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決定命運”,想必大家對這句話并不陌生,然而對于這一觀點,人們的看法卻兩極分化。
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問問大家,你們覺得選擇與努力,哪個更重要?
我的答案是選擇更為關鍵。一旦選擇失誤,往往越努力,失敗得越慘。
這就好比你打算前往BJ,卻登上了一輛駛向上海的車。
無論你乘坐的是汽車、巴士、火車、高鐵,還是飛機,交通工具的速度越快,你與原本目的地的距離反而拉得越遠,背道而馳。
在日常生活中,面對各類事物,不同性格的人會做出各異的選擇,最終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
那么,性格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佛法教義里提到五蘊,分別為色、受、想、行、識。
人的主觀意識便是由這五蘊塑造而成,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自我與性格。
正因如此,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究其根源,就在于每個人所經(jīng)歷的五蘊各不相同。
人與人之間或許存在相似之處,但絕不可能完全一樣。
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在尚未形成自我意識時,成長環(huán)境以及所經(jīng)歷的五蘊,便是性格形成的起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原生家庭。
至少在成年,形成獨立人格和獲得經(jīng)濟來源之前,原生家庭的影響極為巨大,甚至起著決定性作用。
這就是為什么有些人堅信宿命論、命運論,從這個角度看,確實有一定道理。
畢竟在成年之前,我們的一切都與原生家庭緊密相連,而這些都是無法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