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與書法相伴的生活
  • 林曦主編
  • 3645字
  • 2025-07-10 17:31:01


比想象更多——十年暄桐和“與書法相伴的生活”

林曦

這本書是有關書法的故事,但又不止于此。

書中的分享者,是我在暄桐教室的學生們。我一直記得十年前,自己決定要做暄桐教室時的心情。因為從小和筆墨相伴,一直體會和享受著寫書法所帶來的那種快樂和充盈,于是在2011年,我想到要開一間教室。在那里,我可以分享自己所喜愛的筆墨技藝和傳統文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很單純,大家可以卸下鎧甲和各種塵務,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我想象著未來我會有很多的知音,我們一同讀書、寫字、畫畫,春天一起看花,中秋一同賞月,到了冬天一起寫春聯,還可以共享點心美食,及至對某一個筆畫的感知有著秘密般的默契會心,幾乎忍不住笑出了聲來,仿佛已然看到了理想的達成。

我就這樣成為一個老師,十年過去,當時設想的知音和同好,在這些年中變得越來越多。到后來有了線上的課程,教和學不再限于時空,我甚至收到過同學發來的在南極寫字的照片,窗外是一片回還的綠色極光,同學說,給老師看看窗外的風景。

在師生的相處中,因為角色的原因,總是我說得多,同學講得少。但從他們的作業、留言和信息中,我知道那后面是許許多多豐富有趣也逶迤幽深的心靈。站在講臺上,看著認真的他們,我知道他們心中有好多的東西。比如在某個同學的眼睛突然一亮或神情有一種微妙的舒展時,我會知道,他得到了一些什么,有些東西在閃現、醞釀和生長。

“那是個初春的周末,天有點涼,下著小雨。我開著窗,窗外是沁心的無邊絲雨,涼意中帶著濕潤。我也選對了音樂,梅林茂的曲子。我循環地聽著,循環地寫著《玉版十三行》,停不下來。那陣微雨,那點涼風,伴著音樂,還有手上總也寫不像但又讓人欲罷不能的字。那個時候覺得生活特別如意,到了一種不好意思嘚瑟的程度。”

這是書的第二章“收獲”中Lucy的分享。曾經被忙碌和緊張裹挾的她,說隨著寫字這件事進入生活,她發現和體會到了過去很多看不到的東西。忙碌趕路是一種常態,這個過程會帶來進益,但那些平淡劃過的一切,也正是生活的本意,值得就此停駐、感受、享有。我很明白這樣的感受,紛紛擾擾里,于一種專注和投入中,就地快樂和滿足起來。如果要我說出書法所帶來的一些好來,這種凝聚和安住,是第一件。

驪淳在第五章“時間”中,談到了她對于時間的感受。她說來到一定的年歲時,對于沒有虛度的判斷,不再是效率,或此中的事有用無用、是大是小,而是是否有“真心”。她說:“只有在真心的映托之下,時間才會顯得格外有意義和有價值。所以無所謂在做著什么事情,重要的是你在其中,是否有一顆投入的真心?!?/p>

我們都以時間為貴重之物,常念著要惜時惜日,會覺得要盡量節約或物盡其用,但她的心得帶來了一種新的觸動和啟發,越過了可被計量和比較的一些,更本質和主動,也更為溫柔。

還有第七章“安心”中,志群說起有一次在課上她向我提問關于“生死”問題的事。雖然已經過去了好幾年,但我對那件事的印象很深刻。只是并不確定,在教學中,很多諸如此類的問答交流,他們有沒有記住——不光是這些回答,還有這些時光。在訪談中,她說起了這件事,我才知道她是記得的。那一種各自在生活中忙碌著,無須許多長談往來,卻心心相印的感覺,令人覺得很溫暖、很開心。

有的時候,我會忍不住感念。我在那個夜晚所暢想的“一同讀書、寫字、畫畫,春天一起看花,中秋一同賞月,到了冬天一起寫春聯”的情形,真的變成了彼此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由此,我們和傳統、書法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一種假設或是對于它們的追慕與想象,而是在當下被真真切切地“活”了出來。它令人樂在其中,有所進步和享有。在此刻中盡力和盡興的我們也可以經由著一支毛筆,去到更深遠廣大的地方,遇見和體驗更多。

前些年,暄桐教室做了一個訪談項目,采訪了很多在暄桐教室學習的同學。他們來自不同的背景,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性情與人生歷練,于是我以“寫字的人”為題,想要記錄下他們學習書法的體驗,還有相關的生活的樣子。

今年是暄桐教室的十周年,雖然還有長路,但也算是一個小小的節點了,于是起意與教室的工作伙伴將這些故事進行了整理和再編撰,做成這本書,為一個留念。

如上所述,書中的內容,讓我有很多感動。雖然講述者們是自己教過數年的學生,很熟悉,很親切,但當所有的故事匯集到一起,讓人看到的是,不同的人借由書法這門功夫,精進升級,有所收獲的過程。雖然際遇和風格迥異,但他們都讓書法成了人生里一種很正面的牽引的力量。并且,當他們真正把心中的一些東西講出來的時候,我才發現,它們已經遠遠大于我作為老師的期待——我以為同學收獲了這些,但他們所發展和生長的,遠比想象更多。

由此看過去的十年,我覺得快樂充實,想象未來的一生,也覺得想要孜孜不倦地將關于傳統、筆墨的教習與分享這件事做好。于是在這本書的成書之際,最想要說的是謝謝。謝謝很多的愛、很多的陪伴,以及我們對生活、對書法這件事,還有彼此,都認真相待了。

由書法而更多——關于成書的結構

2020年,我出了一本《書法課》,其中有一種老師的視角,嘗試著對書法的學習進行了一次從技巧到心法的較為完整的勾勒和導覽。這一本《與書法相伴的生活》就好像它的另一半,生動如實地呈現了這些和書法相伴的人在一路上對于這件事的實踐、理解、心得和進益,還有必然會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問題以及他們的解決之道。

他們和你我一樣,不是天賦異稟的天才,也不是“被選中”的少數。他們所提供的,是一些與我們更為貼近也更可參訪的方法和途徑。就像暄桐的口號,“寫字是一種生活”,這不是一個人的生活,而是一群人,一群平凡如你我的人的生活,那些進益、美好及其途徑,雖是由書法而生,卻可以被“平移”到生活的各處,我想這便是這本以普通人的經歷所組成的書的最好的意義。

如目錄中所呈現的,我們按照學習過程中最為普遍的十個主題,將這本書分為了十個部分:

一.開始

這部分關于我們可以如何開始。其中所涉及的重要的一點是:我們該如何意識到自己最為真實的渴求。有的時候,那反而不是一種需要“深思熟慮”的存在。

二.收獲

當開始一門技藝的學習時,我們需要知道自己的目的所在,即什么東西值得我們為之付出時間和精力。這是由寫字所生發出的各樣的所獲,而“寫得一手好字”這件事,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三.困難

前行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困難,如何看待和認知它們,是如何處理它們的一種前提。這一部分里,有關于處理困難的各種方法參考——有的針對學習過程中的具體困難,有的關于如何調整自己。

四.方法

有一些風景,走得不夠遠,是看不見的。這一部分所討論的是“方法”,它們會幫助我們持續下去。

五.時間

作為最為稀缺和寶貴的資源,我們需要善用時間。這一部分是許多關于時間使用和管理的心得。

六.通會

獲得通達和洞明是學習的重要意義。世間事物各異,但內里往往能找到相似的模型和規律。這一部分是許多的由此及彼。

七.安心

“安心”應該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情了。外界的順逆不可控制,內心的安寧和篤定,是我們最真實的依仗。這一部分有全書中最詩意的平淡講述,也有關于“如何安心”的一些建議。

八.老師

這一部分里有很多的情誼,師生之間,一種單純而認真的相伴。但在此之前的前提,是對于老師本質角色的定義:他們不必完美,他們要做的,是幫助學生一路前行,成為自己。

九.他人

關于外界的種種聲音,無論正面負面,若先接受“我們是不同的”這一件事,心中都會平和很多吧。這一部分,由寫字為媒介,分享的是“我們”與“他人”之間必有的隔閡與必有的相通。

十.傳統

我們不能指著一張畫或一杯茶說這就是傳統,那太片面,但可以說,以它們為一種日常,并在其中體味到樂趣和安然的生活方式是傳統的。因此,基于一種生活的實用,傳統實在是鮮活可愛而營養豐富的存在。就像在這一部分的分享中,傳統在當下人們的生活中是自然又必然的樣子。

如上的每一個主題都采用了“1+n”的內容形式:

“1”是一篇完整的訪談,其內容對它所在部分的主題有著比較契合與深入的呈現。

“n”是8到12份來自不同同學針對這一主題的分享。它們篇幅較短,多為一、二段文字,可以讓人看到更多相關的可能。很大概率的,我們可以在其中找到與自己相契的情況或解答。

其后有一個叫做“也許和你有關”的部分,是針對這個主題的總結和闡發,并列舉了一些可以具體使用的方法。之所以做這樣的工作,是因為這些源于寫字的啟發和具體的方法,不止適用于寫字。所以梳理和編撰了這些內容,即使你是不寫字的人,也依然可以以它們為一種參考,并取用在生活的各處。

我會想起屠隆在《遵生八箋》中說的“一切藥物補元,器玩娛志,心有所寄,庶不外馳”,人生在世,總是需要有一些事情來令我們有所寄托,由此在紛雜浮世中,細細密密又扎扎實實地扎下根去;也會想起王羲之在《蘭亭序》中說的“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時代更迭,但有些東西,令生活在不同時間中的人都喜歡,都覺得快意和安慰,就像書法這件事。

很希望,在這甘苦交錯的生活中,我們都找到自己的棲泊寄托處,并專注于身體力行中,去體味自己的體味,成長自己的成長,得到自在和快樂。

可能經由書法,可能經由其他。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海省| 贡嘎县| 涿鹿县| 泰兴市| 朔州市| 周宁县| 革吉县| 沙河市| 会东县| 来安县| 边坝县| 广灵县| 西充县| 巩留县| 德安县| 全椒县| 涞水县| 清流县| 宁陕县| 南郑县| 达州市| 普定县| 长沙市| 武宁县| 朝阳县| 滦平县| 锦屏县| 东明县| 开鲁县| 衡东县| 辽阳县| 平凉市| 高唐县| 年辖:市辖区| 讷河市| 天峻县| 定陶县| 香格里拉县| 福州市| 治县。| 阜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