:“你怎么知道……我哥當年也在江南?”
沈微婉的心沉了下去。原來倒影說的是真的?
“我爹的賬冊里,提到過蕭執的名字。”她避開他的目光,聲音有些發澀,“說他當年是江南巡按,曾駁回過我爹重審鹽案的請求。”
蕭澈沉默了片刻,突然開口:“我哥當年是被脅迫的。王德全用我娘的性命威脅他,讓他壓下案子。后來我娘還是沒保住……”他的聲音很低,帶著不易察覺的顫抖,“這是我們兄弟倆的心結,也是我一定要查清楚的原因。”
沈微婉抬頭,撞進他的眼眸里。那里面沒有隱瞞,只有一種“剖開傷口給你看”的坦誠。她突然想起在司禮監,他擋在她身前,替她扛下皇帝的詰問;想起在玲瓏鎖前,他說“若出意外,臣一力承擔”。
“我信你。”她輕聲說,“也信蕭大人。”
蕭澈的眼睛亮了亮,像有星辰墜入。就在這時,遠處傳來一聲巨響,黃色的刻度突然變成了刺眼的紅色。
“不好!”沈微婉臉色大變,“地脈氣失衡了!紅色是過陽,焚心閣那邊出事了!”
他們往焚心閣的方向跑,越靠近,空氣越灼熱,街道兩側的房屋開始冒煙。轉過街角,沈微婉看見赫連靖站在焚心閣的屋頂上,手里舉著一把巨大的弓,弓弦上搭著支燃燒的箭,正對準閣頂的一個青銅圓盤——那是平衡陽氣的樞紐。
“赫連靖!住手!”蕭澈厲聲喝道,縱身躍上屋頂,短刀直刺赫連靖后心。
赫連靖回身格擋,兩人纏斗在一起。沈微婉趁機爬上閣樓,發現青銅圓盤的周圍刻著密密麻麻的齒輪,每個齒輪上都有個小孔,里面插著根細長的木簽,木簽的長度各不相同。
“這是‘調陽儀’!”她想起《機關考》里的記載,“木簽的長度決定陽氣的輸入量,太長會過陽,太短則陰盛。必須讓十二根木簽一樣長!”
可現在,有三根木簽已經被燒斷了,剩下的也長短不一。閣樓里的溫度越來越高,墻壁開始出現裂痕。沈微婉急得滿頭大汗,突然瞥見角落里有個琴形的凹槽——和她的七弦琴一模一樣。
“以琴調氣!”她恍然大悟,將七弦琴嵌進凹槽里。琴身剛放穩,十二根木簽突然發出“嗡”的一聲,與琴弦產生了共鳴。
“宮音對應子時,商音對應丑時……”她飛快地撥動琴弦,根據墻角刻度的顏色,調整每個時辰對應的弦長,“辰時是青色,對應角音,木簽長度要三寸七分……”
屋頂上傳來兵器碰撞的脆響,蕭澈的悶哼聲隱約傳來。沈微婉的心一緊,指尖卻不敢有絲毫偏差。她知道,現在分心,不僅蕭澈會有危險,山下的三州百姓也會遭殃。
“錚——”最后一根琴弦調好,十二根木簽瞬間變得一樣長,青銅圓盤發出柔和的青光,閣樓里的溫度漸漸降了下來,紅色的刻度也變回了正常的黃色。
赫連靖見狀,怒吼一聲,虛晃一招,從屋頂跳下去,往凍魂殿的方向跑。蕭澈想追,卻被沈微婉叫住:“別追!他去凍魂殿了,想破壞陰氣的平衡!”
兩人趕到凍魂殿時,這里已經結了厚厚的冰,連空氣都仿佛要凝固。赫連靖帶來的死士正在用斧頭劈砍殿中央的冰柱——那是平衡陰氣的樞紐。
“守住冰柱!”蕭澈沖過去,短刀翻飛,很快解決了幾個死士。沈微婉則繞到冰柱后面,發現冰柱上刻著和焚心閣一樣的齒輪,只是木簽換成了冰簽,顏色是冰冷的藍色。
她再次將七弦琴嵌進凹槽,這次卻發現琴弦怎么也調不準。冰柱的寒氣太重,琴弦都凍得發脆,稍微用力就會斷。
“用你的血!”蕭澈一邊抵擋死士,一邊喊道,“守墟人說,你的血里有你娘的‘調和之氣’,能融冰!”
沈微婉沒有猶豫,抓起地上的一把斷劍,劃破了手掌。鮮血滴在琴弦上,瞬間被吸收,凍脆的琴弦變得柔軟起來。她忍著疼痛,飛快地調整冰簽的長度,琴聲在冰殿里回蕩,帶著一絲暖意,融化了墻壁上的堅冰。
當最后一根冰簽調整好時,冰柱發出柔和的藍光,與焚心閣的青光遙相呼應,整個懸空墟都輕輕震動了一下,街角的刻度全部變成了溫和的白色。
“平衡了……”沈微婉松了口氣,癱坐在地上,手掌的傷口還在流血。
蕭澈走過來,拿出傷藥,小心翼翼地替她包扎:“疼嗎?”
“還好。”她看著他額角的傷口,那里還在流血,“你也受傷了。”
“小傷。”他笑了笑,目光落在冰柱后面的暗格里,“那是什么?”
暗格里藏著一個黑色的盒子,打開一看,里面是一卷地圖,標注著九重臺最后兩重的位置,還有一封信,是守墟人寫給她母親的:
“青娥吾妹,懸空墟的平衡終有被打破的一天,屆時需以‘中和之氣’重鑄樞紐。吾觀你女微婉,既有機關之智,又有惻隱之心,可擔此任。切記,九重臺的終極,不是權力,是守護。”
沈微婉的眼眶濕潤了。原來母親早就知道她會來。
遠處傳來守墟人的聲音:“多謝二位守住了懸空墟。赫連靖已經逃了,他說要去第八重‘天機迷局’,找墨離閣主。”
蕭澈將地圖折好,遞給沈微婉:“第八重,你還敢去嗎?”
沈微婉握緊那封信,手掌的疼痛提醒著她,這里的每一步都關乎人命。她抬頭,看向蕭澈,目光堅定:“我娘說,九重臺的終極是守護。那我就去看看,到底要守護什么。”
蕭澈看著她,突然伸手,輕輕拂去她臉頰上的冰屑:“好,我陪你。”
陽光透過懸空墟的云層,照在他們身上,暖洋洋的。沈微婉低頭,看著手掌上纏著的布條,上面還沾著他的血跡,和她的血混在一起,分不清彼此。
她知道,接下來的路會更難走。但只要身邊有這個人,有母親的囑托,有守護的信念,再難的關,她也敢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