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6章 大雪茶·雪魄凝

  • 茶骨
  • 無盡滄淵
  • 3000字
  • 2025-08-21 12:54:33

大雪的風(fēng)裹著碎瓊亂玉漫進(jìn)茶園時(shí),蘇岑正蹲在茶壟邊,用竹片輕輕撥開茶枝上的積雪。這是冬茶里最金貴的“頭冬”,葉片已完全褪去秋的蕭瑟,泛著翡翠般的光澤,葉尖凝著層細(xì)密的雪珠——茶農(nóng)們管這叫“雪魄芽”,是大雪茶里最富靈韻的“冬信”。

“蘇姐姐!”小棠的聲音裹著雪粒的涼意鉆過來,發(fā)間別著朵半開的臘梅,腕間的茶草繩被雪水浸得發(fā)亮,“阿巖伯說這茬芽要趕在巳時(shí)前采完,不然日頭曬化了雪,芽尖要‘脆’啦!”

蘇岑抬頭,見茶壟間晃動(dòng)著藍(lán)布衫的身影——茶農(nóng)們正弓著腰采茶,竹簍里的茶芽沾著新雪,綠得透亮。她伸手接住小棠遞來的茶芽,指尖觸到那抹沁涼的潤(rùn):“你瞧這片,葉背的絨毛里還凝著半粒雪珠,這是‘雪魄凝玉芽’,最是金貴。”

“雪魄凝玉芽?”小棠歪著腦袋,哈出的白氣混著雪粒在茶芽上凝成小冰花,“和白露的‘霜中芽’有啥不一樣?”

“霜中芽是‘藏在白露的霜色里’,”蘇岑指著茶樹上的新葉,“雪魄芽是‘浸在大雪的雪魄中’。你聞聞——”她將茶芽湊到小棠鼻尖,“這香里帶著股子清冽,像新碾的梅粉,涼絲絲的,卻又甜得人心尖顫。”

小棠吸了吸鼻子,眼睛亮得像雪地里的星子:“真的!還有點(diǎn)糯嘰嘰的,像外婆蒸的桂花糕!”

茶園的竹樓前支起了新茶灶,灶膛里的松枝燒得噼啪響。阿巖正用竹耙子翻曬“大雪茶青”,汗?jié)竦乃{(lán)布衫貼在背上,卻仍哼著改編的茶謠:“芽芽醒,大雪至,炒茶火,軟似綿……”

“阿巖伯!”小棠蹦過去,手里攥著片沾著雪珠的茶芽,“你聞聞!這芽尖的香,像不像去年大雪你給我煮的老茶梗?”

阿巖接過茶芽,瞇眼湊近:“還真有點(diǎn)兒。”他將茶芽遞給蘇岑,“蘇姑娘,你聞聞——這是‘雪中藏’,只有經(jīng)了大雪夜雪的茶青才有的。”

蘇岑深吸一口氣,清鮮的茶香裹著梅香在舌尖炸開。她想起茶祖虛影說過的話:“茶的魂,在‘凝’字里。冬的凝,要凝盡秋的藏,凝出春的生,茶芽才透得出氣,泡出有底蘊(yùn)的湯。”

午后的茶寮里,灶膛里的松枝燒得噼啪響。阿巖正往鐵鍋里抹茶油,油星子濺在圍裙上,開出小朵的金黃。“蘇姑娘,”他轉(zhuǎn)頭對(duì)蘇岑笑,“今冬的雪魄芽雖少,可每片都攢足了勁兒。”他指了指竹簍,“你瞧這片——”

蘇岑湊過去,見那茶芽背面的絨毛里還凝著半粒雪珠。“這是茶樹自己留的。”阿巖說,“大雪的夜雪最是清冽,芽尖沾了雪,就像喝了口涼茶,把秋的躁都?jí)合氯チ恕_@是茶樹的‘凝心茶’。”

“阿巖伯又講古!”小棠趴在灶臺(tái)邊,“茶樹怎會(huì)凝心?”

“茶樹是山的琥珀,”阿巖摸了摸她的頭,“春生夏長(zhǎng),秋收冬藏。大雪一到,茶樹就知道要‘凝’了——把藏了一秋的靈氣凝進(jìn)芽尖,把潤(rùn)了一冬的梅香凝進(jìn)葉脈。你瞧這芽——”他指尖點(diǎn)了點(diǎn)茶芽,“葉尖微垂,像要落進(jìn)茶盞的筆,里頭藏著整個(gè)秋天的故事。”

話音未落,竹簾外傳來清脆的鈴鐺聲。沈硯掀簾進(jìn)來,肩頭落著層薄雪,手里提著個(gè)朱漆食盒:“蘇姑娘,我?guī)Я颂怯箢^來——聽說你要炒‘雪魄芽’,甜津津的糖芋頭,最能襯出雪的潤(rùn)。”

“沈公子倒是有心。”蘇岑接過食盒,掀開蓋子,熱氣裹著芋香撲出來,“不過糖芋頭要配新茶,得等茶炒好了再吃。”

沈硯笑了:“我讓家里的廚子熬了藕粉,等會(huì)兒茶泡好了,調(diào)碗藕粉桂糖,配雪魄芽最妙。”他轉(zhuǎn)頭對(duì)阿巖說,“阿巖哥,今冬的茶會(huì),我想請(qǐng)?zhí)K州的‘松鶴樓’、杭州的‘忘憂居’,再約上福州的‘茉莉軒’——他們家的‘白露銀針’,和咱們的雪魄芽正好搭個(gè)‘大雪雅集’。”

阿巖瞇眼笑:“好是好,可炒茶的火候得再琢磨琢磨。”他指了指鐵鍋,“雪魄芽比霜中芽更嫩,火小了炒不出香,火大了又要焦邊。去年炒壞了兩鍋,我蹲在灶前抽了半宿旱煙。”

蘇岑抿嘴笑:“今年有周小姐在,她帶了蘇州的老茶師來,說是能‘看煙辨火’。”她指了指竹樓外——穿月白衫子的周小姐正蹲在灶前,拿個(gè)小本記錄煙的顏色,“周小姐說,炒冬茶時(shí),煙要像梅瓣的顏色,淡粉里透點(diǎn)白,這才是火候到了。”

午后的茶寮里,鐵鍋燒得溫溫的。周小姐扶了扶玳瑁眼鏡,指著鍋上方的煙:“阿巖師傅,這煙顏色偏白,得再添把松枝。”

阿巖依言添了根老松枝,松針遇熱發(fā)出細(xì)碎的“噼啪”聲,煙立刻轉(zhuǎn)成淡粉色,里頭還浮著點(diǎn)白。“對(duì)了!”周小姐拍手,“這就對(duì)了!古人說‘炒茶看煙如看云’,冬茶的煙要像冬云,柔里帶剛。”

小棠踮著腳趴在灶臺(tái)邊,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鍋里的茶青——那是她今早采的“雪魄芽”,正隨著阿巖的手翻涌,像一片翡翠色的波浪。“阿巖伯,”她突然開口,“為什么炒雪魄芽要‘看煙’?”

阿巖頓了頓,把茶芽撥到鍋邊:“你看這煙,是茶青里的油氣在跑。冬茶的油嫩,火小了,油出不來,茶湯寡;火大了,油燒焦了,茶湯苦。你瞧這煙色——”他指著淡粉色的煙,“像不像梅瓣?這就是‘剛好’的火候,油慢慢滲出來,和梅露的甜、松枝的香,都融在一起了。”

小棠似懂非懂地點(diǎn)點(diǎn)頭,忽然伸手輕輕碰了碰鍋邊的茶芽:“原來茶芽也會(huì)‘說話’呀?”

蘇岑笑了:“茶芽不會(huì)說話,但它會(huì)‘變’。”她指了指小棠的手,“你看,你的手心里還留著茶芽的溫度——這就是茶芽給你的‘信’。”

小棠攤開手,掌心里果然有片淡淡的綠痕,像茶芽的影子。她忽然撲進(jìn)蘇岑懷里:“蘇姐姐,我以后要做最懂‘茶性’的茶人!”

暮色降臨時(shí),茶寮的灶火漸漸弱了。阿巖揭開陶甕,新炒的“雪魄芽”泛著翡翠綠的光,芽尖的雪珠雖化了,卻留著層若有若無的白,像給茶芽蒙了層紗。

“泡一杯嘗嘗。”蘇岑提起茶壺,高沖低斟,茶湯入盞時(shí),騰起的白霧里,隱約能看見梅瓣的輪廓。她遞給小棠:“你聞聞。”

小棠捧起茶盞,深深吸了口氣:“像……像大雪的月亮!”她抿了一口,眼睛立刻亮了,“甜絲絲的,還有點(diǎn)糯嘰嘰的,像咬了口糖芋頭!”

沈硯也端起茶盞:“比我去年喝的更有層次。”他望著窗外漸暗的天色,“蘇姑娘,明天就是冬至了,我想在茶園辦個(gè)‘冬茶雅集’,請(qǐng)各地茶人來做雪魄茶,再圍爐煮茶。你說,行嗎?”

蘇岑點(diǎn)頭:“行。但要加個(gè)規(guī)矩——”她指了指小棠,“要教孩子們認(rèn)雪、等雪、護(hù)茶青。茶不是天上掉的,是要和雪商量著長(zhǎng),和梅香商量著藏的。”

沈硯笑著應(yīng)下。這時(shí),竹簾外傳來腳步聲,周小姐抱著一摞書進(jìn)來,鬢角沾著雪:“蘇姑娘,我在蘇州查到本老茶譜,里面記著‘雪魄茶要配梅蜜烹’——”她翻開書頁(yè),指著上面的批注,“還說‘茶有冬,人有念’,您說這是不是和茶祖說的‘茶是人的影子’一個(gè)意思?”

蘇岑接過書,目光掃過泛黃的紙頁(yè),忽然笑了:“是一個(gè)意思。茶的魂,是念茶人的魂;人的念,是茶里的念。”她抬頭看向窗外的茶園,茶壟在暮色中泛著青碧,像撒了層碎玉,“你們看,茶園醒了,可茶芽還在長(zhǎng)。等明年大雪,這些茶芽會(huì)變成新的茶青,又會(huì)被人小心收進(jìn)竹簍,炒進(jìn)鍋里,泡進(jìn)盞里……”

“就是這樣,”阿巖摸了摸小棠的頭,“茶的事,沒個(gè)完。”

深夜,蘇岑獨(dú)自來到茶骨崖下。

冬至的茶骨崖泛著濕潤(rùn)的光,茶紋里還凝著白日的雪露。她伸手觸碰,指尖傳來熟悉的溫度——茶骨在“呼吸”,和茶園里的每一片茶葉、每一盞茶燈、每一聲笑鬧同頻。

“茶祖爺爺,”她輕聲說,“您看,雪魄芽炒出來了。”

茶骨的茶紋微微顫動(dòng),一道碧光從崖頂灑下,落在她掌心的茶源玉上。玉面的紋路突然亮起,映出一行新字:

“茶者,凝也;凝者,厚也。”

蘇岑笑了。她望著山腳下的燈火,知道那些燈火里,有小棠整理茶簍的身影,有沈硯寫茶會(huì)請(qǐng)柬的側(cè)影,有周小姐翻老茶譜的專注,有阿巖給茶灶添柴的動(dòng)作。

而她,不過是這“凝”與“厚”里的一片茶葉——一片從春到大雪,從舊到新,始終被溫柔捧在手心的茶葉。

風(fēng)卷著梅香掠過,冬至的茶園,正醞釀著又一個(gè)關(guān)于沉淀與希望的故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流县| 兴宁市| 平罗县| 云霄县| 绍兴县| 丹寨县| 靖宇县| 太康县| 太保市| 积石山| 宁蒗| 筠连县| 宁海县| 波密县| 志丹县| 汤阴县| 淮北市| 高阳县| 延边| 屏边| 清丰县| 牡丹江市| 交城县| 黄浦区| 武鸣县| 顺义区| 开远市| 阿尔山市| 利辛县| 高碑店市| 伊宁市| 云梦县| 仪征市| 师宗县| 汾阳市| 湖州市| 来安县| 靖边县| 茌平县| 凤庆县| 洛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