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為經濟學入門:清晰思考、告別偏差的83個知識
- 賈潤英
- 21字
- 2025-07-09 17:19:23
輯一
理性vs偏差
經濟學上的“理性人”存在嗎?
01 人在做決策時是完全理性的嗎?
有限理性
絕大多數情況下,人們無法獲得與決策相關的所有信息,且人類的大腦思維能力有限,任何人在一般條件下都只能擁有“有限理性”,無法做到完全理性。
傳統經濟學中描述的“人”,總是會進行理性思考與行動,不會出現判斷失誤。如果存在最佳方法,他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那個最佳選項。然而,現實中的人是不是這樣的呢?
每個人都是“理性人”,會把各種因素全部考慮進去,得出一個最有利的結果,這一觀點被視為傳統經濟學研究的前提條件??v觀小偷偷鐘的全過程,他始終也在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可為什么他最終做出的決策與理性完全不沾邊兒,甚至可以說是愚蠢至極呢?

傳統經濟學的觀點,無法解釋小偷掩耳盜鈴的行為。
20世紀50年代之后,人們逐漸認識到,建立在“理性經濟人”假設之上的完全理性決策理論只是一種理想模式,無法指導實際中的決策。美國計算機科學家、心理學家,決策理論學派的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在《管理行為》中指出,要實現“完全理性”必須符合三個條件:
誰能保證在現實生活中做每一個決策時,都可以達到上述的三個條件呢?
恐怕無人能做到!這就意味著,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經濟人,個體在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經濟行為必然會受到各種“非理性”因素的影響。認識到人是有限理性的這一事實,我們就可以理解許多與傳統經濟學原理相悖的生活現象了。