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之巔的殘陽如血,郭襄的白發在朔風中獵獵飛舞。她手中那柄尋常鐵劍此刻正嗡嗡震顫,劍身映照出百里外蒙古鐵騎掀起的滾滾煙塵。
“報——“丐幫弟子踉蹌跪地,“蒙古十萬大軍已破潼關,先鋒營打著'剿滅江湖逆黨'的旗號!“
山風突然靜止,七十二峰松濤俱寂。
張三豐的拂塵掃過身前青石,碎石自動排列成河洛陣圖:“郭掌門,老道方才起了一卦。“
“卦象如何?“
“坎上離下,水火未濟。“他指尖輕點,陣圖中浮現出六個光點,“需六派合力,方有一線生機。“
郭襄的鐵劍突然插入陣眼,劍尖不偏不倚抵在“未濟“二字交匯處:“那就讓蒙古人見識下,什么叫真正的——水火既濟!“
嘉陵江畔,六大派掌門齊聚。
少林空聞大師的袈裟無風自動,九枚佛珠懸浮成陣;昆侖何足道的鐵琴橫陳膝前,七弦皆泛著青光;就連向來獨來獨往的明教陽頂天,也帶著圣火令肅立江邊。
“諸位請看。“郭襄劍指江心。
湍急的水流突然分開,露出江底十二尊銹跡斑斑的鐵像——正是當年天工血脈的遺存!更驚人的是,這些鐵像的姿勢竟與各派鎮派武學的起手式一模一樣。
“原來如此...“張三豐的太極圖鋪展至江面,“當年楊大俠將破解蒙古武學的法門,藏在了這里。“
蒙古大營,察罕親王撫摸著新鑄的狼首巨刀。
“報!六大派正在江邊...“探子話音未落,帳外突然傳來地動山搖的巨響。
察罕沖出營帳,只見嘉陵江水倒懸天際,水中浮現出數百個持劍身影——那是三十年來所有葬身江湖的英魂!而引領這些虛影的,正是踏浪而來的郭襄與張三豐。
“不可能!“察罕的狼首刀劇烈震顫,“你們的武功明明...“
“王爺可知什么叫薪火相傳?“郭襄的鐵劍平平遞出,劍尖涌出的竟是當年楊過的黯然掌力,“這一劍,是替家父還的。“
張三豐的拂塵同時掃過,太極勁力將蒙古箭陣盡數反彈:“這一式,是替覺遠大師討的。“
江面突然凝結成鏡,倒映出當年襄陽城破的慘象。當郭襄的劍鋒與張三豐的拂塵相觸時,所有幻象炸裂成萬千光點——每個光點里,都跳動著各派武學的精髓!
殘月升起時,幸存的蒙古騎兵已逃至百里之外。
六大派弟子在江灘上發現昏迷的兩位宗師。他們兵器交叉插在地上,組成奇特的卦象:上坎下離,正是“既濟“。
郭襄的白發間多了縷烏絲,張三豐的拂塵則纏著根金線。兩人掌心相合處,靜靜躺著枚生銹的玄鐵令——
正面刻著“俠“,背面寫著“情“。
嘉陵江的夜霧中,六大派弟子正在打掃戰場。
程映雪獨臂持劍,劍氣在江面上劃出一道金線,將蒙古潰軍阻隔在江北。陽頂天的圣火令插在岸邊,火焰凝成明尊法相,震懾著殘余的敵軍探子。
突然,江底傳來沉悶的震動——那十二尊鐵像竟緩緩下沉,仿佛被某種力量重新拖入深淵。
“不對勁!“余欣月背后的鐵觀音紋驟然發燙,“師父和張真人呢?“
蒙古大營深處,察罕親王吐著血沫,將狼首刀插入祭壇。
“以為這樣就結束了?“他獰笑著扯開衣襟,胸口赫然嵌著塊天工血脈的金屬核心,“郭襄,你忘了當年是誰幫蒙古改良攻城炮的!“
祭壇四周突然升起十二根銅柱,每根柱頂都浮現出各派武學的虛影——竟是方才大戰時被偷偷拓印的招式!更可怕的是,銅柱之間開始浮現血色鎖鏈,將六大派的內功心法強行糅合。
“王爺...“隨軍薩滿顫抖著捧出水晶匣,“真的要喚醒那個嗎?“
察罕劈手奪過匣子,里面躺著枚刻有“獨孤“二字的玄鐵片:
“當年獨孤求敗能一劍破萬法,本王今日就要用他的劍意——屠盡中原武林!“
江心漩渦處,郭襄與張三豐浮出水面。
兩人氣息微弱,卻帶著某種奇特的共鳴。郭襄的白發間那縷烏絲愈發明顯,張三豐的拂塵金線則隱隱組成太極圖形。
“感覺到了嗎?“張三豐突然睜眼,“江底有東西在模仿我們的武功。“
郭襄指尖輕觸水面,九陽真氣如漣漪擴散:“不是模仿...是吞噬。“
她話音未落,整條嘉陵江突然沸騰!十二道水龍卷沖天而起,每道水柱里都裹著尊鐵像,而鐵像的招式赫然是——
少林金剛掌、武當太極拳、峨眉金頂佛光、昆侖兩儀劍、明教乾坤大挪移、丐幫降龍十八掌......
六大派的絕學,正在被逆向推演!
峨眉山巔,鎮派寶劍“倚天“突然自鳴出鞘。
程映雪飛身接住長劍,卻發現劍身滾燙——內里封存的《九陰真經》文字正逐個亮起,又在下一秒變成血色。
“掌門!“弟子驚恐地指向天空,“月亮...月亮變紅了!“
赤月之下,嘉陵江方向升起十二道血光,在空中交織成巨大的劍陣。劍陣中央,隱約可見郭襄與張三豐背靠背懸浮,周身纏繞著來自各派武學的氣勁。
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江面上浮現出密密麻麻的金屬顆粒,正組成一行蒙古文字:
“天工開物,武道歸元“
活死人墓遺址,那株郭襄種下的桃樹突然開花結果。
果實墜地的剎那,楊過當年留下的玄鐵劍鞘破土而出。鞘上“相思“二字大放光明,映照出墓壁隱藏的最后一招劍式——
正是獨孤求敗刻在劍冢的“無劍之境“!
赤月當空,嘉陵江化作血海。
十二尊鐵像懸浮于江面,各派絕學被拆解成基礎招式,在血色鎖鏈中重組。察罕親王站在祭壇中央,狼首刀已與獨孤劍意融合,刀身延展出三尺赤芒。
“郭襄!“他的聲音混雜著金屬摩擦的刺耳鳴響,“今日便讓你見識真正的——天工開物!“
刀鋒所指,江水分裂。一柄完全由金屬顆粒凝成的巨劍破浪而出,劍身刻滿各派武學破綻!
千鈞一發之際,活死人墓方向飛來玄鐵劍鞘。
郭襄白發間的烏絲驟然生長,轉眼化作青絲如瀑。她握住劍鞘的剎那,張三豐的拂塵金線自動纏繞其上——竟成了劍柄!
“張真人,可還記得當年華山論劍?“
張三豐朗笑,太極圖在腳下鋪展:“佛道合流,水火既濟。“
兩人身影突然模糊,在江面上幻化出三重殘影:
二十歲的郭襄手持倚天劍,劍氣如虹;
百歲的張三豐揮動太極拂塵,剛柔并濟;
而此刻的他們,則共同握著那柄未成形的玄鐵劍——鞘為刃,塵為柄,中間空無一物,卻讓漫天血光為之凝滯!
程映雪突然悟了。
“眾弟子聽令!“她獨臂高舉,倚天劍脫手飛出,“萬劍——歸宗!“
六大派所有佩劍應聲而起,在江面上空拼成完整劍陣。更驚人的是,那些被吞噬的武學虛影,竟從鐵像中逆流而出,盡數匯入玄鐵劍鞘!
“原來如此...“陽頂天恍然大悟,“天工血脈能吞噬武學,卻吞不下武道精神!“
他猛地將圣火令插入心口,引動本命真火:“明尊在上,請燃我軀為炬!“
熊熊烈焰中,所有被拓印的明教武功,從銅柱上剝落還原!
赤月突然迸裂。
郭襄與張三豐的身影在光芒中交融,玄鐵劍終于完整——無鋒無刃,卻蘊含著江湖百年來的武道真意。
“察罕。“郭襄的聲音仿佛千萬人合鳴,“你可知獨孤求敗為何終生求一敗而不得?“
劍尖輕點,十二鐵像分崩離析。
“因為——“張三豐的太極圖籠罩四野,“真正的武道,從來不怕被看破。“
金屬巨劍轟然倒塌,察罕胸前的天工核心寸寸龜裂。最后時刻,他恍惚看見劍身映出的不是敗相,而是當年襄陽城頭,郭靖黃蓉并肩而立的身影......
黎明時分,江水復清。
六大派弟子在岸邊發現昏迷的兩位宗師。玄鐵劍已消失無蹤,唯有一縷烏絲纏著金線,系在程映雪腕間。
活死人墓的桃樹一夜結果,果實落地即化,露出里面封存的紙條: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情至深處,無怨無悔“
余欣月捧來倚天劍,劍格處多了道細痕——正是玄鐵劍鞘的輪廓。
“師父走了?“年輕弟子紅著眼眶問。
程映雪望向江心,那里有雙白鶴正掠過水面:
“不,他們只是化入了這片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