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心之所系 歲月生暖

選自:《禹雨之期》

作者:霖筆?康喬烈夫

時間:二零二五年七月十一日清晨

地點:貴州銅仁府邸

夜色如墨,潑灑在窗欞上,將一盞孤燈暈染成圈。我坐在書桌前,指尖劃過泛黃的信紙,上面的字跡已有些模糊,卻依然能辨認出那是母親多年前寫下的叮嚀。忽然想起那句“心上有個人活著才精神”,心頭像是被什么輕輕撞了一下,漾開層層疊疊的暖意。原來,這世間最動人的情愫,從來都不是轟轟烈烈的誓言,而是藏在歲月褶皺里的牽掛,是落在日常瑣碎中的惦念,是讓我們在漫長人生里,無論歷經多少風雨,都能挺直腰桿的精神支撐。

一、檐下的牽掛,是歲月磨不去的底色

老家的屋檐下,總掛著一串風干的艾草。那是母親每年端午都會做的事,她說艾草能驅邪,更能讓遠行的人記著回家的路。小時候,我總愛趴在門框上,看母親將新鮮的艾草一束束捆好,踮著腳掛在房梁下。陽光穿過她的白發,在艾草上投下細碎的光斑,空氣中彌漫著艾草清苦的香氣,混著母親身上皂角的味道,成了我記憶里最安穩的氣息。

那時的日子很慢,慢得能數清檐角滴落的雨滴,慢得能看清母親眼角的皺紋如何一天天加深。母親不識字,卻總愛聽我讀課本上的文章,每當讀到“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她就會停下手中的針線,望著窗外發呆,手里的線軸轉著轉著,就纏成了一團。后來我才明白,那團纏繞的線,是她對我未來的擔憂,也是她藏在心底的牽掛。

十六歲那年,我第一次離家求學。母親凌晨三點就起來給我煮雞蛋,鍋里的水咕嘟咕嘟地響,她的影子被爐火拉得很長。我背著行囊出門時,天還沒亮,她站在屋檐下,手里攥著那串艾草,反復叮囑:“天冷了要加衣,吃飯別對付,有事就往家打電話。”我嗯嗯地應著,不敢回頭,怕看見她眼里的淚光,更怕自己忍不住哭出聲。

火車開動的瞬間,我從車窗里望出去,母親依然站在原地,手里的艾草在晨風中輕輕搖晃,像一株倔強的植物,守著空蕩蕩的院落。那一刻,我忽然懂得,所謂牽掛,就是你走得再遠,總有一束目光追隨著你的背影,總有一個人在原地,把你的歸期算成日子里的盼頭。

大學四年,母親的電話成了我最溫暖的期待。她的話語總是很簡單,無非是“今天吃了什么”“天冷了沒加衣”,可每次聽到她的聲音,心里的委屈和疲憊就會煙消云散。有一次我感冒發燒,在電話里忍不住咳嗽了兩聲,第二天一早就接到了父親的電話,說母親凌晨就逼著他坐火車趕來,手里還提著一保溫桶姜湯,說“喝了發發汗就好了”。

推開宿舍門的那一刻,看見母親站在走廊里,頭發被風吹得有些凌亂,手里緊緊抱著保溫桶,眼里滿是焦急。她看見我,急忙把桶遞過來,姜湯還冒著熱氣,混著她一路奔波的喘息,燙得我眼眶發酸。原來,兒女的一點小病痛,在母親那里,從來都是天大的事;我們走得再遠,也走不出她心頭那片柔軟的牽掛。

后來參加工作,在城市里安了家,很少再回老院。去年冬天,母親生病住院,我趕回去時,她正靠在床頭,望著窗外的枯枝發呆。看見我進來,她忽然笑了,眼角的皺紋擠成一團:“你看,屋檐下的艾草還在呢,我讓你爸又曬了新的。”我走到窗邊,果然看見那串艾草還掛在那里,只是顏色更深了些,像一段被歲月浸過的時光。母親拉著我的手,掌心粗糙卻溫暖:“人老了,就愛念舊,總想著你們小時候的樣子。”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老家的屋檐下,掛著的從來都不是艾草,而是母親一生的牽掛。那牽掛,是她在灶臺前忙碌的身影,是她在燈下縫補的針線,是她在村口眺望的目光,早已成了我生命里最溫暖的底色。無論我走到哪里,只要想起那串艾草,想起母親的叮嚀,心里就會生出無窮的力量,因為我知道,總有一個人在等我回家,總有一份牽掛在為我守候。

二、紙上的惦念,是時光帶不走的溫度

書桌的抽屜里,鎖著一沓厚厚的信箋。那是上大學時,與遠方的朋友互通的書信。那時沒有微信,沒有視頻,連電話都很少打,一筆一劃的書寫,成了我們傳遞思念最鄭重的方式。

朋友叫林溪,是我高中時的同桌,我們曾一起在晚自習后偷偷溜出校門,分享一袋辣條;一起在考試前熬夜復習,互相加油打氣;一起在操場的看臺上,望著滿天繁星,憧憬著未來的模樣。高考后,她去了南方的城市,我留在北方,相隔千里,書信便成了我們之間最親密的紐帶。

林溪的字很漂亮,像她的人一樣,娟秀中帶著幾分倔強。她總愛在信里跟我描述南方的雨,說那里的雨是纏綿的,淅淅瀝瀝能下好幾天,打在芭蕉葉上,像一首溫柔的詩。她說學校門口有一條小吃街,傍晚時分,香氣能飄出很遠,她總愛買一份糖炒栗子,一邊走一邊吃,想起我以前總搶她的栗子吃,就忍不住笑。她說她加入了文學社,寫了一首關于北方的詩,里面有我喜歡的雪,有我們一起走過的那條小巷。

每次收到她的信,我都會先聞聞信封上的味道,仿佛能聞到南方潮濕的氣息,聞到糖炒栗子的香甜。然后小心翼翼地拆開,逐字逐句地讀,讀得慢了又慢,仿佛這樣就能把她的聲音、她的笑容,都刻進心里。我也會在回信里跟她講北方的雪,說雪下大的時候,整個世界都白得晃眼,踩在雪地上,能聽見“咯吱咯吱”的聲響,像一首歡快的歌。我說公司附近有一家面館,味道很像老家的味道,每次去吃,都會想起高中時我們一起吃的那碗牛肉面。我說我學會了彈吉他,彈的第一首歌,是她以前總愛哼的那首《同桌的你》。

那些信箋,寫滿了我們的青春心事,有初入大學的迷茫,有遇到挫折的沮喪,有獲得成就的喜悅,更有對彼此深深的惦念。記得有一次,我在信里跟她抱怨工作不順心,覺得自己很沒用。沒過多久,就收到了她的回信,信封里除了信,還有一片干枯的楓葉。她說那是她在學校的楓樹林里撿的,楓葉紅得像火,她說:“你看,楓葉要經歷寒霜才能紅得這么熱烈,人也一樣,總要經歷些風雨,才能變得更強大。”

那片楓葉,我一直夾在最喜歡的書里,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拿出來看看。楓葉的紋路清晰可見,仿佛還帶著南方的溫度,帶著林溪的鼓勵,讓我在迷茫中找到方向,在沮喪中重拾勇氣。原來,真正的朋友,從來都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她們的惦念,不是掛在嘴邊的客套,而是藏在細節里的溫暖,能穿越千山萬水,給你最堅實的支撐。

后來,我們都有了各自的生活,聯系漸漸少了,電話代替了書信,微信代替了電話,可那些信箋,我始終舍不得丟棄。去年同學聚會,再見到林溪,她比以前成熟了許多,眼角也有了細紋,可相視一笑的瞬間,仿佛又回到了高中時的同桌時光。她笑著說:“還記得那些信嗎?我也一直留著,偶爾翻出來看看,覺得那時候的日子真美好。”

是啊,那些信箋上的字跡,早已被時光暈染,可字里行間的惦念,卻依然帶著溫度。那溫度,是我們一起走過的青春歲月,是我們互相陪伴的成長痕跡,是我們在漫長人生里,無論相隔多遠,都能感受到的彼此的心跳。原來,有些惦念,從來都不會被時光沖淡,它們會像陳酒一樣,越釀越濃,在記憶里散發著醉人的芬芳。

三、歲月的回眸,是心靈忘不了的歸宿

小區的花園里,有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每天傍晚都會坐在長椅上,手里拿著一張舊照片,靜靜地望著遠方。有一次,我經過花園,看見她正用手帕輕輕擦拭照片,便忍不住停下腳步。老人看見我,笑著招了招手,把照片遞給我看。照片上是一對年輕的男女,男子穿著軍裝,英姿颯爽,女子梳著兩條麻花辮,笑得一臉燦爛。

“這是我和老伴年輕時的照片,”老人的聲音有些沙啞,卻帶著溫柔,“他走了快十年了,可我總覺得他還在我身邊。”老人指著照片上的男子,眼里閃著光:“他以前是個軍人,常年在外,我們聚少離多,可每次收到他的信,我都覺得心里踏實。他總說,等他退伍了,就帶我去游遍全國,去看長城,去看西湖,去看天安門。”

老人的語氣很平靜,仿佛在講述別人的故事,可我能看見她眼角的淚光。她說,老伴退伍后,身體一直不好,沒能實現當初的承諾,可她一點也不怪他,因為她知道,他心里一直惦記著她,惦記著這個家。“他走的那天,手里還攥著我們的合照,”老人擦了擦眼淚,“我知道,他舍不得我。”

從那以后,我經常會在傍晚遇見老人,有時會陪她聊上幾句。她總愛跟我講她和老伴的故事,講他們年輕時的相遇,講他們分開時的不舍,講他們團聚時的喜悅。她說,老伴雖然走了,可她心里總覺得他還在,家里的每個角落,都有他的影子:客廳的沙發上,他以前總愛坐的位置;廚房的櫥柜里,他最喜歡的那只搪瓷碗;陽臺的花盆里,他親手種下的那株月季……

“有時候夜里醒來,總覺得他還在身邊,想跟他說說話,伸手一摸,卻只有冰冷的被子,”老人嘆了口氣,眼里卻沒有悲傷,只有滿滿的溫柔,“可一想起他對我的好,想起我們一起走過的日子,心里就暖和。人活一輩子,不就是圖個心里有個人可想,有段回憶可念嗎?”

老人的話,讓我想起了爺爺。爺爺去世那年,我還很小,可他的樣子,我卻記得清清楚楚。他總愛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樹下,給我講他年輕時的故事,講他在戰場上的英勇,講他和奶奶的相識。他的聲音洪亮,帶著歲月的滄桑,每次講起奶奶,眼里都會泛起溫柔的光。奶奶走得早,爺爺一個人拉扯大了三個孩子,可他從來沒抱怨過,只是偶爾會對著奶奶的遺像,默默地坐上半天。

那時不懂爺爺的沉默,直到長大后,才漸漸明白,那沉默里,藏著對奶奶深深的思念,藏著他們相濡以沫的歲月。爺爺常說:“心里有個人可想,就是福分。”是啊,當一個人住進了心里,就再也不會離開,他們會變成歲月里的回眸,變成記憶里的溫暖,變成我們在疲憊時可以依靠的港灣,在迷茫時可以尋找的歸宿。

有一次,我在整理爺爺的遺物時,發現了一個舊木盒,里面裝著奶奶的發卡,還有爺爺寫給奶奶的詩。那些詩寫得很樸素,卻充滿了深情:“你走了,帶走了我的陽光,卻留下了滿地的月光,照亮我前行的路。”那一刻,我忽然懂得,爺爺的一生,雖然辛苦,卻從不孤單,因為他的心里,始終住著奶奶,那份思念,成了他活下去的精神支撐,成了他面對風雨的勇氣來源。

如今,爺爺也走了很多年,可每當我想起他,想起他坐在老槐樹下的樣子,想起他講起奶奶時溫柔的眼神,心里就會覺得很溫暖。原來,有些思念,從來都不是沉重的負擔,而是甜蜜的牽掛;有些回眸,從來都不是痛苦的回憶,而是心靈的歸宿。因為有了這些思念,有了這些回眸,我們的生命才變得更加完整,更加豐盈。

四、人間的煙火,是真情剪不斷的紐帶

樓下的早餐攤,一對夫妻已經擺了十幾年。每天清晨,天還沒亮,他們就推著小車來到街角,支起爐灶,開始忙碌。男人負責烙餅,女人負責收錢、打包,配合得默契十足。烙餅的香氣,混著豆漿的甜香,在清晨的空氣里彌漫,成了小區里最溫暖的煙火氣。

有一次,我起得早,看見男人正給女人遞過一杯熱水,輕聲說:“慢點,別燙著。”女人接過水杯,笑著瞪了他一眼:“知道了,你也別太累了。”簡單的對話,卻透著濃濃的溫情。我走上前,要了兩個烙餅、一杯豆漿,女人麻利地打包好,遞給我時,笑著說:“今天的餅加了點糖,嘗嘗看,甜不甜。”

吃著熱乎乎的烙餅,喝著香甜的豆漿,心里忽然暖暖的。原來,這世間最動人的真情,從來都不是海誓山盟的誓言,而是藏在柴米油鹽里的關心,是落在日常瑣碎中的體貼,是夫妻之間,日復一日的陪伴,年復一年的扶持。

鄰居王阿姨和李叔叔,也是一對讓人羨慕的夫妻。王阿姨患有糖尿病,飲食需要格外注意,李叔叔就每天變著花樣給她做低糖的飯菜,還把每種食物的含糖量都記在本子上。每天傍晚,都能看見他們在小區里散步,李叔叔牽著王阿姨的手,慢慢地走著,時不時停下來,給她整理一下圍巾,或者幫她擦去嘴角的口水。

有一次,王阿姨住院,李叔叔衣不解帶地在醫院照顧。白天給她喂飯、擦身,晚上就趴在床邊睡一會兒。我們去看望王阿姨時,她拉著我的手,眼里含著淚:“這輩子,最對不起的就是老李,跟著我受了不少罪。”李叔叔在一旁聽了,急忙打斷她:“說啥呢,夫妻不就是這樣嗎?互相照顧是應該的。”

是啊,夫妻之間,哪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不過是柴米油鹽的瑣碎,不過是風雨同舟的陪伴。他們的真情,是男人在寒冷的冬天,給女人焐熱的被窩;是女人在男人疲憊時,遞過的一杯熱茶;是他們在漫長歲月里,把“我”變成“我們”,把“孤獨”變成“溫暖”的過程。

小區里的張奶奶,總是夸她的孫子懂事。孫子在外地上大學,每個周末都會給她打個電話,跟她講學校里的趣事,聽她嘮叨家里的瑣事。有一次,張奶奶生病了,孫子知道后,連夜坐火車趕回來,守在病床前,給她端水喂藥,陪她說話。張奶奶笑著說:“這孩子,從小就貼心,知道疼人。”

那笑容里,滿是驕傲和幸福,那是隔代之間最純粹的真情,是血脈相連的紐帶,是無論相隔多遠,都能感受到的彼此的牽掛。原來,人間的真情,從來都不分遠近,不分年齡,它可以是夫妻之間的相濡以沫,可以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骨肉相連,可以是鄰里之間的互幫互助,它就藏在這人間的煙火氣里,是剪不斷的紐帶,把我們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這煙火氣里的真情,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刻意的修飾,卻有著最動人的力量。它能讓我們在疲憊時感受到溫暖,在孤獨時感受到陪伴,在絕望時感受到希望。因為有了這些真情,這人間才變得如此值得,這歲月才變得如此美好。

五、心之所向,是生命里最美的風景

人生就像一場漫長的旅行,我們會遇到很多人,經歷很多事,有些人會陪我們走一段路,然后揮手告別,有些事會在我們的記憶里留下痕跡,然后漸漸模糊。可總有那么一個人,那么一份情,會深深地刻在我們的心里,成為我們前行的動力,成為我們生命里最美的風景。

心上有個人,活著才精神。因為有了這個人,我們的生命才有了牽掛的對象,有了思念的理由,有了奮斗的目標。我們會為了讓他們過得更好而努力,會為了不辜負他們的期望而堅持,會為了能和他們并肩前行而變得更優秀。

無人思念的日子,再美的風景也會失去色彩,再熱鬧的場合也會感到孤獨。因為心里空落落的,就像一艘沒有航向的船,在茫茫大海里漂泊,找不到停靠的港灣。而有了可念之人,即使身處荒漠,也能看到綠洲;即使遭遇寒冬,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溫暖。

無人可憶的歲月,再喧囂的塵世也會顯得蒼白,再富足的生活也會覺得空虛。因為沒有回憶的支撐,我們的生命就像一張白紙,沒有色彩,沒有溫度。而有了可憶之事,即使年華老去,也能在回憶里找到青春的痕跡;即使身處困境,也能在回憶里汲取前行的力量。

有一個人可念可思可憶,是命運最好的恩賜。這份恩賜,不是金銀財寶,不是功名利祿,而是一份真情,一份牽掛,一份能讓我們在漫長人生里,始終保持精神飽滿的力量。它就像一盞燈,照亮我們前行的路;就像一泓泉,滋潤我們干涸的心田;就像一縷陽光,溫暖我們冰冷的歲月。

人活一世,無非就是圖那一點牽掛和真情,無非是心靈有慰藉,靈魂有寄托,無非是千山萬水間,總有一個人的眉眼,能挑起你心動的漣漪和溫柔的歡喜。

記得那年深秋,我獨自去黃山旅行。山路崎嶇,云霧繚繞,走在陡峭的石階上,身邊的游客漸漸稀少。就在我有些疲憊,想要放棄的時候,忽然聽到前方傳來一陣清脆的笑聲。抬頭望去,只見一對老夫妻正相互攙扶著,慢慢向上攀登。老爺爺頭發花白,背有些駝,卻緊緊握著老奶奶的手,每走一步,都輕聲提醒:“慢點,腳下滑。”老奶奶臉上布滿了皺紋,卻笑得像個孩子,指著遠處的云海,興奮地說:“你看,多美的云啊,像棉花糖一樣。”

那一刻,山間的云霧仿佛都散開了,陽光透過云層灑下來,照亮了他們相握的手,照亮了他們臉上的笑容。我忽然明白,所謂的歲月靜好,不過就是這樣吧——有一個人,能陪你看遍世間風景,能與你共赴歲月漫長,能讓你在白發蒼蒼時,依然覺得心動如初。

我加快腳步追上去,與他們并肩而行。老奶奶笑著問我:“小姑娘,一個人來爬山啊?”我點點頭,她說:“一個人爬山多孤單啊,下次叫上朋友一起來,有個人說話,也能互相照應。”老爺爺在一旁補充道:“人這一輩子,能有個伴兒,比啥都強。我們年輕的時候,也總吵架,可吵歸吵,心里都裝著對方。那時候我在工廠上班,她在學校教書,每天下班回家,不管多晚,她都會給我留一盞燈,熱一碗飯。現在老了,走不動了,就想一起出來看看,把年輕時沒看過的風景,都補上。”

他們的話語很樸實,卻像一股暖流,淌過我的心田。原來,最好的感情,從來都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童話,而是在柴米油鹽的瑣碎里,在吵吵鬧鬧的磨合里,漸漸沉淀下來的懂得與珍惜。是你知我的辛苦,我懂你的不易;是你愿意為我彎腰,我愿意為你等待;是無論歲月如何變遷,我們的手,始終緊緊相握。

爬到山頂時,云海翻騰,霞光萬丈,整個世界都被染成了金色。老爺爺拿出相機,小心翼翼地給老奶奶拍照,嘴里還念叨著:“笑一笑,再笑一笑,年輕時你就愛拍照,現在還是這么好看。”老奶奶不好意思地推了他一下,臉上卻洋溢著幸福的紅暈。我站在一旁,看著他們的身影被霞光拉長,忽然覺得,這就是生命里最美的風景——不是壯麗的山川,不是璀璨的星河,而是兩個相愛的人,在歲月里相互依偎,在時光里彼此溫暖。

下山的時候,我與他們告別,老奶奶拉著我的手,輕聲說:“小姑娘,不管以后遇到什么事,心里都要裝著一個人,有個人可想,有個人可盼,日子才有奔頭。”我點點頭,看著他們相互攙扶著,慢慢消失在云霧深處,心里忽然充滿了力量。

是啊,心里裝著一個人,日子才有奔頭。那個人,或許是你的父母,他們的牽掛是你永遠的港灣;或許是你的朋友,他們的惦念是你前行的動力;或許是你的愛人,他們的陪伴是你一生的溫暖;或許是你逝去的親人,他們的回憶是你心靈的歸宿。無論是誰,只要心里有這么一個人,我們就不會孤單,不會迷茫,不會在漫長的人生里失去方向。

這世間的感情,從來都不是單向的奔赴,而是雙向的牽掛。你在思念著別人的時候,或許也有人在遠方惦記著你;你在回憶著往事的時候,或許也有人在某個角落,把你珍藏在心底。這份相互的牽掛,就像一條無形的線,把我們與這個世界緊緊相連,讓我們在這冰冷的世間,感受到最溫暖的人情。

歲月流轉,時光荏苒,我們會經歷很多離別,很多失去,可那些刻在心底的牽掛,那些藏在記憶里的惦念,那些融入生命里的真情,永遠都不會消失。它們會像種子一樣,在歲月的土壤里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為我們遮風擋雨,為我們提供陰涼。

就像老家屋檐下的艾草,年年歲歲,枯了又榮,卻始終守著那份牽掛;就像抽屜里的信箋,字跡模糊,卻依然帶著惦念的溫度;就像花園里的老人,日復一日,守著回憶,卻從未覺得孤單;就像樓下的早餐攤,寒來暑往,煙火繚繞,卻始終傳遞著真情。

心之所系,歲月生暖。愿我們每個人的心里,都能住著一個可念可思可憶的人,都能擁有一份熱乎乎的牽掛,都能在這漫長的人生里,帶著這份溫暖與力量,勇敢地前行。因為有了這份牽掛,我們的生命才會變得豐盈而飽滿;因為有了這份真情,我們的歲月才會變得溫柔而明亮;因為有了這個人,我們活著,才更有精神,更有意義。

當我們老了,坐在搖椅上,曬著暖暖的陽光,回憶起生命里的那個人,想起那些牽掛與惦念,想起那些真情與陪伴,嘴角一定會揚起溫柔的笑意。因為我們知道,這一輩子,沒有白活,因為我們曾被人深深地愛過,也曾深深地愛過別人;我們曾牽掛過別人,也曾被別人深深地牽掛著。這,就是生命給予我們最好的禮物,就是人生最圓滿的結局。

山間的風,還在輕輕吹拂,帶著云海的濕潤,帶著陽光的溫暖。我站在黃山之巔,望著遠方的群山,心里充滿了感激。感激生命里出現的每一個人,感激那些陪伴我走過一段路的人,感激那些讓我牽掛、讓我思念、讓我回憶的人。是他們,讓我的生命有了色彩,有了溫度,有了意義。

愿我們都能珍惜心里的那個人,珍惜那份可念可思可憶的情,讓這份牽掛,這份真情,在歲月里永遠流淌,溫暖我們的一生,照亮我們前行的路。因為心上有個人,活著,真的很精神。

為你推薦
從斬妖除魔開始長生不死

消耗壽元灌注武學,可無限進行推演。沈儀凡人之軀,壽數不過百年,所幸可以通過斬殺妖魔獲取對方剩余壽元。在邪祟遍地的亂世中亮出長刀,讓這群活了千百年的生靈肝膽俱裂!從【鷹爪功】到【八荒裂天手】,從【伏魔拳】到【金身鎮獄法相】!沈儀偶爾也會沉思,這壽命怎么越用越多了?他收刀入鞘,抬眸朝天上看去,聽聞那云端之上有天穹玉府,其內坐滿了千真萬圣,任何一位都曾經歷無盡歲月。此番踏天而來,只為向諸仙借個百萬年,以證我長生不死大道。……此書又名《讓你氪命練武,你氪別人的?》、《道友請留步,你的壽元與在下有緣》。

陸月十九 67.6萬讀過
詭秘之主

蒸汽與機械的浪潮中,誰能觸及非凡?歷史和黑暗的迷霧里,又是誰在耳語?我從詭秘中醒來,睜眼看見這個世界:槍械,大炮,巨艦,飛空艇,差分機;魔藥,占卜,詛咒,倒吊人,封印物……光明依舊照耀,神秘從未遠離,這是一段“愚者”的傳說。

愛潛水的烏賊 623萬讀過
太虛至尊

(又名《玄靈天帝》方辰)”江凡,我后悔了!“當許怡寧發現,自己寧死不嫁的窩囊未婚夫,娶了姐姐,將她培養成一代女帝時,她后悔了。如果時間可以重來,她一定不會任性的讓姐姐替嫁!

蒼天霸主 47.4萬讀過
青山

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吾不識青山高,黃地厚。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會說話的肘子 47.8萬讀過
斗羅:謫仙臨塵,酒劍弒神
會員

李謫仙被塵心領進七寶琉璃宗。覺醒武魂那天,一柄青蓮劍出世,劍氣縱橫,先天滿魂力。他被寧風致譽為千年難遇的天才,并敲定與寧榮榮的姻緣。但不成想。六年時間過去,李謫仙魂力沒有寸進!寧榮榮:“謫仙哥哥,七寶琉璃塔是大陸第一輔助武魂,與強大的戰魂師配合,才能發揮出最強威力。”“雖然……我很不想這么說,但你的確跟不上我的腳步了。”拿回兒時互換的信物。李謫仙:“各自安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謫仙并不氣餒,他堅信自己絕非庸才。明月下。他仰頭飲酒,醉里舞劍。魂力在不知不覺中,飆漲到二十級。李謫仙這才明白。他乃雙生武魂——劍與酒。“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從七寶琉璃宗不辭而別。李謫仙手握劍、腰別酒,獨自一人游歷大陸。他喝了最香醇的酒,結識最好看的女子,挑戰最厲害的劍客。多年后。他在全國魂師大賽,與寧榮榮相遇。看著被鶯鶯燕燕包圍的李謫仙,一劍橫掃所有天才,寧榮榮淚眼婆陀。“謫仙哥哥,榮榮每天都想你……”“多年未見,你還可好?”李謫仙風輕云淡,長劍遙指。“出招吧。”謫仙之名響徹大陸。這一次,他看向神界。“天上神祇有三千,見我也須盡低眉!”(多女主,不跟團,虐唐三,虐榮榮……)

仙仙蒹葭 0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花莲县| 开远市| 北京市| 象山县| 普安县| 喀喇| 封丘县| 固始县| 台北市| 闽侯县| 临桂县| 平武县| 清水县| 沂源县| 镇远县| 绥阳县| 泰和县| 桐梓县| 仁布县| 邯郸市| 泾源县| 酒泉市| 舟曲县| 夏河县| 县级市| 上蔡县| 新安县| 铜鼓县| 河曲县| 深水埗区| 道孚县| 伊通| 内丘县| 高碑店市| 鞍山市| 盐源县| 株洲市| 昌图县| 台湾省| 舟曲县| 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