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7章 衣缽傳承

  • 峨眉月影
  • 水滴載舟
  • 2601字
  • 2025-08-06 15:20:13

峨眉山的雪落了三日,金頂銅殿的檐角掛滿冰凌。

郭襄端坐在蒲團上,九陽真氣在周身流轉,將飄落的雪花隔絕在三尺之外。她面前攤開的《峨眉武學總綱》已寫至最后一卷,墨跡未干的扉頁上題著“風陵“二字。

“師父。“程映雪捧著名冊輕聲道,“今年通過三關的弟子共七人,有個孩子...“

殿門忽被山風吹開,風雪中站著個渾身濕透的小姑娘。約莫十二三歲的年紀,懷里緊抱著塊刻有渡船圖案的木牌——正是當年風陵渡口的船令!

洗象池畔,郭襄將鐵羅漢放在青石上。

這尊楊過所贈的信物已銹跡斑斑,卻在雪地里泛著奇異暖光。小弟子跪在三步外,凍裂的手指無意識模仿著鐵羅漢的拳架。

“你從何處來?“

“風陵渡。“女孩聲音清亮,“我爹是擺渡人,去年蒙古兵燒了渡船...“她突然比劃了個劍指,“但有個獨臂大叔教我這樣,說能報仇!“

郭襄指尖的墨筆突然折斷。那招式分明是改良過的打狗棒法,而當今世上會使這招的獨臂人......

“你叫什么?“

“他們都叫我小船娘。“女孩仰起臉,瞳孔映著雪光,“請師父賜名!“

池水無風自動,倒映出郭襄鬢邊新生的烏絲。她拾起鐵羅漢按在女孩肩頭:“即日起,你法號風陵。“

鐵羅漢突然裂開,內里掉出顆琉璃珠——正是當年小龍女贈她的生辰禮!

藏經閣密室,程映雪看著師父封存鐵羅漢與劍譜。

“《慈航普度劍》最后一式...“郭襄以指代筆,在石壁上刻出劍痕,“需斷情絲,斬執念。“

刻到第七道劍痕時,壁面突然剝落,露出隱藏的暗格。里面靜靜躺著半截焦黑的桃花枝,枝上纏著褪色的紅繩——正是襄陽城破那夜,她與父母訣別時扯下的發帶!

“師父?“

郭襄的手罕見地顫抖:“原來在這兒...“

窗外忽傳來鐘鳴,余欣月匆匆趕來:“活死人墓的桃樹結果了!“

后山禁地,本應隆冬凋零的桃樹竟結出七枚碩果。

最碩大那顆突然墜落,果肉遇風即化,露出里面包裹的玄鐵令牌——正面刻著“俠“,背面寫著“情“,正是嘉陵江大戰后消失的信物!

風陵小師太突然捂住心口,她懷中的琉璃珠自行飛起,與令牌相撞。

“咔嚓!“

珠中浮現出楊過的虛影,正在演練某套從未現世的劍法。更驚人的是,那招式與石壁上的《慈航普度劍》完美銜接,仿佛本就是一體兩面!

郭襄的白發無風自動,她終于明白為何這套劍法始終差最后一式——

原來需要兩個人來完成。

一個在江湖,

一個在回憶。

峨眉后山的桃樹在一夜之間凋零,七枚果實化作晶瑩的琥珀,內里封存著七式劍招的虛影。風陵小師太跪坐在樹下,琉璃珠懸在眉前三寸,映照出她瞳孔里流轉的劍意——竟與楊過虛影的招式分毫不差!

“師父...“程映雪看著郭襄霜白的鬢發,“這孩子使的難道是...“

“黯然銷魂掌的劍式變招。“郭襄指尖輕觸玄鐵令,令牌突然分解重組,化作一柄三寸小劍,“楊大哥當年創這套掌法時,融入了獨孤九劍的破招之理。“

小劍突然飛向風陵師太,在她右手腕內側刻下道淺痕。鮮血尚未滲出,傷口已然愈合,只留下個極小的劍形印記。

藏經閣內,《峨眉武學總綱》無風自動。

郭襄以指為筆,在最后空白頁上勾畫。墨跡未干便滲入紙背,浮現出與琉璃珠中相同的劍路。更奇異的是,先前封存的鐵羅漢竟從木匣中自行跳出,在書頁上踏出十八個深淺不一的腳印——正是當年覺遠大師口述《九陽真經》時留下的步法!

“原來如此。“程映雪獨臂輕顫,“《慈航普度劍》的最后一式...“

“需兩人同使。“郭襄突然咳嗽,袖口染上點點猩紅,“一人持正,一人守奇。“

余欣月慌忙去扶,卻被師父袖中滑出的物件驚住——那是半片枯黃的桃花瓣,本該在三十年前就化作塵土。

當夜,風陵師太在夢中習劍。

琉璃珠懸于窗前,將月光折射成劍影。她腕間的劍印微微發燙,腦海中浮現出從未見過的畫面:年輕的郭襄站在風陵渡口,懷中抱著個熟睡的嬰孩...

“啊!“

她驚醒時,發現自己右手正做著奇特的劍訣。窗外桃樹殘枝上,最后一片枯葉飄落,葉脈組成清晰的路線圖——終點是活死人墓的斷龍石!

程映雪推開閉關室的門,發現郭襄正在焚燒書信。

火盆里的羊皮紙卷曲焦黑,卻仍能辨認出“芙兒親啟“的字樣。最令人心驚的是,師父左手指尖凝結著冰霜,右腕卻纏繞著九陽真氣——這是功力散溢的征兆!

“師父!“

“無妨。“郭襄將灰燼碾碎,“去把風陵帶來。“

她從懷中取出枚磨損嚴重的銅錢,正是當年在華山之巔,與張三豐論道時用的那枚。錢孔穿著的紅繩已經褪色,卻仍能看出原本是兩縷發絲擰成。

“這最后一課...“郭襄的聲音忽然變得飄渺,“我教了三十年。“

黎明前的黑暗中,活死人墓遺址傳來機關轉動的悶響。

風陵師太腕間的劍印亮如星辰,照亮了斷龍石上的刻字:

“情至深處無怨無尤“

當第一縷陽光掠過山巔時,墓中飛出七道劍氣,在空中凝成北斗形狀。而峨眉金頂的晨鐘無人自鳴,聲傳百里——

那是宗師隕落的哀音。

峨眉金頂的晨鐘響了九十九聲,山間云霧凝成蓮華。

程映雪推開閉關室的門,蒲團上只余一件素白僧袍。《峨眉武學總綱》攤開在案,最后一頁墨跡未干——

“劍無劍,禪非禪“

“萬法歸宗處“

“明月照大江“

字跡由濃轉淡,最終化作七點墨星,排列如北斗。

活死人墓前,風陵師太腕間劍印灼如烈火。

斷龍石轟然開啟,墓中既無棺槨也無遺蛻,唯有九盞長明燈環繞石臺。臺上放著三樣物件:半截玄鐵劍、褪色的銅鈴,以及......

一枚新鮮的蟠桃。

桃皮下隱約可見經脈般的紋路,與風陵師太腕間劍印一模一樣。當她觸碰桃實的剎那,整座峨眉山七十二峰同時響起劍鳴!

“這是......“

余欣月背后的鐵觀音紋突然剝離,在空中凝成郭襄虛影:“風陵,接劍。“

玄鐵劍與銅鈴相撞,清音中浮現出完整版的《慈航普度劍》——原來最后一式需以鈴為劍,以情為鋒!

藏經閣頂樓,程映雪發現師父的僧袍內襯繡著密文。

九陽真氣拂過,絲線顯現出桃花島地圖。某個被珊瑚礁環繞的小島上,標著行小字:

“靖蓉合葬于此“

更令人心驚的是,地圖邊緣還有道模糊的掌印——五指纖長,腕部缺了根筋絡,分明是楊過的手痕!

“師父......“程映雪獨臂顫抖,“您早算到這一天了?“

窗外忽有白鶴掠過,叼走了案上那枚穿紅繩的銅錢。

七日后,風陵師太正式接任掌門。

典禮當夜,她獨坐洗象池畔。懷中琉璃珠突然裂開,露出里面封存的最后一縷劍意——那不是楊過的招式,而是郭襄十六歲那年,在風陵渡初遇神雕俠時,下意識比劃的劍招。

稚嫩,笨拙,卻純粹得令人心顫。

池水無風起浪,映出兩個并肩而立的身影。年輕時的郭襄簪花執劍,身側站著戴人皮面具的獨臂男子。

“大哥哥,我這招使得對嗎?“

虛影中的楊過尚未回答,現實里的風陵師太已本能地擺出同樣起手式——腕間劍印大放光明,竟與當年郭襄比劃的姿勢分毫不差!

峨眉山巔,五百弟子佩劍齊鳴。

那聲音不似金鐵,倒像誰在輕輕嘆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北省| 天峻县| 图们市| 郸城县| 枝江市| 通山县| 望城县| 嘉鱼县| 宁城县| 满城县| 和平区| 陕西省| 靖边县| 贵德县| 汉沽区| 武胜县| 广德县| 太仓市| 盐山县| 鄂托克前旗| 林州市| 建阳市| 柯坪县| 繁峙县| 牟定县| 浠水县| 昌黎县| 安义县| 景泰县| 全州县| 柳河县| 富宁县| 平湖市| 潮安县| 高雄市| 长岛县| 慈利县| 华亭县| 淮南市| 忻城县| 黄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